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寄给蛤蟆的信教案

2023-04-11 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寄给蛤蟆的信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语言活动:寄给蛤蟆的信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图画,愿意为朋友遇到的困难想办法。

  2、尝试给自己的朋友写信,了解一些写信的常识。

  活动准备:

  1、《寄给蛤蟆的信》教学课件

  2、大信封、一封信

  3、纸、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信封,导入故事。

  1、(出示大信封)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2、你收到过信吗?谁给你写的?写什么内容?

  3、有一只蛤蟆,他从来没收到过信,所以他并不快乐(PPT1)。

  二、欣赏、理解,学学对话。

  1、(PPT2)谁来了?他看到蛤蟆不快乐会怎么问他?蛤蟆又会怎么回答?

  2、(PPT难过)你有难过的时候吗?当碰到不开心的事时,我们会难过,这是一种心情,你还有不一样的心情吗?

  3、(PPT4-5)青蛙陪蛤蟆在干什么?

  4、当看到蛤蟆难过时,青蛙采用了陪伴他的办法,当你的朋友不快乐时,你会用什么办法?

  5、(PPT6)青蛙回家了,猜猜他会干什么?

  6、(PPT7—9)青蛙做了一件什么事?猜猜他会写些什么?

  7、(PPT10)这就是青蛙写给蛤蟆的信,你会念吗?

  8、如果蛤蟆收到了这封信,心情会怎么样?

  小结:原来,当朋友不快乐时,写信给他说些开心的事,好听的话,他的'难过就逃走了。

  三、尝试写信,大胆表现。

  1、你最想给谁写信?

  2、(出示一封信)信上有什么?

  3、幼儿用绘画的形式给朋友写信。

  4、幼儿尝试读信。

  四、欣赏故事,想像表达。

  1、(PPT11)蛤蟆会收到青蛙的信吗?

  2、蛤蟆收到信后,感觉怎么样?

  3、猜猜朋友收到你的信时,会感觉怎样?

  小结:经常在一起和不在一起的朋友、家人,互相写一封信,说说开心的事,这样,大家都会很快乐。写信真好

  大班语言活动:寄给蛤蟆的信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为朋友遇到的困难想办法。

  (2)了解写信常识,尝试给朋友写信。

  (3)在仔细观察图片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讲出故事的大概情节。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寄给蛤蟆的信》图画书,教学课件(PPT)

  汉字卡片:快乐、难过、高兴、伤心

  个大信封(上面写好收件人邮编、地址、姓名和发件人姓名、地址、邮编),封信(大点,可以图夹文的方式)

  一个空信封、各式信纸人手份,水笔、

  各种常见汉字卡片若干,如我、你、朋友、幼儿园,等等(可以方便孩子选择、粘贴到自己的信上)

  活动过程:

  (1)认识信封,导入故事

  (出示大信封)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你收到过信吗?谁写给你的?写的什么内容?

  有只蛤蟆,他从来没收到过信,所以他并不快乐。(出示第2面)

  (2)欣赏理解,学学对话

  ①出示第3~5面:

  谁来了?他们说了什么?蛤蟆是怎么说的?青蛙又是怎么回答的?

  (出示汉字卡片“难过")你有难过的时候吗?当碰到不开心的事时,我们会难过,这是种心情。你还有不样的心情吗?(根据孩子的回答,分别出示汉字卡片“高兴、伤心”等)

  当看到蛤蟆难过时,青蛙采用了陪伴他的办法。当你的朋友不快乐时,你们会用什么办法?

  ②出示第6面:

  青蛙回家了,他是把蛤蟆扔下不管了吗?猜猜他会去干什么?

  如果你是青蛙,你会怎么做,才能让蛤蟆快乐起来呢?

  ③出示第7~11面:

  青蛙做了件什么事?

  猜猜他会写些什么?

  (出示信)这就是青蛙写给蛤蟆的信,你能看得懂吗?

  青蛙对蛤蟆说了什么?收到这样的信,蛤蟆的心情会怎样?

  小结:原来,当朋友不快乐时,写信跟他说些开心的'事情、好听的话,他的难过就逃走了。

  (3)尝试写信,大胆表现

  你最想写信给谁?

  信怎么写呢?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写什么? (结合信上的内容,了解信的基本结构)

  信写在哪里?这就是信纸,有各种各样的信纸,你可以选择自己和收信的朋友都喜欢的信纸。(欣赏各种信纸)

  给你的朋友写封信吧。你可以像青蛙写给蛤蟆的信样,里还有好多字,你可以选择合适的字粘贴到你的信上。

  信写好了,可以将信封也写好。如果不知道朋友的地址,朋友;也可以回家让爸爸妈妈帮忙完成。

  (4)欣赏故事,想象表达

  出示第12面~结尾:

  蛤蟆会收到青蛙的信吗?

  蛤蟆收到信后,感觉怎么样?写写字,画画图,这可以打电话问问你的

  猜猜朋友收到你的信,会感觉怎样?

  小结:经常在起或不在起的朋友、家人,互相写封信,说说心里话,可以让大家都快乐起来!写信真好!

  活动反思:

  故事里的青蛙看到好朋友为等不到信而难过时,及时地坐在了他的身旁,起陪朋友等信。除此外,青蛙还回家写了封信,准备寄给蛤蟆,给他个意外的惊喜。虽然信比预期的时间来得晚,但是,当看到蛤蟆欢乐的笑颜时,青蛙自己也乐开了花。从中我们也感受到写信对友情的重要性。

  大班语言活动:寄给蛤蟆的信教案 篇3

  目标:

  1、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秋天的明显特征。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图和词语的理解想象出合理的信件内容,并鼓励幼儿胆在同伴面前讲述,培养幼儿讲述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3、认读汉字:燕子、狗熊、松鼠、小朋友、收、

  重难点: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图和词语的理解想象出合理的信件内容,并能胆完整的讲述。

  准备:

  树叶型的信(给松鼠的、给燕子的、给狗熊的、给小朋友的);空白的树叶型纸;水彩笔;故事课件

  教学过程:

  1、提问引题

  出示树叶型的信。提问:这是什么?

  师:这不光是树叶,还是树妈妈的信呢!

  2、讲述信的内容

  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凉了,树妈妈写了许多信,都是写给谁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出示第一封信的正面)请幼儿根据图与汉字猜出收信人,并认读汉字“燕子”。提问:这封信是写给谁的`呢?

  (2)(展示信的面)引导幼儿根据图示想象信的内容。

  提问:信上画着什么?你觉得树妈妈想告诉燕子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胆讲述,鼓励幼儿讲的与别人不一样。)

  (3)以同样方式讲述给松鼠的、给狗熊的、给小朋友的信。

  3、完整讲述

  教师将幼儿讲述的内容连起来,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配合多媒体操作)

  4、进一步想象,并用绘画形式记录。

  你们觉得树妈妈还会写信给谁?告诉他们什么事情呢?

  个别回答请幼儿将答案记在树叶型的纸上。(引导幼儿根据俘用图画表示。)根据幼儿创编的信开展同伴间互讲活动。

  大班语言活动:寄给蛤蟆的信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并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

  2、借助故事的情节发展,掌握故事的情感线索。

  3、意识到朋友的重要,体验有朋友的幸福。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最近我遇到一件难过的事情,我的好朋友很久没给我打电话了,我觉得没人关心我了?

  2、你们有难过的时候吗?为什么难过?请你说说你难过的事情?

  3、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故事里的主人公也遇到了一件难过的`事情。

  二、观看课件,了解故事发展线索和主要内容。

  1、教师播放课件第一页,并讲述故事第一段。

  提问:蛤蟆心里感觉怎么样?它为什么难过?为什么蛤蟆每次等信都要难过呢?为什么青蛙看见了会和蛤蟆一起难过呢?青蛙看见了,你觉得他会怎么做呢?下面请你们打开椅子底下的图书,自己翻看。

  2、师请幼儿自由翻看图书,了解故事内容,教师巡视。

  三、师引导幼儿逐幅观察画面,了解故事情节。

  (1)图二:青蛙回到家,做了什么事情?信是写给谁的?它会对蜗牛说什么?

  (2)图三:青蛙来到了谁的家里?它会怎么说?谁来讲一讲。

  (3)图四、五:这两幅画上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一起讲一讲。

  (4)图六:蛤蟆听到是青蛙给它写的信,心里感到怎么样?蛤蟆青蛙念信给它听。教师讲述画面内容。

  (5)图七:它们等到蜗牛送来的信了吗?蛤蟆心里是什么感觉?为什么?好朋友想了什么办法让蛤蟆开心的?

  (6)师先让幼儿给故事起个好听的名字,然后教师揭示故事的名字《寄给蛤蟆的信》。

  三、教师通过图片和幼儿共同小结故事的情感发展线索。

  从青蛙发现蛤蟆难过——它们都很难过——青蛙回家写信——请蜗牛送信——告诉蛤蟆——蛤蟆高兴——它们都非常快乐——最后蛤蟆笑的合不拢嘴。

  四、师幼共同讲述故事,体验帮助别人后开心、快乐的情绪。

  1、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充满开心和快乐的故事吧!

  2、幼儿看书讲述故事。

  五、讨论、理解有朋友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师: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如果没有青蛙,蛤蟆会开心吗?

  六、认识各种送信的交通工具:

  1、蛤蟆的信是谁送来的呢?用了多长时间?

  2、小蜗牛送信得速度是不是太慢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哪些送信的方式呢?(出示各种送信的交通工具的图片)

  3、孩子们,你们有没有想对你的小伙伴或者老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在信里,然后送给你的朋友或者老师好吗?(结束)

  大班语言活动:寄给蛤蟆的信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

  2、引导幼儿观察,回忆掌握故事发展的顺序,根据线索进行讲述

  3、意识到朋友的重要性,体验有朋友的幸福,学会朋友之间相互关心、帮助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一封信 图片 问题卡片

  经验准备:已有看图讲述的经验,信件的已有经验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启发幼儿调动积极性,自由谈论

  (一)听音乐《找朋友》导语:什么是好朋友?

  (二)出示信 导语:信是做什么用的?蛤蟆为什么不高兴?

  二、讲述故事,设置疑问,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关注

  导语:今天小雪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关于“信”的故事。在听故事之前有两个小任务,你要带着三个问题去听。

  1、他为什么要寄信给蛤蟆

  2、信上都写了些什么

  导语:看看哪位小朋友最棒,听清了故事记住了三个问题。请幼儿完整回答三个问题。

  三、出示图片回忆故事,掌握故事情感线索

  1、出示图片:蛤蟆为什么发愁?心情是什么样子的?猜一猜它还会继续等信吗?没有人寄信给蛤蟆它真伤心。

  2、青蛙是怎么做的?它对哈默说了些什么呢?信上写了什么?蛤蟆听了心情怎么样?说了些什么呢?原来青蛙给蛤蟆些了封信,你看,蛤蟆听到了这个消息以后多高兴呀。

  3、青蛙和蛤蟆在做什么呢?没有收到信之前,他们的心情怎么样?收到了信蛤蟆的心情又怎么样了?收到信之前,他们非常快乐,期盼着信赶快送来。终于收到了信,蛤蟆特别的高兴。

  四、随机性的抽取图片,请幼儿进行排序

  导语:我们来看一看,这张图片讲述的事故事中的哪段情节?故事中是怎么来进行描述的?(谁 在哪 做了什么 故事中他是怎么说的)蛤蟆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分别出示图片,有独立出示,有相关情感比较的图片两张一起出示,请幼儿讲解)

  五、随机抽取图片,请幼儿分组排序讲述

  导语:每组发给你们一组图片,请你们按照顺序排列好。每人讲述一张图片。大家一起将这个故事讲一遍。

  六、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

  1、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2、猜一猜如果没有青蛙,蛤蟆会怎样呢?

  3、青蛙和蛤蟆是好朋友,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如果你的好朋友遇到了伤心难过的事情,我们就要伸出双手去帮助他,这样别人就会感到很幸福。

  七、听音乐《找朋友》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在生活中小朋友之间可以用写信的方式传达友谊或是歉意

  2、活动区中和幼儿一起制作信箱

  活动反思:

  故事里的青蛙看到好朋友为等不到信而难过时,及时地坐在了他的身旁,一起陪朋友等信。除此外,青蛙还回家写了一封信,准备寄给蛤蟆,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虽然信比预期的时间来得晚,但是,当看到蛤蟆欢乐的笑颜时,青蛙自己也乐开了花。从中我们也感受到写信对友情的重要性。

  大班语言活动:寄给蛤蟆的信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活动前听过故事《寄给蛤蟆的信》、课件、用A3纸塑封好的三封展开的信(文字、图夹文、图片和数字)。

  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同伴间写信和读信的快乐。

  尝试阅读三封不同类型(文字、图夹文、图片和数字)的信,发现内容之间的关联,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引出话题

  1、(出示故事课件,见图1,帮助幼儿回忆情节)我们曾经听过一个关于“信”的故事,还记得吗?故事里谁给蛤蟆写信?信里青蛙对蛤蟆说了

  2、小结:青蛙用写信的方式向蛤蟆传递了一份真情,蛤蟆读了信以后感到有朋友关心自己真是太幸福啦!

  3、过渡:瞧,这是谁的信?青蛙收到的`三封信里分别会写些什么呢?

  二、分组读信,理解内容

  1、出示三封信,提出分组读信的要求:四人一组合作读信。

  2、思考:青蛙收到谁写来的信,信里说了什么?

  3、幼儿分组合作阅读理解信的内容,教师巡视引导。

  三、分享交流,集体读信(根据幼儿的选择确定先读哪封信)

  1、出示文字的信(见图3):

  (1)关键提问:好久不见是什么意思?蛤蟆在信中告诉青蛙一些什么事情?什么时候到哪里去,怎么样去?公园里除了可以放风筝,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亲爱的青蛙:

  好久不见,我很想你。

  6月1日儿童节的上午,我们乘地铁到公园去放风筝……

  你的朋友蛤蟆

  (2)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读信。

  重点关注:好久不见、乘地铁、放风筝。

  2、出示图夹文的信(见图4):

  (1)关键提问:这封信里说了什么?蛤蟆和青蛙到哪里去了?什么时候去的?除了去东方明珠、中国馆,还可以去哪里玩?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想象和表达。

  重点关注:箭头表示什么意思。

  3、出示图片和数字组成的信(见图5):

  关键提问:图片和数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根据这些提示你能读懂信吗?蛤蟆想用这封信告诉青蛙什么事情?什么是化装舞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蛤蟆准备化装成谁?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如果你是青蛙你会带什么呢?

  重点关注:什么是化装舞会,问号表示什么意思。

  4、总结归纳:

  (1)关键提问:这三封信之间有关系吗?信的内容之间有联系吗?信中说哪件事情要先做呢?你会写信吗?你觉得写哪封信最难?

  (2)小结:蛤蟆写了三封不同内容的信,有的用文字,有的用图片和文字,还有的用图片和数字。

  (3)能不能把三封信的内容组合写成一封信?

  四、延伸

  1、出示三封信组合后写成的一封信,教师示范读信。

  2、小结:蛤蟆期盼着过“六一儿童节”,他想邀请好朋友青蛙一起过节,所以他写信把儿童节一整天的安排告诉青蛙。好朋友之间除了可以打电话、通过网络沟通,还可以用写信的方法传递心意。

  3、幼儿人手一份由三封信组合后写成的信,尝试看信、读信,巩固读信的相关经验。

  大班语言活动:寄给蛤蟆的信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并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

  2、借助故事的情节发展,掌握故事的情感线索。

  3、意识到朋友的重要,体验有朋友的幸福。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启发幼儿调动已有经验,自由谈论信

  二、教师讲述故事的名称并设疑,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关注。

  教师设疑:谁会寄信给蛤蟆呢?他为什么要寄信给蛤蟆?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初步感知、理解故事。

  教师:故事里有谁?蛤蟆想要得到什么?小青蛙是怎样帮助他的?

  四、教师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分段讲述故事,有二借助故事画面和情节,理解故事的情感线索。

  1、教师讲述故事至“总是很难过”,提问:“为什么蛤蟆每次等信,总是很难过?”

  2、继续讲述故事至“他们都很难过”,提问:“青蛙和蛤蟆为什么都很难过?猜猜看,青蛙有什么事要做?

  3、继续讲述故事至“一封多好的信啊”,提问:“听说青蛙给自己写了一封信,蛤蟆感觉怎样?

  4、继续讲述故事“青蛙和蛤蟆一起坐在门口等信,他们都非常...

  5、“最后,蛤蟆等到信了吗?蛤蟆读着信笑得...

  五、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故事的`情感发展线索。

  1、从青蛙发现给蛤蟆难过――他们都很难过――青蛙回家写信――请蜗牛送信――告诉蛤蟆――蛤蟆高兴――他们都非常快乐――最后蛤蟆高兴的合不拢嘴。

  六、教师引导幼儿分析青蛙的性格特征,理解有朋友是件幸福的事。

  提问: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如果没有青蛙,猜猜蛤蟆会怎样?

  七、师生共同演唱歌曲《青蛙和蛤蟆》。

  大班语言活动:寄给蛤蟆的信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倾听、猜想,大胆讲述画面内容。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秘诀的含义。

  3、懂得遇到问题,面对困难、危险时要勇敢、机智地面对。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PPT、故事书

  2、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引起兴趣。

  1、出示故事书,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有意思的故事书,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老师把这本书放大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关于谁的故事?(播放封面)

  2、看看这是谁呀?(蛤蟆)有几只蛤蟆?这两只蛤蟆长的怎么样?哪只是蛤蟆爷爷?为什么?

  小结:原来是蛤蟆爷爷和小蛤蟆,这个长得高高大大的,戴着一副可能是老花镜的就是蛤蟆爷爷。小朋友们真厉害!

  3、那你们猜猜看故事的题目叫什么呢?故事的题目叫蛤蟆爷爷的秘诀。

  4、小朋友,秘诀是什么意思呢?

  小结:秘诀就是解决问题和麻烦的好办法、小窍门。

  过渡:那蛤蟆爷爷有什么秘诀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二、播放课件,理解故事。

  (一)遭遇大蛇--秘诀一:勇敢。

  1、播放课件,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

  提问:

  (1)你们觉得蛤蟆爷爷害怕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他为什么不害怕?他会怎么表现自己的勇敢呢?

  小结:你们都觉得蛤蟆爷爷不会害怕,因为你们知道蛤蟆爷爷的第一条秘诀是勇敢,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是不是和你们说的一样。

  2、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提问:

  (1)蛤蟆爷爷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小结:蛤蟆爷爷真勇敢,他用自己的动作,自己的话,吓走了大蛇。继续讲述(这时候,小蛤蟆从草丛里跑了出来……)

  (2)你们觉得蛤蟆爷爷勇敢吗?什么是勇敢?

  小结:其实有些危险的事情,你只要勇敢地、不害怕地去面对它,那这个危险的事情就会变得小一点、少一点,蛤蟆爷爷就是这样勇敢地面对大蛇的。

  (二)遭遇鳄龟--秘诀二:机智。

  过渡:蛤蟆爷爷刚把大蛇赶走,正要跟小蛤蟆说说对付敌人的第二个秘诀时,草丛里又出现了一个可怕的脑袋,它是谁?(个别幼儿猜测)这个时候蛤蟆爷爷和小蛤蟆发现它了吗?

  1、教师继续讲述。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机智吗?

  小结:其实啊机智就是聪明、灵活,遇到事情和问题的时候会动脑筋,想办法,这就是机智。

  2、教师继续讲述。

  提问:

  (1)小蛤蟆听到了鳄龟的话是怎么做的?那爷爷害怕了吗?

  (2)大家觉得爷爷没有害怕,那你们猜猜爷爷又会怎么对付这只鳄龟呢?

  过渡:小朋友刚刚想出了许多机智的办法,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蛤蟆爷爷想出了什么机智的办法呢?

  3、教师继续讲述。

  提问:

  (1)鳄龟去追谁了?那蛤蟆爷爷和小蛤蟆就怎么样了?(脱险了)

  (2)你们觉得蛤蟆爷爷这个办法怎么样?

  小结:蛤蟆爷爷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不仅勇敢,还会想出机智的办法让自己得救。

  (3)这个时候,鳄龟走了,小蛤蟆会怎么样?小蛤蟆会跳出来对爷爷说什么呢?

  (4)我们来学学小蛤蟆是怎么表扬爷爷的。

  (三)遭遇怪兽--秘诀三:朋友。

  1、教师讲述故事,提问:

  (1)这时出现了什么?(尾巴、爪子)

  (2)可能会是谁?会是比刚才那个鳄龟更大的动物吗?

  过渡:哇!原来这是一头巨大无比的怪兽!

  (3)这次小蛤蟆是怎么做的?

  (4)那蛤蟆爷爷害怕了吗?为什么你觉得蛤蟆爷爷会害怕?他嘴巴张大了会怎么样?

  2、这次,蛤蟆爷爷他也害怕了,这个怪兽太厉害了,一下子就抓住了蛤蟆爷爷,他要把蛤蟆爷爷当成汉堡吃了,逃到草丛边的小蛤蟆它害怕极了,全身发抖,那他会去救自己的爷爷吗?

  过渡:看来你们都希望小蛤蟆能学会勇敢。那你觉得小蛤蟆会怎么做呢?他会想什么办法救自己的爷爷呢?

  3、出示图12、13、14,幼儿观察图片。

  提问:

  (1)小蛤蟆是怎么做的?

  (2)小蛤蟆对怪兽说了什么呢,居然让怪兽那么害怕?

  4、教师讲述故事,揭示答案。

  过渡:爷爷终于得救了,爷爷说我还有第三条秘诀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录音)

  5、提问:

  (1)爷爷的`第三个秘诀是什么?(朋友、爱心)

  (2)小蛤蟆用了爷爷的秘诀了吗?是什么秘诀?(勇敢、机智)小结:原来爷爷的第三个秘诀就是在最危险的时候,有一个靠得住的朋友。而这次爷爷的朋友就是小蛤蟆,他用自己的勇敢、机智、爱心救了蛤蟆爷爷。经过这些事,小蛤蟆长大了,它从一开始遇见危险就逃跑,到最后用自己的勇敢、机智、爱心救了蛤蟆爷爷,他知道面对困难和危险,最好的办法不是逃跑,而是要勇敢、机智地面对。

  三、经验迁移,提升情感。

  提问:

  (1)今天我们听得这个故事的题目叫什么啊?故事里蛤蟆爷爷说了哪几条秘诀呢?

  (2)故事里的三条秘诀你都学会了吗?

  (3)小朋友,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麻烦事?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它呢?

  小结: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问题和麻烦,但是我们面对困难、危险时不能害怕,要像蛤蟆爷爷和小蛤蟆一样勇敢、机智地面对。

  反思

  本学期,金园长在我班上课,自然也把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带到了我们班。基于幼儿园的自主特色和语言定位,金园长大胆创新,尝试一种以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自主阅读模式。通过多次的听课学习,我也对这种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组织的活动是绘本《蛤蟆爷爷的秘诀》第一课时,目标定位:1.尝试自主阅读,愿意与他人一起分享阅读成果。2.初步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并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先从封面开始进行简单导读,然后再让幼儿自主阅读,在此基础上围绕问题进行集体交流,梳理阅读方法。看似简单的流程,可上课的过程着实不简单,因为在集体交流中,幼儿关注的点是很散的,提出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这就需要我有较高的教育机智,灵活应对。

  活动中,幼儿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强烈的表达愿望,相比较原先的教师导幼儿学的模式,这样的活动氛围更轻松,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更高,“说”的机会更多。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习惯是活动的保证。自主阅读中幼儿的习惯很重要,这次活动中有些幼儿并没有按要求阅读,如:一位幼儿回答问题时,有些幼儿就会“玩”手中的书,应该要求大家共同阅读这一页。这些习惯都要在以后的活动中慢慢培养。

  二、教师先把绘本读透。虽说是幼儿自主阅读,让幼儿自己解读画面,但这并不表示教师不需要深入解读绘本,相反,教师要更全面更深层次地读懂绘本,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回应幼儿的一些问题。

  三、要明确目标。目标是活动的核心,心中有目标,才能把握活动的脉络,让活动形散而神不散。今天活动前我也制定了目标,但由于幼儿关注的问题比较散,导致我没能把握住目标,跟着幼儿走,没能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四、年龄特点很重要,放慢脚步,充分让孩子读、想、说。我今天似乎有些着急,没有考虑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当一位幼儿出现暂时表述困难或不清楚时,我急忙给予帮助,其实是剥夺了幼儿的机会,学会等待也是一种教育策略。

  大班语言活动:寄给蛤蟆的信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遇到事情要勇敢、机智,体验故事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关注故事的名字

  1、猜猜,他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呢?

  2、蛤蟆爷爷会对小蛤蟆说些什么呢?今天倪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蛤蟆爷爷的秘诀。

  这里教师可以解释"秘诀"的意思:好办法。

  二、观察图片,讲述故事内容

  1、图片一:一天,蛤蟆爷爷和小蛤蟆在散步,爷爷对小蛤蟆说:"孩子,你要记住,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坏人。

  2、图片二:看看,小蛤蟆听了以后怎么样了?你怎么知道小蛤蟆害怕了?

  这里让幼儿仔细观察蛤蟆的表情。

  小蛤蟆害怕了,他问爷爷:"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爷爷说:"我来给你讲讲我的秘诀就是好办法,第一条秘诀是要勇敢,如果你碰到了敌人,你一定不能害怕。"

  3、图片三:他们并不知道,其实,在他们身后已经有敌人了(这里点击图片三)猜猜这个敌人藏在哪里?会是谁呢?

  图片四:是啊,原来是一条大蛇,蛇吐着红红的舌头说:"今天我要吃掉你们。"看看,小蛤蟆看到大蛇怎么样了?可是爷爷呢?你觉得爷爷会逃走会害怕吗?那它会怎么做呢?它会有什么好办法呢?

  这里根据孩子的回答进行追问。

  图片五:爷爷一点也没有害怕,他勇敢地对蛇说:"有本事你就吃掉我把。"说着,爷爷用力地吸气,把自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大,大蛇看见爷爷变得这么大瞧,它怎么样了?我们也来和爷爷一样把自己变得很勇敢。(幼儿学做动作)图片六:看到蛇走了,小蛤蟆就出来了,它说:"爷爷,你真了不起!"爷爷开心地笑了,说:"可是有的'敌人太大,是吓不走的,所以我的第二条秘诀就是聪明,还要勇敢。"

  4、图片七:正说着,一个更大的敌人出现了,这次会是谁呢?猜猜它是谁?

  这里可以进行追问:谁会有这么大的尾巴呢?

  图片八:是一头很大很大的怪兽,怪兽说:"我要把你们全吃掉。"小蛤蟆吓得逃走了,这次爷爷也会逃走也会害怕吗?

  图片九:爷爷抬起头一看,哇这个怪兽好大好大,而爷爷呢……爷爷也害怕了,他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怪兽,爷爷转身就逃,可是,还是被抓住了。爷爷被怪兽抓住后,谁会来救爷爷呢?

  小蛤蟆是怎么救爷爷的?

  图片十:小蛤蟆这时候想到了爷爷说的话,不要害怕,要动脑筋,看看他是怎么救爷爷的呢?

  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蛤蟆打怪兽。(教师和孩子一起对着做怪兽扔果子动作)教师小结:小蛤蟆用红色的果子扔在怪兽脚上,怪兽的脚上全是红点点,小蛤蟆说:"爷爷,你让怪兽中毒了,瞧,它的脚上全是红点点了。怪兽抬起脚一看,哇呀,真的中毒了,吓得扔下爷爷边跑边喊:"救命啊,救命啊……"

  6、图片十一:小蛤蟆救了爷爷,两个人开心地抱在一起,爷爷说:"孩子,你真的很勇敢、很聪明,如果没有你,今天爷爷就会被怪兽吃掉,所以你一定要记住,在你碰到危险的时候,如果身边有个好朋友就会帮助你。

  7、图片十二:爷爷和小蛤蟆一共遇到了几个敌人?而且爷爷还告诉了小蛤蟆打走坏人的秘诀好办法。

  这里根据幼儿的回答点出PPT

  三、完整欣赏故事

  1、爷爷对小蛤蟆说……

  2、今天,老师在外面操场上准备了一些玩具,有独木桥,有梅花桩,呆会我们去玩的时候可能还会有怪兽出现,如果碰到怪兽也要像爷爷和小蛤蟆一样不能害怕,要勇敢、聪明好吗?

  活动反思:

  在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的反应很棒,基本上每个问题都能回答道我的点子上,这个故事,我并没有将内容全部融合进去,而是选择了其中的两个秘诀,我把第三个秘诀放在最后爷爷被小蛤蟆救下以后对小蛤蟆说的话中,起到了更深层次的提升。活动中,我通过让孩子们观察图片中蛤蟆爷爷和小蛤蟆遇到坏人后的一些表情,猜测出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但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缺憾:在爷爷被 怪兽抓住后小蛤蟆救爷爷的那个环节中我将其中的三幅图片做在了一张PPT上同时出现,这样却让孩子在观察小蛤蟆如何救爷爷的时候分散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有的讲述了接下来的两张图片,我想如果将三张逐一出现在同一幅画面上的话可能效果会更好。

  大班语言活动:寄给蛤蟆的信教案 篇10

  一、设计意图

  活动流程为:封面导读——师幼共读——情节推测——自主阅读——情感迁移等环节,通过多通道感知理解“秘诀”的含义,通过观察绘本中角色的表情、动作,体会角色的感情变化,懂得遇到困难、危险时需要勇敢、机智地面对,同样需要朋友的倾力帮助。

  二、说教材

  绘本《蛤蟆爷爷的秘诀》讲述的是一种动物的生存之道,具有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故事线索清晰,画面简单易懂,情节趣味性强,既富有神秘感,又带有一定的惊险与刺激。所以对大班的幼儿来说,该绘本学习过程应该是快乐的,是充满激情的,更是收获丰厚的。

  三、说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秘诀”“勇敢”“机智”等词语的含义。

  2.对角色表情和动作的观察,大胆想象、推测、判断故事情节,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3.感受阅读活动、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故事的前半部分,采用典型画面导读,师幼共同阅读绘本,通过互动、分享、体验等多种方式积累、丰富词汇,在互动阅读中轻松地理解了相关词汇。

  难点:在故事的后半部分,采用自主交流阅读的方式,创造了一个更为宽松、自由的想象和语言交流环境,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像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说教法

  课件演示法:在绘本阅读中合理使用绘本PPT,根据色彩鲜艳的画面操作有助于孩子对故事的理解。

  讨论交流法:在交流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分享交流。

  观察法: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创设观察的机会,合理地加以指导,如引导孩子细致观察遇到危险时小蛤蟆和爷爷不同反应和做法等。

  六、活动总结

  在教学活动中致力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氛围,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在与孩子交流互动中把握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与不同能力的幼儿互动,关注到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敏锐地观察孩子们的需求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活动中使幼儿体验到快乐,有所收获。

  七、说学法

  动作表演法:在理解“勇敢”、“机智”“靠的住的朋友”等词汇时,合理地运用做一做、说一说、演一演等表演方式加以理解,做到动静交替,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八、说活动过程

  一、封面内容阅读

  阅读活动需要给孩子一个正确阅读的方法和顺序,在导入部分,直接切入主题,利用极富童趣的图画书封面引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这个环节设计了2个问题: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图画书,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书的什么?(封面)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

  2.幼儿交流

  3.小结:封面上有书主要人物——蛤蟆爷爷和小蛤蟆,有书的名字——蛤蟆爷爷的秘诀,还有作者。在引出故事名字时我巧妙而简短地和孩子们理解词语:秘诀。

  二、典型画面导读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根据绘本页数多,故事长的特点,利用PPT鲜艳的画面,根据情节的变化有重点地和孩子们共同阅读绘本。结合封面的认识,运用“这是故事的扉页,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这句一语双关的话和孩子们一起走入故事情节,进入童话般的世界。

  在这个环节合理地使用了“秘诀本”,合理地板书,帮助孩子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根据秘诀的揭示,合理地用动作感受“勇敢”,用对话理解“机智”。

  三、自主交流阅读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也是经典部分。采用自主交流阅读的方式,创造了一个更为宽松、自由的想象和语言交流环境,放手大胆地让孩子们想象思考故事的情节,很好地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和想象空间。这个环节有4个问题,层层推进:

  1.故事情节想象

  师:这时的小蛤蟆将会怎么想,做么做呢?请小朋友来想一想,猜一猜,和好朋友说一说,做一个讲故事的人吧!

  2.进行自主阅读

  师:请小朋友在自己在图画书中看一看小蛤蟆是怎么做怎么说的。请你从口袋里拿出书本,把书翻到第22页去找答案吧!

  3.交流阅读内容

  师:请你说说小蛤蟆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运用图画书中的内容进行讲述)

  4.尝试提出问题

  师:你觉得书中哪里有看不懂的地方?蛤蟆爷爷第三条秘诀是什么?我们一起从书中找答案吧!揭示第三条秘诀,用跳舞感受“朋友”。

  四、情感迁移交流

  这个环节设计了2个问题,把孩子从童话中引回现实生活,正视面对现实生活的危险,需要的一些自救方法。

  1.你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困难?

  2.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九、说活动延伸

  1.在语言区角活动中完整阅读绘本,加深对绘本的理解。

  2.进行角色对话的表演。

  • 相关推荐

【大班语言活动:寄给蛤蟆的信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寄给蛤蟆的信01-11

中班寄给蛤蟆的信语言教案04-01

中班寄给蛤蟆的信语言教案08-25

《寄给蛤蟆的信》教案08-14

大班语言教案:寄给蛤蟆的信教案及教学反思09-13

大班童话故事教案:寄给蛤蟆的信04-14

大班教学反思《寄给蛤蟆的信》04-22

幼儿园大班教案《寄给蛤蟆的信》含反思09-29

寄给蛤蟆的信续写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