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测量实训项目二 水准测量

2021-08-28 教案

  1、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计算、闭合差调整及高程计算的方法。

  (2)实习时数安排为2学时。实习小组由4~5人组成。

  2、仪器与工具

  微倾式DS3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板1块,测伞1把。

  3、方法与步骤

  (1)在地面选定B、C、D三个坚固点作为待定高程点,BM、A为已知高程点,其高程由老师提供。安置仪器于A点和转点TP、1之间目估前、后视距离相等,进行粗略整平和目镜对光。测站编号为1;

  (2)后视A点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记入手簿;

  (3)前视TP、1点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后视读数,记入手簿;

  (4)升高(或降低)仪器10cm以上,重复2与3步骤;

  (5)计算高差:高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两次仪器高测得高差之差不大于6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平均高差;

  (6)迁至第2站继续观测。沿选定的路线,将仪器迁至TP1和点B的中间,仍用第一站施测的方法,后视TP1,前视点B,经过B点和点D连续观测,最后仍回到点A;

  (7)计算简核:∑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高差=2∑平均高差

  (8)高差闭和差的计算与调整;

  (9)计算待定点高程:根据已知高程点A的.高程和各点间改正后的高差计算B、C、D、A四点的高程,最后算得的A点高程应与已知值相等,以资校核。

  4、注意事项

  (1)前、后视距应大致相等。

  (2)同一测站,圆水准器只能整平一次。

  (3)每次读数前,要消除视差和精平。

  (4)水准尺应立直,水准点和待测点上立尺不放尺垫,只在转点处放尺垫,也可选择有凸出点的坚实地物作为转点而不用尺垫。

  (5)仪器未搬迁,前、后视点若安放尺垫则均不得移动。仪器搬迁了,后视点才能携尺和尺垫前进,但前视点尺垫不得移动。

  (6)水准路线的高差闭。

  5、思考与练习作业

  (1)为什么在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相等?

  (2)什么是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

  (3)计算并调整表2—2中闭合水准路线的闭合差、求出路线中各点的高程。

【地形测量实训项目二 水准测量】相关文章:

1.二等水准测量实训报告

2.《地形测量》实训项目一 水准仪的使用

3.四等水准测量实训心得体会范文

4.测量实训总结

5.测量实训报告

6.道路测量实训总结

7.工程测量实训总结

8.测量实训日记范例

上一篇:《摘苹果》教案 下一篇: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一起玩,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