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拍花箩》

2022-09-20 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拍花箩》,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拍花箩》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拍花箩》理解童谣内容,初步感知童谣朗朗上口和诙谐有趣的特点。

  2、喜欢童谣,乐意愉快地跟诵童谣,并根据内容简单游戏。

  【活动准备】

  1、电子大书;2、图片;3、表格。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电子书,引出童谣。

  师:小朋友们,今天衣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大书,你们来看看封面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两个小朋友在玩游戏,他们是怎么玩呢?我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玩看。

  师:小朋友这个游戏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拍花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大书。

  二、幼儿看书,教师朗诵童谣,理解童谣内容。

  1、教师利用圆舞板打节奏朗诵:

  拍呀,拍呀,拍花箩呀,红草地呀,绿马车呀;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一只蜗牛上楼梯呀。

  你拍几呀?我拍二呀,两只蚂蚁抬着大花瓣呀。

  你拍几呀?我拍三呀,三条鲤鱼滚下山呀。

  你拍几呀?我拍四呀,四方的招牌没有字呀。

  你拍几呀?我拍五呀,五只大熊打花鼓呀。

  你拍几呀?我拍六呀,六个老头卖烤肉呀。

  你拍几呀?我拍七呀,七只野狼抱小鸡呀。

  你拍几呀?我拍八呀,八脚的章鱼坐沙发呀。

  你拍几呀?我拍九呀,九只老虎喝老酒呀。

  你拍几呀?我拍十呀,十只青蛙跳进荷花池呀。

  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一共十只青蛙,错了没有?没错,再来玩。

  2、出示表格,师:小朋友们,这本大书我们看完了,请问你刚才都听到了书里讲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在干什么?教师依次完善表格。

  3、教师再次朗诵,边做动作。

  师:小朋友,你们听听今天这首童谣跟我们平时学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吗?(我拍一呀,一只蜗牛上楼梯呀。我拍二呀,两只蚂蚁抬着大花瓣呀。)每句后面都有一个呀字,一呀,梯呀,读音听起来是不是差不多。

  4、师:这首童谣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谁能告诉我叫什么呢?出示题目三、师:小朋友们,这首童谣好听吗?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吧。

  师幼一起游戏。

  四、教师做活动小结。

  师:今天用了老师教的动作来玩这个游戏,你们可以自己想想看还可以做那些动作来玩这个游戏呢?下课后我们回教室找其他小朋友自己编动作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拍花箩》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游戏、模仿,理解儿歌内容,感受问答调的儿歌格式和节奏。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阅读的乐趣。活动准备:图片1-10的数字卡片胸饰

  活动过程:

  一、出示道具(图片和数字),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图片上都是些什么啊?(有蜗牛、蚂蚁、鲤鱼、招牌、熊、老头、狐狸、小鸡、章鱼、老虎和青蛙,还有1-10数字)”你们能把图片上的东西编成一首儿歌吗?(幼儿自由发挥)

  “老师能把这些图片和数字念成一首儿歌,你们想不想听?”

  教师完整的念一遍儿歌。

  二、借助图片学习儿歌,

  1、师:“好,儿歌念完了,你们觉得好不好玩啊!我是怎么编的儿歌?(幼儿回答)

  师:“是这样吗?下面我再念一遍,小耳朵可要听仔细哦!”

  教师再次念儿歌(配上相应的的动作)

  2、给黑板上的数字找朋友。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数字的好朋友都有是谁啊,请小朋友上来说一说。”

  揭开数字“1”后提问:这是几啊?1在儿歌中相对应的是什么啊?蜗牛,那蜗牛能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

  那我们一边做动作一边念:你拍几呀?我拍1呀,一只蜗牛爬楼梯呀!(以此类推)

  在熟悉的基础上,将其中的几张图片拿掉,再次提高难度,让幼儿加深记忆儿歌的内容。

  师:你们的表现真棒,那么我拿掉一张,你们还会不会呢?(教师可视情况而定。)

  三、开火车玩《拍花箩》的游戏。

  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什么啦,请你们先看清胸饰,我们玩开火车。比如老师走到你的面前对你说你拍几呀,小朋友说我拍一呀,然后一起做动作一边念儿歌一只蜗牛上楼梯呀!(以此类推)

  游戏结束后,请每个小朋友找一位客人老师玩这个游戏。

  附:一只蜗牛上楼梯呀。两只蚂蚁抬着大花瓣呀。三条鲤鱼滚下山呀。四方的招牌没有字呀。五只大熊打花鼓呀。六个老头卖烤肉呀。七只野狼抱小鸡呀。八脚的章鱼坐沙发呀。九只老虎喝老酒呀。十只青蛙跳进荷花池呀。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拍花箩》 篇3

  设计意图

  《拍花箩》是一个传统游戏,儿歌琅琅上口,诙谐幽默,很多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喜欢听,便于记忆。孩子们饶有趣味的复述儿歌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更适合幼儿的游戏水平,我将这首儿歌做了修改,使其内容更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活动目标:

  1.通过仔细看图,理解儿歌内容。

  2.通过跟诵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活动重点:

  理解儿歌内容。

  活动难点;

  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活动准备

  《拍花箩》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数字1-5,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好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出示图片)它们是谁?

  这几个数字朋友里面藏着一个小秘密,我们一起来找找这个秘密,好不好?

  二、幼儿看图,理解儿歌内容。

  在我们去寻找秘密之前呢,我们先看看下面的这幅图,注意观察,图中的草地和我们平时见到的草地有什么不同?

  (出示红草地图片)引导幼儿总结:红草地,花马车。

  1. 依次出示五幅图,引导幼儿看懂每幅图:

  (1)现在,我们来看看"1"的后面藏了谁?它在干什么?

  幼儿观察图片,教师引导说出图片内容:一只蜗牛爬楼梯(2)依次观察,总结:

  二只蚂蚁抬着大花瓣三只小猴爬大山四方手帕没有字五只大熊打大鼓2.小朋友们都能找到数字后面的秘密,那我们把这五幅图的内容连起来编成"拍花箩"的儿歌,好吗?

  (看着图片,引导幼儿跟编儿歌)拍呀,拍呀,拍花箩呀,红草地呀,花马车呀。

  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一只蜗牛上楼梯呀。

  你拍几呀,我拍二呀,二只蚂蚁抬着大花瓣呀。

  你拍几呀,我拍三呀,三只小猴爬大山呀。

  你拍几呀,我拍四呀,四方手帕没有字呀。

  你拍几呀,我拍五呀,五只大熊打大鼓呀3.完整欣赏儿歌。

  4.用问答的方式带动幼儿跟读儿歌。

  三、游戏"拍花箩"。

  1.教师问,幼儿答。

  2.邀请听课老师玩,幼儿问,听课老师答。

  四、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今天玩的开心吗?那么我们现在去操场和其他班的小朋友一起去玩《拍花箩》了

  教学反思:

  以前在课间也和孩子们玩过类似的游戏,如“两只小蜜蜂”,能念又能做的形式非常好,而《拍花箩》是我们中国的经典民间游戏,我想对于这样的儿歌游戏在我们的教学中出现,更具传承性,因为它甚至在没有材料的情况下,就能随时随地拈来就玩。可不是吗?我们好动的小篆朋友也喜欢玩“拍花箩”游戏,为了能让小朋友和他一起玩,他使出了全身自我调节招数,和朋友拍手念儿歌时也能很好控制自己,遵守规则了。再来看看我们班平时难得张口说话的芸芸小朋友,她也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自如的和对面的好朋友积极念起了儿歌,也获得了同伴游戏、交流的快乐,变得开朗许多。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拍花箩》 篇4

  第一教时: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2、愿意一起阅读绘本,体验阅读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学念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活动准备:

  1、相关图谱。

  2、教学PPT。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完整欣赏绘本,教师讲述。

  1、出示绘本,一起阅读绘本的封面信息。

  (1)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本新的图画书,它的名字叫《拍花箩》。(边说边指着封面上的字)

  (2) 挂面上除了有这本书的名字还有些什么呢?(引导幼儿阅读封面上的更多信息,一孩子们一起数数封面上小动物的数量)

  2、老师边翻阅边带幼儿完整欣赏绘本(运用PPT)

  (1)《拍花箩》这本书里究竟讲了一些什么好玩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老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绘本,(老师边翻阅边按原文讲述)

  二、分段这,帮助幼儿理解绘本。

  1、《拍花箩》里讲了好玩的?

  2、根据幼儿的问答,出示相应图谱,结合PPT和孩子们一起回顾绘本内容。

  3、小结:原来《拍花箩》里藏了一首好听又好玩的儿歌呀。

  三、学念儿歌,游戏:我问你答。

  1、说明游戏的玩法:老师边念边问,走到谁前面谁就来回答,你可以说你最喜欢的那段的数字,大家听了数字一起来说说它的儿歌。

  2、老师选一名幼儿尝试玩游戏。

  3、大家一起轮游戏玩,以激发幼儿学儿歌的兴趣。

  四、再次完整欣赏绘本。

  1、这个游戏好玩吗?让我们休息一下,一起再听听这首好玩的儿歌吧。

  2、和幼儿一起完整欣赏绘本一遍。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儿歌内容,能有节奏的念儿歌。

  2、能根据儿歌中的节拍与同伴两个合作边念边拍手。

  活动重点:

  能根据节奏图有节奏的念儿歌。

  活动难点:

  能根据儿歌的节拍与同伴两人合作边念边拍手。

  活动准备:

  节奏图、儿歌内容相关的小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儿歌。

  1、出示绘本《拍花箩》,复习儿歌内容。

  2、和幼儿一起念儿歌,边出示小图片。

  二、 幼儿有节奏的念儿歌。

  1、老师示范。

  2、理解节奏图。

  (1) 结合图片与节奏谱逐段理解,即节奏图与儿歌的一一对应。

  (2) 理解“?”及数字所代表的意思。

  (3) 解决重点:二只蚂蚁抬着大花辨呀。

  十只青蛙跳进荷花池呀。

  (4) 学念上面两句。

  3、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学念儿歌。及时纠正比较难两句处,幼儿出现的问题。

  4、带领幼儿边拍手边有节奏的.念儿歌。

  三、 两人拍手游戏。

  1、老师找一名幼儿示范合作游戏。

  2、两名幼儿自由结伴用自拍和对拍相结合的方式自由边念边有节奏的拍手。

  3、一起边拍边有节奏念儿歌。

  4、根据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拍手的难度。引导幼儿用自拍交叉拍相结合的方法玩游戏。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拍花箩》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欣赏幼儿用书《拍花箩》,并学念儿歌《拍花箩》。

  2、幼儿感受儿歌的生动、幽默的情感。

  3、在说说、玩玩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音《拍花萝》、大写数字和小写数字各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数字1、2、3、4、5、6、7、8、9、10导入活动内容。

  教师:小朋友,这些数字你们认识吗?

  幼儿:1、2、3、4、5、6、7、8、9、10。

  教师:这些数字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呢?

  教师出示大写数字一、二、三……幼儿一起认一认。

  2、数字儿歌。

  教师:你们知道关于数字的儿歌吗?

  幼儿回忆,一起念《一二三四五》。

  二、阅读幼儿用书《拍花萝》

  1、出示《拍花箩》,和幼儿一起欣赏。

  教师:今天许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儿歌,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幼儿:鱼、青蛙……

  你们从书上看看,猜想一下这首儿歌大概讲的是什么内容(跟动物有关)。

  2、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学习儿歌《拍花箩》。

  教师:你拍几呀?

  幼儿:我拍一呀。

  教师:来看看画面上有谁?

  幼儿:蜗牛。

  教师:几只蜗牛?

  幼儿:一只。

  教师:在干什么?

  幼儿:爬楼梯。

  教师:一只蜗牛爬楼梯呀。

  将讲述的内容连贯起来念一遍。

  3、用同样的方法和幼儿玩下面的游戏。

  4、让幼儿回忆刚才我们拍了哪些?根据幼儿说的,出示相应的图片。

  5、一起按照数字的顺序给图片排排队。

  6、一起看图片来念一遍儿歌。

  7、师幼倾听录音机里的《拍花箩》,并有节奏地配上相应的动作。 形式依然用游戏的方法进行。

  延伸活动:

  幼儿之间一起玩拍花箩游戏。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拍花箩》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传统童谣的特点,发现其结构规律。

  2、在与同伴的游戏中记忆童谣,感受传统童谣的乐趣。

  3、尝试集体续编童谣。

  4、理解童谣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学习童谣,感受其特点。

  尝试纺偏童谣。

  活动准备:

  背景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娃娃拍手歌

  1、教师:小朋友,老师请你们和我一起来玩娃娃拍手歌。

  2、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娃娃拍手歌",边做动作,"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娃娃开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娃娃洗手帕。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娃娃爬大山。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娃娃写大字。你拍五,我拍五,我们大家来跳舞。

  二、观察图片,初步了解新的学习内容

  1、教师出示五幅图片,幼儿观察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上有什么?它们有多少个?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动物,说出名称和它们的数量。)

  2、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每幅图片上的内容。

  教师:它们都在做什么事情呢?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每幅图片上的内容?

  (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教师巡回观察、倾听。)

  3、集体交流、创编。

  教师引导幼儿参与到每幅图片的讨论中,用身体动作、相互讨论协商等方式帮助幼儿准确地表达每幅图的内容。

  4、师生共同把五幅图片上的内容连贯起来编成童谣念一遍

  三、初步学习游戏"拍花箩"

  1、迁移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尝试编童谣教师:请小朋友试一试,我们用念拍手歌的方法来念这首童谣,在每一句前面加上"你拍一,我拍一",一直到"你拍五,我拍五"。

  (引导幼儿自由尝试用拍手歌的方式念新童谣。)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中念童谣,共同检验幼儿改编情况。

  3、集体念童谣两遍教师:想想看,童谣怎样记得牢?

  (引导幼儿知道童谣每段话的最后一个字的发音有点像,这样记起来比较容易。第一遍幼儿可以看图念,第二遍鼓励幼儿不看图念童谣。)

  四、游戏:拍花箩

  1、教师和一名幼儿示范玩拍花箩的游戏,其他幼儿一起念童谣。

  2、幼儿两两结伴玩游戏教师:想一想在玩游戏的时候怎样才能玩得好?

  (引导幼儿知道在玩的时候童谣可以念得慢一些,和拍手的速度要一致,而且两个人念童谣和拍手的速度也要一样才能玩得好。)

  五、活动延伸

  请你回到家把这首童谣教给爸爸、妈妈,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这首童谣继续编下去,一直编到十。

  教学反思:

  以前在课间也和孩子们玩过类似的游戏,如“两只小蜜蜂”,能念又能做的形式非常好,而《拍花箩》是我们中国的经典民间游戏,我想对于这样的儿歌游戏在我们的教学中出现,更具传承性,因为它甚至在没有材料的情况下,就能随时随地拈来就玩。可不是吗?我们好动的小篆朋友也喜欢玩“拍花箩”游戏,为了能让小朋友和他一起玩,他使出了全身自我调节招数,和朋友拍手念儿歌时也能很好控制自己,遵守规则了。再来看看我们班平时难得张口说话的芸芸小朋友,她也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自如的和对面的好朋友积极念起了儿歌,也获得了同伴游戏、交流的快乐,变得开朗许多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拍花箩》】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拍花箩》09-01

拍花箩教案07-07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拍花箩》09-23

拍花箩说课稿01-20

好玩的拍花箩教育随笔06-29

《拍花箩》绘本教学反思06-26

大班语言教案:拍花萝01-12

中班语言课公开课教案03-22

《野餐》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