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上册教案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1课时教案

2021-11-16 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册教案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1课时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中国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原因

  课程引入: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释了河流的流向和水电站的分布。那请同学们来看看下面这些生活现象又和哪个地理要素有关呢?

  出示我国不同地区衣、食、住的景观图片。

  承转过渡: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回顾展望: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气温和降水。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感受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着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呢,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可是他这次沿途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我国南北气温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

  这个结论是咱们感受出来的,接下来咱们用专业点儿的地图验证一下──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归纳:出示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要先读图名,这两张图分别是什么?左边是我国1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右边是我国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那咱们先来看一下我国1月的气温分布情况。

  1.1月气温分布

  总体趋势:

  引导学生阅读我国1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我国1月气温从南向北递减。

  特殊线:

  在递减的过程中,有一条等温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条等温线有着重要意义。──0℃等温线

  它大概穿过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呢?从图上可以看到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这条线以北,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会结冰,而这条线以南,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不会结冰。

  转承:读气温分布图,先看总体趋势,然后再来找极值。

  大家看,黑龙江北部最低温大概是多少摄氏度?—30℃左右,1月我国最低平均气温呢就出现在这里,是黑龙江漠河,最低达到过—33.3℃。

  再看海南岛最高气温大概是多少摄氏度呢?──20℃左右。

  所以同学们可以计算一下我国1月南北温差有多大?──50℃

  因此可以看出──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那咱们再来看一下夏季的气温分布情况。

  2.7月气温分布

  总体趋势:

  阅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夏季等温线分布明显稀疏了很多,说明什么呢?──气温变化并不剧烈。

  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全国气温最高的地方,这时全国气温最高的地方并不在最南端,而是在新疆的吐鲁番盆地。

  这时16℃以上的范围,覆盖了我国大部分,最大的低温区在哪呢?──青藏高原。

  请同学概括一下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普遍高温。

  承转过渡:我国冬夏两季气温的分布情况有很大不同,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天则普遍高温,这是为什么呢?咱们先来看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思考分析:

  出示三组数据:

  漠河、北京、广州的纬度,以及12月22日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

  1.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

  2.三地昼长时间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

  3.由以上两个分析,你得到怎样的结论?三地获得热量如何?

  ──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随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降低,并且昼长时间逐渐缩短,所以获得热量自南向北逐渐减少,使得冬季南北温差大。

  引导: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南北温差呢?比如每到冬天我们经常能听到天气预报报道刮什么风?──偏北风。

  出示冬季风示意图。

  这是我国冬季的盛行风,源于哪里?──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带来寒冷的空气和降温,对我国南北气温影响有什么不同?──北方距离冬季风源地更近,而南方受其影响较小,这也就进一步加剧了南北温差。

  承转过渡: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那为什么夏季温差小呢?我换一组数据就能说明问题。

  思考分析:

  出示三组数据:

  漠河、北京、广州的纬度,以及6月22日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

  学生自主分析──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随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降低,但昼长时间逐渐增长,所以南北获得热量差异不大,使得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承转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我国气温的分布及成因,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再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就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咱们来看一下温度带的含义和划分标准。

  概念明晰:

  介绍温度带的划分指标和积温的概念。出示温度带划分表。

  按照这样的标准划分出的温度带,将我国划分为这样一些区域,大家根据刚看到的个温度带的积温数据,看看能不能在对应的区域填上相应的温度带名称。

  特殊线:请同学们看看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和哪条线很像呢?──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对于温度带,咱们特别容易把它和热量带混为一谈,比如“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中的热带和地球上五带中的热带在我国的范围一样吗?──它们的划分标准是不同的,五带是热量带,按照获得热量的多少以纬线来划分的;而温度带是根据积温划分的,更多地考虑了农业生产的实际,和农业、作物的熟制相关。

  读图判断:

  1.不同温度带的熟制分别是什么呢?

  2.不同温度带盛产的水果是什么呢?

  我们看到,这些水果的分布受到气温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用温度带的划分来确定分布。

  课后延伸:出示不同干湿地区的景观图,请大家课后思考。

  1.这几张图片分别对应在哪个点呢?

  2.这些植被的分布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册教案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1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1.《登山》第1课时教案

2.人教版初二上学期地理教案 2.1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3.石头书第1课时教案

4.《我们成功了》第1课时教案

5.雨点儿第1课时教案

6.《珍爱生命》第1课时教案

7.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1.1 疆域第2课时教案

8.天气与气候地理教案

上一篇:写信的基本格式微课教案 下一篇:初二上学期地理教案 2.1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