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1-10-16 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把握结构,理解含义,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

  3、体会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课前我们听了一首歌曲,大家联想起了什么?(《三国演义》)三国是一个充满纷争的时代,留下了很多的英雄和事迹给后人品评。那么,你最欣赏谁?苏轼又最欣赏谁呢?

  苏轼在游黄州赤壁时写下了一首千古传唱的诗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来共同学习。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注意下列字词:

  纶( guān )巾樯橹(qiáng)(lǔ)尊(通“樽”)酹( lèi )

  2、诗词重在朗读,有感情朗读背诵全词。

  朗读点拨:诗词情感的表达需要借助一定的朗诵技巧:“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抑扬顿挫”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轻重缓急”是说朗读要有轻有重,语速要有快有慢。

  朗读指导:这首词上片高起然后低回,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至极,雄风浩荡,热烈奔放,应读得铿锵有力,读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下片抖笔挡开,长音袅袅,渐紧渐烈,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旷远,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3、学生在3-5分钟内熟读试背。

  4、一学生范读,其他同学评价。

  5、生齐读。

  6、上、下片各侧重写什么?

  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怀人)。

  7、写景与抒情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怀人的开启。

  三、合作学习与问题探究

  1、上片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赤壁景观?从哪些角度来选材构思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大江、浪、故垒、乱石、惊涛、岸、千堆雪(浪)

  《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练习

  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完成5~7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作者是如何描绘赤壁风景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①风景:“江山如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②修辞手法:夸张、拟人、比喻。③作用:以赤壁风景勾勒古战场景象,以险要之势,暗写赤壁之战的激烈程度。

  6.“千古风流人物”与“一时多少豪杰”的内涵有什么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以“千古风流人物”烘托赤壁之战中的英雄豪杰,再以这些英雄豪杰烘托周瑜。

  7.词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也写出了自己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纶(lún)巾酹(lè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B.纶(lǔ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催(cuí)

  C.纶(guā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D.纶(guān)巾酹(lè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2.《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我们应当怎样认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看法?这首词里的写景,用词洗炼生动,着墨不多,却能表现出气势雄伟的“江山如画”的景象,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3.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几项:(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E.“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描写宋文帝刘义隆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4.判断下面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

  B.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阙、下阙,因为一曲便是一阙。( )

  C.词牌指填词用的曲牌名,“念奴娇”、“永遇乐”之类便是;它们又是词的题目,而“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之类只不过是副标题。一曲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曲调。( )

  D.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所规定的。( )

  5.下边语句有不同理解。你认为怎样理解更好,说说理由。

  (1)羽扇纶巾

  第一种理解:这里指的是周瑜。

  第二种理解:这里指的是诸葛亮。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第一种理解:我(苏轼)神游故国,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

  第二种理解:周瑜神游故国,应笑我(苏轼)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

  (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第一种理解:敌人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显示出侵略者的骄横。

  第二种理解:宋朝百姓在佛狸祠下迎神致祭,呈现出因妥协换来的和平。

  6.问答。

  (1)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试分析这里运用孙权典故的表现力。

  (2)“多情应笑我”,试分析。

  (3)试分析《念双娇》的意境、感情。?

  参考答案

  1.D

  2.这首词上阕主要写赤壁景色,下阕主要写人物事迹,篇末借怀古抒发感情,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雄伟,一泻千里。不过,词末几句,抚今追昔,情调低沉。封建士大夫失意时往往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叹,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

  在写景方面,如“乱石穿空”写山势险峻,“惊涛拍岸”写巨浪惊险,“卷起千堆雪”写江水汹涌澎湃,这三句合写江山,有声有色。

  3.AC

  4. A(×) B(√) C(√) D(√)

  5.(1)第一种理解较妥,理由是:①羽扇纶巾是三国六朝时一般儒将的装束,可用在描写诸葛亮,也可用来描写周瑜。②指周瑜,与下文联成一气,好理解些。

  (2)第一种理解较合适,WDT为作者自我解嘲,更符合“赤壁怀古”这个题目。

  (3)第二种理解符合实际情况,因为作者反对投降妥协。

  6.(1)以“乱”修饰“穿突”之“石”,表现出岩峰错列,直插云霄的态势;以“惊”修饰“拍岸”之“涛”,表现出拍击江岸的波涛汹涌奔腾,“卷起千堆雪”,“卷起”这个动词,“千堆雪”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汹涌的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宛如堆堆白雪。这几句诗表现出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体现了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

  (2)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但周瑜三十四岁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更是在坎坷遭遇中的强自排遣,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有报国无路的感慨。

  (3)这首词塑造了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古代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无成的形象,创造出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抑郁感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1.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

2.《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4.《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5.《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6.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7.《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8.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9.《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上一篇:大班音乐教案《老师》 下一篇:大班有趣的转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