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立体镜》

2021-09-22 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立体镜》,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

  1、认知:认识立体镜,复习立体视觉;

  2、技能:练习撕、粘、贴等动作,独立制作立体镜;

  3、情感:培养幼儿爱观察的科学态度,锻炼幼儿的细致观察力。

  重难点

  粘立体镜盒身,独立制作立体镜,观察立体效果。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材料——凸透镜、照片、立体镜盒身、双面胶

  (2)将材料提前分类放好,方便课上幼儿操作。

  活动过程

  一、故事《神奇的眼睛》导入:

  1、教师引导:小朋友们看过立体电影吗?为什么看立体电影要带立体眼睛呢?能让平面的东西看起来更立体更逼真。今天老师教大家一个新的魔法:立体镜。

  2、出示成品,请幼儿体验。

  二、实验:制作立体镜

  安全提示:操作的所有材料,都不能放到嘴里。

  操作材料:凸透镜、照片、立体镜盒身、双面胶

  操作方法:

  1、出示两幅图片,观察照片上两幅图的不同之处。(这个区别比较细微,幼儿不容易观察得出结论,教师可以稍加提示)两幅图左右两边不同,左边的图左边的图像多一些,右边的图片右边的图像多一些。用凸透镜观察两幅图片,体验不同。

  2、在凸透镜后面粘上双面胶,将凸透镜粘在立体镜的小孔处。

  3、在立体镜盒有开口地方粘上双面胶,两边都粘上双面胶。

  4、将双面胶揭下来,用双面胶将盒子的两层粘合起来。(注意:有大开口的一面在内侧,完整的在外侧。)将照片竖着插到立体镜内。

  5、把两只眼睛放到凸透镜前,调节焦距,观察现象,可以请幼儿们互相交换照片观看。(两张照片变成了一张立体图,能看出事物的前后位置)

  三、教师总结

  1、立体镜原理:人的两只眼睛相距约65毫米,因此两眼是从不同的角度看物体的:右眼看到的右边的多些,左眼看到的左边的多些,因此两眼的'视觉稍有不同,这种差异叫做双眼视差。左右眼不同的视觉信息,最后在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下合二为一,就形成了对象的立体知觉。

  2、分别用左右眼看一样东西,看到的景象是一样的吗?不一样,两只眼之间有距离,存在视差。

  (温馨提示:刚开始可能幼儿看不出立体效果,老师提醒幼儿按压立体盒,感到快模糊时就会出现立体效果。建议多让幼儿观察体验。)

  活动延伸

  播放立体电影请小朋友戴上自己制作的立体镜进行观看,体验戴立体眼镜与不戴立体镜看立体电影的区别。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立体镜》】相关文章:

1.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灯谜乐》

2.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虫子》

3.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彩色的泡泡》

4.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好玩的报纸》

5.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植物过冬》

6.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吹泡泡》

7.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认识火》

8.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蔬果沉浮》

上一篇:幼儿大班音乐教案《颠倒歌》 下一篇: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像狼一样嚎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