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

2021-09-18 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1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诗中的2个生字。

  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是感情。

  山行

  一、渲染意境,激趣揭题。

  同学们,刚才的阅读课里,我们读了《陕北八月天》这篇文章,感受到了陕北八月的浓浓秋意,欣赏了西部高原的秋色美景。那么,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山行》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要求: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检查: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三 再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听课文录音,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整体感知。

  学生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分小组交流 讨论

  教师适当点拨。

  四、美读古诗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课件展示

  (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美丽的山林图片,师旁白)

  走在深秋的山路上,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斜斜地向山顶延伸。诗人杜牧边走边望,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住着几户人家。诗人不禁停下了车,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吸引住了。他赞叹道:

  齐读--------霜叶红于二月花

  刚才我们和诗人一起观赏了山林美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能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吗?(感情朗读)

  五、诵读古诗,练习背诵。

  六、写字

  出示生字 霜 径

  师范写

  描习字册

  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2

  一、教材简析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让我们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教学中,我将在以诵读为重点的基础上,利用媒体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他们在情境中发挥想像,引导孩子登寒山,仰望白云,欣赏火红的枫林,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生活之情,去感受自然的美,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二、设计理念

  古诗学习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让学生掌握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生自由谈,并说理由。)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能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和你的感受吗?

  师:是呀,到了深秋,满山遍野,五颜六色,你们想不想看看这样的景色?(出示秋景图让生欣赏。)

  师:你们感觉怎么样?师: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让诗人看到了——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深秋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板书:山行(杜牧)

  (二)初读,感知诗意。

  师:那么你们平时是怎么学古诗的?(由学生的方法自然过渡)那就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读这首诗。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生自由朗读。)

  同桌互读。检查字音。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评价,校正“斜”的读音。

  (三)再读,质疑解疑。

  师:默读全诗,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请你圈一圈,画一画。(学生默读,思考,圈画。)

  师:同学们读书真仔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都读懂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生自由汇报,师相机调控。)

  那么谁有不理解的字词,说一说。

  (生说出不理解的字词,简单的大家说,难一点的大家一起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提出的问题。

  预设:寒山石径

  斜

  生处

  晚

  红于

  坐爱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这么多的问题,既然问题是大家提出的,愿不愿意集合大家的力量来共同解决呢?现在,大家就利用字典和书中的注释,同桌两个一起来商讨这些问题,争取人人都当老师,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对方。

  (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引领。)

  师:想不想把自己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

  (汇报时教师参与其中,适时引领。)

  师:说得太好了。通过我们合作学习,已经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基本了解了诗意。现在,让我们结合对诗的理解,再来朗读这首诗。

  (四)、画诗悟境。

  这时在你在脑海里会出现了什么图画呢?现在就请你做个小画家,说一说,你都在画上画些什么?(生自由发言,描绘图画。)

  师:看到同学们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我都不忍心打扰你们。好,谁想说出你心中的图画?

  师:同学们真不愧是小画家,画出了这么美丽的画,那么,老师也带来了一幅画家为这首诗画的画。请你读一读,看一看。

  (五)配乐朗读,再现意境。

  配乐朗诵一:看,把这些景物合起来,多美啊。让我们配上音乐看画读诗。大家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动作。

  配乐朗诵二:师:还想读吗?这次请同学们小声读,或者背一背,边读背边想象诗中美丽的景物。

  现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你的理解,为画配上古诗,为画配上一段文字,为画题诗都可以。注意要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那就是?

  (六)拓展积累:

  其实描写风景的古诗有很多,现在老师要给你一个展现的机会,请你背一背这样的诗,越多越好。

  老师也送给大家四首首描写风景的古诗。请你读一读。《江南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枫桥夜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七)结语:同学们,古人云,诗中有画,我们说,画中有诗,同学们,学古诗快乐吗?老师也很快乐,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希望你们能够多积累,多背诵,请相信,将来它一定会成为你宝贵的精神财富。

  板书设计:

  山行

  杜牧

  寒山 石径

  景:{白云 人家

  枫林 霜叶

  情: 热爱 自然

  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赏析诗画艺术,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巧妙构思构图,画面体现古诗意境。

  2.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想象绘画能力,体现诗情画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古诗配画,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学习古诗,在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进行绘画。

  2.画面的巧妙构思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体现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 范画 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你喜欢秋天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欣赏秋天的美景(课件),感受秋天的美。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季节,你们想不想画一画秋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它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诗,并来画一画诗中的内容。板书:《山行》。

  二、感知古诗大意,吟诵古诗

  1.(课件出示)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课件)范读

  3.(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美感和韵味来。

  (2)小组讨论并了解这首古诗的大体意思。

  学生感知古诗大意(自主学习,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处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车只是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那经过霜打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3.检查古诗诵读情况。

  谁来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生评价。

  4.自编动作吟诵古诗(男女分组读,红黄蓝绿队赛读)

  三、欣赏激趣,构画古诗

  出示范画,欣赏

  1.画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2.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

  3.谁来说一说古诗配画的要求?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

  师:首先要画上一座山,不过这是什么季节时的山呢?你从哪看出来?(寒,有枫林)

  师:是啊,这是深秋时节的山,给人一种凉意,所以诗中称它为“寒山”。

  师:接着画上什么?(小路)这小路是用这么铺成的呢?(小石子)哦,原来是用小石子铺成的小路,课文中用了哪个词啊?(石径)但是这是一条怎样的石径呢?是笔直的吗?从哪看出来?(斜)

  师:诗中还提到了什么?(白云、人家)这人家该画到近处还是远处,为什么?

  师:这云又是怎样的云呢?( )的云

  师:是啊,放眼望去那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除了这些,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师:在这寒山上行走,最夺目的要数什么?(枫林)为什么?

  师:老师该用上什么颜色呢?为什么?是啊,“红于”在这里表示比……更红,这霜叶比二月里的花还要红,多美啊!你能用一个词儿来形容这山上的枫林吗?

  师:这么美的画面,我们想不想立刻把它画下来。

  四、作业超市

  关于秋天的古诗:《山行》、《望洞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瞑》、《秋夕》等。

  1.学生欣赏其它《古诗配画》作品,感受诗情画意。

  2.学生自主选择古诗,为古诗配画。

  3.学生为古诗配画,教师巡视指导。

  4.分红、黄、蓝、绿四个队进行比赛,看看哪个队画得好,而且更有创意。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展示作业,师生评价。

  2.教师小结

  3.请同学们办一期关于秋天的手抄报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山行》与《赠刘景文》相比而言,简单易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理解诗意,但是个别字义还需老师点拨,例如:“坐”,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截然不同,在本诗中是“因为”的意思,“于”是比的意思,“红于”是“比……红”;“径”是指小路;“斜”是指弯弯曲曲的意思。抓住这些关键词,古诗的诗意也就不难理解了,再抓住诗中的几处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学生很容易就抓住古诗的主题,感受到作者对着深秋的赞美与喜爱,再配合多媒体教学,诗情画意,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学生学习起来既感兴趣又感轻松,课后拓展两首诗,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夕》,与《山行》形成对比,《秋夕》描写的是一幅孤单寂寞的深秋景象;另一首小诗选自《圣言善语》节选:……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他。有朝一日冰霜降,只见青松不见花……,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山行》中霜叶和二月花相对比的写作特点。语文教学既抓住课本教学,又拓展课外阅读与积累,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略

  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5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其它写秋的古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丰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像呢?

  3、出示教学挂图。

  4、讲枫林美,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5、诗人是怎样描绘这美景呢?

  6、自由读诗《山行》。

  7、找出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石径斜坡枫林于是

  3、出示生字果树一棵测认读情况。

  4、指导书写:于首枫(注意“首”字下面是“自”而不是“白”。)

  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节奏: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自由读诗、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略知诗意:

  ⑴课件演示山路弯弯曲曲伸向深山的情况,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⑵提问: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图)有寒冷的秋风、飘飘的白云、几户人家、火红的枫林。

  ⑶诗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火红的枫林)

  ⑷引导:能否读出诗人爱看枫林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⑸出示春花与枫叶比较图:谁红?枫叶比二月花(春花)还红。

  ⑹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⑺教师在学生讲后归纳诗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在飘着白云的地方居住着人家。停下车是因为爱这傍晚的枫林,秋天的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红。

  ⑻出示平时的枫叶与经霜的枫叶进行对比.认识霜叶红的原因。

  5、朗读诗歌:

  ⑴这时候的枫林像什么?(火炬、花海。)

  ⑵这么美的枫林该怎么读?(读出快乐、欢喜……)

  6、齐诵诗歌,注意重读以下词语:寒山石径斜生处枫林晚二月花

  7、背诵祷歌。

  四、拓展学习

  背诵课外搜集的写秋的诗。

  五、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

【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

1.大班古诗山行优秀教案

2.古诗山行教案

3.山行古诗《山行》

4.山行 古诗

5.古诗山行

6.《山行》古诗

7.古诗 山行

8.山行优秀教案

9.《山行》优秀教案

上一篇:幼儿爱国教育活动教案 下一篇:大班音乐种子托比的故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