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熊的早餐

2022-07-01 教案

  设计思路:

  最近,我们小班正在开展《熊的故事》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对熊这个动物形象比较了解和喜爱。为了让小班的教学活动更充满童趣,我设计的本次教学活动以熊这个人物作为载体,在故事情境中让孩子进一步感知和学习。在经典故事《三只熊》中,孩子们已经认识大的,比较小的与最小的,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孩子的已有经验,通过多个环节的观察与感知,加深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于大小,多少,高矮比较熟悉,对于粗细这个概念比较陌生,因此,在本次环节中,我增加了分玉米这个环节,给孩子粗细这个概念,让孩子在情境中发现并感知最粗,最细,不粗也不细,从而进一步与熊的一家进行一一对应的匹配。活动设计中,除了让孩子孩子观察与感知外,还注重引导孩子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融入情境中,大胆地表达表现。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观察比较并感受物体的高矮、大小、粗细、数量多少与三只熊的对应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一、师幼互动,引出小熊的一家。

  1、在音乐伴奏下,老师和幼儿跳小熊的舞。

  2、真开心啊,真开心,今天小熊邀请我们去它家里做客,看看,看看,我还带了许多礼物呢!

  关键提问:(咚咚咚)有人吗?小熊家有谁啊?数数有几个啊?

  小结:小熊的一家有三个,爸爸,妈妈和宝宝。

  (三)为熊的一家分蜂蜜,感知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小熊一家最喜欢吃什么?(蜂蜜)

  关键提问:这三瓶多少不同的蜂蜜,熊的一家该如何选呢?

  幼儿个别操作: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将适合他们吃的蜂蜜放在碟子上!记住哦,每人只能吃一瓶!并且每个人吃的多少与别人的是不一样的。

  关键提问:你是怎么分的?(个别幼儿验证)

  小结:在小熊的家里,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吃得蜂蜜也最多;宝宝最矮,胃口最小,吃得蜂蜜就最少;妈妈中等个子,胃口也中等,中等份量的蜂蜜正好适合她。

  (一)观察小熊一家,感知比较“高”、“矮”、“不高也不矮”

  关键提问:爸爸长得怎么样?宝宝呢?妈妈呢?

  小结:在小熊的家里,爸爸长得最高,宝宝长得最矮,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就是中等。

  我们给小熊带来了许多礼物,看看都有什么呢?

  (甜甜的蜂蜜,香香的玉米,好吃的水果)

  (二)为熊的一家分餐具,区分“大、小、不大不小”

  熊爸爸:你们带来这么多好吃的,我肚子也饿了,好想吃啊!他们要吃东西了,我们快给他们放盘子吧。

  关键提问:最大的给谁呢?最小的给谁呀?中等的给谁呢?

  小结:最大的盘子给爸爸,最小的盘子给宝宝,剩下这个不大不小,中等的盘子给熊妈妈。

  (四)为熊的一家分玉米,感知“粗”、“细”

  熊妈妈:我没吃饱,我还要吃,什么香味这么香。原来是香香的玉米啊,好想吃哦!

  关键提问:那我们来帮它们分一分吧。你想分给谁?为什么?

  小结: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熊宝宝的胃口最小,吃的玉米也最细;熊妈妈的胃口中等,吃的玉米不粗也不细是中等的。

  三、讨论

  为熊的一家分水果,感知水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熊宝宝:我有点饱了,我还想吃一点点。

  四、延伸活动

  你们带来了这么多礼物,他们吃的真高兴。吃玩了好吃的,小熊邀请我们一起去外面做游戏呢!我们出发吧!

【三只熊的早餐】相关文章:

三只熊的早餐教案11-16

《三只熊的早餐》教案04-16

《三只熊的早餐》教案04-16

《三只熊的早餐》教案04-16

《三只熊的早餐》教案04-16

《三只熊的早餐》教案04-16

《三只熊的早餐》教案04-16

《三只熊的早餐》教案04-16

《三只熊的早餐》教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