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课文及教案

2021-10-16 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课文及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1、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写人文章的学法深入研读。

  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

  教学难点:

  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小提琴曲,教师引导:同学们,小提琴曲是多么美妙动听,可是要能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付出多少艰辛,经历多少磨难!而一个别人认为是音乐白痴的人却能在舞台上演奏,这成功的背后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老教授)

  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位小提琴手的成长历程。

  二、研读:

  (一)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1、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对于这样一篇写人的文章,该如何学,相信同学们自然心中有数了,该如何读,如何画批,请你用行动回答老师吧!

  2、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二)重点交流。

  1、品味老妇人对“我”讲的话,想一想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体会每句话的含义。

  ①“是我打扰了你吗?……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请继续吧!”“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听到了“我“糟糕的琴技,老妇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尊重和理解。

  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

  这种善意的欺骗是一种真诚的鼓励。

  主动做听众,这是对我练习琴技的一种无言的督促。)

  问:那么我听了这样的话,心理有什么变化吗?

  我由懊恼羞愧变得有了几分信心。

  从一开始的灰心,到现在有了信心,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转变啊!这正是由于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能否把不同的人物的口吻读出来吗?

  ②“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这是对我练琴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让我产生了从未有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

  ③“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她的赞扬鼓舞,是我发奋练习的不竭动力,老教授善于循循善诱,使我爱上了小提琴。)

  问:我的反应如何?

  我常忘记她是聋子。

  (我演得如此投入,得益于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

  过渡:

  老人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帮助我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平静、深沉、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态描写。

  2、找出老教授的眼神描写,重点交流。(三次“平静地望”)

  1)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的大胆练习。

  2)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的平静,鼓励我不断努力。

  3)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继续提高。

  3、解决学生的问题:

  ①为什么不拆穿这个谎言?

  联系《我看见了大海》,因为这体现了老教授教育方法的独特,她并没有给予我琴技上的指导,只是给予了我最宝贵的信心。其实老教授的“不教而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啊!

  ②为什么当我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演出时,总是忘了那唯一的观众?

  表达了我对老教授无限钦佩,敬仰之情。是她的循循善诱,积极鼓励,真诚无私地帮助,使我树立了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

  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三、拓展:

  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教授和一位怎样的`小提琴手?

  填空:(二选一)

  (真诚有爱心的老教授

  勤学苦练有信心的小提琴手)

  我想对老教授说(你真是高明的教育家),我还想对小提琴手说(你真幸运,遇到了伯乐),我更想对自己说(我要努力,做事相信自己,努力做到最好)。

  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老人的爱心和善良默默带领着我走进了成功的大门。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而课文的理解重点就是通过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描写和“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材的美德。因此,在学习课文时,着重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尽可能地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机会,是我这堂实验课的探索方向。通过查一查、听一听、问一问、想一想、画一画,论一论、练一练等多渠道学习与训练,觉得还是得到了点滴收获:

  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努力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得到提高。在揭题以后,就要求同学们自由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学习老教授的言行时,通过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画一画等环节,再次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思考的基础上再和同学讨论。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拓宽了思路,在后面的发言中看出也取得一定效果。因为他们是实实在在地在实践着,发言踊跃,讨论也较为热烈。他们边思边在老教授的语言神态描写等句子上进行批注,或多或少的写上自己的感受。我想,学生的自主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应该在这些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以培养和提高。

  二、抓主线,明确辅线,着力要求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

  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学生在学习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时,也能够自然而然地联系“我”的心理和行动描写,从而较为清楚地体会老教授的言行给“我”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三、让学生在想象中感悟和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于本课理解上的另一个难点,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态描写“她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她望着“我”的时候,在想些什么?而“我”从那平静的眼神里能看到些什么?这些,课文都没写。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出示了寂静的树林、老教授“平静地望着我”、“我”在专心拉琴的图片,要求学生看着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身处地去感受一下当时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本文的主题,都能体会到老教授为了维持那个美丽的谎言,一再用平静的眼神鼓励作者的良苦用心。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课文及教案】相关文章:

1.课文《唯一的听众》的教案

2.五年级北师版上册《天马》课文及教案

3.唯一的听众课文

4.课文《唯一的听众》教案范文

5.课文唯一的听众教案范文

6.《唯一的听众》课文原文及说课稿

7.小学课文唯一的听众教案范文

8.课文《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及反思

9.《唯一的听众》课文反思

上一篇:幼儿园教案《长长的朋友》 下一篇:《吹泡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