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白鹭课文教案

2022-07-11 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白鹭课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白鹭课文教案 篇1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8个生字,会写“素、宜”11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白鹭的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出示课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

  新课教学

  X分钟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出示课件4)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课件5)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出示课件7)

  清晨望哨图(出示课件8)

  黄昏低飞图(出示课件9)

  小学白鹭课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揭示课题后播放多媒体:夕阳西下,美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蓑”是平舌音,声母是“s”;“嗜”是翘舌音,声母是“sh”;“喙”读“huì”。

  2、指名回答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其他同学点评。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句话,想一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

  (3)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习第二段(2~5自然段)

  (1)围绕上述问题同桌合作学习;

  (2)交流:启发学生先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再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以及“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巧。之后,让学生将白鹭与白鹤、苍鹭进行对比,从“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中进一步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和谐之美。

  (3)朗读训练

  3、学习第三段(6~9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的?

  交流:写了白鹭的觅食、栖息、飞行和不会唱歌。

  (2)指名读,你从这一段中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

  A、“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在这段话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白鹭只会用长喙啄鱼,而作者说它“站着钓鱼”,这是一种拟人手法的妙用。

  B、“这只白鹭真的在遐想、了望吗?”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白鹭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美。

  C、“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的飞。”此情此景如诗如画。当你悠然地观看这情景,有什么感受呢?

  D、“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改陈述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那么,为什么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不就是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吗?)

  4、学习第四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总结全课

  1、齐读第一段、最后一段,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齐读全文

  四、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朗诵比赛;阅读散文或散文诗,增强文化底蕴。

  小学白鹭课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积累本课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4、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语文要素】

  5、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5自然段。

  3、能借助关键词句,了解白鹭的形体美,初步感知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重点)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谁能猜出它是谁。(出示白鹭的图片,生回答)没错,这是白鹭。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过白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白鹭)

  2、简介作者和白鹭。(课件依次出示)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小组合作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学生汇报:白鹭的颜色、精巧的身段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2、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齐读生字词。(教师重点指导“喙、嗜、铿锵”的读音)

  (2)指名读课文。

  3、写字指导。

  (1)教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嫌、嵌”的写法)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三、赏读第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教师范读或让学生自读,让学生一边听(读)一边思考:在作者眼中白鹭是怎样的形象?

  预设:

  (1)课文开头写道:“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课文结尾写道:“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3)我从全文充满诗意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眼中白鹭是一首诗。

  2、读第1~5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的颜色、身段的大小)

  3、再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哪个自然段对这一句话进行了具体描写?(出示第5自然段)

  4、读第5自然段,思考:

  (1)“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全身的流线型结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5、读第3自然段,说说白鹤、朱鹭、苍鹭与白鹭相比有什么不同。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朱鹭、苍鹭: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6、作者写白鹭的同时,提及白鹤、朱鹭、苍鹭有什么作用?

  (运用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突出白鹭的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表达对白鹭的偏爱。)

  7、指导朗读第1~5自然段,读出对白鹭的赞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给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画面各起一个名字;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学习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难点)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白鹭》,深入感受白鹭的美。

  二、赏读第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自由轻声读第6~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出示句子:在清水田里……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思考:

  (1)由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句中说“白鹭站着钓鱼”,这个“钓”字好在哪里?(这个“钓”字用得十分巧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白鹭捕鱼说成钓鱼,体现出白鹭捕食时的悠然自得,很有情趣美。)

  (3)引导学生给这幅图画起一个名字。并说说这样起名字的理由。(由白鹭“钓鱼”展开想象:一只白鹭站在水田里,不急不躁,静静地等鱼儿过来,像一个有经验的渔翁,悠然地在水中“垂钓”,所以起名为“白鹭垂钓图”。)

  3、出示句子:晴天的清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思考:

  (1)从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白鹭的悠然)

  (2)如果白鹭是在望哨,它在瞭望什么呢?(如:打探敌情)如果不是在望哨,那它可能是在干什么呢?(如:可能在思考怎样可以捕到更多的鱼,或是如何养育后代,等等)

  (3)引导学生给这幅图画起一个名字。并说说这样起名字的理由。(由“望哨”展开想象:白鹭或许在期待远方的风景,或许在思念久别的朋友,或许在等待觅食的同伴……所以给画面起名为“白鹭瞭望图”。)

  (4)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出示句子:黄昏的空中……而且具有生命了。

  (1)引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黄昏的天空是什么样的?飞来一群白鹭是一种什么感觉?

  (2)师:你是怎么理解“偶见”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3)师:从“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带来无穷乐趣。)

  (4)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引导学生给这幅图画起个名字。并说说这样起名字的理由。(由“白鹭的低飞”展开想象:黄昏的空中,白鹭翩翩起舞,清纯美丽,宛若仙子,所以起名为“白鹭起舞图”。)

  5、出示第9自然段: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学生讨论、交流:

  (1)“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请换一种说法。(反问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2)白鹭不会唱歌,为何还说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呢?

  (因为白鹭的外形漂亮,动作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婉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是一首无声的歌。)

  6、师: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

  三、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再读第1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穷的快乐。)师指导朗读。

  2、从这样的比喻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第1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首尾呼应,突出了白鹭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4、熟读并背诵全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小学白鹭课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找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有关语段,说说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体会作者喜爱白鹭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分别想象它们描绘的画面,从而形成三幅优美的图画,能给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中还原画面,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课时】一课时

  【课型】精读课

  【教学过程】

  板块一:链接旧知,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代大诗人杜甫《绝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

  被称为小杜的杜牧还有一首专写白鹭《鹭鸶》的诗: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诗。在郭沫若看来白鹭也是一首诗,一首怎样的诗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这篇散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第1课。

  板块二:整体感知,初识“精巧的诗”

  1、在单元导读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昨天在预习时又进行了巩固,下面我们听写几个。

  白鹤,嗜好,镜匣,望哨,清澄

  (1)听写

  (2)屏幕出示核对纠错。

  (3)理解:望哨(站岗放哨;借助相近的词语理解)

  清澄(清澈澄澈;有时候我们通过字面去感觉很重要,但是也需要借助工具书来验证。)

  2、接读课文,思考:文中说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本文394个字,凝练而富有意境,所以郭沫若就是把白鹭当作诗来写的。

  板块三:想象画面,具化“精巧的诗”。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1—5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能够让你感觉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画出有关语句并作批注。

  交流:

  (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第五自然段)

  ①追问:精巧在哪?

  (预设: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这精巧的仅仅是这四处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②同学们,那么精巧到什么成都才能像诗呢?你能从哪个字或者词读出来是恰到好处?

  预设:白鹭的大小也正好,颜色也是恰到好处的。从“一分”“一忽”中读出来的。

  聚焦“一忽”:什么是一忽?(做动作,就这样疏忽之间、微乎其微就叫一忽)

  试着读出你的理解。

  ③看,一丝一毫的改变,都是遗憾。现在我们阅读这一段,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看,这就是这段话的出处。

  出示:

  东家之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师)这样的白鹭,它身段的大小是适宜的

  (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师)这样精巧如诗的白鹭,它的色素的配合是适宜的

  (女)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这样精巧如诗的白鹭,它的全部、每一处都是适宜的。

  (齐)我们一起读——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

  ⑤这一自然段,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简直就是一幅完美无缺的画面。让我们把这幅白鹭外形的画面定格在自己的脑海中。

  (生看着画面背诵。)

  (2)课文的第2、第5自然段浑然一体,那么中间为什么要插进第3、第4自然段,这两段是不是多余的呢?

  (第3、第4自然段并不是多余的,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用白鹤、朱鹭、苍鹭和白鹭作对比衬托出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

  是呀,有多少人见过白鹭呀!可往往因为常见而忽略了它的美。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文字走近白鹭的身边好好地欣赏欣赏它如诗如画的美吧!

  (分组朗读班齐读第2自然段;一二小组读第3、4自然段;三、四小组读第5自然段)

  过渡:白鹭的外形精巧如诗,此外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像画面一样的诗呢?

  (3)在清水湖里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①句子当中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为我们描绘一下你通过这段文字读出的那精美的画面吗?

  那清水田当中一定倒映着——(预设:倒映着白鹤那美丽的影子,远处的山被白云围绕着,映在水中若隐若现,天上还有几朵白云在那飘,十分美丽。)

  ②相信你也能为我们读出这样的精美,读——

  齐读。

  ③画面中的白鹭真的是在钓鱼吗?那我们换成“啄鱼”“捕鱼”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现在我们再回到白鹭的画面,看从这样的画面当中,你又能感觉到怎样的心情呢?试着读出这种感觉。

  就这样,白鹭站成了一幅画,钓起了一首诗,我们一起像它这样闲适地惬意地读一读这段话吧。读——

  ④现在你可以给这首诗起个名字了吧?

  小结:刚才这样我们抓住“钓”这样看似平凡的字眼,边读边想,读出了文字背后的画面,又从画面当中读出了心情,走进画里,读出诗来。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7、8两段,看你能读出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读出怎样的心情?

  交流

  (1)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上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①交流看到的画面。

  ②白鹭真是在望哨吗?那是在做什么呢?

  ③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①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画面面前没有人的心是平静,没有人的心会烦躁,所有人都会感觉清澈透明,所以白鹭就是清澄,清澄就是白鹭,我们再读——

  ②你想给这样的画面起一个怎样的名字呢?

  4、我们相信白鹭怎么看都是画,怎么读都是诗,是一首精巧的诗,让我们配着音乐合作读读这几个自然段。

  同学们,一静一动皆有韵,一花一鸟总关情。所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块四:领悟表达,拓展深化

  1、同学们这便是郭沫若笔下的白鹭,大家看这是另一篇文章当中对白鹭的介绍,请同学们自己快速地读一读。对比课文中的写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白鹭,简称鹭,也称鹭鸶。体长60厘米左石星纺锤形。鹭鸟的身体特征是嘴长、颈长、脚长和爪趾长,体态纤瘦。全身羽毛白色,背部、肩部和前颈的下部着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状的长饰羽,所以被称为“蓑羽”。白鹭脸部裸露部分为黄绿色,嘴黑色,胫与脚部也呈黑色。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若学生都喜欢第一种,可以这样来引领:如果要让你选择其中的一段,根据他去野外寻找我们没有见过的白鹭,那你如何选?)

  小结:第1种写法说明具体,第2种说法饱含深情。

  2、如果你喜欢第1种,可以尝试着把本文变成这样的表达方式说一说,若喜欢第二种,可以读读《石榴》。这是选做作业。

  3、必做作业是背诵《白鹭》。

  小学白鹭课文教案 篇5

  一、导入

  1、同学们,看,这里有一首诗,自己读读

  2、知道这首诗是描写什么动物的吗?

  3、你还知道还有哪些诗歌是描写白鹭的呢?

  二、新授

  1、郭沫若曾经写过一文章来赞美白鹭,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1)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明白吗?

  (2)学生自读

  2、出示生字词

  (1)自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请两位)

  (3)讲究几个重点的字

  “蓑”你怎么来记呢?

  我国的哪些古诗也可以帮助你背诵这个词语呢?

  (这里的处理是好的,老师希望通过多元的方式来让学生感知这个比较难以认读的生字,但是这么大的“信息量”的一节课,学生是否真正能够记住这首诗,就要打问号了。)

  齐读生字词

  3、解决了生字词的问题,我们看看读书读得怎么样?

  (1)指名读

  (2)教师点评语言:读书读得真好,有了好的开头我们就成功了一半了。

  (3)指名读

  (4)白鹭在郭沫若的心目中是什么?

  师生交流:是歌、是诗、是精巧的诗

  4、请大家自由读读这句话:“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文无穷的诗”

  (1)读了这两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有了问题怎样解决呢?

  (3)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明白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哪些地方说明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然后同座位之间进行了交流。

  5、师生交流

  (1)学生说:老师出示相关的语句

  那雪白的蓑毛……

  为什么?自读这一段文字――师生点评——指导朗读,——还有谁愿意来读一读吗?

  老师把这段文字进行了小小的修改,成了一首诗歌

  这么美的文字,这么漂亮的白鹭,想把它留在自己的头脑中呢?

  自己练习背诵――齐背课文。

  (2)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是首诗呢?

  老师觉得对比也是能够表现白鹭是一首诗的,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呢?

  为什么这么说呢?

  想看看这只白鹭吗?想像一下,一阵风吹来,会有一种很什么感觉?

  大家说的真好,课文已经把这种感觉写出来了,你们能读出来吗?自己先读读――指名读――点评――齐读

  看看这一节的最后一节,它站在高高的树上,究竟在干什么呢?

  师生交流

  指导朗读

  (3)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呢?

  师生交流

  出示文字,读读,你钓过鱼吗?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再请一位学生读读――指导朗读

  (4)学生说:……白鹭本身不就一种歌吗?

  师生交流

  为什么它不会唱歌,为什么又说他的歌吗?

  (个人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在一种对比的情境下,让学生自己想,说为什么白鹭不会鸣叫,但是,作者却把它说成是一首歌?这个问题有点“哈”的感觉,非常好的问题。)

  师生交流

  我想到今年春节晚会上的一个节目——《千手观音》

  老师相信大家到了这儿,一定能够把这两句话读好。

  学生齐读最后两句

  三、课外拓展

  1、是啊,正是因为白鹭是这样美,美得像一首诗,所以很多古人用了很多诗来赞美白鹭。

  出示:

  《绝句》、《渔歌子》

  齐读古诗

  (这两首诗歌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能够说出来了,可见课前学生做了的准备,但是老师在上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又把这两首拿出来,不知道是没有想到学生已经查找到了这两首诗呢?还是在课前已经让学生查找了,这时在把这诗拿出来又有什么意义了,学生知道的,懂得的,还是不要讲了吧,避免浪费课堂上的宝贵的时间了。)

  2、在文学家的眼里是一首诗,在你们的眼里白鹭是什么呢?

  (1)师生交流

  (2)教师点评,鼓励

  小学白鹭课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过渡: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二、赏读课文第二段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3、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

  4、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5、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精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晚飞图)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了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四、回读第四段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指导朗读。

  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与第一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五、总结全文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

  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

【小学白鹭课文教案】相关文章:

课文《白鹭》教学设计07-10

课文《白鹭》教学设计范文04-01

白鹭教案11-08

关于白鹭教案08-13

《白鹭》教案范文08-24

《白鹭》老师教案11-28

《白鹭》精品教案10-31

白鹭小学作文11-02

白鹭小学作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