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活动:滚进山洞科学探究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活动:滚进山洞科学探究教案 1
【活动目标】
1.感知薯片桶、纸杯、饮料罐等物体滚动路线的不同。
2.运用所获得的经验和提供的材料,探索让弧线滚动的物体变为直线滚动。
3.感受科学探索实验的乐趣,体验成就感。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斜坡、“山洞”、饮料罐、奶粉罐、积木等、纸杯、没有把的塑料杯、绕线筒等若干。
2.皮筋、毛线、双面胶等辅助材料若干。
3.记录表、笔每组一份。
4.PPT、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初次探索,感知薯片桶、纸杯等物体的不同滚动路线。
(一)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玩“滚进山洞”的游戏,看,这是什么?待会儿你们把这些滚筒放平在斜坡的绿线上,然后把手放开,让它自己滚下去,看看有什么发现。四个小朋友一组,找个斜坡去试试吧!
(二)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引导。
引导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三)师幼分享、交流操作结果。
1.分一分。
引导语:哪些可以滚进山洞?哪些不能滚进山洞?
2.说一说。
提出问题:为什么这边的滚筒可以滚进山洞,而另一边的滚筒不能滚进山洞呢?
小结:原来,两头一样大的滚筒滚起来直直的,所以能滚进山洞;一头大一头小的滚筒滚起来会拐弯,所以不能进山洞。
提出问题:那么,这些会拐弯的滚筒往小的一头还是大的一头拐弯呢?
二、再次探索,进一步了解纸杯、塑料杯等的滚动方向。
(一)幼儿操作、记录,教师观察引导。
1.介绍记录表。
2.幼儿操作、记录。
(二)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师:两端不同大小的滚筒往哪一头拐弯?
(三)梳理小结
小结:原来,一头大一头小的滚筒总是往小的一头拐弯。
三、第三次探索,尝试运用辅助材料让弧线滚动的物体变为直线滚动。
(一)自主选择材料,合作探究改造弧线滚动物体。
1.提出问题:怎样让这些滚筒不拐弯滚进山洞呢?
2.介绍材料。
3.幼儿分组操作。
(二)展示幼儿作品,分享交流改造方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改造的?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为什么它不会拐弯了呢?
小结:原来,不管用什么材料,只要让这些滚筒变得两边一样大小,就能滚进山洞了。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各种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围绕着小滚简进山洞的情境展开的`探索性的料学活动。孩子们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探索、发现,历经探索、改造、交流的过程、活动的组织教师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提问和梳理,使科学教育更有价值。
本节活动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开始”,我引发孩子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探索兴趣。“朝向哪边拐弯”、“怎样让它滚进山洞”等问题的提出,引导孩子迁移并运用已获得的经验进一步探索。之后,我用简练的语言帮助幼儿梳理、归纳操作的方法,使幼儿的科学教育更有价值。
2.积极动脑、动手,使科学活动更有意思。
在“滚进山洞”中,幼儿发现易拉罐和纸杯滚动的路线不同。“怎样让纸杯滚进山洞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幼儿迁移已有经验,用皮筋、毛线绳、双面胶等辅助材料改造纸杯,改变纸杯的滚动路线。这种又动脑又动手解决问题的尝试,让科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
3.联系生活并回归生活,使幼儿的操作活动更有意义。
我利用生活中这些常见的物品,创设了探索的情境。让探索活动更加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回归幼儿的生活,使幼儿的学习变得更有兴趣,更有意义。
4.教师教态、语态较好、善于关注幼儿、师幼互动好,课堂氛围轻松有效。
各个环节清晰,层层递进。教师语态富有变化、教态自然富有亲和力,善于观察发现幼儿问题,并且能适时适当做出引导,充分给与孩子探究的空间与兴趣。
存在不足:
1.在执教过程中,第一个环节介绍滚筒时未交待清楚,在操作前教师提要求时不够清楚。
2.整个活动稍微有点急促,给与幼儿表达和探索的机会还不够,若稍微放慢进程会取得好效果。
大班科学活动:滚进山洞科学探究教案 2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比较不同滚筒滚进山洞时不同的现象,并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改变路线。
2.能大胆清楚交流自己的发现,体验与同伴合作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投票的标牌、薯片桶、泡面桶、一次性纸杯、一定坡度的斜坡、山洞、筐子、透明胶、剪刀、橡皮筋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引出探索主题“滚筒进山洞”,激发幼儿兴趣。
孩子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滚筒进山洞的游戏。
二、展开
通过交流讨论及两组操作材料的实验对比,发现哪些滚筒会进山洞,哪些不会。
1.介绍材料。看这里有哪些滚筒?哪些滚筒能滚进山洞?
2.交待规则。
(1)不用力气,滚筒放在山坡指定位置位置,让它自己滚进山洞。
(2)滚进山洞的滚筒放在旁边的筐子里,没成功的.放在原处。
3.幼儿分组操作。
教师指导重点:幼儿能否尝试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4.交流讨论:怎样的滚筒能进山洞?为什么?
小结:两头一样粗的滚筒能直直的滚进山洞,两头不一样粗的滚筒会拐弯,不能滚进山洞。
三、通过交流讨论,发现两头有大小的滚筒总是向细的那头滚动。
1.两头大小不同的滚筒能不能滚进山洞,那会往哪头拐弯?
2.幼儿分组操作。
交待规则。
(1)不用力气,滚筒放在山坡指定位置,让它自己滚下山。
(2)实验观察结束后,把滚筒放回筐子。
3.交流讨论。
提问:不同粗细的滚筒,到底往哪拐弯呢?
小结:看来,滚筒无论大小,只要两头不一样粗细,总是往细的那头拐弯。
四、借助材料,尝试改变物体原来的运动路线。
1.提问:如何让这些滚筒不拐弯,也能直直的滚进山洞?
2.幼儿操作。
交待规则
(1)改变后的滚筒还是不用力气,放在山坡指定位置,让它自己滚进山洞。
(2)成功的作品放在前面的作品展示桌上。
教师指导重点:幼儿能否借助辅助材料,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交流讨论:你用了哪些材料?用了什么方法,小滚筒滚进山洞了吗?
活动延伸:
两头一样粗细的罐子里放了块石头,它能不能顺利滚进山洞呢?
大班科学活动:滚进山洞科学探究教案 3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合作操作体验,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改变滚筒滚动路线。
2、能大胆清楚交流自己的发现,体验探索的乐趣。
经验准备:
知道实验所用的材料。
物质准备:
(1)场地布置:一定坡度的斜坡、山洞、篮筐等;
(2)探究材料:薯片桶、泡面桶、牛奶杯、饮料罐、一次性纸杯等若干;
(3)探究工具:海绵胶、透明胶、双面胶、缎带、茅根、剪刀、粗细不同的头绳、橡皮筋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出探索主题“滚筒进山洞”,激发幼儿兴趣。
语言导入:孩子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滚筒进山洞的游戏。
二、第一次实验交流——通过交流讨论及两组操作材料的实验对比,发现哪些滚筒会进山洞,哪些不会。
1、介绍材料
关键提问:看这里有哪些滚筒?(重点介绍幼儿不太熟悉的材料,有助幼儿交流表述,为后面分享交流做铺垫)
关键提问:哪些滚筒能滚进山洞呢?(目的: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先猜测后验证)
2、交待规则
(1)不用力气,滚筒放在山坡指定位置,让它自己滚进山洞。
(2)滚进山洞的滚筒放在旁边的盘子里,没成功的放在原处。
(3)音乐结束回到座位。
3、幼儿分组操作
观察重点:幼儿能否遵守规则,验证自己的猜测。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4、交流讨论:
重点提问:为什么有些滚筒能滚进山洞,有些不能?
教师小结:两头一样粗的滚筒能直直的滚进山洞,两头不一样粗的滚筒会拐弯,不能滚进山洞。
三、第二次实验交流——通过交流讨论,发现两头有大小的滚筒总是向细的`那头滚动。
1、关键提问:两头大小不同的滚筒,会往哪头拐弯?(目的:引发幼儿回忆思考,从而进行大胆猜测,通过实验验证,提升科学素养)
2、投票猜测
3、幼儿分组操作
交待规则:
(1)不用力气,滚筒放在山坡指定位置,让它自己滚下山。
(2)实验观察结束后,把滚筒放回盘子里。
(2)音乐结束回到座位。
观察指导重点:幼儿能否使用滚筒进行实验,在游戏中进行判断验证。
4、交流讨论
提问:不同粗细的滚筒,到底往哪拐弯呢?
教师小结:看来,滚筒无论大小,只要两头不一样粗细,总是往细的那头拐弯。
四、第三次实验交流——借助材料,尝试改变物体原来的运动路线。
1、关键提问:如何让滚筒不拐弯,也能直直的滚进山洞?(目的:先猜测再借助材料,激发幼
儿兴趣,开阔幼儿思维,体验探索乐趣)
2、幼儿操作
交待规则:
(1)改变后的滚筒还是不用力气,放在山坡指定位置,让它自己滚进山洞。
(2)用好的材料放回材料库。
(3)成功的作品放在前面的作品展示桌上。
(4)音乐结束回到座位。
观察重点:幼儿能否借助辅助材料,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尝试使用不同材料和方法进行实验。
3、交流讨论:你用了哪些材料,用了什么方法,小滚筒滚进山洞了吗?
预设孩子可能用到的方法:
(1)改变物体一端的形状:将粗的一头变细;将细的那头变粗;
(2)改变物体与斜坡接触面的形状或大小(加粗中间,使两头平衡);
(3)将两个物体对称连接,使物体两端粗细一致;
(4)借助体积较大、两头同样粗的物品(体积小的物品放进大的里)。
活动延伸:
两头一样粗细的罐子里放了块石头,它能不能顺利滚进山洞呢?(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活动:滚进山洞科学探究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教案:巧提沙06-05
科学探究《会悬空的纸盒》大班教案11-11
科学活动教案大班03-03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02-25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1-12
大班纸科学活动教案03-31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3-30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7-12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12-13
科学探究作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