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屠格涅夫《树林和草原》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屠格涅夫《树林和草原》教案 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写景的顺序。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学习文章寓情于景的写法。
一.教师导入。
课堂学习的关键在于合作与交流,包括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同学与文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但合作与交流成功的前提是个人的自主学习,只有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的合作和交流才有意义。请同学们展示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
二.展示、交流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
①积累字词: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教师强调三个词语(铿锵、穹隆、头晕目眩),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境解释意义。
②主要内容与情感基调:
学生用一句话归纳本文主要内容,明确:本文写盛夏树林草原一天中的景色。
情感基调:喜爱大自然。
(教师引导: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
三.赏析优美的景物描写,体验文章情感。
①自由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②说说你最喜欢的景物描写,谈谈你的感受。
(教师引导:可以从语言、情感、画面以及给你的.联想等方面去分析。)
③小组合作交流,并形成合作学习记录,小组代表发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给予鼓励)。
④配乐朗读文章末段,再一次感受优美的景物描写。
(教师引导:通过同学们的赏析和配乐朗读,我们确实感受到作者笔下优美的景色。屠格涅夫是位善于描写自然景色的伟大作家,难怪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称赞说两三笔一句,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请同学们结合文章探究作者写景成功的密诀是什么?)
4.探究写景成功的要领。
①小组合作讨论,形成发言记录。
②小组发言并交流(只要能结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③学生总结交流结果,教师板书。
参考如下:
①善于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②准确生动的语言。
③讲究写景的手法。
④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引导:同学们探究出了写景成功的密诀,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密诀进行创新。将黎明时候的景色进行想象,写得更具体些,让树林和草原黎明时的景色也散发出芬芳的气息。)
5.想象与创新(以黎明时候的景色为基础大胆想象创新,完成写作片段)。
①学生独立想象,写作。
②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写作的片断,并交流。
6.教师总结活动过程,强调学习目标。
屠格涅夫《树林和草原》教案 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2.学习写景的语言特色。
3.学习写景顺序。
重点难点:
重点:课文写景语言的特色
难点:课文写景顺序的特色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自读课,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在学生自学前提下,结合“思考与练习”理清景物描写的顺序及景物的特点,品味语言,并把握一些生词及多音字。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作家作品简介
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
教师补充:《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它是一部形式独特的写集。其第一部写《霍里和卡利内奇》最初发表于《现代人》杂志,1852年,作者将先后刊出的21篇特写汇编在一起,外加一篇未曾发表的新作《两地主》,以《猎人笔记》为名出版,本文选自最后一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3.基础知识训练。
4.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与练习
二、赏析课文
1.品味语言
作者以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请你把你认为精彩的修辞句子从文中找出来。
2.课文采取第二人称写法,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导:
可拉近读者与主人公的距离,作者不必现身说法,却能使读者在一组组电影镜头似的画面中达到与主人公沟通的目的,具有身临其境的独特感受。
3.找出描写草原的句子
A.“沾满了露珠的发白的草原
B.“草地很快变干了”
C.“青草、灌木丛,周围一切顿时变暗”
--描写角度:以时间为顺序
4.学生质疑,合作解答
A.“这是怎么的呀?”有何作用?
B.“二十开外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狗在黑暗中隐隐发白。”
屠格涅夫《树林和草原》教案 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2、通过朗读和分析,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渲染氛围,在品读语言中学会写作散文的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前三篇写景文章的学习基础,对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学习要点、学习方法等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文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宜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重点难点
(一)、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二)、通过朗读和分析,品味作品优美的语言
(三)、领悟写景成功的要领。
导学方法:
教师适当引导点拨,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地品味、感悟、思考。
导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课前预习查阅)
你知道俄国19世纪杰出作家屠格涅夫的'情况吗?你看过他的《猎人笔记》吗?跟同学们介绍介绍。
二、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感情基调
3、结合思考与练习二,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景物及特点的语句。
三、解读欣赏文本:
1、《树林和草原》这篇散文描写了俄罗斯草原上从黎明到夜幕降临之后的美丽的景色,可以说在屠格涅夫的笔下,每个时间段都是那么地吸引人。当然“一千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就请大家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时间段的景色吧?
2、托尔斯泰称屠格涅夫说:“两三笔一句,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请你找出你最有感受,或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请从可以从语言、情感、画面以及给你的联想等方面加以品味赏析!
3、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觉得眼前的景很美,就比如说我们的校园吧,但当我们把它写下来,却连自己都感觉不到美。那为什么屠格涅夫却能写得如此逼真,引人入胜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四、质疑:
至此,你对文章内容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呢?提出来交流。
五、想像拓展:
任选一个描写片段,展开想像,把你能想到的、作者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要求用描写性的句子,比一比,看谁写得更生动(可以根据课文前面描写的景物进行补充)。
六、小结:
谈谈你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收获(知识、内容、写法、感情等)
七、课后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精彩的句子。
2、观察秋天的景物,写一篇标题含有“秋”的写景文章。
屠格涅夫《树林和草原》教案 4
一、设计思路
《树林和草原》是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屠格涅夫文集·猎人笔记》第一卷,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对这篇优美的写景散文的学习,我的教学设想是“避免面面俱到,力求突破一点”,也就是以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让学生学会品读优美语言,让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富有真情实感,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重在培养学生的个性体验与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细致品读文章语言,能够准确掌握作者运用各种修辞描写景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能够体会作者调动、运用多种感官来感受描写景物的手法及其作用。(体现知识与技能维度)
2、技能目标:在反复品读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能够自行分析其他写景片段运用各种修辞,调动各种感官等描写景物的手法;并能够加以运用,从而让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体现过程与方法维度)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精彩片段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够感受流淌在语言中的作者的真情实感,即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自己对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
三、教学重难点
由于语言的间接性特征,对于作者调动并运用各种感官来感受、描写景物的手法,作为七年级的学生来讲,似乎难以直接感知;而这又是引导学生全方位观察、描写景物,并且能够让语言变得丰富多彩的甚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为:
1、教学重点:通过反复品读文章语言,展开联想,细致体会并学会运用作者通过各种手法进行景物描写。
2、教学难点:学以致用,把本课所学的方法用于写作。
四、教学方法
1、教师的教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自然串用问答法。
2、学生的学以品读法为主,并用速读法、朗读法、自由读。
教与学的方法运用,是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加以确定的,更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预习:(分发导学案)
重在扫清字词障碍,初步整体感知文章。
(本文生字词不多,语言也并不深奥枯涩,故学生可以借助词典轻松扫除文字障碍,整体理解感知课文。再者,本文篇幅较长,如果课上细读全文,将导致课堂前松后紧。因此将字词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放在课前的预习阶段。)
(一)导入新课
1、由作者屠格涅夫的名言“明天,明天,还有明天,人们都在这样安慰自己,殊不知这个明天,就足以把他们送进坟墓。”导入。(学生谈对名言的理解 ——引出作者——导入新课)
屠格涅夫他被列宁誉为“俄国语言大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欣赏他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树林和草原》,让我们走进语言大师,来领悟大师驾驭语言的方法和艺术。
(这一导入简洁明了,既提醒学生珍惜时间 又将本课学习的主线——语言,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即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研究学习《树林和草原》的语言。)
2、学生介绍作者及《猎人笔记》。
(二)朗读感知
1、检查预习:解决字词(音、形、义) 。
2、速读课文:明确文章主要描绘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由于课前已经布置预习,课上通过速读法唤醒击活预习效果。由于七年级学生并未接触多种读书方法,因此,需要在先提醒所谓“速读”的概念。以期更好的效果。)
步骤小结:文章的美感,是大家通过优美的语言感受到的。那么,我们就深入文章,撷取精彩的片段,感受其语言的魅力。(承上启下)
(三)品读理解
1、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填表。(P79“思考与练习二”)
2、明确本文写景的顺序。
3、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或句子并说说理由。(可以从语言的修辞、感官角度、情感、以及画面给你的联想等方面去分析。)
(本环节的设计,重在明确本文所写的景物及其特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优美片段、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深入体会并指出其语言的巧、妙之处!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全方位的对优美语言进行品读。
示例:
1、 “品修辞”
如:泉水上面,一棵橡树贪婪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再如:但是乌云在扩大;它的前沿像衣袖一般伸展开来,像穹隆似的笼罩着。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等等。( 这正是语言的“巧”之所在。)
此时教师顺势提问修辞的作用,即可以让语言生动活泼,形象逼真。( 这正是语言的“妙”之所在。)
2、“品感官”
如:你用手播开濡湿的树枝,夜里蕴涵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空气中到处充满着苦艾的新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甘香;远处有一片茂密的橡树林,在阳光底下发出闪闪的红光……作者调动了触觉、感觉、嗅觉、味觉、视觉多种感官描写景物。(这正是语言的“巧”之所在。)
此时教师再次顺势提问这种写法的作用,即可以让语言丰富多彩,而不至于干瘪无物。(这正是语言的.“妙”之所在。)
3、“品感情”
如:暴风雨过去了;你走出来。我的天啊,四周一切多么愉快地闪着亮光,空气多么新鲜、清爽,草莓和蘑菇多么芬芳!……三个“多么”排比,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
其实作者运用修辞,通过各种感官描写周围的景色,足以说明作者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和赞美之情。(这也是语言的“巧”之所在。)
此时的顺势提问,语言具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让读者觉得真实可感。(这也是语言的“妙”之所在。)
语言的魅力,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流淌在其中的真情实感,没有了她,一切技巧都是苍白的。品到了语言中的真情实感,就算是品到了根本。
(四)创读提升
1、方法探究: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小组探究写景的方法?
①善于观察,抓住特征。
②时间为序,条理清楚。
③运用修辞,生动活泼。
④多种感官,丰富多彩。
⑤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环节旨在让学生自发合作探究,自行分析写景的方法。)
2、学以致用:课文在描写景物时多处用了省略号,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请任选一处把你能想象到的内容补充出来,或者即兴描绘窗外的景色。(字数:50-100字之间)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其他的文字,是一种能力的体现。然而真正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本领,落实到笔端,从而有助于自己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才能实现对本课的纵深学习设想。因此,此环节,让学生将再次结合总结,运用各种方法描写眼前的美景,深入探究,提升能量,智慧复演。)
3、配乐朗读文章末段,再一次感受“俄国语言大师”屠格涅夫语言的优美。(落实情感目标)
(五)课堂检测
(用简短的时间,设计巧妙的题目,对学生本课所学进行简单的检测。如时间不允许,可灵活处理,因为“学以致用”环节学生所学已得检测。)
六、作业设计
1、P79字词积累的字词及读音抄写三遍。(ABC)
2、配乐朗诵优美的语段给自己的家人听。(AB)
3、完成本课的《学与练》题。(自由选做1或3题)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把本课的学习延伸至课外。根据学生不同层次,采用分层布置。)
屠格涅夫《树林和草原》教案 5
总体构思:
文章用极其富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写景的顺序,品味作品优美传神的语言,同时,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本课文应该采取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写景的顺序,品味大师精妙的语言。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展开想象补充景物描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法学法
教师适当引导点拨读书方法,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地品味、感悟、思考。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布置的任务难易适中,既能提高学生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语
农民的幸福是耕耘,工人的幸福是生产,画家的幸福是绘画,猎人的幸福是什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树林和草原》,看猎人的幸福是什么?
(二)散读
1、读完后,每人说一句话:猎人的幸福是,他看见了的美丽景色(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时间,鼓励学生用文中的优美词句归纳,不要求全,只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
学生说话时,允许其他学生质疑,若有质疑,要让学生读课文,互相探讨。
(要点提示:猎人的幸福,自由自在、走进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美。他看见,濡湿的'树枝、粘着白露的草叶、芳香的空气……火焰般燃烧的晚霞、傍晚的雾霭等美景)
2、猎人是什么时候看到这些美景的?(学生交流,找出表现时间的词句:“黎明的时候”“在阳光底下”“太阳越升越高”“黄昏来临了”“夜幕降临了”,明确作者写景的顺序——时间顺序)。
3、小结:猎人的幸福不是打猎,猎人的幸福是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那濡湿的树枝,粘着白露的草叶,充满植物芳香清新的空气,像火焰般燃烧的晚霞,傍晚的雾霭,颤抖的星星,甚至森林中的雷电和暴风雨,都让猎人流连往返,久久不愿离去。
(三)选读
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1、以“我最欣赏的语段或句子”,为话题说几句话。
(1)要求说出欣赏的理由,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品味语言的妙处。
(2)学生朗读中,注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小结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难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称赞道:“两三笔一句,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让我们闻着“大自然芬芳的气息”,充满感情朗读课文。(教师范读第一段,其他段落学生齐读)
(四)创读
课文使用的标点符号有点特别,你发现了吗?
1、省略号在文中有何作用?(学生交流发言,教师适当引导)
(要点提示:A表示省略
B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C舒缓语气)
2、任选一个描写片段,展开想象,把你能想到的,作者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要求用描写性的句子,比一比,看谁写得更生动(可以根据课文前面描写的景物进行补充)。
3、展示成果,学生点评。
(五)总结
风景处处有,只要你有一颗美丽的心,你就能看见风儿从你身边悄悄经过,听见一朵朵开怀大笑,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用优美的语言去描绘大自然的美丽。
(六)作业
摘抄文中精彩的句子。
- 相关推荐
【屠格涅夫《树林和草原》教案】相关文章: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03-12
屠格涅夫名言10-07
屠格涅夫语录01-05
树林和鸟的教学反思01-11
美丽的树林教案03-17
报纸树林教案02-12
《草原》教案11-08
草原的教案11-18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04-08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