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竹笋

2024-11-22 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竹笋,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竹笋 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竹笋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与竹子的关系。

  2.能大胆说出自己对笋的观察结果,并乐于将想法与同伴分享。

  3.学剥笋壳,并在尝试玩笋的过程中得到乐趣。

  二、活动准备:

  快递包裹1个;熊猫头饰;熊猫吃竹子、竹林图片若干;音乐《熊猫》;每组小框一个,剪刀、胶带、白纸若干;竹笋每人一根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大熊猫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律动

  小朋友们,我是可爱的大熊猫,让我们一起来围着圆圈跳舞吧!

  2.设置情境,引入主题

  ①出示包裹,激发兴趣

  今天大熊猫收到一个神秘的包裹,包裹上写着:“送给你最爱吃的东西。”

  提问:小朋友们知道我们熊猫最爱吃什么吗?(竹子)

  展示图片

  ②摸竹笋,讨论外型

  可是这个包裹这么小,怎么放得下一根那么长的竹子呢?难道里面不是竹子?请一个能干的'小朋友来摸摸看,然后告诉我里面是什么。

  提问:包裹里的东西摸起来什么感觉?

  揭晓答案:竹笋

  提问:竹笋是什么颜色的?形状看起来像什么?

  ④了解竹笋与竹子的关系

  熊猫最爱吃竹子,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根笋呢?难道笋跟竹子有什么关系吗?

  (笋宝宝长大变成竹妈妈,竹妈妈小时候是笋宝宝。)

  3、剥笋壳,玩笋壳

  笋宝宝的秘密藏在它的衣服里,小朋友一起到后面的桌子上探秘吧!

  提问:笋壳是怎么长的?要怎么剥才不会弄破?剥开以后的笋宝宝跟之前有什么不一样?

  笋可以拿来干什么?笋壳可以怎么玩?请和小朋友一起玩玩看。

  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和熊猫妈妈一起把剥好的笋送到厨房,与大家分享我们的劳动成果。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竹笋 2

  活动目标:

  1.感知竹笋的基本特征并了解其生长变化的过程。

  2.在尝试剥笋的过程中体验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礼物包裹、竹笋生长过程图、竹笋若干。

  活动过程:

  1.猜猜、说说,引发幼儿兴趣

  师:(出示大熊猫图片)今天大熊猫收到了朋友们送的一份神秘礼物,它们是大熊猫最爱吃的东西。你们猜是什么?(竹子)

  师:你们猜对了,大熊猫最爱吃的就是竹子。(出示竹子图片)

  师:可是竹子那么长,包裹那么小,装得下吗?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一位小朋友来摸摸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包裹里的东西摸起来什么感觉?你觉得是什么呢?

  答案揭晓:竹笋。

  师:竹笋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是软的还是硬的?

  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原来竹笋上面尖尖的,下面粗粗的,是圆锥形的;外面包着一层笋壳,颜色有些是褐色的,还带点黄,有深有浅;而且竹笋摸起来是硬硬的。

  2.玩玩、剥剥,认识竹笋

  师:可是熊猫最爱吃竹子,为什么要送一根竹笋呢?你能猜出这个秘密吗?

  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说得真棒,原来竹笋长大了就变成竹子了。

  师:竹笋是怎样长大的呢?(出示竹笋生长过程图)

  请幼儿排序竹笋生长过程,并做动作扮演。

  师:这里有很多竹笋,熊猫也想要请你们吃,可是现在就能吃吗?(要剥壳)

  师:笋宝宝的秘密藏在它的衣服里,现在请你去试一试,剥一剥。幼儿操作剥笋。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剥的才不破?你用什么办法剥的这么快?

  小结:原来剥笋要轻轻地,一层一层剥才不会破。

  儿歌总结:小朋友们快快来,我们一起来剥笋,从外剥到里,从下剥到上,一层一层往里剥,笋宝宝露脸微微笑。

  3.结束

  师:笋剥好了,我们送厨房请阿姨去制作美味的菜肴吧。

  教学反思:

  在组织本次教学活动之前,我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活动,我准备了教具礼物盒,并制作了简洁的PPT课件,引导幼儿进入活动情境。为了丰富活动的形式,并使幼儿对竹笋的生长过程有形象的认识,我准备了四张手绘的竹笋从破土而出到长成竹子的过程图。为了满足所有幼儿的操作,让他们在尝试剥笋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我为幼儿准备了人手一根竹笋。

  孩子们都知道熊猫最爱吃竹子,不过都不太知道竹笋和竹子之间有着特别的秘密。当我请孩子摸着新鲜的竹笋时,有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摸上去是硬硬的,长长的……我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在揭晓答案之后,都能说出这是竹笋。随后,我们一起观察讨论了竹笋的外形特征,孩子们发现竹笋外面的笋壳是黑黑的,也有淡淡的黄色;对于竹笋的形状——圆锥形,大家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但是也有幼儿能说出上面尖尖的,下面粗粗的圆圆的特征。幼儿们从笋的颜色、形状、感觉等方面说了自己的发现,很全面,但对于竹笋和竹子之间的关系却还是比较茫然。在经过我的引导与提示,以及观察比较了四张竹笋长成竹子的过程图之后,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原来竹笋是竹子的幼苗,它长大了,就变成了竹子。

  活动中孩子们不仅用眼睛看,还尝试着用手去剥一剥。孩子们在探索剥笋的过程中,有些剥得比较快,比如琪琪,动作非常迅速,而有些幼儿操作剥笋比较慢,花了较长的时间。在分享交流环节,我请了琪琪介绍自己剥笋的方法:原来她是一层一层从下往上剥的.,而且要剥完所有的黑色笋壳,露出浅黄色笋宝宝才算是完成了。而我们班很多孩子是从笋的上部尖尖头开始入手的,壳比较硬,很难顺利剥下来,因此影响了剥笋的速度。最后,我利用儿歌的形式总结了剥笋的正确方法:“小朋友们快快来,我们一起来剥笋,从外剥到里,从下剥到上,一层一层往里剥,笋宝宝露脸微微笑。”以引导幼儿对一层一层剥笋有比较形象的了解。

  本次教学活动还是比较顺利的,选择小竹笋符合春天的季节特征,迎合了幼儿认识、观察植物变化的目标要求。我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对竹笋并不陌生,通过本次活动又加深了他们对竹笋的认识。孩子们在仔细观察与讨论中了解了竹笋的外形特征和竹笋长成竹子的变化过程,在剥笋的过程中又掌握了剥笋这一生活技能。但是,在活动中感觉幼儿没有完全尽兴,剥的不过瘾。因此可延伸剥笋活动时间,活动结束鼓励幼儿在家帮助爸爸妈妈剥笋做家务。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竹笋 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竹笋生长的位置以及外形特征。

  2.尝试剥竹笋,知道竹笋有笋壳,长大后就变成了竹子。

  3.感受劳动的乐趣,萌生热爱劳动的感情。

  活动准备:

  竹笋、毛竹图片及相关的PPT、竹笋制品、竹笋(每人一份)

  活动重点:了解竹笋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尝试剥竹笋,知道竹笋有笋壳,长大后就变成了竹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主题,引出认识竹笋的主题。

  1、出示竹子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提问:知道竹子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

  出示图片

  师“今天老师把这些竹笋宝宝请过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们吧”

  重点: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主题。

  二、引导幼儿从外到里认识竹笋。

  1、师:在认识我们的竹笋宝宝之前,老师要请小朋友小朋友来看几张照片,这里面记录了竹笋是长在什么地方的。

  2、观看PPT

  提问:

  (1)你们来看看竹笋宝宝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呢?

  (上面尖一点,下面胖一点)

  (2)竹笋外面有什么呢?认识笋壳。

  分组操作。从颜色、质地外在特征进行观察。

  (3)集体交流观察的结果,说一说笋壳的颜色,质地以及味道

  总结:笋壳在竹笋长大变成竹子后会脱落,但是我们平时吃得竹笋要剥掉笋壳才可以食用。

  重点:了解竹笋生长的位置以及外形特征。

  三、剥竹笋

  1、说明操作的要求。

  (1)观察笋壳的.构成,能够一块一块地耐心剥。

  (2)仔细观察剥完笋壳的竹笋是怎样的。

  2、幼儿自由进行剥竹笋

  分组进行操作,进一步感受竹笋的组成。教师个别指导

  3、集体交流

  说一说剥笋壳的感受以及剥完笋壳后竹笋的外在形态。

  重点:能够尝试自己剥笋壳。

  四、品尝竹笋制品。

  师:竹笋是一道非常鲜美的菜肴,剥完了笋壳,我们也尝一尝自己劳动的成果吧!

  自然结束。

  五、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到幼儿园后山寻找竹笋,进行实地观察,并进行挖竹笋的亲子活动。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竹笋 4

  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学习归纳故事主题。

  初步感知故事中拟人手法的运用,进一步提高想象力。

  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画有石板和竹林的图片一张,故事图卡一套,识字卡若干,各种竹制品(竹筐、竹椅子、竹凳、竹玩具等)若干。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见过青苔、竹笋和竹子,了解青苔、竹笋和竹子的外形特征及其生长环境等简单常识。

  活动过程

  把收集到的各种竹制品陈列摆放,展示给幼儿,引导幼儿注意观察。

  自由讲述:我看见了xxx,鼓励幼儿用流畅的语言讲述自己看见的竹制品,并用完整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如我看见了一个用竹条编织的花篮”。

  主题谈话:我见过的竹子

  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对竹子和竹笋的认识和了解,(主要引导幼儿讲述竹笋、竹子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及用途。)

  教师讲述寓言故事,适时出示竹笋的图卡引出主题,提问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

  提问:

  ①当在泥土下生活着的竹笋想钻出地面时,他遇到了什么困难?

  ②除了石板,还有谁也在呵斥竹笋?

  ③石板和青苔装睡不理竹笋时,竹笋在干什么?当石板和碧荅一起用力压他的时候,竹笋有没有放弃?

  ④当石板的一头被笋尖顶起来的时候,青苔又提出了什么要求?竹笋答应了吗?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⑤在新竹姐妹的鼓励和自身的'努力下,竹笋怎样了?想尽办法阻拦竹笋生长的石板和青苔最后落得了什么样的下场?

  教师操作卡片,再次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巩固记忆。

  想象讲述:

  当我遇到了困难,我会怎样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造性讲述。

  活动渗透

  艺术领域的美术活动:

  水墨画——美丽的竹林;

  音乐活动:竹笋宝宝快长大。

  科学领域的活动:认识青苔和竹子。

  健康领域的体育游戏:植竹林比赛。

  情境渗透:

  把竹笋、竹林和青苔生长过程的图片粘贴在活动室墙面上供幼儿了解。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周围的青苔和竹子。

  家庭中渗透:建议家长收集相关资料帮助幼儿了解竹笋的生长变化过程。

  幼儿童话故事:勇敢的小竹笋

  山上有一座竹林,每逢到了春天,许多可爱的小竹笋就会三三两两钻出地面来,他们越长越高,最后都成了高高的新竹。层层叠叠的碧叶,在半空中写着数不清的“个”字。

  有一年春天,在靠近峭壁的一方泥土下面,一只幼小的竹笋,用力地往上顶,要钻出地面。不幸那方泥土上却有一块石板。他平稳地躺在那儿,已经有几百年,现在居然有人敢在下面顶他,便怒斥道:“是谁,顶呀顶的?我还要睡哩!”

  石板上寄生着一片青苔,也帮着呵斥:“什么浑小子,胆敢扰您老人家的清梦,压他,压他!”

  小竹笋在地下谦和地回答:“是我,一只小竹笋,要到地面上来,请让一让路!’’

  石板不睬他,自顾自地睡着了。他想再睡几百年。青苔觉得自己的靠山很稳固,也跟着装睡,不睬小竹笋

  小竹笋却不停地往上顶,虽然被石板擦破了头皮,还是往上顶,傍晚,下了一场雨,小竹笋吸饱了水,浑身的精力好像要迸发出来,就更猛烈地往上顶。青苔觉得自己被越抬越高,这才大吃一惊,把石板叫醒,合力向下压。但小竹笋已经决心钻出地面,什么力量也压不住他。

  第二天早晨,笋尖已经露出地面,石板的一头被顶得翘起来,再不能安稳睡觉。小竹笋初次看见太阳,像婴儿扑向母亲一般,更用劲地向上生长,向上生长。

  青苔这才对小竹笋说:“我们可以允许你出来见见阳光,可你必须弯着身子,从石板大人的身边绕出去。要不,我们要把你压断!

  “不!我必须笔直地生长。这样我长大了才可以做竹楼、竹亭、竹凳,做幼儿玩的竹飞机,竹蜻蜓,一根根、一节节都笔直。叫我弯腰曲背,我宁可不生出来!”小竹笋斩钉截铁地回答,猛烈坚决地往上顶。

  “说得好,说得妙!”石板附近的几棵新竹也叫道,“天空哪有弯腰竹,地上哪有弯腰笋?顶他!顶他!”

  小竹笋挺高,石板翘高,最后,他那靠着峭壁的一头,一个滑溜,便一直落下深谷,砸得粉碎,那一片青苔也就失去了寄生地,不久便枯萎了。

  小竹笋长成了强劲笔直的新竹,和兄弟姐妹们一同快乐地生活着,风吹过时,每棵竹子发出爽朗的笑声。层层叠登的碧叶,在空中写着无數的“个”字。

  活动分析

  本活动选取的故事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小竹笋顽强、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希望破土而出长成笔直的竹子的情景。活动中,为了引导幼儿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首先让幼儿欣赏各种竹制品、讲述自己知道的关于竹子的常识。在这样的铺垫之后,教师讲述故事,并通过提问、故事图卡等方式灵活地再现故事内容,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想象讲述的积极性。

  实施指导

  活动重点: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活动难点:了解青苔和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变化的过程。

  活动拓展:

  如幼儿园周边有竹林,教师可以直接带幼儿外出观察或进行挖竹笋活动后再开展故事教学。

  用竹条进行手工编织活动?

  注意事項

  幼儿由于缺乏相关经验,教师要在活动前对幼儿进行相关知识的铺垫。

  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多说、多讲。

  • 相关推荐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竹笋】相关文章:

《小竹笋》中班科学教案01-24

中班科学《小竹笋》教学活动反思范文05-14

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中班03-08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教育教案12-16

《小竹笋》幼儿园中班教案07-02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17

中班学期科学活动教案03-11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06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08-08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