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微型课教案最新

2022-02-23 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微型课教案最新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一年级数学微型课教案最新模板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3页例5,练习五第2~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学习了乘法分配律,谁能分别用自己的话和字母表述乘法分配律?

  2.填空。

  25×6+75×6=

  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用简便方法计算102×45,32×27+32×73。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尝试计算)

  学生计算后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1)①102×4

  ②102×45

  ③……=(100+2)×45 =102×(40+5)

  =100×45+2×45 =102×40+102×5

  =4500+90 =4080+510

  =4590 =4590

  (2)①32×27+32×73

  ②32×27+32×73

  ③……=32×(27+73) =864+2336

  =32×100=3200 =3200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1)你认为每个题的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这种简便算法的依据是什么?

  (2)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1)练习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口算题。

  (2)填空。

  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练习五第4题:学生根据题中所呈现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然后思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练习五第8题:学生根据情景图中所呈现的信息先独立思考解决,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讨论解决。

  全班交流,板演在黑板上,并说出自己解题的思路。

  3.发展练习

  练习五思考题,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先在小组中商量解决,最后全班反馈,要求说出思考过程。

  4.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2,3,6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微型课教案最新模板2

  一、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1、2、4、5、6题。

  二、教材分析

  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复习,加法是在计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性计数,是最基本的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也是加法的还原。乘法又是加法的发展,是求相同加数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也是乘法的还原,它是减法的发展,是求相同减数的减法的简便运算。分数与百分数的运算与整数运算完全相同。

  三、学情分析

  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知识结构化,是“整理与复习”单元教学的'首要任务。复习时,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发挥学生参与知识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注意查漏补缺,加强练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的计算法则;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梳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之间的内在联系,沟通与四则混合运算、简算的关系。

  2.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六、教学准备

  课件小卷子

  七、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一节有关计算的复习课。请你看小卷子完成第一题: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把这几道题按自己的想法分类。

  530+380= 83-57=16×50= 96÷8=0.37+1.6= 1-0.74=0.25×4=3.2×0.4= 8.4÷0.7= (加减乘除、整小分)出示表格:课题:整数小数的计算动画:各种运算意义

  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的四则计算,这节课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整数加减法

  计算并验算4325+385=(学生板演)

  师:进行整数加减法计算应做到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满十向前一位进1)(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为什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二)小数加减法

  请你把这道题改编成一道小数加法题。

  出现:43.25+38.5=81.7543.25+3.85=47.1 43.25+38.5=81.75强调:小数点对齐问题,小数末尾有0的问题。

  选择一题由学生验算,解决小数减法的问题。(计算方法)强调:1.减法与加法的关系(逆运算)

  2.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

  (三)整数乘除法

  出示:102×37= 3774÷37=请你选择一道题完成。这两道题你是怎么算的?(自己的话说方法)观察发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逆运算)

  (四)小数乘除法

  以小组为单位,把102×37改编成小数乘法计算,看你能写出多少道,并迅速写出答案,不写竖式。我们可以写出多少个?(无数个)展示学生成果。(小结方法)强调:1.补0占位的问题。

  (1)47.5+7.65=73.06-3.96=(2)32.5÷0.25=1.2×750= (集体订正,反馈。)

小学一年级数学微型课教案最新模板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汇报表

  教学设计

  一、分类整理

  1.出示一组口算卡片(贴在黑板上)。

  25+839+4036+759+2

  50+1621+642+347+30

  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生:加法运算题)(板书:加法)

  师: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a.25+821+636+759+242+3

  b.50+1639+4037+40

  第二种:a.21+642+3

  b.25+836+759+2

  c.50+1639+4047+30

  让孩子们在自己总结的过程中学习归纳、整理。

  师:告诉小朋友们你为什么这样分好吗?

  (如果出现第一种情况,在下面计算过程中再继续分)

  ┌进位加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不进位加

  2.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师:这些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计算出来吗?

  a.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b.突出进位加法。

  师:(指25+8)谁来告诉大家这一题是怎样算的?

  生1:5+8=1320+13=33

  生2:25+5=3030+3=33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仍然是练习重点。因此,进一步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体现教学开放性。

  c.练习:

  师:这一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类题?

  找学生出题大家回答。

  把出题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分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总结呢?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在引导孩子们总结加法后,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总结减法,给了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培养了他们概括、归纳的能力。

  2.小组活动。

  教师巡视。在巡视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瞧,这一小组四个小朋友配合得真默契,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还有一个当小老师检查对错呢!

  巡视中,教师提示的话比当做要求提出来要有效的多。因为孩子们喜欢表扬的形式。这样很多小组就会去模仿。一组做汇报,其他组评价,既可以做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又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练习量,比单纯做题效果要好。

  3.交流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一评。(把汇报表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小代表做讲解。重点提问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课本上有这样一组题(P78第1题),请直接写在书上。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作业

  第79页的第1题、第2题。

  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是对全单元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和提炼,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二是配合整理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计算、归纳总结等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中,根据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年龄小,但已经有初步的归纳整理能力的特点,编排了加法、减法两种不同的复习整理方式。

  1.在加法中,突出教师的引导,从分类,到归纳总结,教师都是通过几道计算题来进行的,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性参与。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练习中,摆脱了以往教师出题学生解答的形式,而采用了学生出题学生回答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2.在减法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减法。由于有整理加法的基础,学生就有一种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体验。

  同时,通过适当的表扬,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让学生在不断合作完成任务中养成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专家评析

  本节课是100以内加、减法(一)的整理与复习,教师的教学突出了知识的整理。金老师有意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分类整理、归纳总结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1.引导学生整理加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整理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各种情况。

  接着,关于计算方法的复习。通过具体的计算,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在计算和交流中,既关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了算法多样化。

  在整理复习的基础上,练习加法计算。金老师把出题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小组合作整理减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整理复习加法的基础上,金老师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减法知识的整理。金老师用谈话的方式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同时以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设问,激起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学生有经历整理加法知识的基础,再尝试整理减法知识,实现学习方法的有效迁移。学生在合作完成整理减法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总之,整节课一改往常复习课上大量做题的设计安排,注重知识的整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发现。课堂上尽力给学生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微型课教案最新模板4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的解题能力。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在一个混合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如果混合算式里含有小括号,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2、把下面的每一组算式合并为一个综合算式。

  (1)17+18=35 35×7=245

  (2)45×4=180 280+180=460

  (3)270÷6=45 990÷45=22

  教师引导学生后,引入新课。

  二、新授。

  1、教学例4。三年级学生要浇300棵树,已经烧了180棵。剩下的分三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1)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训练;三年级浇300棵树,分两次完成:先浇180棵;再把剩下的分三次浇完。求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2)让学生独立分步列式解答。

  ①还剩下多少棵树没浇? 300-180=120(棵)

  ②平均每次要烧多少棵? 120÷3=40(棵)

  答:平均每次要烧40棵树。

  (3)引导列综合算式。

  先由学生把分步解答的顺序说一说。然后提问:第一步算式的计算结果到第二步算式中做了什么?(被除数)那么,列综合算式时可以用“以式代数”的方法。如300-180=120,120÷3=40。第一式的结果是第二式的被除数,把第二式中的“120”换作算式“300-180”,即把300-180的差平均分成3份。

  (4)议论并指导列综合算式。

  议论“300-180÷4”:

  ①在这个混合算式中,按照混合运算的顺序,有除有减应该先算什么?(先算除法)

  ②按照题目的意思要先算什么?(先算减法,也就是要先算剩下的棵数)

  ③题目要求先、后算的顺序和混合运算的顺序不一致,怎么办?(加小括号)

  2、。

  前一段我们已经学过用分步列式解答应用题,今天教学例4,先分步列式解答,再把两步计算的算式组合起来,这就叫列综合算式解答。列完综合算式后,要注意什么?(检查要不要用上小括号)以后解答应用题,可以用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

  3、练习。做练习二十的第6题。

  4、讨论。分析例4怎样不通过分步解答,列出综合算式?

  (1)理解题意,找寻已知条件和问题。

  (2)强调从问题出发思考:要求“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数量关系是:剩下的棵数÷次数=平均每次浇多少棵?

  (未知) (已知)

  (3)把未知数用一个算式代替。 300-180÷3

  (4)检查运算顺序:要不要用上小括号。 (300-180)÷3

  三、。在议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四个解题步骤:

  (一)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二)从问题出发思考:抓住问题,想数量关系式。

  (三)列出综合算式。

  (四)检查要不要用小话号。

  四、巩固。选择下面各题的综合算式:

  1、第二生产组原计划生产80台机器,已经生产了6天,每天生产7台,还剩多少台?

  ①80+7×6 ②(80-7)×6 ③80-7×6

  2、王老师要批改48,已经批改了12,余下的如果每小时批改4,还要几个小时批改完?

  ①(48+12)÷4 ②(48-12)÷4 ③48-12÷4

  五、作业。做练习二十一的第7、8、12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微型课教案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数学说课教案模板11-12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案02-16

最新一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课教案范文02-17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02-22

《找春天》微型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02-09

最新冀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02-17

小学数学说课活动总结01-19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案02-14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19

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02-14

人教PEP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4单元教案 九年级政治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