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

2021-09-24 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模板(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也可制作演示的课件。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完第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由学生自由汇报) 1、应注意正确书写的字有:隙、漾、茎、逐、瞧。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将预习中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讨论。着重讨论空隙、漾、均匀、重叠、蛟龙、蜗牛、休想等词语。

  4、预习中还遇到哪些问题?(有些问题同学之间当时能解决就解决,有些可放在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读课文,想想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爬山虎的?(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特点等。)

  2、理清文章脉络。(第一自然段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和样子;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特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共两句话,第一句讲学校里的爬山虎,第二句讲家里的爬山虎。)

  3、这段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爬山虎的特点?(爬)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插图,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叶子的美来。

  5、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下来。

  一、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观察实物(或挂图),默读课文,进一步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用自己的话与同桌相互说一说。

  2、屏幕(或黑板)显示描写爬山虎脚的话,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3、让全班学生选择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出爬山虎的脚。

  4、按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5、熟读,指导背诵。

  6、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详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向上爬的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触 巴 拉 贴

  3、在四人学习小组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理解变与弯与贴的因果关系。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了这些动词,才把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的生长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2

  【教学内容】

  《爬山虎的脚》。

  【教学要求】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凯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2、同学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瑰丽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夹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一、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身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同学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同学充沛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考虑: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脚的样子、脚的形状、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你们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身独特的爬的身手,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身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

  (老师巡视)

  1、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2、找出爬的动作词;

  3、自身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⑴ 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

  (同学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同学补充,教师充沛褒扬)

  ⑵ 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

  (抽扮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⑶ 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同学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⑷ 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时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⑸ 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不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4、你们喜欢植物吗?说说你喜欢的植物的特点好吗?

  (同学说)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要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

  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 。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 、 、 。

  3.看插图,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美感来。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的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究竟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一边默读一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再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1.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触巴拉贴

  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过程写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1)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茎(老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评议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对不对。

  (3)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

  (4)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电脑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茎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很”。

  7.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板书)萎了

  触着墙:(板书)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课文哪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这个意思?

  三、总结

  1.学生归纳2、3、4、5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

  2.复习3、4、5这几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我们学习。

  4.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有序地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附板书设计

  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脚 枝状

  嫩红

  爬山虎的脚

  触着墙——触 巴 拉 贴(牢固)

  爬

  没触着墙——(萎了)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4

  学习内容:《爬山虎的脚》3、4、5自然段。

  导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导学重点:

  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导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具准备:

  图片、彩色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求真,导入课题

  1 游戏激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爬山虎的脚》的第一,第二自然段知道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在上新课前,我们来共同做个小游戏怎么样?

  2 、导入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下面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

  (版书:爬山虎)(来用红粉笔板书:"的脚")

  (2)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3、展示目标。(随机)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过渡:我们都知道人的脚是长在身子下面,你们看课题就应该马上产生一个问题,什么问题?

  探究一:爬山虎的脚长在哪?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3、4、5自然段。划出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句子或词语。

  2、抽生交流。

  3、直观理解:叶、叶柄、反面。

  探究二: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儿的?

  1、结合灯片自由朗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书上画出有关词语,句子。(读、划、填、画)

  2、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提示。

  3、学生汇报,师生评价。(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些自然段找到的,同时引导学生产出有没有不 同的意见。)

  4、随机理解“蜗牛的触角?”老师特意给你们带来一只小蜗牛,你们想不想看?(出示图)(指名看图说出蜗牛的触角什么样)

  5、请你选择恰当的颜色笔,将图“爬山虎”的脚画出来。

  引导学生一边画一边说出原因,相机引导学生评议。

  6、小结:注意从作者不同的方面观察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细心观察,从文句中“不几天”体会作者连续观察。

  探究三: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自由读课文相关的语句,划出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抽生交流。(触、巴、弯、拉、贴)

  3、小组演一演。(假设你就是一株爬山虎,你能不能结合着几个动词把爬山虎爬墙的一系列动作表演出来?给学生说清楚要求,用手臂表示一根细丝,握住拳头表示细丝的顶端,张开手表示小圆片。)

  4、抽生黑板上表演。

  5、再次结合图,理解“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句话。可不可以换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探究四:爬山虎的脚力气有多大?

  1、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自己体会?

  2、拓展阅读,谈收获。

  爬山虎为什么能牢固地吸附在墙上的呢?

  我便带着问题去观察了爬山虎。我细细观察,发现爬山虎茎上有很多细丝,每根细丝都像蜗牛那细细的触角。当这些触角附在墙面上的时候,每根细丝的顶端都变成了一个个小圆片,正是这吸盘一样的小圆片,牢牢地吸在墙上,使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一小段爬山虎拉了下来,那么一株爬山虎有多少个触角呢?于是,我就在爬山虎茎上四个不同的位置,各量出了一米长的茎干,开始仔细测算了触角的数量,四次测算的结果,一米长的茎干上有近25个触角!正是这么多的触角把枝叶牢牢地攀附在高墙上的。

  那么,爬山虎的触角究竟能承受多大的接力呢?于是我又开始啊忙碌的测量,并做了一张自制的拉力表:

  从测定表中,可知每个触角平承受约0。125的千克,由此,我们又可以推算出每米爬山虎茎干能承受的拉力是3千克左右。没有想到不起眼的爬山虎竟然有这么大 方魔力。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惊奇,赞美)

  三、小结收获,感情朗读 。

  1、谈谈自己有什么收获。(重视观察)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配乐。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

  观察身边的一株植物,以《我发现 的秘密》写片段。

  五、板书设计(略)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1、2段。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二、教学重点

  学习1、2段。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不易懂的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爬山虎吗?爬山虎是动物还是植物呢?学习这篇课文后,你就明白了。

  大家看投影:

  爬山虎是什么样儿?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茎能附着在岩石或墙壁上,它怎么会长脚呢?有什么特点呢?

  (二)自学课文。

  1.读生字表,划出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个别学生读课文,注意正音、正句;

  2.检查生字认读及部分词语理解情况。

  萎:干枯,衰落的意思。

  空隙:中间空着的地方。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3~5)

  2.第1、2两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五)讲读第1段。

  1.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段写什么?

  写作者在哪两处地方看到爬山虎。

  2.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

  都在墙上。

  3.你如果看到这两处景象你会怎么想?

  爬山虎大概是长在墙上吧,爬山虎大概是靠墙生长吧?……

  4.教师小结:

  作者这样写,也正是以这两处的爬山虎生长的情况,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

  5.齐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告诉我们这两处的爬山虎的。同时思考:这两句话除了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外,你还能从句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从满是,一大片看出爬山虎长得很茂盛。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2.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这一段共四句话:第一句写叶子颜色的变化;第二句写长大的叶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讲叶子颜色美,排列整齐、均匀;第四句讲风吹过时的景象。

  3.叶子颜色美表现在哪里?

  红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理解新鲜、舒服的词义。说爬山虎的叶子绿的醒目,叶子生长旺盛,充满生机,所以看上去让人觉得非常舒服。

  4.叶子的均匀,整齐表现在哪里?

  整齐:“叶尖一顺儿朝下”。

  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5.导读。

  爬山虎叶子的颜色是这样变化的:

  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颜色很美。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爬山虎的叶子长得很整齐。

  叶尖一顺儿朝下。

  爬山虎叶子长得很均匀。

  没有重叠起来,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当风吹过时,满墙的叶子也很美丽。

  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6.边读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拂:轻轻擦过

  漾:原指水面微微动荡,这里指墙上的爬山虎叶子轻轻波动。

  7.齐读课文,个别读。

  8.归纳段意:

  第二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七)布置作业。

  抄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3、4、5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二、教学重点

  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写清楚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上节课我们知道爬山虎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

  (二)讲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

  2.导读: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呢?(齐读)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呢?(齐读)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

  生长位置,边看图边说;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脚的样子:枝状的指六七根细丝构成的样子,像蜗牛的触角指每根细丝的样子,脚的颜色嫩红的。

  4.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说的呢?

  再读课文。

  5.教师指图,引导学生按课文叙述顺序独立练说。

  6.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7.导读: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呢?(齐读)

  8.写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中,作者通过观察,写出了爬山虎向上爬的哪几个动作?(触、巴、拉、贴)

  9.导读:

  “触着墙的”是爬山虎的什么?(齐读)

  是什么东西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齐读)

  细丝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以后,使什么紧贴在墙上呢?(齐读)

  10.教师边指图演示,边让学生用课文中语句练说。

  11.左右练说: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一脚一脚地向上爬的。

  12.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讲什么?

  13.齐读第4自然段。

  14.默读第5自然段。

  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意思?三句话围绕哪一点写的?

  15.齐读第5自然段。

  16.归纳第3段段意:

  讲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总结全文。

  1.作者是怎样具体清楚地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先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再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写爬山虎脚的特点,写爬山虎脚的特点时,先写脚的样子,再写怎样爬,然后写脚的变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突破方法: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队员一样一脚就一脚牢地往上爬。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爬山虎这一植物没有过直观的认识,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我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利用实物观察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爬山虎实物,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感受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秘,还欣赏了变化多端的火烧云。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观赏一种奇怪的生物──爬山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然后说说通过初读课文对爬山虎都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读文后交流:

  ①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而不是动物。

  ②爬山虎有脚。

  ③爬山虎是靠脚向上爬的。……

  2.请五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

  ①开火车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口头组词。(师生共同纠正易读错的字音:“均、匀”要读准前鼻音;“重叠”的“重”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作chóng;“触着墙”的“着”不读zhe,应读zháo)

  ②分析字形结构,抽生说每个字的特点及部首。

  ③分四人小组讨论生字易错的地方及如何记忆字形。

  ④交流讨论结果:“逐”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里面没有一点;“叠”的结构比较特殊,下面是“且”,不能多加一横;“茎”的第四笔是横撇,不能分成两笔写;“隙”字右边上面的小字没有勾。

  2。出示词语: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

  ①抽生读

  ②开火车读

  ③齐读

  (词语的理解在分析课文中解决。)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1.生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两个部分?

  生自读课文,交流: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

  2.放多媒体课件(一墙的爬山虎随风摆动的画面),请学生欣赏,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

  3.刚才你看到的画面上是怎样描述的?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4.自己读这一段话,看有什么感受。(美)

  5.自己再一边读,一边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用手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

  6.再放多媒体课件,男女生分组读,一组读另一组就看画面,图文结合来体会叶子的动态美。

  7.作者怎么把叶子写得这么美呢?(认真观察)

  8.再放刚才的课件,提问: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下节课再解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欣赏到了爬山虎的叶子均匀地铺在墙上,风一吹过美丽极了,那么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因为它有脚)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认识爬山虎的脚

  拿出准备好的爬山虎实物让学生观察,指导从脚的样子,形状,色三个方面去观察。

  1.交流观察的结果。(只要学生认真观察,这个结果是很容易就能得到的,因为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2.书上又是怎样描写它的脚的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有关的句子。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3.自己读这些句子,读懂了用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教师巡视指导,并选择一份画得较好的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出来)

  4.爬山虎的脚如此细小,而且还藏在叶子的下面,为什么作者还是描写得如此细致呢?

  (因为作者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十分仔细的观察)哪个词说明了作者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呢?(注意)

  三、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爬山虎既然有脚,那它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那它究竟是怎样爬的呢?

  1.分小组学习4自然段,自学要求为:

  ①找出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来;

  ②找出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

  ③在小组里演示一下它是怎样向上爬的。

  (生分组学习讨论,师指导)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①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②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触、巴、拉、贴 (板书)

  ③抽小组演示爬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纠正。(要让学生明白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3.再放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这一段,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4.齐读勾画的句子,想想它是不是只是往上爬的?你是如何知道的呢?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因为前面二自然段说是一墙的叶子。)

  5.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请生自读5自然段,看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生自读这一段。

  汇报自读情况:

  ①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②感受:生自由谈 (师注意引导:“……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

  ③带着对爬山虎的脚的这种精神再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写作方法

  通过本文的学习,总结应该如何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的方法。(结合具体的语句)

  1.观察要细致,不能只看表面,要全方位的观察。

  2.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坚持长期观察,而不是一时。

  五、拓展延伸

  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模板(通用6篇)】相关文章:

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

2.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范文

3.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案

4.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5.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6.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7.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8.人教版爬山虎的脚经典教案

9.新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案

上一篇:幼儿园重阳节活动教案 下一篇:小学《爬山虎的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