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选修《仁者爱人》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导入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在《论语》一书中出现了100多次,(幻灯.显示几则仁的语句)仁的内涵也极广泛,但是无论如何去理解,假如要归原,或许可以用“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来解说。(引入本标题)
“一”为道,“二”为天与地。
“仁”为人与天地、人与人的亲密和美关系。
二、过程
1、先给予学生一定时间结合翻译大体把握几则片段的大意,幻灯显示重点字词,落实局部字词的读音、含义等(其余具体字词的落实穿插在片段的具体分析中)
2、研读第一个片段,分析,想要成为仁者,他首先需要做到什么?然后还需要做什么?
孝悌为儒家仁爱之根本,先爱家人,才能泛爱众(引入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儒家认为孝悌为根本的相关资料——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如何爱人?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忠 恕 中心之为忠,尽己之心为忠。推己之为恕,如心之为恕,如同自己的心,也就是将心比心。
比如,作为老师,我竭尽全力地教书,你作为学生,竭尽全力地读书,这就是忠。
4“求仁”的三个层次
第三层次是孔夫子本人的仁,即“安仁”。他要使全社会,包括老人、朋友、儿童、少年各得其仁。就是使社会各种人等都能得到仁之光辉的普照,仁之雨露的滋润。这是一种最博大的胸怀,博施仁义于天下,就是把整个的天下装到自己的心里。
因为它揭示了整个人类社会赖以存在、运行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软平台”,或者说是最基本的价值理念设施。
第一种境界是“子路”之“求仁”的境界,即“捐助自物以求仁”,把自己的钱财捐助出来供别人使用,即使用坏了,也不会抱怨。这是基础的一个档次的“仁”。这是把个人的物质财富贡献出来以利于别人的一种仁义。
再高一点的第二层次就是颜渊的“不违仁”。颜渊又进了一步,他不但能捐助己物,进而达到“求仁”的境界,并且“我做了好事(包括把自己的钱财捐出去),不夸耀自己”,不表白自我。
5这些“爱人”的小故事里,哪一件最让你感到光明温暖?为什么?
仓卒之间,以人为急,偶未遑马耳,非真贱畜,置马于度外,以为不足恤而不问也。
——朱熹
6除了爱别人、朋友、弱者,孔子认为还要爱哪些?
方式:让学生自由阅读,提出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分析,字词的落实也穿插其中)
参考:言志一则让我们看的到孔子的追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所表现的仁爱行为,体现了他对具体人(仆人、残疾人、身处悲伤中的人)的爱,。再由人及物,最后升华为大爱——爱护天下百姓,这种仁爱不拘泥于小恩小惠,小节小义,所以一方面他否定管仲“知礼”,但又看到了他对天下百姓做的大贡献
(1)⒌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
所及也。”
——爱自己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 礼运》
——爱民众
(3)爱自然。孔子有“乐山乐水”的生态伦理情怀,因而他对山中的鸟、水中的鱼都能持一种节用态度,反对乱捕乱杀。
孔子的节用观是跟儒家“爱人”、“惠民”的政治伦理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儒家主张统治者以德治国必须具备的道德观念。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7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持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附: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三、总结:仁者无敌
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人者,人恒爱之。
【苏教版选修《仁者爱人》教案】相关文章:
苏教版选修《仁义礼智》教案02-11
父亲·医生·仁者02-07
苏教版《列子》教案08-05
《乡愁》苏教版教案08-29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11-06
苏教版木兰诗教案12-07
最新苏教版数学教案01-27
鲁教版选修《听颖师弹琴》教案02-16
苏教版高中语文《劝学》教案02-16
高中英语作文:仁者的叮咛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