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3的加减法》及教学反思

2023-10-23 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3的加减法》及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3的加减法》及教学反思 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3的组成。

  2、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4、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能熟练地口算3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数字卡、硬纸片、挂图、3的加减法算式卡、宝藏。

  活动过程

  1、看图启发幼儿在“2”的基础山发现“3”的形成。

  给“2”添“1”是3,3里面有3个“1”。

  2、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理解3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

  3、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3的组成。

  4、教师出示挂图示范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幼儿列出算式并学习看图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5、游戏“寻找宝藏”学习计算3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在藏宝的途中放着3的加减法算式,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能最先算完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1+2=3 2+1=3 3+0=3

  3—1=2 3-2=1 3—0=3

  反思

  作为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一、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红旗”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3的加减法》及教学反思 2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加减法,认识加号、减号、等号(理解其含义)。

  2、学习书写加减法算式。

  活动准备

  1.2-64 分开和聚集

  2.2-65分开和聚集

  3. 课件:图片-螃蟹4

  活动过程

  一、学习3的加减法

  1、出示图片:螃蟹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这幅图上有什么?看完后讲给大家听。

  什么地方有谁?”

  (石头说有两只螃蟹)

  再看看旁边(又来了一只螃蟹)

  一共有三只鸡怎样表示?

  幼儿回答老师边用数字记录。

  用什么符号表示又来了呢?(+)

  用什么符号表示一共有呢?(=)

  (2+1=3)“这算式什么意思?我们一起说千图库图片素材_千图网qiantuku.net 说看。

  石头上有2只螃蟹, 又来了1只螃蟹, 一共有3只螃蟹2 + 1 = 3

  2、出示数学卡

  (1)2-64 分开和聚集

  谁会把这幅图讲一讲?

  有一个面包,再拿来一个面包,一个有3个面包。

  那用算式怎样来表示呢?”(2+1=3)

  (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

  有3个面包,拿走1个面包,还剩几个面包?

  3 - 1 = 2

  “这个符号(—),你们认识吗?叫什么名字?(减号)怎样读?(减) 这道算式叫做减法算式。”

  3、谁来说说这道算式里的每个数字和符号都表示图上的什么意呢? 3 –1 = 2 2 –1 = 3

  二、操作活动

  1. 看图讲述含义,指导幼儿正确列出3的加减算式。

  讲清楚含义,然后列出算式。

  2. 看分合式写数字。

  3. 依样填空格。

  教学反思

  在教学《3的加减法》这个课题时,我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引入这个课题时,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背景知识。我应该先复习一下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和减法概念,然后再引入3的加减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概念。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我主要采用了讲解和练习的方式,但这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我应该结合一些游戏、实物或图形等教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参与来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另外,我在布置练习题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有些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3的加减法,而有些学生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练习。我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他们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最后,我在课堂管理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时候,我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和错误,也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教学《3的加减法》这个课题时,我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个性化的练习布置和有效的课堂管理。通过改进这些方面,我相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3的加减法》及教学反思 3

  活动目标:

  1、复习2、3的加减。

  2、通过操作,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加法、减法算式的含义。

  活动准备:学具:一些图例(如:一条鱼、两条鱼、三条鱼、疑问号、两匹马、一匹马、疑问号)数字、符号卡若干

  教具:小图例(如:一个气球、两个气球、三个气球、疑问号)

  活动过程:

  一、复习2、3的分合

  带领幼儿玩碰球游戏,复习2、3的分合

  二、看图说图意

  一)

  1、(出示大图例)小朋友看,黑板上有很多的小图,我们先来看看每幅图里都画了什么?你觉得哪些图摆在一起可以说出一件事情?先想一想,也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请幼儿自由思索,并互相交流意见)

  2、请一些小朋友来说一说吧!(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进行操作)

  如:幼:把一条鱼、两条鱼、三条鱼的图摆在一起。(教师进行操作)

  师:那请你把这三幅图的这件事情讲一讲吧?

  幼:河里有一条鱼在游玩,又来了两条鱼,河里一共有三条鱼。

  师:他这样摆可以吗?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这件事情呢?

  幼:算式。

  师:请一个小朋友下来摆出这道算式吧。(幼儿操作1+2=3)

  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道算式吧。(带领幼儿读算式)

  提问:这个1表示什么意思?这个加号呢?(请幼儿用简明的语言讲述这道加法算式所表述的图意)

  二)

  1、(教师摆好三幅图:两匹马、一匹马、疑问号)提问:请小朋友说一说这三幅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幼儿回答。肯定幼儿合理的说法。如:草地上有两匹马在吃草,又来了一匹马,草地上一共有三匹马在吃草;或草地上有两匹马在吃草,走掉了一匹吗,草地上还剩下一匹马在吃草)

  3、请你把这道算式摆出来吧。读一读这道算式。

  三、幼儿操作

  1、介绍材料和活动要求:小朋友,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这样的小图卡,有的是一些小动物,有的.是疑问号,请你们像刚才一样,把三幅图摆在一起,并用一件事来讲述这三幅图,然后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件事,并把这道算式写出来。写好后读一读。

  2、幼儿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3、检验操作结果:展示部分有特点的作业,请幼儿进行集体检验。纠正幼儿出现的一些错误。

  四、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收拾用具,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在教学《3的加减法》这个主题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数学的理解和运算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采取一些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主题。

  首先,我会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在教学中,我会先复习和巩固学生对于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这样可以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坚实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3的加减法》。

  其次,我会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可以利用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数学运算。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对于《3的加减法》的学习效果。

  另外,我还会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给学生。在课堂上,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练习。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多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3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最后,我会注重学生的个别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和困惑,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个别辅导,我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总之,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3的加减法》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加减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3的加减法》及教学反思 4

  活动目标

  1.能自主探索找出3的两种分合方法,初步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2.能正确的按数取物,学习3的加减法,会书写数字3。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塑料雪花片玩具,数字1、2、3和分合号、加减、等号、加减算的式卡片若干,小动物卡片或教师教学资源,铅笔,田字格本。

  2.找朋友的音乐;幼儿学习资源?第18-19页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探索3的组成。

  (1)老师手中有3个玩具,请点数老师手中的玩具。请幼儿说一说两种不同的分合方法,并口述3的分合方式。

  (2)教师拼摆3的分合方式,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分合式,理解两部分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如3可以分成2和1,也可以分成1和2。

  2.游戏“找朋友”,复习巩固3的组成。

  将幼儿分成5组,请每组幼儿每人手里拿一个数字1或者2,听音乐“找朋友”,去找一个和自己手中数字凑起来是“3”的人做自己的朋友,然后握手、敬礼动作。“再见”时,两人交换数字卡片继续进行游戏,听音乐各组轮流进行。

  3.引导幼儿操作自己手里的小动物卡片,学习3的加减法。

  (1)教师口述应用题,幼儿根据应用题内容取相应的小动物卡片,拼摆出算数式。如“草地上有2只小狗在玩耍,又跑来了一只,请问草地上现在一共有几只小狗?”

  (2)请幼儿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所表达的意思。重点掌握“又跑来”是增加的意思;“求两个数合起来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飞走了”是“减少”的意思,用减法计算。

  4.指导幼儿在田子格纸上书写数字3,掌握3像耳朵的样子,提示幼儿在左半格写。

  教学反思

  在教学《3的加减法》这个课题时,我发现学生对于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具体运算中还存在一些困惑。因此,在教学反思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我发现学生对于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规则还不够熟悉。他们往往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尤其是在进位和借位的情况下。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更加强调这些计算规则的讲解和练习,通过多次的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对于数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进行运算,而没有对数字的含义和关系进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数字的意义,例如通过实物或图形来表示数字,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另外,我还发现学生在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转化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往往会将问题过于简单化,只关注其中的一部分信息,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细节。因此,在教学中,我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提取关键信息,并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的形式,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最后,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法和减法不仅仅是简单的运算,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

  综上所述,教学《3的加减法》这个课题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计算规则、数字的理解以及问题的转化能力还存在一些困惑。因此,在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这些方面的讲解和练习,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3的加减法》及教学反思 5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加减法,感知三幅图的含义,继续学系列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的“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的“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书写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会2的加减,初步会看三幅图

  2、物质准备:

  教具:面包圈范例图,笔

  学具:《幼儿用书》P34页,每组雪花片若干,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老鼠买面包圈展示《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故事书,请幼儿说说两个好朋友最喜欢吃什么?

  师:小老鼠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一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小老鼠又买了2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3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全合起来的意思。

  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减法算式,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的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大老虎有3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打老虎还剩2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点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特别是“-1”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看图列3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3的加减算式。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3以内的加减运算,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四、活动评价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讲述画面内容和算式,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体进行评价,重点引导幼儿正确使用“一共”“还剩下”等词语。

  教学反思:

  在教授《3的加减法》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和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反思和改进方法:

  1. 教学目标明确:在教学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应用加减法的基本原理,能够正确进行3的加减法计算。

  2. 清晰的教学步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清晰的教学步骤和示范。可以通过演示和解释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例如,可以通过拿起3个物品并加上或减去其他物品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3. 多种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能力,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除了口头解释和示范,还可以使用绘图、游戏和实际操作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加减法。

  4. 练习和巩固:在教学结束后,需要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来巩固所学内容。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或活动,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和应用。同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提高计算准确性。

  5. 不断评估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个概念或技能有困难,可以针对性地进行额外的讲解和练习,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通过以上的反思和改进方法,可以提高《3的加减法》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别化的教学和辅导。

  •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3的加减法》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3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04-19

《3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04-12

《3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04-12

《3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04-12

《3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04-12

《3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04-12

《3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04-12

《3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04-12

《3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04-12

《3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