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2022-02-23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郑和下西洋。

  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教师可将《郑和下西洋路线》等做成多媒体教学软件,将航行路线动态地显示出来,这样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教材“导入框”中的内容及提出的问题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

  一、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教师应充分利用《郑和下西洋路线》计算机课件等,明确地讲解出“西洋”的历史范围。

  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教师结合《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讲明郑和第一次航海的.经过,和七次远航到达的地区,随后,师生共同完成《郑和下西洋盛况》表。)

  二、戚继光抗倭:

  1、元末明初,日本的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称它们为倭寇;

  2、明朝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封侯非我薏,但愿海波平”

  1)这是戚继光的话,大意是:作官不是我的愿望,我的愿望是平定倭寇2)主要事迹是:1561年在台州抗倭

  (先明确交待抗倭的历史背景,可结合《戚家军抗倭形势》挂图(或投影、计算机课件等),首先阐明“倭寇”的概念,再让学生搞清楚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指导学生观看《戚家军抗倭形势》图,以对倭寇的骚扰范围之广、危害之深有一个形象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出示有关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明确了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就为正确认识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以及更好地评价抗倭斗争的性质做好了铺垫。)

  三、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了我国的澳门,欧洲最著名的传教士是:利玛窦。

  4)巩固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几件大事,联系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对明朝对外关系的走势加以分析。明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5)练习:

  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联系课文中他的诗句,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人们学习?

  6)作业:

  材料分析与比较:文献材料:“(16世纪前期)番彝伊朗机假朝贡,占据屯门海澳,时肆剽掠,屠食婴儿。”请将文献材料记载的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略行径同郑和下西洋活动进行比较,说明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一、郑和下西洋:

  1、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2、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3、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二、戚继光抗倭:

  1、元末明初,日本的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称它们为倭寇;

  2、明朝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封侯非我薏,但愿海波平”

  三、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了我国的澳门;

  欧洲最著名的传教士是:利玛窦。

【第18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相关文章: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说课稿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11-16

如何与残疾人交往02-22

我与章仲锷先生的交往阅读答案06-25

在与朋友交往中成长作文600字12-22

中外的民间谚语10-23

思乡爱国的中外诗句11-03

教学反思:师生冲突的可能及对策01-26

我和妈妈的冲突作文400字01-30

中外哲理名言11-19

中外民间谚语10-23

最新一年级数学位置的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