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片断与评析

2021-12-27 教案

  多媒体画面定格:中间是一条河流,两岸是茂密的树林。

  师:大家看,许多树木像好朋友一样手拉着手,紧紧地挤在一起,就是“树木密”。谁来说说,“树木密”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树长得绿绿的。

  生2:是说树上是有小蜜蜂的。

  生3:就是树长得很高大。

  生4:我觉得是树木像好朋友一样,挤在一起。

  师:(喜形于色)你真聪明,大家表扬他。

  众生:棒棒,你真棒!

  【讨论】

  在以上片断中,从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看,没有建立“树木密”的概念。这一堂课,把词句训练的重点定在“树木密”上是很有必要的。可是,一年级小朋友刚刚学课文,不但没有掌握感悟词句的一般方法,而且也没有多少感悟词句的实践体验,甚至于大部分学生连从教师的话语中“捕捉”信息的能力也不够强。根据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更应该通过直观演示或动手操作等形象的手段来让学生自主感悟什么是“树木密”。

  【复教片断】

  场景描述:教师戴上小竹排的头饰,边演示“顺水流”,边说:“大家看,一只小鸟飞来了;一条小鱼也游过来了!”两位学生分别戴上小鸟与小鱼的头饰跟着小竹排前行。

  小竹排:这里有一棵大树。(教师为一名学生戴上大树的头饰,请他起立。)

  小鸟:这里也有一棵大树。(另一名学生戴上头饰起立。)

  小鱼:这里有好几棵大树。(几棵大树挺立着。)

  小竹排:这里有一大片树木。

  ……

  (不一会儿,全班学生都戴上树木的头饰“挺立”着。)

  小竹排:哇,树木越来越多,越来越密了。

  (另一个板块的教学又开始了。)

  【讨论】

  看完这个片断,第一感觉便是:好戏刚开头,怎么戛然而止了?应该说,教师以情境表演的形式与学生共同展示了“树木密”的景象。这一景象鲜活,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可以为学生感悟什么是“树木密”牵线搭桥。但是,就在这一景象建立的时候,教师却又“大包大揽”,直接道明什么是“树木密”。殊不知,就是这一替代,使学生失去了参与“感悟实践”的良机。诚然,我们不能要求一年级的孩子准确说出“树木密”的`内涵(这也不现实),但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虽然还只是刚学课文的学生用个性化的言语来描述自我体验的机会。即:让孩子们用童声稚音尝试“咬文嚼字”,尝试“感性描述”。因为,我们的阅读课不仅是要让学生看到这样的情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时时处处参与阅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阅读并发展语言。

  【公开课片断】

  全体“大树”已经挺立着。(前面的场景如前。)

  师:这一棵大树,请你看看你的周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许多许多的大树。

  师:我想请这一棵小树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2:我看到了许多树绿绿的。

  师:是呀,许多树连在一起,看起来一片绿色。

  师:(问另一棵大树)请你数一数,你的身边有几棵大树?

  生3:1、2、3、4、5……

  师:数得清吗?

  生3:数不清。

  师:树多得数也数不清,树木真密呀!

  出示“两岸树木密”进行朗读指导。(两遍)

  【教研员评析】

  除创设情境外,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原有生活经验来引导学生感悟“树木密”的内涵。如农村的孩子都应该有这样的经验:树木密的地方比较阴凉。

  【笔者随感】

  “在语感最敏锐的地方,‘赤’不仅表示红色,‘新绿’也不仅仅表示新的绿颜色。”回头细想,参与这一课集体备课的教师们在认识“树木密”的时候,也大多从“数量多”这一视角来感悟。而说实在的,我们都知道,两岸树木密的时候,河中该有许多树的倒影;树木密的时候,小鸟可以从这一棵飞到那一棵;树木很多的时候就成了树林子了,孩子们可以在树林子里捉迷藏……如果这一个片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并让“小鱼”说说水中的倒影,让小鸟说说在树林中飞翔的快乐,让更多的小朋友说一说在树林里玩耍的感觉,那么,孩子们收获的并不仅仅“树木密”,他们将更多的收获快乐。因为,他们在感悟,他们在实践,更因为他们一起让树木“密”起来了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片断与评析】相关文章: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游戏设计12-16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15篇12-22

小小竹排画中游课后说课11-08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12-23

一年级上册《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12-16

小学语文第一册:《小小竹排画中游》说课稿12-17

《游子吟》教学片断评析01-06

《观潮》 教学实录与评析12-24

观潮的教学实录与评析02-16

《ai ei ui》教学设计与评析12-03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多想去看看》公开课教案 一年级上《小狗敲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