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我的童年》教案设计

2021-12-26 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季羡林《我的童年》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知识目标:

  掌握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难点:

  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欢快的音符却难以唱尽它丰富的旋律;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的色彩却难以描尽它多姿的回忆。冰心曾在《春水》中深情地吟诵——“童年呵,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季羡林先生的童年是怎样的?

  展示目标多媒体展示目标

  1、掌握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3、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自学指导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并注音释义,查找资料,整理作者的常识。5分钟后谁先完成,请举手示意。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

  快速默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内容。5分钟后谁先完成好,请举手示意。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钟后比谁能够回答地最到位。

  学生自学一、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并注音释义,查找资料,整理作者的常识。

  明确:

  注意以下字音和字形:

  一垄lǒng教谕yù龙肝凤髓suǐ蹿房越脊cuān门楣méi椽子chuán

  注意以下词语解释:

  肃然起敬:恭敬地产生敬仰或钦佩的感情。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xx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聊城市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季羡林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20xx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他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季羡林自传》: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

  快速默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内容。

  明确:

  ①贫穷的家庭;②艰辛的父辈;③吃白面的回忆;④童年的伙伴;⑤离乡的济南。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

  细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明确:

  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

  2、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么特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

  明确:作者的童年可以说是苦难的童年。作者出生的家庭极度贫穷,一年到头,只能“啃红高粱饼子就哭咸菜”,偶尔吃一回白面馒头如同吃“龙肝凤髓”一般;为吃一块白面饼子,竟被赶到水坑中。作者在6岁时便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父母,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无疑也是极为残酷的事情。这些都是作者童年苦难生活的表现。

  3、“每天最高的享受”这一部分中,作者写道:“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结合本文内容,探究作者写这些事情有什么意义。

  明确:

  能激励我前进,鼓舞我振作;促进我养成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良好习惯;提醒做父母的爱护子女要得法。

  4、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真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试结合文章内容,品析季羡林散文“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特点。

  明确:

  “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概可想见”,虽无过多的描述,只是平平淡淡的'陈述事实,读来却让人心酸。

  合作探究学生在独自理解的基础上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解决,小组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合作解决。

  预设问题:

  1、开头第一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联系全文内容,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

  作者生于黑暗、混乱的旧中国,再加上家境贫寒,童年生活一直十分贫困,没有留下任何丰富多彩的生活记忆,所以说“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2、作者是怎么介绍父亲和叔父在济南的经历的?

  明确:

  作者连用了四个四字短语,用“拉”“扛”“当”“卖”四个动词,简练概括地写出了父亲和叔父在济南所从事的艰辛工作,表现了他们为生存,在人生地疏的环境中的艰难挣扎。

  3、作者详写举人太太给我拿白面馒头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明确:

  说明“我”对这一情形的印象极为深刻,突出了“我”吃白面馒头的奇妙感受,也反衬了“我”家的贫穷与生活的艰苦。

  4、作者为什么“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

  明确:

  尽管作者此时能吃上白面馒头和肉,但他离开了母亲,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母亲浓浓的思念之情。

  教师指导一、第一次先学后教

  提示学生先写在课本的相应位置,然后整理后积累在作业本上。尤其是词语的解释,对于语文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是难点,组长要检查落实到位。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

  生在练习本上写梗概时,师巡视。检查学生写的梗概是否到位,存在什么倾向性的问题,为“后教”做准备。

  二、第三次先学后教

  生默读课文时,师巡视,参与学生自学的过程。为接下来的“后教”和点拨做准备。待学生思考时间到后,教师要先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交换意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进行点拨引导和鼓励表扬。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探究时要求组长安排好任务,小组成员依次发言,小组内一名成员负责记录,一名成员负责监督小组成员合作时的纪律,一名成员做好代表本组参加小组间交流的准备。

  当堂训练1、指出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①我最早的关于政治的回忆,就是“朝廷”二字。

  ②哪能被“革命家”打倒在地。

  2、作者两个小伙伴的命运和遭遇说明了什么?

  3、“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强调;反语。

  2、说明他们悲剧命运的根源是那个动荡多难的社会。

  3、设问。这一设问起过渡作用,由上文的叙述引出下文的议论,阐发了作者人生的感悟。同时这一设问句也起到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板书设计

  我的童年

  季羡林

  贫穷的家庭

  艰辛的父辈凄苦的童年

  我的童年吃白面的回忆心酸的回忆

  童年的伙伴深远的影响

  离乡到济南

  教学反思

【季羡林《我的童年》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季羡林《我的童年》优秀教案01-07

季羡林《我的童年》的教学设计10-30

我的童年读后感季羡林03-16

我的童年季羡林课后习题答案01-06

季羡林我的童年公开课教案01-23

季羡林我的童年读后感优秀范文03-16

季羡林《我的童年》读后感4篇07-01

季羡林《我的童年》读后感范文3篇11-30

季羡林的《我的童年》读后感(精选5篇)10-09

我与季羡林的散文09-29

《合欢树》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