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金蛇狂舞》

2022-06-07 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金蛇狂舞》,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金蛇狂舞》 篇1

  活动目标:

  1、倾听《金蛇狂舞》,感受乐曲ABA的结构,并尝试用舞龙游戏的形式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

  2、在配乐儿歌朗诵的帮助下,学习用两种不同的乐器进行表演。体验B段乐曲的对话应答结构和逐步缩短的乐句结构。

  3、在乐队表演时,既要注意与本组同伴的配合,又要注意与其他组同伴的协调。

  重难点:

  体验B段乐曲的对话应答结构和逐步缩短的乐句结构。

  活动准备:

  1、观看舞龙的录像以及幼儿用书《金蛇狂舞》,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

  2、事先学习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正月里来闹新春,龙灯耍得快又急。一二三四五,来跳狮子舞。一二三,来敲锣。三二一,来打鼓。咚咚咚锵咚锵咚锵,咚锵咚锵咚;锵锵乙锵乙咚锵,乙锵乙咚锵。"

  3、碰铃和圆舞板(数量均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4、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乐曲《金蛇狂舞》,感受乐曲ABA的结构。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引出活动内容。

  师:前两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师怎么念的?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倾听乐曲《金蛇狂舞》。

  师:老师这儿有一首曲子,叫《金蛇狂舞》,你们可以跟着这首曲子的节奏念儿歌。你们仔细听一听,找一找,可以在哪里跟念?

  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乐曲的结构。

  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尝试在乐曲的B段处匹配儿歌。

  教师引导幼儿在B段处边念儿歌边用拍腿的方法感受节奏。

  师:你们念的怎么样?这次,我们一边念儿歌,一边用一下一下拍腿的方式为儿歌打节奏,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分组,并用乐器表现乐曲的B段两队竞赛的热闹场面。

  教师引导幼儿分成两队,并将椅子排成两路纵队。

  师:现在我们要分成红队和绿队进行舞龙比赛,谁愿意当红队队长?谁愿意当绿队队长?其他小朋友你支持谁,就搬椅子坐在谁的后面。注意两队的人数要平均。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用一队说一句的方式念儿歌。

  师:刚才我们是大家一起念儿歌的,现在分成两队了,可以怎么念?

  教师引导幼儿选择乐器,并尝试用乐器表现儿歌节奏。

  师:下面,我们带着乐器跟着音乐参加舞龙比赛吧!

  3、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表现乐曲。

  教师引导幼儿在A段处自由表演舞龙的动作。

  师:在乐曲的一开始,是两队在做舞龙的动作。我们在电视里看到过哪些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用动作和乐器表现乐曲。

  师:现在我们把舞龙的游戏连起来,跟着音乐一起玩一玩。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金蛇狂舞》 篇2

  教学内容:

  1、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

  2、音乐活动《金蛇狂舞》。

  3、认识小堂鼓、钹两样打击乐器。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所表现的基本情境。

  2、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气氛,积极参与乐曲的表现活动并从中体验到快乐。

  3、认识鼓、钹,会使用其为歌曲伴奏,创编歌词表现歌曲的热闹情绪,在共同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

  教学难点:音乐活动《金蛇狂舞》

  教学准备:课件、大鼓、钹、小红旗多面、筷子、大红旗多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歌曲问好

  123431|555—|565431|222—|

  小花猫在屋里喵喵喵小鸭子在水里嘎嘎嘎

  123431|555—|565431|221—||

  我们唱歌跳舞啦啦啦音乐课上我们笑哈哈

  二、导入新课:

  1、提问上节课所学过的歌曲《卖报歌》的作者以及歌曲内容。

  2、师:聂耳叔叔不仅写了很多反映劳苦人民生活的歌曲,还写了很多爱国歌曲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另外一首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

  三、新课教学:

  (一)准备阶段

  1、民乐介绍

  师:“提起民乐,同学们,你们都认识那些民族乐器呢?”

  生:“有古筝、琵琶、唢呐”

  师:“同学们都认识这么多的民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民乐合奏,竖起你的小耳朵,看看你能听出多少种乐器的声音。”

  2、边听边开动脑筋思考这两个问题欣赏全曲并观看VCD。

  思考问题:1)在初曲子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让你联想到什么场面?

  2)请你用一种颜色来形容表现这首曲子的情绪。

  (播放课件:《金蛇狂舞》VCD)

  3、学生讨论回答。

  4、教师小结:这首乐曲有敲锣打鼓的声音,像是过年过节一样。大家知不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在我国南方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最高兴的就是?(赛龙舟)在我们西区每年都会举行赛龙舟,大家都看过龙舟赛吧?谁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赛龙舟的情景以及你当时的心情。

  5、个别学生描述,教师补充:乐曲描绘的就是端午节赛龙舟,万人喝彩热闹非凡的场面,同学们都爱用红色,金色来形容这种欢快热烈的歌曲情绪。

  5、(展示课件)解释曲名及分析音乐要素。

  1)金蛇――比喻龙舟;

  2)狂舞――比喻龙舟争先恐后的比赛场面;

  3)速度――很快;

  4)快的速度表现一种什么气氛――热烈;

  5)乐曲中用什么乐器体现这种热闹的场面――大鼓和钹。

  6)民乐合奏――

  6、介绍大鼓:一般是很大的鼓放在船头双手握锤敲击击鼓,是用来鼓舞士气统一划船的节奏。

  7、(展示课件)如果你是鼓手,你会敲击怎样的节奏为队员加油鼓劲呢?

  1)请学生创造鼓点节奏

  2)教师带学生模仿鼓点节奏xxxx|oxx|(学生拍手、腿模仿并用握拳代表休止符)

  设计意图:在乐曲的初听之前,让学生通过认识中国的民族乐器而去了解民乐合奏,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初听中自主把握乐曲的情绪、内容、特点。用生动性、亲切性的语言进行描绘性引导帮助学生产生整体音乐形象。

  (二)分段欣赏

  A段

  这首民乐合奏共分为三段,我们先来欣赏第一段

  1、初听。(播放课件)

  2、带问题再次欣赏A段:“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场面?”(播放课件)

  师:“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段音乐的内容。”

  师:“鼓声敲起来拉!比赛开始了。一艘艘龙船驶像箭一样冲了出去。”

  3、欣赏后活动:

  1)教师带唱A段旋律。

  2)学生集体为音乐(前部分)创编歌词。

  3)集体演唱歌词部分。“加油加油啊!我们用力划,条条龙船冲上前啊,我们一定要夺第一名!第一名!”

  5)学习A段的律动:击拍鼓点节奏――唱歌词――击拍鼓点节奏――按节奏边做划船的动作边呼喊“嗨哟”

  6)(播放课件)再次欣赏A段音乐,并随乐活动。

  设计意图:在音乐与情感获得统一后,抓住学生兴奋点立即进行词创作,马上让学生将感受以“比赛开始了”为主题通过“编故事”表现出来,整个A段的欣赏活动融入了演唱———节奏打击———哼唱———律动这四个环节。

  B段

  1、初听(播放课件)

  2、带问题再次欣赏1)表现什么场面?

  2)听到什么乐器的声音?(播放课件)

  师:大家快加油啊!后面的龙船追上来拉!第二段音乐表现龙船之间的你追我赶的紧张气氛。

  3、欣赏后活动:

  1)用“咚”和“呛”模唱B段音乐。

  2)教师领唱“咚”学生齐唱“呛”,并启发学生创造动作表现。启发学生创作动作参与活动(可用跺脚、拍桌等动作参与)。

  3)讲解一领众合、一问一答的表演形式。

  4)再次欣赏,重点注意欣赏一领众合的表演形式。(播放课件)

  5)将全班分为两组进行龙舟比赛,请同学分别为龙舟队命名,用咚和呛运用一领众合的形式模唱。

  6)再次欣赏A段音乐,并随乐活动。(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在分段音乐欣赏中根据音乐的变化引导学生展开情节性想象。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模唱降低难度,以师生互动合作的方式完成。最后让学生在模唱旋律中通过自由选择表演形式熟悉音乐的主题形象。

  A’段

  1、初听。(播放课件)

  2、带问题再次欣赏(播放课件)

  师:表现什么场面?回忆下它与哪段相似?又有什么不同?

  3、讨论回答教师小结:与A段相似,不同的是速度越来越快,锣鼓声越来越密集,情绪越来越热烈。师:表现的是一种什么场面?表现的是快到终点,龙船冲刺的场面。

  4、随音乐进行活动加入呼喊“加油”的呐喊。(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与A段的比较,让学生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的关系。在活动中加入挥旗呐喊“加油”和胜利的口号,让学生体验胜利的快感。

  四、音乐活动

  1、师;“我们分别学习和欣赏了《金蛇狂舞》的三段,现在我们再完整地欣赏一次,请同学们出出主义,怎样表现才能使乐曲更热闹呢?”

  2、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要发挥集体力量,大家一起用力划

  (2)坐在地上巧用筷子进行划船活动和敲击凳子

  (3)在B’段中敲击凳子的时候要得意洋洋,边敲边摇头

  (4)在A’段中请每组最后的同学手挥大红旗为本组加油助威!

  2、边欣赏音乐边开展活动:(播放课件)

  段落演唱方式表演方式声音配置

  A唱词用筷子拍打节奏

  模仿划船动作呼喊“嗨哟”

  B两队对唱分组用筷子敲击凳子乐器打击:鼓和钹

  A’唱词双手抓筷子模仿划船动作呼喊“嗨哟”和“加油”

  乐器打击:鼓和钹

  设计意图:在最后的综合音乐欣赏活动中,通过调动多手段进行情景性表现,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活动中获得自由想象与联想,增强学生的音乐参与感与体验感。发挥图谱的最大功能,将乐曲中所运用到的各种表现手段与乐曲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一目了然、闹而有序。努力营造一个“赛场”气氛,并加入乐器打击、呐喊、道具(旗帜、彩带等)挥舞等表现手段,让学生投入地“玩”起来!

  五、小结:

  我们今天伴随着聂耳叔叔的音乐度过了一个快乐、热闹的端午节。希望大家把划龙舟的拼搏精神用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也形成你追我赶的气氛!

  附:创作表演谱

  A段

  ×.×××0××|6156|1|5643|2|2552|43212|

  加油加油啊!我们用力划!条条龙舟冲上前呀,

  4461|242161|566|5|×.×××|0××|5544|552|2544|

  我们一定要夺第一名第一名!(嗨哟)

  612|4224|556||66|5|5654|2|2552|43212|4461|

  242161|566|5|

  B段:

  5656545|121256|565665|1212561|

  咚锵咚锵

  5654|5|1256|1|565|121|565|121|5511|5511|

  咚锵咚锵咚锵XX|XX|

  (5515|1515|1.111|011)|

  XX|XX|×.×××|0××|

  A’段:

  5544|552|2544|612|4224|556||66|5|5654|2|2552|43

  (嗨哟)

  212|446242161|566|5||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金蛇狂舞》 篇3

  活动名称:金蛇狂舞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热闹欢快的特点,喜欢中国民乐。

  2.初步理解乐曲中的“对话”结构,感知ABA结构。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乐曲,充分表达感受。

  1、欣赏民乐《金蛇狂舞》

  ——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随音乐表现。

  二、欣赏故事,感知乐曲ABA结构。

  1、再次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的结构。

  ——这段音乐有几段?每一段旋律一样吗?

  2.分段倾听,理解乐曲中的“对话”。

  (重点欣赏B段)

  ——它们像在干什么?

  3、请幼儿分组用小乐器模仿“对话”表演。

  三、玩游戏,感受乐曲的欢腾、热烈。

  1、教师和幼儿一起扮演龙随音乐游戏。

  ——你们喜欢这首乐曲吗?它是我们中国伟大的音乐家聂耳创作的一首民族乐曲。这首好听的乐曲名字叫《金蛇狂舞》。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金蛇狂舞》 篇4

  教学目标:

  1、能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2、能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了解乐曲三段体曲式结构。

  3、能通过多种形式(语言描述、动作等)大胆的表现对乐曲的感知。

  教学准备:

  录象、录音磁带、录音机、道具。

  教学建议:

  1、欣赏第一遍音乐:

  "你听时有什么感觉?听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进一步理解音乐:

  这首《金蛇狂舞》是我们中国的音乐还是外国的音乐?为什么?"引导幼儿听辨乐曲中的乐器特点。

  小结:这首音乐是我国明间一首很有名的乐曲,流传了好多年,这首乐曲表现们热烈、欢庆节日、舞龙、耍狮子的场面。

  3、分段欣赏:

  引导幼儿感受第二段的音乐表现的内容。

  如:两只狮子对话(通过节奏、音乐速度、乐句长短对比)越来越热烈的对话语气和越来越短的乐句结构。

  4、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对音乐的感知,各乐段特点进行表演。

  5、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运用多种步伐、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感知。

  活动反思:

  《金蛇狂舞》是一节中班音乐欣赏活动,由于它的乐曲结构是幼儿不易掌握的,于是我采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分辨乐曲结构,帮助孩子去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另外,在进行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道具充分利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可以说孩子们已经主动投入并沉迷在音乐之中,他们在主动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将活动达到高潮。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金蛇狂舞》 篇5

  活动目标:

  1、能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2、能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了解乐曲三段体曲式结构。

  3、能通过多种形式(语言描述、动作等)大胆的表现对乐曲的感知。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录象、录音磁带、录音机、道具。

  活动建议:

  1、欣赏第一遍音乐:

  “你听时有什么感觉?听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进一步理解音乐:

  这首《金蛇狂舞》是我们中国的音乐还是外国的音乐?为什么?”;本文引导幼儿听辨乐曲中的乐器特点。

  小结:这首音乐是我国明间一首很有名的乐曲,流传了好多年,这首乐曲表现们热烈、欢庆节日、舞龙、耍狮子的场面。

  3、分段欣赏:引导幼儿感受第二段的音乐表现的内容。

  如:两只狮子对话(通过节奏、音乐速度、乐句长短对比)越来越热烈的对话语气和越来越短的乐句结构。

  4、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对音乐的感知,各乐段特点进行表演。

  5、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运用多种步伐、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感知。

  活动反思

  《金蛇狂舞》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乐曲热闹欢快,原曲结构较为复杂,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音乐对幼儿的可感性、可接纳性,教师将乐曲中的重复部分进行了改编。

  环境和材料对此次活动起着极大的暗示与激励作用。精美的教具是教师运用的重要手段,教师用中华民族特色的线描制作了两条形象生动的龙,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彩带制作了图谱――海洋,自制了色彩鲜艳的龙舟,在空地上也布置出海洋的路线,并且同图谱吻合,让幼儿在符合乐曲意境的环境中,理解和感受作品。

  活动中,教师调动了幼儿诸多的感知通道――听觉、视觉、运动觉等,让幼儿在观看教师图谱演示、跟随乐曲做动作等方式方法中,反复地倾听乐曲、感知乐曲。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幼儿划龙舟比赛的场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准确地表达了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并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活动分别运用了集体、小组、个人等形式让幼儿参与活动,教师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活动的氛围轻松愉快。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金蛇狂舞》 篇6

  教材分析:

  《金蛇狂舞》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乐曲体现了喜庆热闹的气氛。在许多传统的节庆活动中都会听到这首经典乐曲。这首乐曲是aba结构,特别是b段音乐具有明显的对话及螺蛳结顶的曲式结构特点。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对答呼应的曲式风格,体验乐曲热闹欢腾的快乐气氛。

  2、尝试看图谱学说白,用打击乐器与同伴协作进行轮奏活动。

  活动准备:

  1、帮助幼儿学说白的图谱:水龙、火龙的图片和节奏图;

  2、一面红旗;

  3、串铃、铃鼓各一半。

  活动过程分析:

  活动过程

  活动即时评价

  活动建议

  一、完整欣赏乐曲,充分表达感受。

  1、你听到了什么?

  2、什么时候会播放这个音乐?

  3、教师播放图片,介绍作曲、聂耳以及乐器唢呐、鼓。

  此环节帮助幼儿初步感受乐曲欢快、喜庆的情感基调。

  二、再次欣赏,听辨鼓和唢呐不同的声音。

  1、音乐中什么时候在打鼓,什么时候是唢呐的声音?

  2、唢呐和鼓你一句我一句,像在干什么?

  1、让孩子听辨鼓声和唢呐的声音,有一定的难度。活动中发现孩子掌握得不是很好。

  2、幼儿回答不出,教师“没关系”,引导孩子再听一遍。体现教师平等、尊重幼儿的教育理念。

  3、第二个问题引导幼儿“像说话一样来表现音乐”,为下环节分组表演奠定基础。

  建议可先让孩子听一听唢呐和锣鼓的声音,可采用教师出示2个乐器,让孩子先熟悉他们的声音,再引导孩子去寻找音乐中的唢呐声和锣鼓声,可多遍进行,培养孩子有目的的倾听习惯。

  三、出示赛龙舟的图片,引导幼儿再次欣赏,感知乐曲aba结构。

  1、你发现这些龙舟有什么不一样?

  2、2为教师边听音乐边表演一遍。

  3、他们刚才是怎么表演的?(引导孩子说出刚才的对白)

  4、分组表演一遍,加拍手一遍。

  5、结合音乐,听音乐、拍手唱一遍。

  1、教师富有激情的表演有效激发了幼儿表演的欲望。

  2、教师在表演完一遍时,问孩子刚才水龙和火龙是怎么表演的,分别怎么说的?这对孩子来说太难,孩子无法在只听一遍的情况下就把这么长的对白记住。

  3、结合音乐、并边拍手边说对白,难度增加,结听、动、说于一体。

  建议教师可再次表演一遍,并用语言引导孩子去认真听水龙与火龙之间的对白。也可以直接告诉他们,跟随教师一起来“学说对白”。第一种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倾听的习惯。第二种方法考虑到这并不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直接告诉孩子一方面可以节约时间,也不会影响活动的整体的效果。

  四、用乐器铃鼓、窜铃分组表演一遍,撤去图示表演一遍。

  没有了图示,我们该怎样来拍得更整齐呢?(引导幼儿看老师指挥)

  出去图示,引导幼儿靠记忆表演,及时撤离支架。

  五、播放划龙舟的录像(引导幼儿感受“整齐”的场面)。

  六、再次分组比赛,请2名幼儿领队再次表演。

  教师通过多次竞赛的方式,让孩子在“赛龙舟”的比赛中兴趣高昂地完成了目标之一。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金蛇狂舞》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aba结构,初步了解乐曲中的“对话”结构,感受乐曲欢快、热闹的气氛。

  2.大胆用动作表现对乐曲的感知,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带幼儿欣赏舞龙、舞狮的表演。

  2.熟悉乐曲《喜洋洋》。

  物质准备:

  1.白板课件《金蛇狂舞》。

  2.白板、投影仪及电脑。

  3.长60厘米宽30厘米的黄、红色绸布若干块;长2米宽30厘米的黄、红色绸布各一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生活经验。

  幼儿每人手拿一块小绸布排队随民乐《喜洋洋》舞动入场。

  提问:我们长长的队形象什么?

  在哪里见到过龙?什么时候会舞龙?

  你见过舞龙是怎么舞的'?(幼儿动作表现)

  二、完整欣赏,初步感受乐曲

  链接画面一

  介绍龙哥哥,引导幼儿和龙哥哥打招呼。

  链接画面二

  介绍龙妹妹,引导幼儿和龙妹妹打招呼。

  两位客人带来一段好听的乐曲,想听吗?

  第一遍欣赏:(播放音乐《金蛇狂舞》)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舞龙、敲锣、打鼓……)

  听了这首乐曲想干什么?(当幼儿说到想跳舞时,请幼儿随音乐舞动)

  播放画面三

  总结:这是一首民族乐曲,曲名叫《金蛇狂舞》,这首乐曲表现的是人们在热烈欢庆的节日里敲锣、打鼓、舞龙、划龙舟、耍狮子的热闹欢腾的场面。

  第二遍欣赏:

  小朋友一边听音乐一边用自己喜欢的舞龙动作把热闹、欢乐的事情表现出来。

  三、分段欣赏,感知乐曲结构

  龙哥哥和龙妹妹听到这乐曲也想跳舞呢,你们想看吗?

  播放画面四

  提问:

  这首乐曲有几段?

  他们是怎么跳的?

  欣赏第一段:

  放画面五

  提问:

  1.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2.他们是怎么跳的?

  请幼儿手举小绸带当龙,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大胆用动作表演舞龙。

  欣赏第二段:

  放画面六

  提问:他们是怎么跳的?他们像在干什么?(初步理解乐曲中的“对话”结构。)

  请手执黄绸幼儿与红绸幼儿结对创编舞龙动作,并听音乐模仿对话表演。

  欣赏第三段:

  放画面七

  提问:

  1.这段音乐和哪一段听起来一样?又有什么不同?

  2.他们是怎么跳的?

  请幼儿自由结组,大胆用动作表演舞龙。

  四、尝试表演,感受热闹气氛

  播放音乐《金蛇狂舞》

  幼儿两两结队和龙哥哥龙妹妹一起听乐曲表演。

  五、集体游戏,体验合作乐趣

  1.男女小朋友各排一队,商量选出一个小朋友做龙头,男队手举黄绸布做龙哥哥,女队手举红绸布做龙妹妹。

  2.每队商量并做出喜欢的舞龙的造型,在老师的提醒下第三段音乐的时候做这个造型。

  3.老师手舞龙球,和幼儿一起随音乐游戏。

  舞龙出教室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金蛇狂舞》 篇8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民乐中热烈欢腾的气氛,引导幼儿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2、引导幼儿欣赏乐曲,分辨乐曲结构。

  3、培养幼儿与同伴相互协调配合的好习惯,体验舞龙的乐趣。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环境创设:

  用绸带、彩带、鞭炮、龙的图片、梭龙道具、民乐乐器(锣、鼓、钹等),装饰活动室四周,营造喜庆的氛围。

  活动重难点:

  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昂扬,热情洋溢,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感知乐曲的结构。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VCD盘。

  2、乐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在欢快的《喜洋洋》乐曲中,教师带幼儿跳舞进入活动室入座。

  二、欣赏录像,初步感受乐曲。

  看完录像后,教师提问:

  1、你们看到录像里的人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舞龙?

  2、我们现在也一起来学着舞龙的动作,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好吗?(再次播放录像,幼儿自由表现)

  小结:舞龙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活动。每逢有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的时候,我们县区都会以舞梭龙来表达欢庆。

  三、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放音乐磁带)

  欣赏后,提问:

  1、听完这首乐曲,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

  2、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小结:这首曲子的名字叫《金蛇狂舞》,是我国著名作曲聂耳根据古老的民间乐曲《倒八板》加以改编的。这首乐曲旋律昂扬,热情洋溢,表现一种热闹喜庆的气氛,适合在欢腾热闹的场所播放。

  3、想一想,这么热闹欢腾的音乐,还可以在什么时候播放?

  (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四、分段欣赏,深入的理解与感受。

  教师:“这首乐曲有几段?”(三段)

  1、教师出示图谱(一),引导幼儿边看图谱边欣赏第一段音乐后,提问:“听了这一段音乐,你感觉怎么样?”第一段有几个乐句?(3个)我们给它取名为A段。图谱一(略)

  2、幼儿边看图谱(二)边欣赏第二段音乐后,教师提问:“第二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相似吗?”听了这一段音乐感觉怎么样?我们给这一段音乐取名为B段。

  图谱二(略)

  3、幼儿边看图谱(三)边欣赏第三段音乐后,教师提问:“这一段音乐与第几段音乐相似?(A段)有哪儿不一样吗?”(结尾部分)第三段音乐有几个乐句?(4个),我们给它取名为C段。

  图谱三(略)

  4、教师小结:《金蛇狂舞》分三段:A、B、C段。

  五、整体欣赏,自由表现。

  1、过渡语: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小朋友们一定会很开心。现在请你们选择一样梭龙道具或是乐器,一起舞起来吧。

  2、幼儿自由选择道具,在音乐声中大胆创作表现。(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相互合作)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象力,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素质;音乐欣赏也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欣赏作品,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

  《金蛇狂舞》是一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由于它的乐曲结构是幼儿不易掌握的,于是我采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分辨乐曲结构,帮助孩子去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另外,在进行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道具充分利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可以说孩子们已经主动投入并沉迷在音乐之中,他们在主动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将活动达到高潮。

  整个活动都是在教师有序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金蛇狂舞》 篇9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萌发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了解乐曲的三段体结构,并尝试用舞龙和敲锣打鼓等动作表现。

  3.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1.观看舞龙和敲锣打鼓的录像,丰富有关经验。

  2.录音机、磁带;红绸道具。

  3.已学会儿歌。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过新年情景。

  1.师:小朋友们刚过完新年,你们觉得新年里最热闹的是什么事情?

  2.幼儿交流。

  3.师:新年里人们还敲起了锣、打起了鼓、舞起了龙灯呢!你知道怎样敲锣打鼓吗?你见过人们是怎样舞龙灯的吗?

  二、完整欣赏乐曲,初步了解乐曲内容和三段体结构。

  1.完整欣赏乐曲:今天我带来了一首新年里的乐曲和你们一起分享。

  2.讨论:听了这首曲子感觉是怎么样的?

  3.再次完整欣赏: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听这首曲子中好象在讲哪些事情?

  4.师:这首欢快热闹的曲子,讲述了人们过年时舞龙舞狮子、敲锣打鼓的欢乐情景。音乐的名称就叫《金蛇狂舞》。

  5.第三次完整欣赏:我们再来听一遍曲子,人们什么时候在舞龙灯?什么时候在敲锣打鼓?这首曲子一共有几段?你可以轻轻地用动作表演出来。

  6.交流:人们先是在干什么?接着呢?然后呢?曲子一共有几段?哪些是一样的?

  7.第四次完整欣赏乐曲,师同时提示三段内容的变化。

  三、尝试创编动作表现音乐。

  1.欣赏、表现第一段乐曲:

  (1)欣赏第一段:现在我们一起来仔细听听第一段音乐,想象一下人们是怎样舞龙灯的?

  (2)个别幼儿交流、演示舞龙灯动作和情景,重点学习用手臂表现舞龙灯的姿态。

  (3)全体幼儿排成一列共同手举红绸成一条长龙,随音乐扭摆前行表演舞龙,提示幼儿不挤、不断、不随意碰撞。

  2.欣赏、表现第二段乐曲:

  (1)欣赏第二段:我们以前学过一首闹新春的儿歌,你能跟着第二段音乐把儿歌念出来吗?

  (2)将幼儿分成两组,将每一长句儿歌分成上下两句,随音乐一组念上句、一组对下句,最后的锣鼓节奏一起念。

  (3)在音乐中,幼儿一组做敲锣动作、一组做打鼓动作进行对答,注意体态、表情等的应答。

  3.完整欣赏、表现乐曲:

  (1)完整欣赏乐曲,梳理乐曲表现内容:再来完整地听一听,可以轻轻地用动作表演一下。

  (2)随音乐完整表演:第一段音乐时舞龙灯行进,第二段音乐时两组幼儿对念儿歌并表演敲锣打鼓,第三段音乐时继续舞龙灯,结束句时师说:“一二三四五六七。”所有幼儿一起站定说:“锵锵锵!”并将双手高举过头顶表示结束。

  (3)重点练习结束句动作,再次完整表演,突出乐曲的欢乐气氛。

  小百科:《金蛇狂舞》是聂耳于1934年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乐曲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上就是使用的该曲作为背景音乐来烘托奥运会这一全世界人民的节日的欢腾气氛和浓郁的中国特色。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金蛇狂舞》 篇10

  活动目标:

  通过对比音乐、演奏音乐、表演音乐等多种形式,感受乐曲的欢快热闹的性质,体验过年的开心,期盼春节的到来。

  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准备:

  过年的PPT、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对比音乐,感受乐曲热闹喜庆的氛围。

  1、对比两段音乐

  T:“快过年了,刘老师家要招待很多的客人,我想放点音乐,我找到了两段好听音乐,但是不知道哪段音乐比较合适,请你们来帮我选择一下哪短音乐在春节放比较合适?为什么?”

  2、乐曲介绍

  T:“这首好听的乐曲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金蛇狂舞》

  二、欣赏音乐,尝试理解乐曲热闹喜庆的性质

  1、欣赏音乐,理解曲名

  T:“谁来猜猜看“金蛇”是什么?”(龙)“金蛇狂舞”又是什么意思呢?”

  小结:“龙是中国的象征,我们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金蛇狂舞》是在讲我们过节的时候热闹欢腾的景象。”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金蛇狂舞(图片)

  2、感知打击乐器

  T:“我们在乐曲中听到了哪些我们熟悉的的乐器声音了吗?”

  小结:“这些小乐器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打击乐器。”

  T:“你还在其他地方听到过加入打击乐器的演奏吗?”

  小结:“有高兴的事情,才会敲敲打打,乐曲中加入打击乐器会使乐曲的节奏感更强了,使音乐听起来更活泼、更热闹。”

  三、演奏小乐器,体验乐曲热闹喜庆的氛围

  1、老师示范指挥

  T:“说到打击乐器,我看到很多小朋友都已经跃跃欲试想自己动手演奏了。”

  T:“仔细的先看一遍刘老师的指挥。一定要看好指挥才能共同合作演奏出好听的音乐。”

  2、幼儿空手练习

  T:“先让我们用小手试试看。”

  3、幼儿拿乐器演奏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金蛇狂舞》(通用10篇)】相关文章:

金蛇狂舞说课稿11-03

大班音乐下学期教案及教学反思《柳树姑娘》09-22

大班端午节音乐教案(通用12篇)05-31

大班端午节音乐活动教案(通用6篇)05-26

关于端午节大班音乐教案(通用9篇)05-26

洒水车大班音乐游戏教案04-29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九篇04-23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音乐家》09-22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柳树姑娘4篇05-24

精选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四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