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2021-12-26 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并学习分析鉴赏古诗。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并学习分析鉴赏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与诗人对话,揭题读题解题意。

  1、同学们,在我国诗坛上有一位诗人与李白齐名,被尊为“诗圣”,他的诗被人们称为“诗史”,他是谁?你对杜甫了解多少?(交流杜甫的资料)

  能背一首他的诗吗?(交流杜甫的古诗)

  2、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齐读课题)

  3、释题: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闻”“听说”,不同于现在的“用鼻子嗅”,这是古今词义上的变化,这种类型题目中还有。哪一个呢?(河南河北)那“河南河北”指的是哪里?是河南省与河北省吗?(指的是黄河的南北两岸,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谁能连起来把课题的意思说一遍。

  二、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1、学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谁能提示大家诗中那些字的音容易读错?(涕、子、裳、卷)指名读。生评。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2、学习一首古诗光会朗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正确理解诗句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自主学习!出示自学要求:同学们可以借助工具书由词到句理解诗意。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做上记号。

  3、质疑问难。说说古诗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协同解决。(妻子、青春、白天、漫卷)

  4、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生评。

  5、把对这首诗的理解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去!(指名读、齐读)

  三、与诗篇对话,体验感悟解诗情。

  1、学习古诗,除了知道了其中的意思之外,我们还要进行品读。接下来我们就来品一品。但是在品读之前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背后的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你知道那是什么事件吗?

  (交流“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

  过渡:“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战争中,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出现了千里萧条,人烟断绝的惨景。

  出示: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述“安史叛年十年残暴,每到一处就抢掠民财,烧毁房屋,甚至把杀人当作儿戏,叛军进入长安后,大抢3天,长安成了一片火海。在安禄山军队的暴行下,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镇村庄变成了一片瓦砾废墟。

  诗人杜甫为了躲避战乱,才流离失所,贫困潦倒,而且一家人的生命时常受到威胁。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诗人所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喜)

  2、你从哪些诗句或者词语中体会到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呢?把你的理解写在这句诗的旁边。

  预设:

  (1)初闻涕泪满衣裳。

  早上我们也学习了另外一首杜甫的名篇《春望》。“初闻涕泪”中的“泪”与《春望》中“惑时花溅泪”的“泪”有什么不一样呢?

  (板书:喜极而泣)

  教师引读诗句1、2句,这是一种喜悦的泪……这是一种悲喜交集的泪……这是一种喜极而泣的泪……

  (2)却看妻子愁何在。

  抓住“愁何在”:曾经妻子和孩子他们愁的是什么呢?

  现在好了,官军收复失地,他们不再为这些而犯愁了!齐读!

  (3)漫卷诗书喜欲狂

  对于一个酷爱读书的人来说对书定会异常珍爱,可是杜甫却是“漫卷诗书”,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像一下诗人及家人欣喜若狂的样子。

  从此以后,不必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不用颠沛流离,远走他乡,可以家人团聚,尽享安详的生活,怎不让诗人欣喜若狂。

  (板书:欣喜若狂)指名读3、4句,生评,齐读。

  (4)白日放歌须纵酒

  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

  (板书:放歌纵酒)

  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是喜到极致,忘乎所以了。请你带上这样的无以名状的快乐情感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颠狂。指名读5、6句,练读,全班读。

  2、听到胜利喜讯,诗人想到了什么?从那些词句看出来的?让我们看看从剑外到洛阳是怎样的千里迢迢? (课件)说说诗人回乡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从四川剑外到故乡洛阳。跨越了四川、湖北、河南三个省份,在作者看来却如此轻松,为什么?诗人思绪飞扬,他的心早已飞到千里之外的洛阳。(板书:归心似箭)

  在归心似箭的杜甫看来,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万水算什么?在诗人的眼里,故乡就在眼前——(教师引读7、8句),美景就在眼前——,洛阳就在眼前——。女生齐读7、8句(到巫峡了),男生齐读(到襄阳了),全班齐读(洛阳到了)。

  3、升华情感。现在杜甫看到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平息了,他终于可以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了,能不欣喜若狂吗?那么诗人只是为能重返故里而欣喜若狂吗?(板书:爱国)所以大家都称他为爱国诗人。

  让我们与欣喜若狂的诗人一同放歌吧!(配乐齐读)

  让我们与千千万万欣喜若狂的人民一起放歌吧!(配乐齐读)

  让我们带着对这位爱国忧民的诗人的无比崇敬再来读诗!(配乐齐读)

  四、课外阅读,开拓视野懂诗人。

  1、背诵这首诗。小结学法!

  2、回乡后的杜甫是否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呢?找几首安史之乱以后杜甫的诗读一读,体会诗人后半生的生活和情感,想想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诗人、人民诗人。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相关文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04-20

改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05-0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12-06

改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12-1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_500字07-0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儿童唐诗08-03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词12-06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文赏析12-16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说课稿12-17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12-16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 鲁教版选修《一棵开花的树》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