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课文《望天树》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了解托物抒情散文的特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用第二人称直接呼告作品主人公的抒情方式。
2、赏析课文洗练隽永的语言,清晰、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学习望天树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不畏挫折,挑战命运的顽强精神。
教学重点:
对望天树精神的感悟
教学难点:
品味课文洗练隽永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首先要恭喜大家成为了一名中学生,祝贺你们长大了,长大的感觉好吗?(众说不一),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可能是阳光洒满心田,一路顺风;也可能是风雨不期而至,充满坎坷,那么在你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在你被人耻笑轻视时,在你觉得难以面对现状时,你会怎么办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请打开课本第五课《望天树》
二、多媒体显示望天树的画面,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望天树是什么样子的?
三、自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望天树遇到了哪些困难?遭受了哪些挫折?又是怎样面对坎坷的?
望天树在成长的过程中遭受的挫折有:
(1)还没发芽,就被野牛多次践踏
(2)个子弱小,受到大家的嘲笑和野葵花的轻视
(3)被一头不负责的马鹿踢下山崖,跌到背阴的山岩上
(4)受到砭损肌骨的冷雾的伤害,但望天树并不自卑,也不屈服,而是牢记大地母亲的嘱托,以信念为粮食,抓住“几星泥土”,扎下根,挺直身,以顽强的精神冲出山涧迎接太阳,“遵照阳光的挺直来完成自己的形象”。
四、本文语言优美凝练,找出文章中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说出你的见解。
(1)终于,你从野牛的足迹里冒出了生命的嫩芽。
那是多少次践踏之后的萌发啊!这句中的“终于”是副词,表达出经过了艰苦的努力的结果,冒出表达出望天树顽强的生命力,多少次践踏说明望天树遭受过无数次的挫折,破折号是对上句的补充说明,感叹句的运用表达出作者强烈的感情。此句重点指导朗读,重读“终于、冒出、生命、践踏、萌发”,要读出惊喜、赞扬的语气。
(2)高傲的野葵花用沉默来轻视你。花的家族有一条不成文的法规:它们决不向比自己低矮的植物致敬。这句话通过野葵花的举动向我们暗示望天树的幼苗多么弱小,多么无助,然而它居然一点一点生长了起来,尽管周遭的眼光是如此的不屑,它仍不在意,因为它有着更加高远的目标。
(3)植根在这样的境地,山岩也会痛苦得流泪;像你这样一株依靠阳光喂养的`嫩芽,不会窒息而死吗?没有。这是一个设问句,由同情、痛苦的语气转为强烈的肯定,表达了望天树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都没有一丝的畏惧、退缩。
(4)你在最严峻的日子里抽出新枝,你在沉寂的暗影里绽开绿芽;你在贬损肌骨的冷雾中,挺直了细瘦的腰身。这句话一方面展示了望天树生长的恶劣的环境,一方面是望天树不畏艰险,对比强烈,充分体现望天树在严酷的环境中顽强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
(5)在你的年轮里,第一次嵌进了光的信息。这句话是对望天树终于走出黑暗,接受阳光的抚慰的庆贺,望天树的幼芽凭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向上--而与环境搏斗着,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6)你长得多么高、多么直啊,望着你昂扬向上的树身,谁都会觉得,你的树冠,一定是瞄着当顶的太阳长成的。这句话重读“高、直、昂扬向上、一定、太阳”,读出赞扬的语气。
(7)你深深懂得,心里的委屈郁积得多了,它会绾成疙瘩,扭弯树身呀!这么一来,你挨近蓝天的时间也耽搁了。这句话仿佛是对人类的启迪,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也不要沮丧、哭泣,笑对人生,才能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望天树启迪着人类更加坚强。重读“深深、多了、扭弯”,发自内心的感叹。
(8)白天,云彩搭在你的肩头;夜晚,你直接从星空接受露珠。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旺盛的高大,形象而又生动。
五、把文中的“你”换成“他”,读一读,看看哪种表达效果好,说说你的理由
六、如果现在你就站在望天树下,最想说的是什么?
七、老师站在美丽的望天树下有千言万语,我要用最美的歌声来赞美它,欣赏歌曲《好大一棵树》
八、作者乔传藻题为望天树,但他并没有描写望天树的外形和特点,而是以它的成长经历来赞美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给人们以启迪,这种写作方法叫“托物言志”
九、生活中有象望天树一样的人吗?你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5 望天树
牛踢践踏 倔强不屈
冷嘲热讽 乐观开朗 望天树的图片
幼芽的图片 遭遇 踢下山崖 坚定不移
贬损肌骨 昂扬向上
【七年级上册课文《望天树》教案】相关文章:
《望岳》课文教案02-05
七年级上 《望天树》教学设计12-16
关于望岳课文的教案02-11
云南望天树导游词11-24
望岳课文翻译12-08
《那树》课文原文06-24
关于望岳的课文翻译12-08
望岳课文教学设计06-15
七年级课文《刻舟求剑》教案12-17
五年级上册课文《相濡以沫》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