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课本第65页内容和练习十六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和倍”、“差倍”问题变形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题中出现的两种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用x表示两种数量并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答:(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
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
(1)梨树有多少棵?( x)
(2)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x+ x)
(3)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x- x)
2、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二、新课。
(一)学习例3、
问:“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还可以怎样说?
出示例3: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 ,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1)说说它与复习2有什么异同?
(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3)“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你怎样理解?
(4)把题目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找出来。
(5)应该怎样解答,请你完成。
(6)订正:说说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7)想一想,怎样检验做得对不对?
(二)变式练习。
将例3的第一个条件变为“白兔比黑兔多16只”。
(1)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应该如何解答?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5页“做一做”题目。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应用题?
2、这样的应用题解思路和方法是怎样的?
五、堂上练习:
练习十六的第7题(1)、(2),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各用什么解答好?为什么?
六、作业。
练习十六第4、5、6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篇2
第二课时:简便计算和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60页例3,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十五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中能够应用一些简便算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62×37+38×37 36×99
指名说一说应用了什么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新授。
1、导语。
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计算与巩固练习)
2、教学例3。
出示例3:计算
(1)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
(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3)问:下一步应该怎样算?有没有简便算法?
学生把题目做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简便运算。
2、练习十五的第7题。
让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快,谁的计算方法灵活。
3、练习十五第8题。
第2题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2、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能简便运算的应该怎么办?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6、9、10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篇3
第三课时: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63-64的内容,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会解答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的不同思路,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两地相距18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并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2、一个筑路队修筑一段公路,两周修了5千米,正好修了这段公路的 。这段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让学生画出线段图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把复习题第1题中的“18”改为“13”,“2”改为“ ”)
(1)引导学生用方程解。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长)列出方程: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写答语。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以前学过的求总路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
解:设乙每小时行x 千米。
答:(略)
(2)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算术方法解答?
答:乙每小时行 千米。
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共同订正。
(3)引导学生把两种解法进行对比。
让学生想一想: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思路有什么不同?
(4)完成课本第63页“做一做”题目。
2、教学例2。
出示例2。(把复习题改为例2。)
(1)启发学生画出线段图。
“谁是单位`1`,数量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白:这段公路的 等于两周修的长度和。
(2)学生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段公路全长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再写上答案。)
(3)订正后想一想:怎样用算术方法解答。学生列式计算。
答:(略)。
(4)完成课本第78页的“做一做”题目。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四、全课小结。
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 用方程和算术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
五、作业。
完成练习十六第1、3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篇4
第一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5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五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板演(指名学生脱式计算)
46+570÷80 60÷[(30+30)×10]
二、新课。
1、谈话:如果把板演题目中的整数换成分数,应该怎样计算?运算的顺序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学习例1、
出示例1:计算
(1)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想一想:这个算式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大家打开练习本,抄题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5)订正。怎样确保计算的准确?
3、学习例2。
出示例2 计算
(1)请你试着按运算顺序读出例题。
(2)想一想:这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3)想一想: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第三步呢?
(4)在练习本上完成。
(5)指名学生板演。
(6)如何检查,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完成课本第60页上面的“做一做”题目。
计算前,先说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怎样才能保证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正确率?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1)( )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要先算( ),再算( );有括号的,要先算( ),再算( )。
2、判断正误: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错误的原因。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篇5
一、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
(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5/7 ÷5;
(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4/5 ;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2/3 ÷ 6/7。
(3)做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2、分数除法的意义
(1)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改写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
(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完成P52“整理和复习”第2题。
(4)P53练习十三第2题。
二、推理训练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5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2、一堆煤,用去了4/7 ,还剩下( )。
3、今年比去年增产 1/8,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
三、对比训练:
1、一步分数应用题
①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②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2/5 ,养了多少只鹅?
③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5/2 ,养了多少只鸭?
(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都含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即:鹅的只数,鸭的只数, 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在解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不同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2)比较完后,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2、出示题组:
① 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
② 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出示题组:
①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
②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
③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大客车有多少辆
④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大客车有多少辆?
(1)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1、2两题有什么异同?3、4两题呢?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出:
㈠ 分析“分率句”,判断单位“1”是哪个数量?
㈡ 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
㈢ 确定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72名学生,男女生人数协调,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用题的解决较差,少数学生数学成绩很差。
重点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4、1复习导入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不计算,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3700÷9 0、3×9÷6
50×【(900—90)÷9】
活动2【讲授】合作探究
1、出示例3
一天吃三次,每次吃半片,12片药可以吃几天?
2、理解题意
(1、)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2、)提问:求小红可以吃几天,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组合作讨论并填写预习卡。方法一:每次吃半片,吃3次:
12片可以吃几天?
方法二:12片可以吃:12÷ =12×2=24(次)
24次可以吃:24÷3=8(天)
(4)互相交流,请两位同学板演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5)列出这两种方法的综合算式。
(6))提问:综合算式里分别含有几级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小结:分数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相同,在同级运算中,如果
没有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两级运算,先算乘除,再算
加减。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提问: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2、完成教材第35页第10题。
活动4【作业】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这为以后学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学习本节课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学情分析
分数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非常要的一课,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面解决问题的学习。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必须在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要培养学生在探索除分数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以3盒水果糖的重量为问题为切入点,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
100×3=300(g)
(2)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
300÷3=100(g)
(3)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装几盒?
300÷ 100=3(盒)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出示问题1。
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5。
师: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4/5÷2
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5÷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方法一: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5,也就是2/5。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2/5=2/5
方法二: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做。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5×1/2=2/5
(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
①师小结: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的方法算出结果2/5,有的是转化成分数乘法来做……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②接下来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③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用第一种方法就不能做了。因为:上一题的时候,分子4是2的倍数,4÷2能得到整数商。而4÷3时,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数,得不到整数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数这种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4/5÷3=4/5×1/3=4/15
能再讲讲这样做的道理吗?
师:“4/5÷3”表示把4/5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操作纸,你能把图中的4/5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吗?
展示学生的分法
师(指着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这一部分是4/5的多少?
通过直观图理解4/5的1/3是4/15
(3)比较归纳,发现规律。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要注意的是:
结果最简。除号要变成乘号。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1、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总结)
五、作业布置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篇8
[教学内容]:倒数的认识
[教材简析]
学生在前几课时已经学过了分数乘法,会计算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本课以分数乘法为基础,通过计算认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一概念,接着教学求倒数的方法,练习六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倒数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学情简析]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内容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理解。教材首先让学生了解倒数的意义,编排了几组乘积为1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观察、讨论等活动,找出他们的共同特点,从而导出倒数的定义。例1教学求倒数的方法,从让学生自主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活动中,体验并概括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最后提出1和0的倒数问题,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在举例、观察、比较、分类、归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
2、通过推理、探究,帮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
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的意义,明确倒数只是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而不能单独的说某个数是倒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创设情景激趣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演示风景图片)
师问:你发现图画上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图画都倒过来了,出现了倒影。
师:是啊,这些图片有了倒影,显得更加漂亮了。在我国的文字里,也有很有趣的汉字,让我们一起找找看。(课件演示有趣的汉字)
师:你们发现汉字的特点了吗?
生:这些汉字上下交换位置以后,都成了新的汉字。
师:今天我们要研究学习倒数,一个数是不是把它倒过来就是它的倒数呢?
板书:倒数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乘法,会计算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因此,在课始,让学生通过完成练习十的第1题,既可以复习分数乘法,也为引出倒数的概念和为求一个数的倒数做好准备。]
二、合作探究,揭示倒数的意义。
1、学生交流自己写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
(估计学生写的数中,两个数都是分数的较多,也可能有分数与小数、分数与整数、小数与小数、小数与整数的等。如:
师:你认为倒数是怎么样的数?(估计学生可能会提出:倒数应该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称为“倒数”是否与“颠倒”有关,怎么求倒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举例两个乘积是1的不同的数,引出“倒数”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知道了倒数的概念,学生一定会产生“倒数”究竟是些什么样的数,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等疑问。学生有了疑问,才会有探索的动力,使枯燥的求倒数的方法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而主动地进行研究。]
三、观察比较,探讨求倒数的方法。
探讨研究黑板上板书的几组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的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学情分析:“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
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明确倒数只是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图片)
通过欣赏这几幅图片,大家发现了什么?(图片中都有倒影)那么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这样的现象吗?(出示课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学王国里的这种奇妙现象——倒数。(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2、设疑激趣
看到“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大家脑子里产生了哪些问题?请大家来说说你们的问题。大家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都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
3、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学。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制定了自探提示。(课件出示)
自探提示:
(1)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2)倒数指的是一个数吗?
(3)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4)是不是每个数都有倒数?
(5)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等吗?
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的这几个问题,自学课本28页的内容,让我们一块到书中去寻找“倒数”的秘密吧!
二、解疑合探
1、检查自探情况,提问学困生,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根据反馈情况适时组织小组讨论或同桌讨论。
通过自学提问学生“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课件出示:先计算,再观察,看看得数有什么特点?
得出结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积是1指的是相乘关系,并且积只能是1、
“两个数”指的是只有两个数。
“互为倒数”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不能孤立的说某一个数是倒数,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举例说明:因为×= 1,所以和互为倒数,就是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请学生说出互为倒数的任意两个数。并且说说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2、讨论(小组合探):1的倒数是(1)。
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0没有倒数,因为① 0作分母无意义②0×(任何数)≠1)
3、说一说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小结: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三、质疑再探
回顾自探提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关于倒数,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问题预设:怎样求带分数、小数的倒数?)
通过下面的练习题的解答来总结带分数、小数的倒数如何求倒数。
四、运用拓展
1、完成下面练习题。
2、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3、布置作业:
(1)第28页做一做。
(2)练习六1、2、3题。
附: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求倒数的方法: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能发现一些规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的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发现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一些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投影)这节课老师就要把这里面的奥秘告诉你们,相信你们得知后比老师说得还快。
2、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
3、你能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你为什么说的这么快?有什么窍门?
板书: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4、起名。(师指着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两个分数)你能给这样的两个分数起个名吗?
5、根据学生的评价,引出“倒数”一词,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通过师生比赛“看谁填得快”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并说说有什么窍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征,即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此时让学生给倒数起名,已是水到渠成,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经验。)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倒数的意义
1、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怎样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吗
学生此时回答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一种是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注重学生的评价,引出并板书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进一步理解意义:在倒数的意义中,你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重要?你是怎么理解“互为”一词的?请举例说明。
5、(投影)辨析: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是倒数。()
(2)、得数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设计说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怎样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并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语,举例说明对“互为”一词的理解,处处无不显示出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教学倒数的求法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倒数。那你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吗?你会求什么数的倒数呢?怎么求的?能举例说明吗?
生:我会求分数的倒数,如,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就是,所以的倒数是。
师:是个真分数,这位同学求的是一个真分数的倒数,还有谁能说出几个真分数的倒数的?(师板书三、四个例子)
(设计说明:通过“你会一个数的倒数吗?你会求什么数的倒数?”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此时,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教师强调求的是一个真分数的倒数,并让学生再举几个例子,目的是为了后面让学生发现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特征做准备。)
师:真分数有什么特点?那真分数的倒数有什么特征?
板书: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2、求假分数的倒数,研究假分数的倒数的特征。
师:你还会求什么数的倒数?怎么求的?能举例说明吗?
生举三、四个例子。师板书。
师:假分数有什么特点?假分数的倒数有什么特征呢?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假分数的倒数都大于或等于1。
4、求整数的倒数,讨论“0”和“1”的倒数。
继续问“你还会求什么数的倒数?”当学生说会求整数的倒数时,让学生举几个例子说说怎么求的。
师:“1”也是整数,谁会求“1”的倒数的?怎么想的?
板书:1的倒数还是1。
师:有没有哪个整数的倒数你不会求的呢?
组织学生讨论:0为什么没有倒数?
师:仔细观察:整数的倒数有什么特征?
板书:非0、非1的整数的倒数都是分数单位。
追问:那分数单位的倒数呢?(都是整数)
5、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
师:你还会求什么数的倒数?怎么求的?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的回答有两种可能:一是求小数的倒数;二是求带分数的倒数。
(1)、让学生讨论如何求小数的倒数。
学生会想出两种求法:第一种:把小数化成分数,再颠倒分子、分母的位置,继而求出倒数;第二种:根据倒数的意义,用1除以这个小数。
引导比较两种求法,得出第一种方法比较通用。
(2)、让学生讨论如何求带分数的倒数。
(3)出示几个小数(0.15、2.5、1.25等)和几个带分数让学生求出它们的倒数。
(设计说明:人的思维活动往往由简单到复杂的,小学生更是这样。所以在老师提出“你会求什么数的倒数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求一个分数的倒数,然后在考虑整数的倒数的求法,最后想到小数、带分数倒数的求法。这样层层深入,丝丝入扣,有效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兴趣昂然。)
(三)学生自行总结求倒数的方法。
板书: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三、巩固练习
1、呼应开头。现在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填的这么快了吗?谁愿意在和老师比一次。(投影出示复习题)
2、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做练习六第二题)
3、辨析(用手势判断对错)。投影出示练习六第5题。
4、谁会填?
(1)×()= ×( )=3×( )=025×( )
(2)×()= ÷()= +()= -()
师:你是根据什么填的?
(设计说明:练习设计,力求扎实而质朴,平淡中透新意。开放题的设计,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让课堂教学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四、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说明:通过回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
五、课后作业
练习六第6、7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09-30
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09-25
数学手抄报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08-31
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题05-08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倒数的认识》教案(一)09-24
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02-25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教案11-17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习题01-21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卷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