中华书局历史七年级教案最新

2022-02-23 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华书局历史七年级教案最新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书局历史七年级教案最新范文1

  【课程标准】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听,集中注意力。

  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

  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华夏之祖

  调动参与兴趣

  听或自己讲

  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禅让的传说

  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四、治水的传说

  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过渡、导入。

  学生好表现,给他们提供表现的平台,取得成功感

  五、情感升华

  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六、拓展学习

  P16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讲其他的传说故事,要说出传说的名称、点出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或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学生讲。

中华书局历史七年级教案最新范文2

  【课程标准】

  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的更替。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的重要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初步了解公元纪年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地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夏朝的建立和商朝后期的都城。难点:夏朝建立的标志;国家的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谈话导入新课

  禅让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是谁?大家想不想知道从这以后又是怎么演变的呢?

  导入三:大家知道皇帝吗?知道皇位是如何继承的吗?你又知道这种称为“世袭“的制度开始于何时吗?

  认真听,吸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

  从谈论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

  二、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1、夏朝的建立:讲解夏朝的建立。事实上,禹已按照自己的愿望建立起了一个王朝。这在历称为----夏朝,建立的时间约公元前20xx年。

  借助于数学上的“数轴“解释”公元“纪年法。

  本目理论性强,又缺乏相应的历史物证,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认真听讲。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夏朝的统治

  ①禹死后,其王位是如何继承的呢?这与禅让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王位的继承方法?②要求学生谈启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奴隶“两个字。③为什么把禹开始这个政权称为国家呢?它与前面的部落联盟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整理,以突破难点。

  三、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1、商朝的建立:过渡。然后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的问题“说说夏桀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你认为成汤灭夏的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

  2、商朝的迁都:原因、情况、影响。

  进入下一问题的学习。

  认识是非善恶,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

  为下一目的学习铺垫

  四、商朝的'盛衰

  1、商朝的疆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地图,说说。

  2、经济的发展:观察插图说明了什么?然后阅读教材,说说商朝表现?并要求学生来概括。

  3、商朝的灭亡:知道,找找夏、商亡的共同原因。培养读图能力。

  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暴政的关系

  五、小结:学生:讲了哪些问题,有何启示。培养综合、概括的能力

中华书局历史七年级教案最新范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4.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学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师准备

  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理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的传说

  学生准备

  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同学们都应该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2.肯定补充学生的回答,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九成还要多一些,而你们知道汉族的由来吗?

  3.根据学生的表现引出内容:简要叙述汉族的由来(重点抱握几个转换: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的组合发展而来的。告诉学生,在历史发展、人类演进的进程中,华夏族不断融合周边的民族,逐步发展壮大,才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局面,因此,汉族和其她少数民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

  二、炎黄的斗争与融合

  1.谈话转承:刚才我们将到了汉族的由来,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去了解一下缘故时期的部落是这样一步一步融合成今天的汉族的。大家都知道,在远古时代,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群居的,而由于生存等方面的需要,部落与部落之间结成联盟,联盟中会推举出一位德才兼备的人作领导。大约四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两位的部落首领,这就是炎帝和黄帝。

  (积极叫学生思考炎帝和黄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吗?)

  2.答疑:炎帝和黄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于原因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出示炎帝和黄帝的挂图,讲:这两位就是炎帝和黄帝,他们是我们共同的祖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分别领导了黄河流域的部落,由开始的斗争到后来的联合,再到后来的不断融合。最终成为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古往今来很多华夏儿女都以各种形式祭奠自己的祖先。

  4.播放课件,讲述:这就是为了纪念他们而修建的陵墓。炎陵在湖南,黄陵在陕西。每年清明节或者是其她重大的节日,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回来祭奠我们的祖先。

  5.播放陕西祭奠活动的记录片,向学生作介绍。

  6.设疑:同学们看到的是今年在陕西举办的祭祀盛况,那么,老师请教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民会如此虔诚地怀念远去的炎帝和黄帝,他们究竟做了哪些贡献?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看教材上是怎么介绍的。

  7.鼓励学生汇报阅读收获,并适时补充引导,让学生认识炎帝和黄帝在华夏子孙心中的崇高地位。

  汇报阅读收获:A.炎帝:改进农具、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发明陶器,开辟集市。B.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民生产;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工具;还发明了车船、铜器等;C.他们都是杰出的部落首领,为人们所爱戴。

  三、组织讨论

  A.炎帝和黄帝的贡献、他们的精神、他们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及其在华夏儿女心中的地位,还应包括学习体会等。(教师)

  B.与同学充分讨论把今天学习的知识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有关见闻结合起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使自己在学习知识、了解传说的过程中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第二课时

  一、讲解传说引入新课

  1.激发方式讲: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传说,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大禹治水的传说,告诉学生,早期的人类几乎住在大江大河边,就为水患埋下了伏笔,也是大禹治水的传说提供了依据。

  2.设疑:为什么是大禹治水而不是其她人呢,大禹有什么特别的能耐吗?(这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大禹治水与“禅让制”

  1.出示大禹的头像图片,讲解大禹治水的经过及其相关知识,包括治水的方法、所用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

  2.设疑:同学们还不知道吧,大禹治水是舜给她的一个锻炼的机会,锻炼什么呢?办事能力啊。在那个时候,部落首领都是大家民主推选出来的,这种推选产生首领的方法,历称为“禅让”。这个制度大概兴起于黄帝以后的很多年,首先是尧担任首领,接着是舜,后来就是禹。

  三、讨论小结

  1.引导:传说毕竟是传说,因为它无从考证,它是人们在口头流传的,但却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思想认识等情况,反映了当时人类的良好愿望,但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世界上的传说大都带有神学的色彩,也就是把人都神化了。尽管如此,传说对于我们仍然有一些学习和了解的价值。象大禹治理水的这个传说,他的智慧、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无不是我们学习的好素材,所以,现在你们就了解到的大禹的故事,大胆的发表你的意见和看法。

  (明白传说有利有弊,但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仍然很多,利用传说也很重要)

  2.巡查、倾听、融入学生的讨论活动

  3.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中华书局历史七年级教案最新范文】相关文章:

学校历史老师工作总结范文最新(历史教学工作年度总结)02-16

高中的历史教案课件05-11

最新历史专业介绍信02-07

历史教学优秀反思最新5篇01-27

七年级木兰诗教案范文07-21

《化石吟》教案最新11-01

最新《木兰诗》教案12-05

《乡愁》最新教案11-25

最新初三历史教师工作总结02-16

最新历史人物类作文素材08-05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最新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