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案

2022-01-20 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猫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猫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②能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体会老雄猫和“我”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在人生哲理方面、立世人格方面的重大思考:害怕艰辛,贪图安逸,乞讨施舍,必丧失自由、尊严和人格,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

  重难点:体会老雄猫和“我”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

  课堂流程及设计:

  课前自学——组内组间交流——难点质疑师生讨论——课后检测

  一.了解作者

  左拉(1840~1902),法国作家。生于工程师家庭,7岁丧父,生活困顿。1857年和母亲随外祖父迁居巴黎,读完中学便当码头工人。这期间发表中短篇小说集《给妮侬的故事》(1864)和长篇小说《克洛德的忏悔》(1865)、《马赛的秘密》(1867)。60年代,左拉提出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从而成为“人和人的情欲的审问官”。这期间左拉写了中篇小说《黛莱丝?拉甘》(1867)和《玛德莱纳?菲拉》(1868),均受到社会的冷遇。1868年开始,他模仿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酝酿创作连续性大型作品《鲁贡——玛卡尔家族》的宏伟计划。经过25年勤奋写作,终于完成了这部包括20部长篇小说的巨著。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自然主义理论的影响。左拉继而又写了长篇小说三部曲《三城市》,揭穿宗教的虚妄,阐发通过科学改良社会的思想。1898年,他投身为受冤屈的犹太血统军官德雷福斯伸张正义的斗争,招致反动当局的迫害。流亡美国时开始写作的《四福音书》只完成三部。左拉的小说创作和自然主义理论深深影响了19世纪后数十年的法国文学。

  二.掌握字词

  积蓄()诧()异擒()住诅咒()()束缚()毅()然

  厌倦()臃()肿颟顸()()腻()烦作呕()

  三.课文讲解

  (一)文章主旨。

  文章写了一只家养的猫虽然吃住条件优越,但整天盼望着屋外自由的生活,当有一天获得自由之后,它却遇到了生存的困难,不得不无奈地回到主人身边。故事诙谐有趣,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强烈嘲讽了那些好吃懒做,只有仰人鼻息才能够生存的人是没有资格获得自由的。当然,我们也可从中体会到生之艰辛和生之乐趣。

  (二)文章思路。

  这个寓言性的小说的特点,首先在它的结构上。这是一种双重的、对称的结构。

  第一重对称,发生在猫身上。先是明明无忧无虑、安逸的生活,却感到不舒服,讨厌、愁闷、烦腻得要作呕,不幸福,要逃脱到外面去。为什么会有出逃的“信仰”呢?“在一生中,除了煮得半熟的、带着鲜血的肉以外,总应该还有些别的东西。”这就是说,有物质上的富足不够,还要有精神的追求,从具体描述来看,它追求的是自由的生活。但是左拉暗示,它的这种自由自在的“信仰”有一个前提:生存的物质条件是不在考虑之列的,在每一扇关着的窗子后面都有现成的肉(“门的那一面可就是人家藏着的肉”)。与此相对称的是,一旦到了窗子外面,自由自在是不成问题了,可是生存却成了问题,尤其是丰裕的物质条件丧失了,饥饿和寒冷使得“信仰”、“幸福”都变了质。自由成了灾难。感觉发生了倒转,原先的`一切,变成了向往,逃离变成了回归。

  第二重对称,发生在猫与雄猫之间。同样在艰难的物质条件下,对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自由,有着两种相反的选择:一个选择放弃自由,一个选择坚守自由,将艰难的物质生活视

  为享受。文章的寓意正是由于情节结构的双重对称,而显得特别鲜明。

  (三)写作特点。

  1、左拉的艺术细节很精致。左拉的细节,全从猫的感觉出发。在猫的种种感觉中,厌倦现成的、安逸的生活,又和人的精神息息相通,就显得有意味。作家的功力就在于把有趣和有意味既相错位又相统一地交融起来。在猫到了外面以后,猫的感觉和人的感觉的错位幅度拉开得更大了,趣味就越浓了:这屋顶多美啊!屋顶四周有水槽围绕着。从水槽中发出一种很甜美的气味。我畅快地循着水槽走;我的脚踏在槽底的烂泥里。这烂泥的温和与柔润是无可形容的。

  2、强烈的错位,显而易见的荒谬,反差越大,趣味就越浓。左拉强调了“学者的态度”和找东西的艰难之间的反差,显示了他的幽默。在偷肉被打之后,老雄猫“像个硬心的哲学家”教导它:晚上到“街上垃圾堆里去找食吃”。“垃圾堆找食”的杀风景和“像个硬心的哲学家”的严肃之间的错位,使得幽默强化了。如果事情到此为止,左拉的幽默还算是比较温和的。但是,困境不仅仅在于饥饿,而且在于寒冷,外加生存的威胁。这就使得猫的感觉变化了,原来一切都美的感觉变丑了,能够得到的食物,只能是垃圾堆里的没有肉的骨头。

  3、左拉的幽默上升到理性的层次,变成了反讽。啊!该死的街道!该死的自由!我多么想回我那牢狱啊!反讽就是反话,歪理、不合理。自由怎么会是该死的?牢狱怎么可能变成向往的地方呢?但是从这只猫的角度来说,这是合乎逻辑的,它不能忍受生活的艰难,自然就想回到坐享其成的安乐窝里去。

  四、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计穷智______败为胜消耗___尽___其锐气大失所___死于___命尽___尽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他们就拿我大大的讪笑了一回。讪笑:

  ⑵它又如法炮制出一根来。如法炮制:玩弄于股掌间:

  3、文学常识填空。《猫的天堂》作者是_____国作家______。

  4、《猫的天堂》告诉我们猫的幸福是什么?

  五、板书设计

  写作特点:

  1、左拉的艺术细节很精致。2、强烈的错位,显而易见的荒谬,反差越大,趣味就越浓。3、左拉的幽默上升到理性的层次,变成了反讽。

  六、课后反思:学生读来很感兴趣,能说出幽默的语言与风格特点。

猫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会认“虑、职”等6个字,读准“屏、折”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呼呼、响动”等词语。

  2.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的小猫们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3.训练学生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提高学生明确、完整、简洁地表达段意的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4.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重点

  难点1.学习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

  2.体会猫古怪的性格和满月的小猫们淘气、可爱,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猫的喜爱。

  教学

  课时2课时

  1.会认“虑、职”等6个字,读准“屏、折”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呼呼、响动”等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用“摘句归纳法”弄清文章结构。

  多媒体。

  一情景导入,揭示题目

  1.(出示猫的图片)你喜欢图中的小动物吗?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老舍的《猫》。(板书:猫)

  2.简介作者。(出示多媒体)

  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有《老舍全集》行世。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用笔在文中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出示多媒体)

  无忧无虑贪玩尽职屏息凝视

  磨蹭稿纸丰富多腔解闷毒蛇

  遭殃花盆生气勃勃枝折花落

  (1)读准字音。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蹭、遭”,翘舌音“职”。

  ②多音字“屏”读bǐng,它还有一个读音píng,可以组词“屏幕”;“折”读shé,它还有一个读音zhé,可以组词“折断”。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虑、遭”的书写)

  “虑”:半包围结构。注意“”的撇要写得长一些,下部“心”要写得小一些。

  “遭”:半包围结构。注意先写“曹”,再写“辶”。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多媒体)

  无忧无虑:没有任何忧虑和顾虑。形容心情安然舒畅。

  屏息凝视: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变化多端:指变化多种多样,令人难以捉摸。

  生气勃勃:形容气势旺盛的样子。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三再读课文,弄清顺序

  1.轻声读课文。

  (1)思考: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猫的?

  作者是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两个方面来写猫的。

  (2)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部分(第6自然段):写满月的小猫们淘气、可爱。

  2.教师相机指导: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的意思。

  ①“古怪”是什么意思?

  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的;稀奇罕见的。本句指猫的性格很特别、难捉摸。

  ②第1部分是抓住猫的哪些特点来写猫的古怪的?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3.强化训练目标。

  用“摘句归纳法”概括第二部分:满月的小猫们淘气、可爱。(板书:满月的小猫们淘气、可爱)

  四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哪些段落可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有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的段落)如何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先摘句,后整理句子归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提高自学能力,激发学生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2.教学语言不精练,情绪也不够到位。如果能尽量做到自然巧妙地过渡,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课堂气氛会更活跃。

  1.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的小猫们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多媒体。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且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品味词句,细细体会猫的古怪性格,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默读第1、2自然段。

  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你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呢?

  自由读课文,用“ ”画出相关语句。?

  ②朗读交流,用适当的语气朗读。

  a.重点理解“的确、成天、无忧无虑、多么、屏息凝视、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b.比较句子。(出示多媒体)

  任凭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③课后“小练笔”。

  用“说……吧……可是……”写一段话。

  学生:说小猫温柔吧,它的确有时候很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可是,它有时候又那么冷漠,不管怎么叫它,它也一声不出。

  ④小结:猫集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特点于一身,的确表现出了猫的性格古怪。

  ⑤齐读第1、2自然段,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小组学习第3自然段。

  ①过渡:猫性格古怪的第二点表现是它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板书: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②提出学习要求。

  a.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③交流朗读。

  a.猫的温柔可亲。(出示多媒体)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b.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出示多媒体)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给抓痒。

  “蹭”是什么意思?(摩擦)

  请大家读句子,说说你从这个“蹭”字读出了什么。(学生读课文)

  刚才大家读得都很认真,这个句子的意思大家都懂了吗?下面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老师来演老舍先生,谁来演猫呢?(指名表演)

  你们觉得刚才那位同学演得怎么样?谁愿意再来演一次?

  你们看,这只“猫”的动作是多么温柔可亲啊,分明像一个孩子在向大人——(学生回答)撒娇。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作者对猫是多么喜爱啊!谁能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出示句子)(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句子)

  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淘气的猫在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作者非但不生气,反而觉得它是“踩印了几朵小梅花”,这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④教师总结。

  作者抓住了猫在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现来写,写得细致、逼真,说明作者和猫的关系亲近,作者非常喜欢猫。

  ⑤齐读第3自然段,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

  (3)集体学习第4自然段。

  作者不仅喜欢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而且喜欢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所有表现,还喜欢猫既胆小又勇敢的性格。

  (4)朗读第5自然段,表现出作者对猫既疼爱又赞赏的情感。

  2.品味词句,从“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第6自然段中的哪些词句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找出来,反复朗读。

  (2)交流,讨论。

  ①词语。

  a.更好玩:特别好玩。“更”在这里有递进作用。作者对小猫们的喜爱更甚。

  b.淘气:顽皮。作者把小猫们当作了孩子。

  c.绝不会:嬉闹的小猫们把家里搞得枝折花落,作者并不生气,反倒觉得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②句子。

  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枝折花落。

  作者通过对动词的巧妙运用,写出小猫们在屋里耍、摔、跌、撞,在院子里摔跤、抱、打的淘气模样,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3.根据板书,说说课文内容,深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

  1.你喜欢老舍笔下的猫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老舍笔下的猫不像猫,更像小孩子,十分可爱。老舍把猫当作小孩子来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猫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3.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出示多媒体)

  猫真老实。

  猫很尽职。

  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这堂自习课真静啊!

  4.读一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学生1:夏丏尊写猫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妻子、孩子对猫的喜爱来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学生2:周而复写猫,通过直接描写猫的外形、动作、神态的特别之处,特别是几处比喻,让人体会到作家对猫的喜爱。

  1.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老实、贪玩、尽职”等重点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同时,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2.从“词、句、文”三方面来探究课文,能更好地学习语文,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具体事实,抓住动物的神态、动作、声音来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猫教案 篇3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节选自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7册《猫》〕

  〔老师印象〕

  开头一句作者就概括介绍了猫的性格古怪,然后从三方面作了具体介绍:一是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二是讲它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千方百计接近你;它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三是讲它什么都怕,但又很勇敢。

  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家中的猫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就像个顽皮可爱的孩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学生印象〕

  老舍描述这只猫,似乎是一个慈祥的老父亲在向旁人夸耀自己那宝贝儿子。描述猫憨态可掬的样子,嗔(chēn)怪猫的贪玩不着家,是为了进一步突出猫的尽职尽责,这也正是大家喜爱猫的原因。

  特别是在写猫的温柔可亲的几个动作蹭腿伸脖,调皮时的踩梅花印,那由着自己性子的各种各样的叫声等等,都让人感受到了猫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小绅士泼小子,甚至有时就是圣战斗士。

【【精华】猫教案3篇】相关文章:

《猫》小学教案10-29

关于猫教案01-13

猫课件教案教学设计03-28

猫的教学教案课件02-25

【精品】猫教案3篇01-07

【精品】猫教案4篇01-11

关于猫教案3篇01-03

《猫捉老鼠》小班教案12-28

【推荐】猫教案三篇12-19

精选《兔与猫》课件教案05-16

北京教案 大班安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