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2021-08-25 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在读文中理解"迤逦、喜怒哀乐、千种情思"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在研读课文中根据语言环境选用合适的动词。

  4、能体会作者对培育自己成长的母校的热爱,对童年集体生活的留恋。唤起自己对母校的依恋不舍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媒体出示:两张不同时期的毕业照,激发情感,引出课题。

  2、媒体出示课题:母校。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完成填空

  媒体出示:

  我重返母校,跨入(),漫步();想起了五年的()。走出(),()涌上心头。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跨入拱门

  漫步操场喜怒哀乐

  走出校门千种情思

  触景生情

  师小结:我们跟随作者跨入拱门,漫步操场,走出校门,每到一处熟悉的地方,都让我们回忆起五年中的喜怒哀乐,唤起千种情思。这就很好地诠释了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触景生情。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媒体出示句子:

  我似乎又尝到了与小伙伴们手拉手欢呼着跑入拱门的喜悦,似乎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迈出校门时的留恋之情。

  2、读句子,发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4、这三个"似乎"包涵着作者跨入拱门那一刻的喜悦(板书:喜悦),如果你是那位作者,你似乎想起了什么呢?

  (二)学习2 — 8小节

  过渡:从大门到操场,路不长,但在作者写来却是十分优美。

  1、媒体出示句子:

  走进大门,沿着石砌的清道,穿过秋菊傲放、松柏沃青的花园,踏着宽宽的石阶,我来到了宽阔的操场。

  2、“沿着、穿过、踏着”都有“走”的意思,可是作者用了不同的动词,你从这三个动作中又似乎体会到了什么呢?

  3、指导朗读。

  4、下文中还有一句和它结构相类似的句子。

  5、媒体出示句子:

  我()在操场上,()着花木,()着幼苗,()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6、不看书,你能选择不同的动词来说说吗?

  7、媒体出示作者写的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恰当:

  我漫步在操场上,欣赏着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10、来到操场,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请两位同学来读读4—8小节。

  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作者当时的感受?(板书:兴奋)

  11、朗读体会

  (三)学习9 — 11小节

  1、媒体出示:

  我慢慢来到拱门下,踏着遍地落叶,看着迤逦的阳光拖成长长的身影,缓缓回首,千种情思涌上心头。

  2、学习词语:迤逦

  ①读准音

  ②看清字形发现什么?

  ③看看这两个字,再看看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3、是啊,在这迤逦的阳光下,熟悉的校园中,唤起了作者的什么情思呢?读读课文,找一找。(板书:留恋)

  4、出示第10 — 11小节

  这诗一般的语言,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读读吧!

  5、指导朗读

  四、复习巩固

  1、复习词语:

  媒体出示:

  熟悉、喜悦、留恋之情、松柏常青、兴高采烈、甜蜜蜜、稚气

  2、仿照课文内容,展开联想写一写。

  媒体出示:

  例:

  我漫步在操场上,欣赏着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我驻足在教室里,,五年的喜怒哀乐,像,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五、拓展作业

  1、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没过几天,我们就要毕业了,再来看看我们的母校,(看照片)此情此景,唤起了你们哪些喜怒哀乐,千种情思呢?

  今天母校为我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明天我们将放飞理想。最后让我们带着万分不舍向母校告别吧!

  齐读:母校,再见!母校,再见!

  2、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

  36、母校

  跨入拱门

  漫步操场喜怒哀乐

  走出校门千种情思

  触景生情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他人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四、朗读这首诗

  五、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六、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以“落红”自喻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寄予爱国情怀

  夕阳西下→吟鞭东指→落花自比

  浩荡离愁→轻松愉快→有所作为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3、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难点:

  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二、呈现目标

  三、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四、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他人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五、朗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六、理解诗句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

  七、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练习册。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1.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2.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4.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5.语文第三单元劝学教案

6.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试卷

7.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

8.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上一篇:语文出版社一年级上册教案 下一篇:小学英语老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