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爬山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爬山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反复读课文,结合挂图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将读文与看图结合起来。
学生准备: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自读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2、检查反馈:
(1)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收获?
(2)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脚的?
脚的样子、脚的形状、脚的颜色
(3)提问:你平时注意过爬山虎有脚吗?那么作者是怎么知道的?这一段哪一个词语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想看一下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吗?
(4)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快快学习第四自然段。
3、学生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分组学习第四自然段,比一比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哪一些学生学得更快、更好。
(1)找出写爬山虎爬的句子来;(2)找出表示爬的动词;(3)自己试着演示爬的过程。
4、检查提问: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什么?
(1)指名演示爬,问: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你们想知道爬山虎究竟是怎么爬的吗?
(2)学生找出写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读一读。
(3)提问:爬山虎是不是只往上爬?你是怎么知道的?
(4)小结: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往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看”。
过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怎么样呢?
5、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
【学法指导】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
6、检查反馈: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从“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了灰色”知道脚与墙有着密切的关系。
(2)提问: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3)总结提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7、试背2、3、4自然段。
二、拓展迁移运用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样子:像……像……
颜色:嫩红
触——巴——拉、贴
作业布置
必做【同步达标】: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
选做【创造实践】:
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爬山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学习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朗读课文,背诵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方法。
2.通过学文、观图和实际观察,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一)学生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然后回答爬山虎到底是动物还是植物?(是植物。)
(二)请五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声音宏亮,读准字音。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这种植物的哪两部分?(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一)学生看生字表,分析字形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1.读生字表中的字,口头组词。
2.分析字形结构,说说每个字的结构和部首。
3.两人一组,说说每个生字需要注意的笔画和记法。
隙:右上边的小不要写勾。右半部分的记法是小日小。
拂:笔顺不要写错。第六笔是,第七笔是丿。最后两笔不要都写成竖。第六笔中的第二个折要写短一些。
漾:右上边是秃尾巴羊,右下边是永。永的第二笔横折中的横要写得短。注意不要写成水。
柄:右边丙里的人,最后一点不要和勾连起来。柄在这里当把儿讲。
萎:容易写得很长,各部分要尽量写扁。第八笔是捺,不要写成点。
(二)读词语卡片。
舒服空隙漾起叶柄刀柄把柄嫩茎均匀
拂过吹拂萎了枯萎休想荡漾重叠新鲜
枝状触角痕迹牢固瞧不起
(三)抄写本课后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学习课文一至二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1、2自然段,想每段各写了什么?(第一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第二段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
(二)重点学习第二段,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练习给第二段分层。
1.听读第二段,标出共有几句话。(四句)
2.默读第二段,想想每句话说的什么意思。(第一句介绍了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第二句说的是长大了的叶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说了叶子绿得新鲜和排列情况;第四句写了叶子的动态。)
3.用‖给第二段分层。(可以分成三层。第一层是第一句话;第二层是二、三两句;第三层是第四句。)
教师问:为什么把二、三两句合成一层?(因为这两句都说的是长大了的叶子什么样,绿的颜色和怎样排列的。意思上连得很紧密。)
4.请一位朗读语气好的同学读第二段,其它同学闭眼听读,头脑中要想象出一幅画:青翠欲滴的满墙绿叶,铺得是那样均匀,排列是那样整齐,看着是那样舒服,微风一吹,漾起波纹。
5.每人说一个比喻句,把爬山虎的叶子可以比喻成什么?要求用的比喻词不能一样。(犹如碧绿的湖水,好像农田中绿油油的禾苗;如同人工培植的草坪;像从飞机上看到的一片树林。)
6.练习朗读。爬山虎的叶子这样好看,真像一幅神奇的画面,请几个同学读这一段,看谁的语气最好,把爬山虎的叶子读得最美。
四、反馈验收
(一)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听写第二段最后一句话。
(二)练习背诵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教师导入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本课是围绕哪一个意思写的呢?(围绕爬山虎的脚写的)从哪儿看出来的?(题目)默读课文,想一想哪几段是围绕爬山虎的脚的。(3~5自然段。)
二、总结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一)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呢?作者首先确定了要写的是什么。(板书)爬山虎这种植物在我国各地都有,为绿化祖国,美化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一般看到的只是那满墙碧绿的叶子,从小到大,从红到绿,又从绿到红,最后掉光。有人也曾感到奇怪,不知它们为什么能那样牢固地铺在垂直的墙壁上,不管多大的暴风雨也不会把它们打落下来。但却很少有人扒开那密密的叶子仔细观察研究一下。本文的作者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写出了这样生动有趣的文章。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二)要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不光要想好自己要写的是什么,还要根据要写的意思选择好内容。(板书:选择好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要写爬山虎的脚,选择了哪些内容呢?
1.请三个同学分别读3、4、5自然段,大家想:每段主要说了什么?
(1)分小组讨论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请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
(第3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爬山虎什么样;第4自然段写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第5自然段写了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三)作者选择好了要写的内容,还要安排好写的顺序,这样才能表达得更清楚,更有条理。本文的作者是怎样安排顺序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一)默读第3自然段,共有几句话。(6句)
(二)这6句话分别说了哪几个意思?(一、二句写了作者发现爬山虎有脚;三、四句写了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和形状;第五句写了爬山虎脚的颜色。)
(三)指导朗读。当作者发现爬山虎是有脚的,知道了爬山虎之所以能在墙上爬的秘密后,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非常惊喜。)
1.学生小声练习读出惊喜的语气。
2.教师范读。第一句中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要读出疑惑的语气。第二句中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要读出惊喜的语气,尤其是有脚的三个字语气更要强烈。
(四)在书上画出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注意要画准确。(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要通过看图或投影让学生清楚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什么地方。弄清茎、叶柄、反面这几个关键词语的意思。要给学生直观印象。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加上手势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五)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在书上画下来。(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学生看图加深理解,产生直观印象。作者在这里还用了一个比喻: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换句话说:爬山虎的脚就像六七根蜗牛的触角;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的脚什么样。
(六)爬山虎的脚是什么颜色的?(像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七)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八)再请两个同学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语气。(第二句要读出惊喜的语气。后面几句要读得像解说员一样,介绍要清楚。)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一)请一个同学读第4自然段,然后请其他同学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爬山虎的脚是怎么往墙上爬的。)
(二)读这段中的第三句话: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句中的这样指的是怎样爬?从上文找答案,划在书上。(前面的两句话。)全班一齐读一读。
(三)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四)请两个同学用动作演示:面向黑板站好,用手巴住黑板,然后十指弯曲,手臂和身子慢慢贴到黑板上。再用同样的动作一下一下往上爬。全班同学齐读(或背诵)这一部分。说说手指、臂、身子、黑板在演示中好比是什么。
(五)每个同学都要边背边演示动作。
(六)齐读最后一句话,说说为什么看到那些细小的脚就会使人想起蛟龙的爪子?(太像了。)当两种事物很相像的时候,就可以用比喻句来形容。请同学们把这句话改成比喻句。(爬山虎那细小的脚就像图画上蛟龙的爪子。)把比喻句中的就像换一个词,句子内容不能变,可以换成哪些词?学生练习说句子。(好像、像、犹如、如同、像似的)
五、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一)一人读,其它同学说说这一段主要说了什么?(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和没触着墙的结果不同。)
(二)看投影:
1.填空。
2.回答问题
(1)灰色的脚指什么?原来是什么颜色?
(2)从哪儿能看出爬山虎的脚扒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六、再读课文三、四、五段,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爬山虎的脚的?
七、从全文来看,作者是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来写的,但为什么还要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爬山虎的叶子(分小组讨论)
原因有三:
(一)因为平时人们看到的都是爬山虎的叶子,课文就从人们的认识规律入手,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熟悉。
(二)爬山虎这种植物最吸引人的地方和对人类最有贡献的部分就是叶子。
(三)用叶子来衬托爬山虎脚的重要,如果没有爬山虎的脚,就不会有绿得那样新鲜,看着那样舒服,铺得那样均匀,荡漾得那样好看的绿叶。
爬山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爬山虎的脚》。
【教学要求】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凯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2、同学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瑰丽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夹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一、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身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同学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同学充沛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考虑: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脚的样子、脚的形状、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你们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身独特的爬的身手,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身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
(老师巡视)
1、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2、找出爬的动作词;
3、自身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⑴ 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
(同学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同学补充,教师充沛褒扬)
⑵ 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
(抽扮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⑶ 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同学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⑷ 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时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⑸ 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不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4、你们喜欢植物吗?说说你喜欢的植物的特点好吗?
(同学说)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爬山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快慢,尝试用踮脚尖及弓箭步表现小羊、老羊走路。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大灰狼头饰。
教学过程:
一、感受乐曲,用身体动作、语音表现节奏。
1、T:山脚下住着两只羊,一只老羊,一只小羊(图片),我们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老羊和小羊要和我们玩个游戏“听音乐爬山”(听音乐,手指腿上爬行)
提问:
1)、刚才爬山的两段音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
2)、你觉得快的音乐像谁在走路,慢的呢?
2、T:原来老羊、小羊爬山的速度不一样,我们再来爬一次(手指爬行,加语音:(小羊)的笃、(大羊)踢托。)
二、尝试用踮脚尖走,弓箭步表现小羊、老羊走路。
1、T:山坡上长满了绿绿的、嫩嫩的青草,我们和老羊小羊一起去玩吧。(师带幼儿听音乐踮脚尖走、弓箭步走)。
2、T:刚才我看到有只小羊走得可神气了,我们请他表演一下。
点评:看!这只小羊走路时身体直直的,踮起脚尖轻轻、快快地走的,真棒!你会吗?我们一起来学学。
3、T:谁来学学老羊走,请两名幼儿示范,你喜欢哪只羊走路的样子?
师示范:老羊走路可有力了,跨一步,再跨一步,前面的腿弯弯的,后面的腿直直的。我们也来学学老羊走吧。
4、T:现在老羊小羊要来找好朋友,谁会听音乐走,走得对,老羊和小羊就和他做好朋友。
三、游戏,进一步巩固步伐。
T:两只羊每天都上山下山去吃草,非常快乐。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大灰狼,老羊小羊会怎样保护自己呢?如果你们听到大灰狼的声音,可要逃回家,千万别让大灰狼抓到哦。老羊小羊上山吃草吧!
提示语:小羊上山啦,山上那么多草,吃个饱吧!
老羊上山啦,快来一起吃草,真呀真高兴!
(提醒幼儿找一个空地方玩游戏。)
四、结束:时间不早了,老羊小羊快下山吧!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充分突出以幼儿为主体,努力把握“玩中学”的度,注重多观察、少干预,让他们在游戏、体验、操作中获取新知,充分表现自己。
爬山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孔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词句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图片、认识爬山虎
1.组织学生交流观看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爬山虎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爬山虎的样子,并说一说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2.鼓励学生介绍爬山虎,并说一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朗读课文、认字解词
1.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
2.交流学习成果,指名读幻灯片上的字词。
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默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解决部分疑问,再梳理问题。
(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它的叶尖为什么一顺朝下?
(2)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几部分内容?
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脚的样子。
1.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样子。
2.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一画,看看谁画得最正确。
3.同桌互相看看画得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
4.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齐读第4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引导学生把课文背诵下来,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的积累。
课后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学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观察爬山虎并作记录,下面就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观察记录。
1.读记录并说一说和作者的观察有何相同和不同。
2.对比作者的描写,集体评议大家的描写。
体会词语、品读句子、演说特点
句子一:(爬山虎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1.反复朗读,找出能展现爬山虎叶子特点的词语。
2.讲一讲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用得恰当。
3.带着理解和感悟仔细品读。
句子二:(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的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1.讨论回答:这三句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哪几方面的特点。
2.从叶柄、六七根等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观察仔细认真,描写准确生动。)
3.以我是爬山虎的脚为题,向大家演示自己的特征。
画一画、演一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并试着换一换这些词语,然后集体评议、对比优劣。
2.指名在班上说一说,可以边说边在黑板上图示。
3.同位之间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感悟作者是怎样把意思写清楚的。
听读思考
1.听老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后回答。
爬山虎的脚在触墙前后有什么变化?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探讨。
读阅读链接
读一读阅读链接,说说自己的体会。
谈启示、说方法
1.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从这一课中受到的启发。
(可提示学生从作者的观察顺序、作者的观察方法、文章围绕一方法和时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些方面去谈。)
小练笔
1.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爬山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生长部位。
2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口语表达的能力,结合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具准备: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想:创设审美情景,感受祖国文字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设问激趣,整体感知
出示谜语
A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B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也是一种蔓生植物,它搭架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展开形象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看看叶圣陶爷爷是如何把爬山虎怎样爬墙的这一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二)理清条理,扶放结合
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结合以下四种学习方法自学:
1、整体感知:学生的自学(1)问答法(2)提问法(3)朗读法(4)画图法
2、理清条理:汇报学习情况,师给予适当地点拨。
3、课件出示:指导朗读,重视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三)结合课件,披文入情
直奔重点,播放课件,品味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1、把握整体:学生快速跳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深入部分:你认为这部分描写中那些语句写得好,好在哪儿?找出有关词句。
3、课件演示:动画感受,让语言的描述升华为形象的感性认识。
4、指导朗读:感受爬山虎如何爬墙,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指导学法,领悟爬山虎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1、总结学法:针对课堂上相关学法加于小结。
2、指导自学:这一段描写哪几种情况下的爬山虎的脚?找词句来分析,用学习上一部分的方法来学习这一部分。
3、汇报自学:理顺条理的基础上完成对黑板板书的补充。
4、教师小结:结合课件,指导体会作者的喜欢、愉快的心情。
(五)总结评价延伸课外
1、编儿歌或谜语
(1)生畅所欲言
A小小叶儿多又多
B爬山虎呀真厉害
C是虎不是虎
春风吹来会跳舞
高楼大厦任你爬
有脚只会爬
几根细丝长茎上
不怕高来不怕累
紧贴墙上绿
使你疑是小蛟龙
勇往直前不退缩
离墙便枯死
2、展示生活中的其他蔓生植物
(1)生上台展示(通过简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培养表达能力)
(2)教师综合性评价。(结合观察方法、写作运用几方面来谈)
3、总结评价后布置作业
(1)按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方法展开想象写你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有关动物、植物为适应周围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相关的生理调节(沙漠中的骆驼、仙人掌;猫的脚垫等等)
(2)课堂所得,课后的采集编绘成小报或设置展览角组织学生浏览。(结合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教育)
爬山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课前准备】
1.课前观察爬山虎实物。
2.搜集爬山虎的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1.出示图片,初步了解爬山虎。
出示图片,问: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爬山虎:这是爬山虎,也叫巴山虎、常青藤,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是可作为垂直绿化的植物之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文章《爬山虎的脚》,就是介绍爬山虎这种植物的。
2.板书课题,齐读。
3.质疑课题:看着课题,你有疑问吗?(学生质疑)
预设:爬山虎是植物,怎么可能有脚呢?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长在哪里?它的脚怎么爬的?
4.导入:是啊,爬山虎怎么会长脚呢?它的脚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认读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3.理清脉络
(1)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3-5)
(2)第二自然段介绍什么特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3)主要内容?(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三、书写生字
1.指名读生字。
2.指导书写难写字“叠、痕、逐”。
“叠”上面三个又的“捺” 变成“点”。
“痕”偏旁是病字旁,里面是“艮”(gen)
“逐”豕(shi)的“捺”变成“点”。
3.学生练习。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
1.认读词语。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一)第一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3.不管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都是顺着墙往上爬。)
(二)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
(1)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A.嫩红、嫩绿。
B.师导语:是的,作者是抓住颜色由嫩红到嫩绿的特点来写的。还有别的特点吗?
(2)“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A.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
B.“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
C.从“一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观察得认真。
D.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
E.指导朗读:读出绿的特点。
F.这句话写出叶子的静态美。
(3)当微风吹来,满墙的叶子更是美丽,谁来告诉我们?
A.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B.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一句,你觉得这一句写得怎么样?
教师点拨:漾、波纹是说水的,在这里来形容叶子被风吹得颤动时美丽的样子,很形象,很生动。
C.这是一种动态的美。
D.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
(4)同学们,你们知道叶圣陶爷爷怎么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形象生动吗?(学生试着回答)对了,是因为他细心地观察了,正因为细心观察了,才知道叶的颜色和样子。板书(细心观察)
3.感情朗读,背诵。
(1)出示图片问:看着这么可爱的绿叶,你感觉怎样?(学生汇报感觉,并用朗读表达自己的心情。)
(2)叶圣陶先生这么准确生动的描写,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试着背一背第二段吧。(学生背诵)
(3)看屏幕背诵。
三、作业布置
背诵第2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旧知导入
1.检查背诵。
2.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研读交流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爬山虎叶的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和是怎样爬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有关写脚的特点和怎样爬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
(一)学习第三段
1.导语:下面我们来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谁来告诉我们,你划了哪一段的哪一句,写了爬山虎的脚的什么特点?
(1)“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写出了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是茎上。
(2)“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
导语:啊,原来爬山虎的脚是六七根细丝,长在茎上叶柄的反面。还有吗?
(3)“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写出了脚的颜色。
2.点拨写法
(1)教师出示对比阅读的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反面,是伸出的六七根细丝,颜色也是嫩红的。)同学们看老师这里也有一段描写,对比刚才我们学习的书上的第三第四第五句,哪个好,好在哪?
(2)写法上的好处:第四句写出了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还写出了像蜗牛的触角。很具体,很生动。
(3)小结:是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叶圣陶爷爷非常善于细心观察,不仅如此,他还善于运用了生动具体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爬山虎脚的特点的,这种写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3.指导朗读背诵。
(1)学生朗读句子。
(2)指导背诵:现在,你已经知道爬山虎脚的特点了吗?看着图片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
(3)师生一起介绍。
导语:这就是爬山虎的脚。那他是怎样爬的?我们接着来学习。
(二)学习第四、五段
1.找学生读第四段第一第二句:大家认真听一听,我们来初步了解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找出能够表现爬的过程的词语,再体会一下爬的过程。
(2)学生汇报:触、巴、弯、拉、紧贴、爬。
(3)齐读
(4)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导语:爬山虎就是这样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接着
(5)小结: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正是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往上爬,所以他的叶子很均匀,没有重叠的。着也体现了爬山虎的聪明,均匀无重叠的叶子有利于充分吸收阳光。
(6)理解动词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再看看这些动词,他们的顺序能互换吗?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讲解:这些词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能互换,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比如,正是细丝由直变弯曲,缩短了茎与墙的距离,产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墙上贴得紧。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细丝由直变弯曲,就紧贴在墙上了吧是因为产生了拉力。叶圣陶爷爷运用了这些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这种准确表达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2.学习最后一段
(1)爬山虎的脚还有哪些特点呢?请自读第五段。
(2)出示: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
(3)“……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当然也说明作者亲自体验过。)
3.通过刚才学习第四段爬山虎爬的过程,第五段脚的变化,你知道,叶圣陶爷爷的观察是一时的吗?(不是)是的,叶圣陶爷爷懂得连续的观察,才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可爱的爬山虎。
三、归纳概括
1.导语:同学们看着板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更加了解了爬山虎的特点,和怎样爬的。
(2)准确生动形象的表达。
(3)按顺序表达。(引导学生看黑板写叶的部分写脚的部分,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的)。
(4)仔细观察,继续观察的方法。(问:知道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特点和爬的过程写得这么形象,生动吗?(靠的是仔细观察)仅仅是一时的观察吗?
2.学生抄写表达方法。
3.读“阅读链接”,体会观察,记录的好处。
师点拨: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连续的主要手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这样,我们会终生受益的。
四、巩固应用
1.练笔要求:我们已经知道爬山虎的特点了,你能不能用第一人称写一下“爬山虎的自述”?我们可以这样的顺序写:我的名字叫爬山虎,我长在……。我的叶子的特点是……。我的脚的特点是……。我爬的时候,脚先……,然后……,最后……。
2.每一个小组写一处。分别找各小组汇报。
五、拓展创新
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大自然的奥秘。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行动吧。回家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做记录。也可以让妈妈帮忙泡豆子,看看他们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叶 嫩红 嫩绿 新鲜 准确
朝下 均匀 无叠 无隙
波纹 好看 生动 仔细观察
爬山虎的脚
脚 茎上 叶柄反面 细丝 嫩红 具体
爬 巴、弯、拉、紧贴、爬 连续观察
爬山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作人。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前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爬山虎的脚》生字生词卡片。生字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师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两位作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了解。
3、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试读课文,自学生宇新词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正音巩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结合积累,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
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
黄昏客厅余晖蕴含摇曳莫名其妙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读词语和生字卡片。
4、重点指导书写:篇、翻、糊,几部分要写紧凑(课件演示)。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组织朗读比赛,要读得正确、流利。
爬山教案 篇9
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划、看、讨论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动词,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这节课你们想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设计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
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我还为孩子准备了一张画纸,让他们亲手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边画边说出它的正确的位置。这样既调动了孩子的学习激情,又掌握了知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交流话题三: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
小组合作讨论,划出相关的动词,然后汇报。(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
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
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2、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
25 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 嫩绿 新鲜 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爬山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产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战胜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2.在游戏中感受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重难点:
产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战胜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能与同伴相互合作,坚持到底战胜困难。
活动准备:
音乐《蜗牛与黄鹂鸟》、故事《小蜗牛爬山》、垫子20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产生对活动的兴趣。
师幼伴随着音乐《蜗牛和黄鹂鸟》进入教室。
师:刚才我们学的是谁的动作啊?(小蜗牛)我们一起来听听关于小蜗牛的故事吧!
二、讲述故事,产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战胜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⒈讲述故事开头到“一阵大风又把小蜗牛吹得摔了个大跟头,这时候它又累又疼。”
提问:你觉得这时小蜗牛心里是怎么想的?它会怎么做?
⒉继续讲述至“大雨把小蜗牛冲到了一个山洞里,山洞里都是烂泥,很难爬”。
提问:你觉得小蜗牛还会继续往上爬吗?
⒊继续讲述至结尾
提问:小蜗牛爬到山顶了吗?它看到了什么?它的心情怎么样?
⒋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如何面对困难
提问:小蜗牛在爬山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是怎么做的?那你们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三、游戏《小蜗牛爬山》,体验通过坚持战胜困难的过程和成功后的喜悦。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勇敢的小蜗牛,玩一玩爬山的游戏。
⒈爬山坡
(1)师:我们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爬山坡,做山坡的孩子坐在垫子上,腿伸直,两手尽量往后撑。小蜗牛在爬的时候,手先过,然后脚从她的腿上跨过去,注意不能压到小山坡(师示范)。
(2)分男孩女孩进行游戏,游戏中鼓励幼儿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3)师:刚刚你们在游戏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做的?
⒉钻山洞
(1)师:小蜗牛爬上了山坡要钻山洞啦。做山洞的孩子要腿伸直,把身体弯成山洞的形状(师示范),其他孩子做小蜗牛钻山洞。
(2)分男孩女孩进行游戏,游戏中鼓励幼儿坚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师:累不累?虽然很累但是你们还是坚持了下来,你们真的是坚强勇敢的孩子。我们在自己能够做到的情况下要坚持到底,如果实在做不到可以休息一下继续努力!
⒊幼儿自由选择内容挑战自我
(1)师:你们觉得做山洞、做山坡和做小蜗牛,哪一个最累?那接下来你们选择一个自己觉得最有挑战的内容去尝试一下!
(2)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游戏。
(3)师小结:今天你们每个人表现地都很棒,像小蜗牛一样面对困难不服输不放弃,坚持努力,成功地挑战了自己,大声地对自己说“我真棒”。小朋友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像今天一样,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4)结束活动,放松身体。
师幼伴随着音乐《蜗牛和黄鹂鸟》做放松动作离场。
附故事:
小蜗牛住在一座小山下,春天到了,小蜗牛看到一群群蜜蜂、蝴蝶都往山的那边飞去,心里很好奇。蜗牛问蜜蜂:“你们干吗都往那边飞?”蜜蜂匆忙说:“山那边是一个苹果园,美丽的苹果花儿正在开放,你闻,多香啊!” 小蜗牛伸长了脖子使劲地闻,什么也没闻到,因为对他来说山实在太高了。
于是小蜗牛决定往山上爬,他要爬到山顶上,看看美丽的花朵,闻闻花的清香。可是小蜗牛爬的太慢了,一天只能爬一点点。黄鹂鸟说:“算了,山太高了,等你爬上去,苹果花早谢了。”
小蜗牛爬的很慢,但他每天都坚持,他爬到一半的时候,一阵大风又把小蜗牛吹得摔了个大跟头,这时候它又累又疼,但它没有放弃,继续坚持努力向上爬。当小蜗牛快要爬到山顶的时候,下起了大雨。大雨把小蜗牛冲到了一个山洞里,山洞里都是烂泥,很难爬。可是,他毫不灰心,等大雨一过,继续向山顶爬去。
爬呀爬呀,小蜗牛终于爬到了山顶上,他赶紧往山的那边看------他没有看到洁白的苹果花,却看到了树上结满了红红的大苹果。原来,小蜗牛从春天一直爬到了秋天。它高兴极了,因为果园的秋天和春天一样美丽。
活动反思: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由此可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特别是现在,人们生活相对富足,让孩子身体健康已不是一件太难的事,然而倒是儿童的心理健康正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现在的孩子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代,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不知道如何去解决,经常会采取退缩、半途而废的方式来逃避困难。因此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⒈产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战胜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⒉在游戏中感受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用故事引入,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蜗牛在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引导幼儿向蜗牛学习,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接下来的游戏实践活动,实现了从榜样——蜗牛战胜困难,到小朋友面对困难、积极战胜困难这样一个转变,从而达成了活动目标。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性强,从讨论故事中的角色遇到困难、战胜困难到谈谈自己遇到困难时的表现,再到最后将重点落在游戏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战胜更高难度的挑战的亲身实践,孩子们获得了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体验。
同时,我也发现了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如游戏实践环节,应体现游戏难度的递进性,将爬山坡放在钻山洞的前面,因为钻山洞对于幼儿的动作要求更高,对幼儿耐力的挑战也更大。最后的结束环节,我通过让幼儿大声表扬自己“我真棒!”的方式,加强了幼儿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还可以增加一个总结性的谈话环节,使幼儿知道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积极动脑、勇于探索,就能战胜困难的道理。
小百科: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爬山教案范文合集十篇】相关文章:
精选爬山教案范文十篇01-29
爬山教案范文锦集8篇01-27
爬山教案范文集合六篇01-25
爬山教案范文汇编9篇01-22
《爬山虎的脚》教案合集15篇01-27
穷人教案范文合集十篇02-03
《挑山工》教案范文合集十篇02-02
《台阶》教案范文合集十篇01-21
环保教案范文合集十篇01-18
《离骚》教案范文合集十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