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

2024-01-24 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 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亲近大自然的愉快。

  教学准备:

  挂图、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发兴趣。

  小朋友,夏天到了,池塘里荷花开了,大大的荷叶碧绿碧绿的,多可爱呀!今天我们来学习《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板书课题,读题。)谁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生字:戏、穿、伞、柄、眨、游、蝈

  指名说一说,你在读书前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本课词语,学生自由读,四个人小组读。

  5、把句子读给同桌听。

  6、检查,分节指名读。提醒注意“凌、柄”是后鼻音,“穿、眨”是翘舌音,“伞”是平舌音。

  7、指名读全文。

  8、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板书: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新月

  9、再读课文,要求:不指着读,不出声音,边读边想,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0、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指导生字。

  1、带拼音读。

  2、去拼音齐读。

  3、找朋友游戏

  游戏

  4、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这些字?

  5、学生描红。

  6、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习写字。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以及田字格中的生字。

  2、抄写生字,各组词一个。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二、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指名领读。要求:领读的读准了就跟着读,读得不准就举起手帮助他纠正。

  2、夏天到了,“我”真想变成什么呢?

  二、指导精读,体会课文内涵

  1、第一节。

  (1)指名读,谁来了?出示挂图,夏天小姐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看图说话)她热情地问“我”什么?

  过渡:“我”想变点儿什么呢?

  (2)指导朗读第一节。

  2、第二节。

  (1)学生自读,“我”想变成什么呢?

  (2)男生读前半句,“透明的雨滴”是什么样子的,“雨滴”落

  在“一片绿叶”上是什么样子的。

  (3)女生读后半句,“小鱼”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游动是什么样子。

  (4)边看图边想象:雨滴“睡”在绿叶上,小鱼“游”到小河里,它们心里会怎么想?“我们”看到这些景象,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第二节。

  3、第三节。

  (1)学生自读。

  (2)小组讨论:为什么“我”又想变成“一只蝴蝶”“一只蝈蝈”?(可运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充分展开想象)

  (3)指导朗读第三节。

  4.第四、五小节。

  (1)指导读第四节。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一边读一边回忆夏天天空的景象。出示夏夜的画面,突出“眨眼的星星”和“弯弯的新月”。

  “我”为什么想到“变”成星星和月亮呢?联系第二、三小节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我”的感受:想把自己变成身边可爱的事物(雨滴、小鱼、蝴蝶、蝈蝈),面对宁静的夜空,产生遐想,心里充满了新奇、美好的向往。

  过渡:当“我看见小小的荷塘”时,最终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

  (2)自读第五节。

  大屏幕放映出池塘里荷叶的画面。

  说说画面上荷叶的样子以及自己的感受。(理解“一柄大伞”“静静地……举着”。)

  为什么把“荷叶”比作“一柄大伞”?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池塘里荷叶的可爱。

  “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就是因为荷叶样子的可爱吗?(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在交流中深化认识,体会荷叶不仅美丽,还能给小鱼、雨点带来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节。

  三、配乐齐读课文。

  四、作业设计。

  1、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呢?你也来做一个小诗人,学着课文写

  3、一写,还可以配上图。找描写夏天的诗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22、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新月

  (大自然的向往)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 2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谈话:佳佳是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平时特别爱提问题,比如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地上为什么会有河流?有一天,她问奶奶,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从哪来的?奶奶就给她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神话故事,佳佳都听得人迷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

  2、出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对照课后的生字表,把生字读准确)

  2、小组合作学习,纠正读音。(读一读生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并悄悄告诉同桌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教师范读,边听边画出“开天辟地”的句子。

  4、指导学生从整体理解“开天辟地”的过程。

  (1)故事中,天地最早什么样?(板书:大鸡蛋躺巨人)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出示挂图或播放,帮助学生理解。板书:开天辟地顶天立地)

  5、读最后一自然段,发挥想象力,感悟神话的创作过程。

  (1)奶奶最后告诉我们什么?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发挥你的想象力,说一说盘古还创造了宇宙中的哪些事物?

  四、小结拓展

  故事中,宇宙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诞生的,你相信这种说法吗?你还想通过什么办法知道些什么呢?让我们都为揭开宇宙的奥秘而努力探索吧!

  板书设计:

  30开天辟地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了解了古代人民想像的.盘古开天辟地、创造宇宙的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娃娃,这一节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巩固识字

  1、同桌小伙伴互相认读课后生字。

  2、认读生字卡片,试着给生字组词。

  三、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说说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盘古的勇敢、献身精神。)

  2、从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盘古勇敢、很伟大,愿意牺牲自己,造福人类?找出有关句子多读几次。

  3、怎样读才能体现出盘古的勇敢和你对他的敬佩?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小组互读互评。(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二、三自然段,适当评价。)

  四、讲述故事

  1、看图或板书讲《开天辟地》这个故事。试着给同桌小伙伴讲一讲,哪一部分讲不好,还可以再看看书后再讲。

  2、各小组推选出代表,开展“故事大王”比赛。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独体字,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四个上下结构的字。)

  2、指导书写。

  (1)指导“丈”:强调撇捺要舒展开,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止”,描红,练习。

  (2)指导“抓”:强调左窄右宽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停”,描红,练习。

  (3)指导“突”:强调上下呼应、结构匀称等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观察“盘”、“蛋”,描红,练习。

  六、拓展延伸

  1、你还听过或看过其他的神话故事吗?讲给同学们听。

  2、把你搜集到宇宙诞生的其他资料讲给小伙伴听。

  教学反思:

  1、本课以孩子们常见的听长辈讲故事的方式导入,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2、重视自主学习,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3、做到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从生活中主动学习,主动了解传统文化。

  4、不足之处,应该让孩子了解神话是人们以前无法解释宇宙形成的原理,自己想出的一些合理解释,并不事实上如此。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和一个多音字“燕”,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3、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

  4、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成语背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鹬蚌的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090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主汇报积累的成语故事。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认识“鹬、蚌”两个字。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并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开火车。

  摆脱赵国燕国罢兵懒洋洋劝说夹住

  鹬蚌相争毫不示弱鱼翁占便宜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7、指名朗读课文,评一评,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三、学习会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

  3、学生识记生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写这些字才好看呢?

  4、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书写评价。

  作业:

  1、读课文。

  2、写字。

  第二课时091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二、听故事,了解课文内容

  1、听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

  2、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你又有什么收获。

  3、提出你心中的疑问,全班交流。

  三、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2)出示插图: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3)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图的情景呢?指名读一读。

  (4)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动词,画上“—”。

  (5)出示小黑板:

  河滩上有一只蚌,它舒服地()了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了。

  (6)哪一个词写出了蚌收拢蚌壳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连忙”说一句话吗?

  (7)指导朗读。

  (8)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的读呢?

  (9)同桌间互相朗读,读后全班汇报朗读,分男女比赛读课文。

  (10)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鱼翁十分轻松的抓住它们俩呢?

  (毫不费力)

  分组讨论:鱼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鹬蚌它们听后又

  会说些什么呢?

  全班反馈。

  (11)齐读课文3、4、5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组说说故事。

  4、指名说故事。

  5、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

  7、学习课文1、2、7、8自然段。

  8、默读这一部分,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反馈。

  四、拓展

  你现在明白了“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学生自由回答。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齐读课文。

  作业:

  1、读课文。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 4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是以走近科技世界为主题编排的,生动的文字,精美的插图,可谓图文并茂,篇篇文章引人入胜;茫茫的夜空,璀璨的群星,那个数星星的孩子能否数的清?移居到月球,旅游在星空,这难道仅仅是阿德的梦。几面镜子聚拢微弱的烛光,昏暗的.房间,顷刻变得明亮!不可一世的恐龙巨大而凶猛这庞然大物,缘何今日无影无踪?一个个奇特的大问号,吸引着孩子们,也等待着我们和学生一起去朗读课文,感悟语言,探索发现。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47个生字,会写43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分角色读课文。

  3、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4、在朗读中感悟,并注音积累词句。

  5、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筋,多动手,善于发现的意识。

  6、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7、有科学幻想意识。

  三、重点,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悟积累词句。

  4、多动脑,动手,善于观察思考。

  四、课时安排

  数星星的孩子2课时

  爱迪生救妈妈2课时

  恐龙的灭绝2课时

  阿德的梦1课时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假、威、转”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转、闷”,会写“食、物、爷”等8个生字,会写“食物、身边、为什么”等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把字写正确、美观。

  教学难点

  读懂故事,明白“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播放歌曲:《两只老虎》。

  2.交流:同学们,在你们眼中老虎是什么样子的?那狐狸呢?你们更害怕谁呢?

  学生交流讨论。

  3.揭题:可是,今天大森林里却发生了一件特别奇怪的事,小动物们不再害怕凶猛的老虎了,而看到狐狸却撒腿就跑……这是为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识字解词,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读第三遍时,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线。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shí食

  wù物

  yé爷

  jiù就

  zhuǎ爪

  shén神

  huó活

  zhū猪

  ①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神”,整体认读音节“食、物、爷”。

  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③识记生字。

  加一加:“人”加“良”是“食”;

  “牛”加“勿”是“物”;

  “父”加“”是“爷”;

  “氵”加“舌”就是“活”。

  换一换:“伸”减“亻”换“礻”就是“神”;

  “很”减“彳”换“目”就是“眼”;

  猜谜语:“瓜熟蒂落”就是“爪”。

  (2)出示新词。

  眼珠一转

  扯着嗓子

  违抗

  一趟

  纳闷

  受骗

  借威风

  派来

  狐假虎威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大摇大摆

  ①开展读词游戏。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指正加点的字的读音:

  要注意读准平舌音“嗓”,翘舌音“扯、受”,前鼻音“闷、骗”,后鼻音“抗、趟”。注意多音字“转、闷”。“转”表示改变方向或位置时,读“zhuǎn”;指围绕一个中心运动,读“zhuàn”。

  “闷”表示心情不好时,读“mèn”;表示不透气,空气不流通,不吭声时,读“mēn”。

  ③识记生字:

  联系熟字,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比如“嗓——桑”“神——伸”“违——围”。

  加一加:“扯、猪、纳、闷、骗”均可以用加部件的方法识记。

  借助熟字识记:“瓜——爪”“爱——受”“霞——假”。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借着()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填一填。

  三、指导书写,规范写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食

  物

  爷

  就

  爪

  神

  活

  1.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2.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猪、神”并讲述:(板书:猪神)

  课件出示:“猪、神田字格课件。

  “猪”左窄右宽,顶部“者”略高,底部左右齐平,“犭”的最后一撇从弯钩与横中线的交点起笔。“者”中的“土”在横中线上侧,“日”的第一笔竖贴着竖中线写。

  “神”左窄右宽,“申”略比“礻”长。“礻”的第一点靠右,与横撇的尖角在一条垂直线上,“申”的第一竖从竖中线起笔。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

  ①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②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③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认识了狐狸和老虎两只小动物,了解了它们之间的故事。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五、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出示狐狸和老虎的头饰: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相遇,会发生什么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狐假虎威》。(板书:狐假虎威)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了解初读效果。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当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怎么样?

  (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老虎很凶恶,而且非常饿,能随时把狐狸吃掉)

  2.狐狸被老虎逮住了,它的处境怎么样?

  (老虎很饿,狐狸随时会被老虎吃掉,处境非常危险。)

  (二)感悟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学习第2—7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用笔画出狐狸说的话。

  2.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出示第一次说的话“你敢吃我?”指名读,质疑:狐狸说这句话时有什么动作?

  (1)“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做做动作,狐狸为什么要这样做?

  (想办法对付老虎;想鬼主意)

  谁能上台来表演一下?

  大家一起表演。

  狐狸为什么说“你敢吃我”,而不是“你不能吃我”或“你别吃我”?

  “你敢吃我?”有威吓的语气,说明狐狸装腔作势,也在试探老虎。

  (2)学生再次读书,理解“扯”字的意思。

  (3)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读好第2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骨碌碌一转”“扯”等词语来读好狐狸的话。)

  3.出示第二次说话。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1)“百兽”有没有包括狐狸?为什么?

  (狐狸不包括在内,因为它是“老天爷”派来管百兽的,老虎在内,说明狐狸很狡猾)

  (2)这时老虎的态度怎样?

  (从“一愣”到“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蒙”是什么意思?(骗)

  这时,老虎心里在想些什么?(有些相信狐狸的话了)

  它相信狐狸的话吗?以怎样的语气说话才能把老虎给蒙住?

  (3)老虎“松开了爪子”,狐狸为什么不立刻逃走?

  (因为这时老虎还不完全相信狐狸的'话,可以随时把它抓回来,所以狐狸要继续骗老虎)

  (4)感悟“半信半疑”(板书:半信半疑)

  4.出示第三次说话“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做一做,演一演,抓住狐狸的“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及老虎的“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指导学生得意地读一读这句话,感受狐狸的狡猾。

  (三)读演结合体会寓意。

  (学习第8、9自然段)

  1.自读课文,圈出描写狐狸、老虎和百兽不同表现的词语。

  2.指名读描写狐狸的词,边读边做动作。(板书:大摇大摆

  摇头摆尾

  神气活现)

  3.指名读描写老虎的词,边读边做动作。(板书:东张西望)

  4.森林中的百兽看到狐狸都怎样?(感到纳闷。)“纳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感到纳闷?

  (因为狐狸跟往常很不一样。)往常的狐狸是什么样子?(鬼头鬼脑。)

  5.再读课文第8、9自然段,选自己喜欢的动物演一演。

  (1)指名表演。

  (2)百兽们被吓跑的原因是什么?

  (百兽因为害怕狐狸后面的老虎才吓跑的。)

  (3)能不能用课文中的原话来解释“狐假虎威”的故事?

  (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四、总结回顾,领悟中心

  1.齐读“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2.小结:后来人们就把借着别人的威势吓唬别人的这种行为叫做“狐假虎威”。(板书:狐假虎威)

  3.你想对课文中的谁说些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拨,而后总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五、课堂总结

  “狐假虎威”现在常用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学了这个故事,我们要懂得,不要随便轻信别人的话,也不要随便欺骗别人,更不要借着别人的威风欺负弱小的。

  六、教后反思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 6

  教学要求

  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会用词语造句并仿写句子。

  3、会用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

  4、积累古诗。

  5、阅读《李时珍》,学习快乐读书法。

  重点难点

  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由词到句的综合运用,会用词语造句并仿写句子。

  3、会用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

  教学课时两课时。

  1、认识“钩、铲、梅”等10个生字。

  2、会用词语造句并仿写句子。

  3、会用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

  一、情境导入

  金、木、水、火、土是五种偏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五种偏旁组成的新字。

  二、认字写字

  钩ɡōu子铲chǎn子梅méi花柿shì子源yuán头涨zhǎnɡ潮火炬jù灿càn烂垮kuǎ掉坟fén墓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读句子,巩固认字。(出示句子)

  今天,涨潮过后,我们拿着钩子、铲子来到海边。灿烂的晚霞挂在西边,天渐渐暗下来,我们拿着火炬照着亮,用铲子去挖一个个凸起的小“坟墓”,很快,一只只大螃蟹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5、测试。用线将拼音和汉字连起来。

  三、字词句运用

  1、小组读这些词语,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查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然后小组同学互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这些词语的规律。(每两个一组,每组都是一组近义词)在读的过程中,弄懂每组词语的意思,教师再要求学生自读、开火车读。读完以后让学生造句。

  汇报交流。

  (1)“突然”和“忽然”都用在没想到,出乎意料的情况下。但两者词性不同,“突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

  造句:①我正要出去,忽然下起了一阵大雨。

  ②我的自行车刚才还在这儿,怎么突然不见了。

  (2)“立刻”和“马上”都是常用的表示时间接近的副词。它们的意思非常接近,互换时,整句的意思不变。“马上”要比“立刻”表示的时间更短一些。

  造句:①听到命令,战士们立刻投入了战斗。

  ②你告诉我她在哪里,我马上去找她。

  (3)“一瞬间”和“一眨眼”都表示时间很短。“一瞬间”经常用作书面语,而“一眨眼”经常用作口语。

  造句:①刚才他还在这儿呢,怎么一眨眼的工夫就不见人影了?

  ②事情的发生就在一瞬间。

  (4)“逐渐”和“渐渐”都能表示缓慢地变化。“逐渐”还能表示阶段性的变化(一步一步)。

  造句:①他逐渐从噩梦中清醒过来。

  ②太阳渐渐升高了,天热了起来。

  (5)“慢慢”和“徐徐”都指进行的速度慢。“慢慢”有时不一定有状态的变化,“徐徐”强调动态的变化,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造句:①老师慢慢向他走来。

  ②气球徐徐上升,越飞越高。

  (6)“慢吞吞”和“慢悠悠”都有缓慢的意思,都指动作非常慢。“慢吞吞”常指动作慢,“慢悠悠”有时还指悠闲的样子。

  造句:①他走路慢吞吞的,真让人着急。

  ②他慢悠悠地走在林间的小路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2、根据提示,先阅读句子,然后想象一下画面:最后一个太阳害怕的样子是怎样的,躲进大海时又是怎样的。小组内同学先讨论一下,然后互相表演一下“害怕极了”和“慌慌张张”。

  首先,每个小组选出一位表演得好的同学向大家表演,然后评选出表演得最精彩的一组。

  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示例:李明杰非常着急,火急火燎地跑进了教室)

  四、我的发现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一组字,你们会发现:每组字的偏旁都相同,都和同一件事物有关。

  “神、祖、礼、福”都有“礻”,带有这个偏旁的字一般与神(包括对神的崇拜活动和心理)有关。

  “冰、冷、冻、凉”都有“冫”,带有这个偏旁的字都与温度有关。

  “补、袜、衫、被”都有“衤”,带有这个偏旁的字都与衣服有关。

  “海、流、洒、滴”都有“氵”,带有这个偏旁的字都与水有关。

  认识了这些字以后,我们还可以用这些偏旁写出哪些别的字?和同学交流,看谁写得多。

  礻:祁祠祝

  衤:袄衬裤

  冫:决冯冲

  氵:湖江池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用词语造句,还知道了偏旁的意思,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练习巩固。

  1、积累古诗《舟夜书所见》。

  2、阅读《李时珍》,感受阅读的快乐。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先学习一首诗,诗的名字是《舟夜书所见》。

  舟夜书所见

  [清]查zhā慎shèn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cù浪lànɡ,散作满河星。

  1、借助拼音读古诗。

  2、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浙江海宁袁花人。著有《他山诗钞》。

  3、说说诗句的意思。

  夜黑了,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4、学生读读背背。

  5、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二、我爱阅读

  同学们,我们生病的时候,往往吃些药就好了,这些药是医生根据药方给我们开的。你知道吗,许多药方是记载在《本草纲目》这本巨著上的。这本书是谁写的?他用多长时间写成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时珍》这篇文章。

  1、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什么立下了行医的志向?

  小议理解:世代行医救死扶伤

  自由读,议: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

  (李时珍立下行医的'志向)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什么要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讨论。(读句子,抓重点词语,谈体会的方法)

  点拨:李时珍发现了旧药物书的缺点,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定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从“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你看出了什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李时珍是一个非常负责的人)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

  3、指名读第4自然段,思考:李时珍是怎样收集材料的,这些句子体现了李时珍怎样的品质?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万水千山”“饿了就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体现了他不怕环境艰难,不怕气候恶劣,勇于吃苦的精神)

  (“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尝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体现了他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实践的精神)

  口头填空,并说说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李时珍走了()里路,拜访了()个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书上没有的知识。

  (说明他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为写书做了充分的准备)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为写书,李时珍做了大量的工作)

  4、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二十七年”这个数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编写时间长,字数多,内容丰富,包含的药物多,比较完善)

  齐读,说说主要内容。

  (李时珍用了二十七年,终于写出了《本草纲目》)

  5、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体会李时珍伟大的精神。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积累了《舟夜书所见》这首诗,还认识了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感受到了李时珍优秀的品质,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多积累,不断地充实自己。

  语文园地八

  ◇金木水火土

  ◇礻衤冫氵

  ◇《舟夜书所见》

  ◇《李时珍》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 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8个一类生字及10个二类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读懂课文的内容。

  2、利用多种方法识字,理解字义,能从多角度感受到小老鼠旅行过程中的危险与收获。

  3、通过读文,能够深深感受到小老鼠身上所具备的那种为了实现自己目标和梦想不怕艰险与困苦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乏、要、受”三个一类生字,并理解课文所的寓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识记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领读难以读准的字音。

  2、采取多种方法读文。

  指导学生读文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二、识认一类生字。

  乏:小篆像是“正”字的反写。《说文》:“反正为乏”。所以乏的本义是“不正”。不正则不完善,于是有“缺乏”的意义。这是本义的引申,后来成了乏的常用义。又引申为疲乏、困乏,人困马乏,乏味、不乏其人。

  要:会意字。小篆像双手叉腰的形象。这是“腰”的本字,因为腰是人体的重要部位,于是引申为中枢、关键。又引申为要点、纲要。又引申为概括、总括。

  要还是多音字:yào需要、重要yāo要求

  阻:本义指“险要的地方”,又指道路的难行。引申为阻碍;阻止。阻止、阻碍、阻挡;山川险阻,通行无阻。

  望:登高远望、望尘莫及、拜望、盼望、望子成龙、喜出望外、丰收有望、威望

  但:形声字。本读作tǎn,是脱衣露出上身的意思。后来借作“只”、“反”或“徒然”的意思。其本义便写作“袒”来表示。但愿、但是、但凡

  受:甲骨文、金文的`受字,上面一只手,下面又是一只手,中间为“舟”,表示一方给予,一方接受的意思。所以受字的本义,既有给予的意思,又有接受的意思。在古书中两种用法并存。后来在受字旁再加手旁,另造一个“授”表示给予的意思。这样,受字后来就专作“接受”的意思来使用了。

  受用、受命、受宠若惊、受贿、忍受痛苦、受害、受风、受暑

  晚:本义是日暮、傍晚。引申指夜间。又引申指相对意义的“晚”,即“迟”。又引申为将终了、一个时期的后一段渗入:晚年;晚期;晚唐、晚辈。

  沉:甲骨文中。间像牛,周围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的意思。上古把牛沉入水中,以祭祀山林川泽,这是一种祭祀仪式。沉,本义是“没入水中”,与“浮”相对,沉重、沉淀、沉思、沉醉、下沉。

  三、练习

  1、读课后“读一读”词语,并试着造句。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感悟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读一读一、二类字,词语卡片。

  2、齐读课文。

  二、读课文、感悟文章内容

  (一)自由读文、小组讨论

  1、()——()自然段讲了旅行前的准备。

  2、()——()自然段讲了旅行中遇到了危险。

  3、()——()自然段讲了小老鼠旅行的收获。

  (二)多种方法读1—4自然段。

  1、指导朗读,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对话时的语气。

  2、你想对小老鼠的父母说些什么?

  (三)读5—9自然段,思考问题:

  1、旅行中小老鼠遇到了哪些危险、困难?

  2、读读重点词语,如:幸免一死、数次迷路、受尽惊吓。

  (四)读10—12自然段,思考问题:

  1、找出你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读完文章你最想对谁说一说心里话?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连一连”练习题。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读生字词卡片。

  二、指导书写。

  要:注意“西”的正确写法。

  受:与“爱”区别讲解。

  乏:共四笔

  三、完成练习。

  1、完成课后习题“读一读”、“背一背”。

  2、熟读课文。

  四、作业设计:

  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五、板书设计:

  小老鼠去旅行;

  海滨旅游遇到危险咬断尾巴;

  数次迷路爬上山头贪婪观望;

  安宁满足。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 8

  【教材分析】

  《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升起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己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⑴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⑵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组展示自己送给祖国妈妈的礼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马上要到国庆节了,我们一起来《欢庆》。

  二、再读入情

  1、让学生看图找句,练习朗读。老师借图指导。

  2、指名读,学生评,互相读、互相评,直到背诵。

  3、看图自由轻声地背诵,指名背诵。

  三、识字

  1、出示生字,给生字找朋友,看谁找得多。

  2、介绍经验识字:

  加一加:大──庆只──帜南──献

  编儿歌。

  四、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洁”字右上是“士”不是“土”,“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舒展。“曲”字的“口”应写得扁些,两竖起笔处应该错落有致--左低右高。“庆”字广字旁的横不宜太长,“大”的撇一定要写成“竖撇”,捺尽量向右伸展。

  3、学生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 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产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愿望。(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重点与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

  一、听说训练

  二、复习检查

  学习第一小节

  学习第二小节

  学习第三小节

  学习第四小节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

  2、说说下列字的笔顺:邻、婆、替

  看图

  小结图意:图上一位戴红领巾的男孩提着一个笼子,笼子里有一只碧绿的蝈蝈,他喜滋滋地要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盲婆婆直得合不拢嘴,连声称赞这个男孩。为了说明方便,我们就把这个男孩称做“红领巾”好吗?

  第一小节:

  这一小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的神情怎样?

  他送给盲婆婆时心里怎样?他为什么要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过渡:这位红领巾送给盲婆婆时会说些什么?请读下面小节里的话。

  “

  我”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呢

  想象:平时“我”是怎样给盲婆婆唱歌,为她消除寂寞的?

  学习第一句

  引:“歌声”指什么?盲婆婆知道蝈蝈是生长在田野里的`吗?听到蝈蝈声她会想到什么?师导读:歌声会……又会看到什么呢?

  学习第二句

  引:为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出示挂图

  指名读,指导朗读学生听老师说后开火车说话。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齐读生字、词语

  学生看图讨论

  图上画了哪两个人?

  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1)盲婆婆神情怎样?

  (2)指名读

  (3)交流

  a.乐.呵呵地提回了一只绿色蝈蝈。

  b喜滋滋(因为他关心邻居盲婆婆)

  c.盲婆婆眼睛瞎了,生活不方便,需要大家帮助,盲婆婆会觉得无聊,需要人家给她解闷。

  齐读第一小节

  指名读

  (1)想象交流。

  (2)齐读第二小节。

  指名读

  (1)学生想象练说

  领您走进田野

  (2)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童年的生活。

  小孩子总是喜欢听蝈蝈的叫声的,盲婆婆小时候也应该是这样。

  (3)指名说说图意

  背诵第四小节。学会听说一句话,复习生字、词词。

  观察图画,了解图意,知道“红领巾”的意思。

  理解课文,学会关心别人,感受到盲婆婆的快乐。

  让学生在读中了解到蝈蝈不但外观美,叫声也很好听。

  观察插图,想象说话。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联系课文理解“羞愧”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环境的美和莉达爱护环境的行为美,懂得爱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教学重点

  生字的学习,“津津有味”、“羞愧”、“美妙”等词的理解。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莉达为什么“面对夜莺感到羞愧”。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标出段落,勾出生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小朋友在树林中玩过吗、你印象中的小树林是什么样的、现在跟老师一起到小树林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课件展示画面:幽幽的树林,柔和的阳光,绿色草地,蝴蝶飞舞,露珠闪光,鸟语花香,溪水淙淙)

  多好的小树林啊!闭上眼,做做深呼吸,你感受到什么、

  2、有两个小姑娘,也到树林里来了,她们是怎么玩的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板书:面对夜莺感到羞愧]

  3、齐读课题,读好“莺”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注意听准每个音,勾出生词。

  2、自由读课文(可以是两遍、三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把勾画的字、词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

  3、同桌交流识字方法,互读课文。

  4、检查识字情况

  (1)点击课件开火车读(可以同桌为单位、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

  (2)有没有你以前认识的字、怎么认识的、

  (3)哪些字容易记错,给大伙儿提个醒。(指名说、小组说。重点指导“扔”、“剩”、“津”、“醉”、“沉”的读音,提醒“羞”与“着”下面部分的区别。)

  (4)小老师教读。

  5、现在把这些字娃娃送回课文中,自己再读读课文,看看还认不认识它们。

  三、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生字大家都认识了,相信课文也一定能读好。

  1、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也可分段读)其他孩子当小评委,仔细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帮助。(指名读→师生评议)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读课文,一会儿来一次比赛,看哪些小组读得好。

  3、朗读比赛(可以小组为单位分段读),师生评价。

  4、整体感知:两个小姑娘在小树林里做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理解积累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内容。

  1、夜莺的歌声很美,从“美妙”、“沉醉”可看出(相机指导理解“美妙”、“沉醉”)。

  教师相机引导:

  (1)看到可爱的夜莺在唱歌,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说吗、(鼓励学生大胆说,大胆提问,如:夜莺怎样唱歌、夜莺唱的什么、教师相机引导孩子体会夜莺美妙的歌声)

  (2)相机播放课件,再现小树林的美。

  (3)两个小姑娘也被这美景吸引了,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为什么、(津津有味、沉醉)指导理解“津津有味”、“沉醉”。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段。(课件显示小树林画面做背景)

  2、莉达爱护环境行为美,从第5段可看出。

  教师相机引导:

  (1)吃完饭她俩怎样做的、勾出写她们不同做法的词。

  (2)你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指导朗读,可以加上动作)

  (3)奥莉娅怎么想的、(指导朗读,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

  (4)莉达怎么说的、读一读(指导朗读)。听了她的话你怎么想、

  (5)假如你是那只夜莺,看到她们的做法,听到她们说的'话,你想对谁说点什么、

  (6)指名分角色朗读、表演。

  3、拓展:地球上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有自己的情感。想想看,树林里还有哪些事物会对她们的做法、想法发表意见、(还有小鸟、小花、小草、小溪……问题用课件显示。学生先在小组讨论,再汇报。)

  4、齐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5、指导积累。现在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课余摘抄到积累本上。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课文有8个生字要求我们会写(课件出示8个生字)。你最有信心记住哪个字、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2、哪些孩子能用其中的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漂漂亮亮的、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扔:左窄右宽,右边“乃”是两画,“乃”不能超过“扌”。

  沉:左窄右宽,左边的“氵”要匀称,“冖”不能太宽,“冗”与“氵”同高度。

  觉:上面三点要写匀称,不能写成“、”,中间的“冖”稍宽;“见”的“乚”和“冖”同宽。

  • 相关推荐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第八册第八单元备课教案08-25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01-04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03-10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03-08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02-24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06-13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试题06-12

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整体备课教案(精选10篇)06-18

第八单元统计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