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元宵节教案

2022-02-14 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元宵节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元宵节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写字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3、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元宵节的快乐及过节时的融融亲情。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放飞想像,体验幸福

  1、请生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去年的元宵节,你是怎样度过的?(指名作答)a.元宵节要吃。

  生:汤圆。板书汤圆,齐读。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出示课题),齐读二遍。

  你是怎么记住这几个字的?(提示:“圆”的部首是“方框儿”,全包围结构)红笔标出部首。

  3、小组合作识字。(会的帮不会的)

  4、全班认读生字。

  5、指名口头扩词练习:宵汤圆

  二、初识课文,随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

  2、请会读的学生来试读一下?你是怎么学会的(表扬预习的)

  3、小组认字比赛:(随机指)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4、这些生字中哪个字最难记?你是怎么记住的?

  5、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出示挂图

  图上画了什么?两个小朋友急着回家干什么?他们和家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小结:多快乐的元宵节呀,也许他们在过节时还一起朗读《元宵节》这首诗呢?你们愿意再读一读吗?齐读课文。

  2、指名读。(表扬大胆的学生,请生点评)

  3、小组比赛读课文。(评出最佳朗读小组)

  4、全班拍节奏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我为小组争光:你从课文中知道了哪些元宵节的知识?你还知道过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写对联、猜灯谜、闹花灯)

  五、作业

  背诵课文,写生字,收集对联以开展“我的展区”)

  语文元宵节教案2

  教学目标:

  1、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坐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二)、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3、请同学们用自己方法记忆这些教难的生字。

  4、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三、游戏

  摘灯笼的游戏。

  方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

  语文元宵节教案3

  第一课时

  一、谈话。请学生谈谈前一天晚上参加灯展活动的收获。

  长见识,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适当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汤圆。还有元宵灯会,猜灯谜等传统游艺活动。元宵节还叫灯节、上元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读课文,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课文的,里面不认识的字是怎么学会的。

  二、学习生字。

  1 交流学习方法。认识新偏旁:方框儿。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2 把自己认得不熟的字挑出来,记一记,再请同桌帮忙考一考,熟练识记。

  3 小组长当小老师,考考本组同学,抢答,抗税认得熟练。

  4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快速认读,然后练习组词。

  5 多音字分辨。读一读这些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2)他正在吃早饭。

  三、总结识字成就,激励学生读好儿歌,背诵儿歌。

  师:大家这么快就认了这么多字,还能组那么多词,真了不起。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能把课文读得特别好听,有感情。

  1 自己试着读一读。再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读的时候心情怎样?想到了什么?(说一说元宵节全家团圆的情景)(教给学生边读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读得绘声绘色)

  2 同桌互相听对方朗读,评价,说说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学习用心倾听别人的朗诵、正确评价别人。)

  3 试着背诵儿歌,同样要有感情。分小组、男女生背诵。

  四、质疑:

  学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你想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些国家的人过元宵节吗?你还知道那些节日?回家在日历上找一找,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学写生字)

  一、词语接龙游戏。

  如:团团圆圆球皮球------

  二、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节日及其含义。

  三、认读生字,主要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复习。

  四、指导学生写生字。

  五、作业 :收集灯谜、对联,小组合作,办一份手抄报。

  语文元宵节教案4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能用生字组词并用部分词语造句。

  情感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一元宵节的习俗,体会心情、友谊,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措施: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读的方法,读熟课文。

  让学生合作学习生字,一人读一人听纠正错误。

  教学策略:

  1、学生刚读时可能有不认识的生字,要求学生查课文后生字表。

  2、本课采用学生自己学习课文和生字,然后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自由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检查指导,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课。

  1、问:你们知道哪一天是元宵节吗?你们家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2、示课题,板书课题。

  3、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教师巡视。

  2、教师范读。

  3、学生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4、同桌互读互评。

  5、小组比赛读。

  6、指名读,学生评议。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指名读,齐读。

  2、做猜字游戏。

  3、开火车读,并让学生组词、扩词。

  四、巩固练习

  1、学生自读课文,并练习背诵,教师巡视。

  2、指名背诵,集体评议。

  五、小结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语文元宵节教案5

  教学内容:

  “元宵节”为主题,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片自读课文,安排了识字、写字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设计了笔顺指导、扩词、造句、积累偏旁及口语交际等语文活动。

  教学目标:

  1.认字25个,写字16个。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方框、火字旁、目字旁。学填常用偏旁表。

  3.用“圆、灯、年”组词。用“觉得”造句。续编灯谜。

  4.背诵《元宵节》,初步认识对联。

  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地习俗,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加强朗读训练,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了解农历正月十五的中国的传统习俗,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

  6—7课时

  第一课时 元宵节

  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听读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都干些什么?吃些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元宵节》。

  教学新课: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课文,听清字音。

  2. 学生练读课文。(1)自己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读。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3. 学习生字。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1) 以小组为单位在识字小先生的带领下认字。

  (2) 师指导认识方框儿。

  (3) 谁愿做小老师。

  (4) 生字组词接力游戏。

  二.背诵课文。

  1. 自己背。

  2. 开火车背。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得真棒!

  板书设计:

  元宵节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教学回顾:这节课同学们能认真读课文,读的有感情,并能背诵。基本上都能掌握认识的字。

  语文元宵节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会用“不由得”、“要是”各写一句话。

  2.学会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会按照课后思考题边读边思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感受热爱军属老奶奶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热心为军属做有益的事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学重点:会按照课后思考题边读边思学习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后题中的两个长句的意思,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元宵、一年一度、愣住、惦记”等词语的意思。

  2.学会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理解课文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一读,认识“宵”,查字典理解“宵“在词浯中的意思,说说元宵节是指哪一天?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元宵灯会上发生的一件感人的事情。

  2.听课文录音思考课后问题1,感知课文内容。

  3.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生字多读几遍,记字形。

  (2)划出生字所在的词语,想想词义,完成课后作业1。

  4.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新词、正音。重点读好:栩Io楞ll叩缤bh

  (2)识记字形,提出难写、易错的字。重点指导:郎、鹤、牌、属。

  {3)交流课堂作业1,并说说还学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5.指导分段。

  (1)再读课文,找到与课后问题相对应的内容。

  (2)课文开头、结尾分别写了什么?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说分段理由。)

  6、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学生边听边想象雪后夜晚的景色。

  (2)用自己的话描述当时的景色。

  (3)出示句子:“天上挂着明月,地上泻满银辉。”

  ①给“泻”换个词。

  ②对比读一读体会“泻”在句子中表现出的动态美。

  (4)有感情地读第一段。

  7.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课堂作业第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按照课后思考题边读边思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第二、三段,理解“灯火辉煌”、“栩栩如生”、“亭亭玉立”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通过对重点句的理解体会星星和李老师关心热爱军属张奶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二段。

  (1)边默读课文边思考。

  课文怎样写出学校灯会热闹的情景?用“一”划出概括写灯会热闹的句子,用( )划出具体写灯会热闹的句子。

  (2)引读第二段。

  (3)交流总起句、总结句,理解“灯火辉煌”,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学校礼堂灯火辉煌的原因。

  (4)细读分述部分。

  ①课文写到了哪些灯?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理解:“栩栩如生”、“亭亭玉立”、“凌空欲飞”在课文中的意思。

  ②找出课文中写灯笼的颜色、样子的词语。

  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

  ③看图想象:灯会上还会有什么灯?用上“有……有……有……”说一说。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6)小结:作者运用“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写出了元宵灯会的热闹场面。

  2.学习第三段。

  (1)边读边思考:星星看到元元捎来的娃娃灯,想到了什么,她又怎么做?

  (2)交流讨论:星星看到元元捎来的娃娃灯,想到了什么?

  ①按照“星星是怎么看到娃娃的——娃娃灯是哪儿来的——星星想到了谁”引读第三段。

  穿插理解词语:停留(联系上下文)、记挂、好评(换词)。

  ②划出写星星想到张奶奶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到星星是一个心地善良、关心老人的好孩子。

  (3)星星是怎么做的?

  ①稍作自由准备后,指名表演星星、李老师搀扶张奶奶以及对话的过程。

  ②表演中理解“搀扶”、“小心翼翼”、“乐呵可”等词语的意思,评议中使学生体会星星、李老师对张奶奶的关心和爱护o

  ③出示句子:

  她看见有个穿大红风雪衣的阿姨,搀扶着张奶奶,正小心翼翼地向学校走来。

  “搀扶”、“小心翼翼”反映了老师怎样的思想感情?

  抓住这两个词,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4)军属老奶奶为什么那么高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三两段。

  4.作业:完成课堂作业第3、4、5(1)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四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用“不由得”、“要是”各写一句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热爱军属老奶奶的思想

  感情,初步养成热心为军属做有益的事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听写句子:她看见有个穿大红风雪衣的阿姨,搀扶着张奶奶,正小心翼翼地向学校走来。

  (2)评议,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星星和李老师是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4)导人:李老师和星星关心、尊敬、热爱军后张奶奶,在元宵灯会的助上没有忘记她。师生俩搀扶着张奶奶向学校走去。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2.学习第四段。

  (1)出示这一段话,指名读。

  (2)“闪动着两簇火苗儿”指什么?(李老师的红色雪衣和星星的红领巾。)

  (3)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如有困难,教师可以“火苗儿”所代表的意义和师生俩表现出来的品德加以引导。)

  (4)抓住重点词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学了课文后,你和星星比一比,要向她学习什么?你打算以后怎么做?(关心、尊敬、热爱老人,为老人多做好事。)

  4.造句指导。

  (1)用“不由得”造句。

  ①出示句子,星星看着看着,不由得想起了元元的邻居军属张奶奶。

  ②“不由得”是什么意思?(不禁、不由自主地。)

  ③分析句子,注意写出:在什么情况下,谁不由得怎么样。

  ④口头造句。

  (2)用“要是”造句。

  指导方法同上,使学生理解—“要是”表示一种假设。

  (3)完成课堂作业第6题。

  5.作业。

  (1)听写生字、词。

  (2)完成课堂作业第5(2)题。

【语文元宵节教案(通用6篇)】相关文章:

元宵节由来教案(通用6篇)01-27

元宵节习俗教案(通用6篇)01-26

元宵节活动教案(通用5篇)01-26

元宵节的故事教案(通用6篇)01-27

小班元宵节灯笼教案(通用10篇)01-19

《劝学》语文教案(通用15篇)08-27

元宵节做花灯的教案(通用5篇)01-27

大班语言元宵节优质教案(通用8篇)01-27

元宵节托班音乐教案(通用5篇)01-26

中班快乐的元宵节教案(通用6篇)01-25

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教案 大班元宵节安全健康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