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瓶中的声响教案

2023-10-08 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瓶中的声响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活动:瓶中的声响教案 1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材料在瓶子里发出的不同声响。

  2、听辨、比较和分析的能力得到提高,并感受到探索声响的乐趣。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同样的豆子,数量不同,同样的瓶子。

  1、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听听有没有声音?

  2、再拿出一颗豆子放在瓶子里摇一摇。有声音吗?什么样的声音?

  3、出示已装好许多豆子的瓶子,摇一摇,原来许多豆子和一粒豆子在瓶子里发出的声响不一样。

  4、幼儿自己装一装、摇一摇、比一比、猜一猜、说一说。

  第二阶段:不同的豆子,同样的瓶子。

  1、出示不同的豆子,先逐个认识,什么豆子?了解形状、大小。

  2、同样的瓶子放一颗不同的豆子,声音一样吗?

  3、同样的瓶子放许多不同的豆子,哪种豆子声音响一点,哪种豆子最轻?

  4、幼儿自己操作,可以装进不同的豆子,请同伴猜猜放的是什么豆子?

  第三阶段:同样的豆子、不同的瓶子;不同的豆子;不同的瓶子。

  1、出示不同的瓶子,先逐个认识,什么瓶子?了解材质的`不同。

  2、同样的豆子放在不同的瓶子里,声音一样吗?幼儿自己操作探索,相互听辨、比较、分析。

  3、小结:同样的豆子,不同的瓶子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4、幼儿自己探索操作,不同的瓶子、不同的豆子,声音如何?

  活动反思

  本班的幼儿在听辨声响上已有了一定的经验,而且他们也比较喜欢探索声响的不同。在本次区域活动中,我利用了瓶子和豆子,通过三个阶段的内容创设,一步步地引发了幼儿积极探索不同声响的兴趣。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大多数幼儿都能按照不同的阶段进行探索,但是仍然有部分幼儿是自己随意地进行探索。对此,我有一些改进的措施:

  1、教师要注重观察幼儿在活动时的表现,适时参与,为幼儿更好地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

  2、在活动后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游戏情况,全体小朋友一起发现问题,再一起提建议,帮助本次参与活动的幼儿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活动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瓶中的声响教案 2

  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感知瓶中物体的大小、软硬、多少等各种因素照成的响瓶声音的不同。

  2、鼓励幼儿参与操作,大方地与教师,同伴交流。

  准备:

  1、瓶子,两个装有一个大积木和一个小积木的外观一样的瓶子。

  2、豆子,棉花,小石头,大小纽扣,筐子。

  过程:

  1、教师出示两个外形一样瓶内分别装有棉花,小石头的瓶子进行摇晃。

  ——教师:听一听,两个响瓶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猜猜为什么?

  2、教师取出瓶中物品,验证幼儿的猜想。

  ——教师:为什么棉花和小石头放在瓶中声音会不一样呢?

  3、教师:第一个瓶中放了棉花,摇晃的时候几乎听不到声音,第二个瓶中里放了小石头声音就很响。因为棉花软软的,碰到瓶子四周撞击发出的声音很小,而小石头硬硬的,碰到瓶子四周撞击的声音很大

  4、鼓励幼儿自己实验,发现造成响瓶声音不一样的原因。

  教师介绍试验材料和要求,幼儿大胆操作,并记录各种东西在瓶子里声音的'大小

  5、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并在集体面前演示。

  6、教师: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发现

  ——教师:我们发现造成响瓶发出声音不一样的原因很多,瓶子里放东西的多少,大小,软硬都会影响响瓶的声音,如果还有谁有新的发现可以再告诉大家。

  中班科学活动:瓶中的声响教案 3

  活动目标重点难点

  1、尝试自己拧开瓶盖

  2、能区分空瓶和响瓶

  活动准备

  空的营养快线瓶 装好绿豆的.瓶子 绿豆

  活动内容: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老师要和小朋友们玩个游戏,猜猜看老师手里有什么?有猜猜有在哪只手?

  ——瓶子里有东西吗?(有)

  ——你是怎么知道呢?(是声音听出来的!有用手摇一摇!)砰砰砰

  二、变变变

  ——老师用神秘的语气说:老师能把空瓶变成---响瓶你们信吗?

  ——老师手藏在身后拧开瓶盖装进绿豆再盖好,拿到前面给幼儿听听。

  ——你们说这是空瓶还是响瓶?(是响瓶!因为里面发出了身影声音)

  三、幼儿尝试拧开瓶盖

  ——谁能来看看瓶子里有什么?那需要小朋友们来拧开瓶盖才行。

  ——拧开瓶盖的方法:(一只手扶好瓶身,另一只手拧住瓶盖上面手指向右用力开!)

  小朋友人首一个瓶子尝试拧开瓶盖!反复练习。

  中班科学活动:瓶中的声响教案 4

  活动目标

  重点难点

  1、初步演唱歌曲,尝试说“哗啦啦”

  2、在歌词及教师动作的提示下,尝试分别用较响和较轻的声音唱歌

  3、喜欢边唱歌边用响瓶进行伴奏的歌曲表演形式

  活动准备

  1、教学CD,学习 DVD

  2、椅子在教室里围成半圆形。

  3、前面活动中自制的响瓶每人一只。放在椅子下底下。

  活动内容:

  1、教师摇奏响瓶,引导幼儿听辨节奏型。

  (1) 教师按节奏摇响瓶,引导幼儿仔细听。

  教师:响瓶唱歌是怎么唱的?

  (2) 幼儿听辨后,教师带领幼儿学念歌词“哗啦啦”。

  (3)教师唱“哗啦啦”一句,带领细软和两相情愿唱歌词。

  2、教师再次摇奏响瓶,引导幼儿听辨声音的强弱,并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来。

  (1)教师:我们都知道响瓶会唱歌了,那它唱歌的声音是很大还是很小呢?小朋友们再仔细听一听吧!

  (2)教师较用力地摇奏响瓶,并夸张地做大幅度的动作。

  (3)教师轻轻摇奏响瓶,做小幅度的动作。

  教师:响瓶声音很小怎么唱?我们学一学、

  3、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幼儿配唱角志词部分,根据教师歌词及动作提示,用声音表现响瓶的大声和小声。

  4、幼儿从椅子下拿出响瓶,教师带领幼儿试一试用劲摇响瓶,让响瓶大声唱歌,再让幼儿试一试轻轻摇响瓶,让响八月轻声唱歌。

  5、幼儿和教师一起边伴奏,边完整演唱歌曲。

  中班科学活动:瓶中的声响教案 5

  活动目标:

  1、探索响瓶的不同玩法,锻炼上下肢和手指肌肉的力量。

  2、在学习用眼追踪、观察物体运动方向的同时,提高躲闪能力。

  3、感受大家共同游戏的快乐。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收集和制作两个大小不一的响瓶(饮料瓶的瓶盖上戳三个小洞,内放小石子、铃铛等沉底的物品,使其摇晃能发出声响),盛满水的盆(盆的数量根据幼儿人数和盆的大小决定,避免幼儿在装水时拥挤)。

  2、幼儿能自己拧下瓶盖,装水后拧紧瓶盖;能用响瓶做早操;能看教师手势站成左右两列。

  活动过程:

  1、幼儿手持两个响瓶,平时做操的队形站立,教师晃动手中的响瓶提问:你们手中拿的是什么?响瓶邀请小朋友和它一起玩。我们一起带着响瓶做早操吧!

  2、幼儿自由探索响瓶的玩法。

  教师:响瓶要小朋友带它玩,想一想,可以怎么玩?引导幼儿尝试用手、躯干、腿、脚等多种部位与响瓶进行游戏。活动中教师注意观察发现新颖的`、安全的、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发展的动作。

  幼儿站成两列,师生共同小结:表扬积极参加活动的幼儿;请有创意的幼儿展示自己的创意,教师及时用语言总结。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小班社会教育目标生成了这一活动。为了避免单一说教的形式,我们采用了小班幼儿感兴趣的故事的形式及直观生动的图片等形式贯穿始终。以故事情节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在看看说说中感受体验,自主建构社会经验。运用一步步引导性的提问,让幼儿在讨论中调动已有的经验,共享同伴的经验,通过自己的感受,自主建构这些经验、策略,产生情感共鸣。

  中班科学活动:瓶中的声响教案 6

  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可乐瓶的玩法,发展幼儿的动作。

  2、乐意在自然环境中进行锻炼,并知道爱护环境。

  过程:

  一、激发兴趣,活动身体

  天亮了,起床了,来穿上衣服、穿上裤子、穿袜子、穿鞋子系上鞋带,哟!别忘了带上太阳帽,背上小背包,我们去春游,噢!笛笛!笛笛!我们的汽车出发!——公园到了,请下车。

  二、宝宝们你们看草地上有一堆可乐瓶,这么漂亮的.草地,谁在乱扔东西呀!(幼儿演讲)

  我们宝宝可讲卫生了,让我们去把可乐瓶捡回来吧!哟!你们真棒,其实这个可乐瓶的用处可大了,你们猜猜它有什么用处?(幼儿演讲)好!今天我们来把它当作玩具,我们一起来玩可乐瓶好吗?我们怎么玩呢?请你们自己动脑筋好吗?

  1、幼儿第一次探索玩(时间稍短)

  2、集中交流卫老师也想玩可乐瓶,可是我不会,谁来教我啊!幼儿介绍,集体模仿学习有创意的玩法。

  3、幼儿第二次探索(辅助材料:纸棒、圈圈、滑板)可乐瓶想和我们宝宝玩,让我们再和它们一起做游戏吧!

  三、游戏《给小树浇水》(5—6分钟)

  宝宝们!你们听那边的小树在喊“我渴”“我渴”,让我们去给小树喝点水吧!先绕树跑→再跳过水泥路沿→爬上山坡→滑下山坡→绕过小树→找到可乐瓶→给小树喝水(浇水)

  鼓励幼儿学说短句“小树,我给你喝水了,请你喝点水好吗?”

  四、《有个小朋友》放松

  可乐瓶累了,它们想休息了,让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吧!宝宝瞧!那边来了一个小朋友,让我们和他一起做朋友吧!

  中班科学活动:瓶中的声响教案 7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玩球活动,逐步提高幼儿控球能力,使幼儿动作协调、灵敏。

  2、培养幼儿对缎炼的兴趣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设计思路

  根据《规程》中要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有计划地锻炼幼儿肌体,增强身体的适应和抵抗能力的精神,我们开展了“三浴”锻炼,在“三浴”锻炼中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活动,让幼儿在玩中锻炼身体。

  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在锻炼活动的设计中,力求因材施教。分层指导。本次活动中,设置不同的场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提供的材料;在集体活动中根据幼儿不同发展水平进行分队练习。调整控制活动量,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出现情况分批脱衣服等等,使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重点与难点

  在不同的场景中,鼓励幼儿玩出多种方法,从而提高幼儿的控球能力。

  四、材料和环境创设

  1、幼儿已掌握了在平地上滚球的技能,创设障碍滚球的环境。

  2、花球若干、小树、小桥等。

  五、活动过程

  a、阳光、空气浴准备活动——自由分散玩球及创设场景滚球(活动量:小—活动量:中)

  集体活动——放松活动(活动量:大—活动量:中)

  (一)准备活动:

  儿歌操: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操。要求动作有力,精神饱满。

  (二)自由分散活动:

  1、幼儿在场地中自由玩球

  (1)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有多种玩法;

  (2)对不同层次幼儿进行指导(保育、锻炼)。

  2、幼儿在创设场景中自由玩球:

  (1)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场景玩球;

  (2)调节幼儿活动量,提醒帮助幼儿擦汗。

  (三)集体活动:

  幼儿每人一球,与教师一起玩碰球等游戏,进行滚球练习。对体质不同的幼儿,控制不同的活动量。

  (四)放松活动:

  “爬山”:听信号进行前进,后退的练习。 b、水浴凉水一微温水一凉水一擦身

  (一)幼儿披好衣服,跟老师小跑进冲淋室。

  (二)在凉水—微温水—凉水中交替身体的上肢—下肢—背—各部位,然后用毛巾依次擦身。

  (三)穿好衣服回教室稍作休息、喝水。

  中班科学活动:瓶中的声响教案 8

  一、学情分析

  瓶子和豆子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在一次活动中,我看见有个小朋友将豆子放在瓶子里并摇晃了起来,听到声音,他非常高兴。我并没有干扰他的这种行为,而是在一旁静静观察。因为,这就是他对环境的一种简单的探索,是他对身边事物产生的兴趣。

  于是,这节课就这样产生了。本课旨在立足于幼儿最初的简单探索,创设与利用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事物,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摇一摇的操作,知道装有一颗豆子的响瓶听起来声音轻,装有多豆子的响瓶听起来声音响。

  2、锻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活动准备

  每个人两个瓶子,瓶底用红色胶条包好;每人一份豆子,数量超过二十颗。

  四、活动要点

  1、本次活动的要点是区分声音的轻与响。

  2、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能够清晰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教师妙手情境,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教师出示瓶身贴着一个圆点的大瓶子。

  3、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出示贴有许多圆点的大瓶子,引导幼儿观察、理解“许多”的意思。

  4、教师请另一名幼儿把剩余的豆宝宝装进贴了许多圆点的瓶子。

  进行部分

  1、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2、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猜想

  3、教师分别摇动两只瓶子,请幼儿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结束部分

  1、集体听辨一颗豆子和许多颗豆子做的响瓶声音的不同。

  2、集体小结:摇一摇,装有一颗豆子的响瓶听起来声音轻,装有许多豆子的响瓶听起来声音响。

  3、幼儿摇摇、听听,再打开瓶子反复操作几次。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瓶子和豆子,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和探索。

  中班科学活动:瓶中的声响教案 9

  一、活动目标重点难点

  1、区分“1”和“许多”,学习根据瓶子上的圆点符号在瓶子里放入一颗或许多颗豆子。

  2、通过摇一摇,知道装有一颗豆子的响瓶听起来声音轻,装有许多豆子的响瓶听起来声音响。

  3、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活动准备

  1、瓶身贴上一个圆点的胶卷盒人手一只,瓶身贴 上许多圆点的胶卷盒人手一只。(可用其它相同的瓶代替。

  2、并身贴上一个圆 点和许多圆点的大瓶子各一个(教师用)。

  3、每人一份黄豆(花生。蚕豆也可),每份十颗左右。

  三、活动内容:

  1、教师描述情境,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 教师:豆宝宝迷路了,你们愿意送它们回家吗?这些瓶子就是宝宝的家,谁住在里面呢?瓶身上的圆点会告诉我们。

  (2) 教师出示瓶身贴1个圆点的大瓶子。

  教师:这个瓶子里住着几颗豆宝宝?谁愿意来送一颗豆宝宝回家?

  (3) 教师请一名幼儿往瓶子里装一颗豆宝宝,集体学说短句“一颗豆宝宝的家”。

  (4) 教师用同样方法出示贴有许多圆点的大瓶子,引导幼儿观察、理解“许多”的意思。

  教师:这个瓶子是几颗豆宝宝的家?太多了,数不清怎么办?我们把其余的豆宝宝都送进去,这是许多豆宝宝的家。

  (5) 教师请另一名幼儿把剩余的豆宝宝装进贴了许多圆点的瓶子,集体学说短句“许多豆宝宝的家”。

  2、教师引导幼儿再次观察大瓶子,巩固掌握游戏操作方法,进一步分辩“1”和“许多”的标记。

  教师任意举起其中一只大瓶子,幼儿观察瓶子上的标记后集体回答“一颗豆宝宝的.家”或者“许多豆宝宝的家”

  3、幼儿动手操作桌面材料。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幼儿正解操作,并鼓励幼儿边操作边用语言进行讲述。

  4、教师通过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听辩1颗豆子和许多颗豆子摇起来的声音不同。

  (1) 教师:你把豆子送回家了吗?送得对不对?哪相是1颗豆子的家,哪个是许多颗豆子的家?

  (2) 教师:不把盖子打开看,你也能知道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3) 教师分别摇动两只瓶子,请幼儿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教师:1颗豆子做的响瓶摇一摇声音是什么样的?许多颗呢?

  5、集体听辨1颗豆子和许多颗豆子做的响瓶声音上的不同。

  (1) 教师:哪个响瓶是一颗豆宝宝的家?摇摇看,声音怎样?哪个响瓶是许多颗豆宝宝的家?摇摇看,声音又怎样?

  (2) 教师小结:摇一摇,装有颗豆子的响瓶听起来声音轻,装有许多颗豆子的响瓶听来声音响。

  (3) 幼儿摇摇、听听、再打开瓶子反复操作游戏几次。

  中班科学活动:瓶中的声响教案 10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倾听、猜测、验证并发现不同物体撞击瓶子时发出的声音不同。

  2、幼儿愿意积极参与听辨游戏,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过程

  一、摇一摇,听一听,初步感受不同物体在瓶内发出的撞击声

  教师:桌子有什么?请你们摇一摇它们,会听到什么?请每个小朋友哪一个瓶子,轻轻地在耳边摇一摇,听一听。

  教师:这三个瓶子摇起来,声音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二、观察记录板,根据声音猜测、验证瓶中物品。

  1、观察了解瓶中物品。

  教师:瓶子摇起来声音不一样,是因为里面放的东西不一样。

  2、听辨声音,猜测自己瓶子所放物品。

  教师:猜猜看,里面可能放了什么?

  教师:请你们摇一摇,听一听。

  3、验证猜测,按声音归类。

  教师:你的瓶子摇起来声音怎么样?大家来听一听。

  教师:谁的瓶子摇起来声音跟他一样呢?

  教师:里面是什么呀?

  教师:这些瓶子应该送到哪里?请小朋友一边送一边说:“我的瓶子摇起来声音……,里面放的.是什么”(教师示范,幼儿学习边说边送)。

  4、再次听辨,将瓶子按声音分类。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里面可能放的是什么?

  教师:请小朋友将这些瓶子送到前面来,一边送,一边说:“我的瓶子摇起来声音……,里面放的是……”

  三、幼儿尝试自制响瓶

  教师:这里有一些空瓶子和什么呀?(幼儿辨认)

  教师: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选一样东西放进去,盖紧瓶盖,摇一摇,听一听,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请其他小朋友猜猜看。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里面可能放的是什么?

  教师:请小朋友将这些瓶子送到前面来,一边送,一边说:“我的瓶子摇起来声音……,里面放的是……”

  幼儿拿起瓶子摇起来,有的放在耳边听,有的没有放在耳边听。摇得很用力。

  浩博:我的好像是纸团。

  牛牛:积木。

  幼儿没说,“我的瓶子摇起来声音……”有的幼儿瓶子摇起来跟在上面的幼儿声音不一样,也上去了。

  有幼儿的瓶子摇起来没有声音,后来发现是回形针卡在瓶口。

  问题:

  混乱:瓶子乱响成一片,听觉游戏,主要靠安静地听,幼儿在听的时候,包括老师请幼儿上去的时候都有点儿混乱,很多声音和有用的信息被掩盖了。

  匆忙:幼儿忙着摇瓶子玩,没有注意到要听,也没有来得及听和说,老师已经替他们说完了。

  材料准备方面:回形针容易卡在瓶口。纸团声音比较闷,也不容易描述“闷”这种声音。

  桌子摆放有点儿冷。摆了三张桌子,每张隔得比较远,每张桌子边做四个幼儿。

  老师在说各种不同声音的时候,也没有准确描述出来。

  教学反思:

  可请幼儿围坐在桌子旁边,便于交流,也便于老师及时听到的话语、看到幼儿的动作。响瓶里放回形针,显然不是很合适,可放些声音听起来更容易辨认的,又不容易卡在瓶口的材料。老师的节奏要慢下来,要听幼儿说,鼓励幼儿去说,而不是自己包办。

  • 相关推荐

【中班科学活动:瓶中的声响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活动:《瓶中吹气球》11-25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动物瓶》06-16

中班《彩色沙瓶》科学教案附反思08-25

中班主题活动——瓶瓶乐11-25

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中班03-08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响瓶》10-26

瓶中妖03-06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教育教案12-16

中班数学动物瓶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