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3.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设计

2021-11-11 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研究固体的混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测量的方法、比较固体混合前后质量和体积的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解释固体混合前后体积变化的原因。同时对探究技能“测量”进行了培养和训练,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然后通过研究固体的分离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根据物体特征或材料性能将物体进行分离的方法。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固体与液体》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具有代表性的固体物质——岩石,具有代表性的液体物质——水,学习了如何对事物进行科学观察以及如何用科学语言做出描述,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类比、描述、归纳事物性质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化。

  2.知道将不同的固体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3.了解日常生活中需要混合或分离固体的例子。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量混合前后固体的质量和体积。

  2.能用科学的方式记录测量出的固体的质量和所占空间,并用科学语言描述测量结果。

  3.能通过观察、比较,对测量中固体混合前后占据空间变化的现象进行分析,做出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测量并探究固体混合前后质量和所占空间的变化。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举例说明分离不同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测量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的活动,认识到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的空间变化。

  难点:通过讨论并使用不同方法分离不同固体混合物的活动,认识到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固体混合物分离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等。

  学生准备:天平、量筒(干燥)、称量杯、混合桶、塑料勺、纸漏斗、筛网、黄豆50克、绿豆50克、玉米粉50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之前我们一起认识了固体,知道了固体都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固体的形状通过观察就可以知道。那么,怎样知道固体的体积和质量呢?通过观察能够确定吗?

  学生发言。

  2.师:怎么知道固体的质量?(板书:质量)

  生:可以用仪器测量。(引导学生说完整,用什么仪器)用天平称质量。

  师:想不想亲自尝试一下?(想)你们会用吗?

  切换到演示台。

  师:这有一台托盘天平,怎么称出这个杯子里黄豆的质量?

  生:把固体放到天平上就行。

  师演示把杯子和黄豆一起放到天平上。

  生:不行,这样会把杯子的质量也称进去的。

  生:把黄豆直接倒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师:称量之前先放一张纸在托盘上。在左盘放一张,右盘也放一张。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纸有质量,两边都放就不会影响测量了。

  师:说得很好。我们把这张纸杯子叫做称量纸,称量固体质量的时候就会用到它。接下来通过视频来学习一下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的方法。

  师播放视频“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的质量”。

  师生交流:我们来整理一下操作步骤(ppt出示示意图,学生说操作:①调平,②放称量纸,③左盘放物体,④右盘放砝码)

  学生练习:称量一号座位抽屉里固体的质量(事先称好的黄豆50克),汇报称量结果。

  (学生操作的间隙,板书:黄豆、绿豆、玉米粉,学生汇报后,板书:50克)

  3.师:怎么知道固体的体积?

  生:可以用量筒测量。

  师:上节课我们用量筒测量了液体的体积。固体好像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怎么做呢?

  生:将黄豆倒入量筒。

  师:(师演示操作)跟液体有什么不同?

  生:固体的表面不平,没办法读数。

  师:(摇晃量筒中的固体)我们可以通过摇晃使黄豆变平整,这样就可以读数了。这里测出来的其实是固体占据空间的大小。(板书:占据空间)

  学生练习:测出黄豆的占据空间,汇报测量结果。

  二、研究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体积的变化

  (一)提出问题。

  1.师:除了黄豆,老师还准备了另外两种不一样的固体(依次出示玻璃杯装的50克玉米粉、50克的绿豆)。这些固体的质量我都提前称过了,都是50克(PPT出示三种固体的图片及其质量)。仔细观察这三种固体,对于固体的'质量和体积,你有没有产生什么问题?

  展示在桌上,并排放置三种同样质量的固体

  学生观察三种固体,思考后发言。

  2.根据学生的发言做相应的回应和引导。

  (1)生:这三种固体的质量是一样的,可是它们的体积看起来却不一样。

  师:你所说的体积是指什么?

  生:是这些固体占据的杯子里的空间。

  师:你怎么知道它们占据的空间不一样?

  生:因为装它们的杯子是一样的,但是它们在杯子里的高度看起来不同,说明它们体积不同。

  师:怎么能够确切知道体积分别是多少?

  生:可以用量筒测量一下。

  (2)生:如果把它们混合在一起,它们的总质量是不是150克呢?

  师:你认为它们混合以后的质量就是它们混合之前质量的和,对吗?那你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怎么研究?

  生:可以把它们混合起来,称一下质量是不是150克。

  师:(问其他学生)你们认为混合以后的质量是150克吗?

  生:(说想法)。

  (3)生:混合以后占据的空间还会发生变化吗?(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关于混合后占据空间变化的问题,则由老师提出)

  师:怎么研究?

  生:把混合后的固体倒进量筒里测量。

  (二)设计方案。

  1.师: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到底有没有发生变化呢?你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下?

  学生汇报交流。

  2.明确需要测量的数据

  PPT出示相关示意图。

  师:你们一共需要测量出哪些数据?

  生:测量混合前它们各自的质量和占据空间,还要测量混合后它们的质量和占据空间。

  师:老师提供给你们的三种固体都是50克。你们打算先测什么?

  生:先分别测出三种固体的占据空间。

  师:然后呢?

  生:将三种固体混合,测量混合以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

  3.明确操作细节。

  师: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发言。(安全、不能撒落固体、操作规范……)

  介绍纸漏斗,提醒学生在将固体转移到量筒的过程中使用,演示使用方法。

  PPT出示操作注意事项。

  (三)测量并得出结论。

  1.学生小组活动,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2.汇报数据,分析结论。

  一组在投影下汇报每次测量的数据,然后总结结论: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小。

  其他小组只要求汇报结论:混合前后质量变了吗?占据空间变了吗?

  3.讨论:为什么混合以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小了?

  生:因为混合前是这么多的固体,混合后还是这么多,它们的数量没有少,没有多,所以质量不会变化。

  对于混合前后质量不相等的小组的数据,放在投影下,大家一起分析原因(混合后质量变小,可能是因为有豆子丢失,在混合的时候面粉没有完全倒入大杯子里;混合后质量变大可能是操作过程中带入了其他东西。)

  学生汇报:黄豆比较大颗,堆在一起的时候产生了很多空隙,绿豆颗粒比较小,混到一起的时候钻到黄豆之间的空隙里去了,然后面粉的颗粒更小,它又钻到所有豆子的空隙里去了,所以混合以后,整体占据的空间就变小了。

  三、应用和拓展

  1.师:刚才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了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小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到过其他固体的混合现象呢?

  学生发言。

  相机出示图片:粽子、八宝米、中药材、混凝土材料等。

  2.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固体的混合。老师下节课还要用这些材料给下一个班上这节课,你们能不能帮老师一个忙,把这些混在一起的黄豆、绿豆和面粉分开呀。

  学生:可以用筛网来分离。

  师:很好。那像木屑和铁屑,红糖和沙子这些混合物该怎样分离呢?

  学生思考。

  师提示并讲解。(用磁铁或沉浮的方法来分离木屑和铁屑,用先溶解后蒸发的方法来分离红糖和沙子。)

  【板书设计】

  10.

  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黄豆

  绿豆

  面粉

  占据空间

  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小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4《土壤的成分》教案设计

2.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1.3《鸟类》教案设计

3.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1.2《鱼类》教案设计

4.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设计

5.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2.6《不同的运动》教案设计

6.《分离混合物》说课稿

7.《分离混合物》说课稿

8.过滤可以分离什么与什么的混合物

上一篇:长春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村居》语文教案 下一篇:小雪花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