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场景介绍:教室四周墙壁布满各种小动物图片,使音乐教室变成一个美丽的动物园。学生排队在教室门口等候,铃响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随着《在动物园里》的旋律走入课堂。)
师:“这节课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去参观美丽的动物园好吗?”教师引领学生边听音乐边参观。
师:“看!这是什么小动物?”
生:“老虎!”
师:“老虎怎样叫呀?”(生模仿老虎的叫声。)
师:“看!这又是什么小动物?”
生:“大象”
师:“大象!”
师:“大象怎样走路的?”(生模仿大象的走路姿势。)
师生环绕教室巡视一圈后,音乐停,小朋友们回到自己的位置,在地毯上坐下。
[评析:教师独具匠心。地把音乐教室装饰成一个美丽的动物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创编歌词、舞蹈等创设了非常好的情境。]
二、歌词创编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刚才在我们的动物园里,你都看见什么动物啦?它们都在做些什么?”
生:“猴子正在吃桃子。”
师:“你说的真好,老师把你说的配上节奏,小朋友听听好不好?”
教师边拍手边说:
×××× ×× ×
猴子正在吃桃子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边拍节奏,边说说你在动物里都看到什么小动物?它们又在做什么呢?”
生1:老虎张嘴大声叫;
生2:斑马花花真漂亮;
师:“像刚才几位小朋友说的那样,你们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看谁最聪明,和别的小朋友说的不一样,一会儿请你来说。”(播放《在动物园里》的音乐旋律)
学生汇报。在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拍节奏,汇报的学生很自然、也很自信地跟着节奏说出自己创编的歌谣。
[评析:教师启发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图片提示的基础上,把自己看到或想到的动物的活动,巧妙地配上节奏、编成歌谣,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着痕迹地引领学生进入了创作的境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把自己的词按节奏编成歌谣,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趣,也给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
三、学唱歌曲
师:“小动物们都是大家的朋友,老师也非常喜欢小动物,老师这儿有一首关于小动物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听?”“和老师一起唱唱好吗?”
放《在动物园里》的音乐,老师边唱边表演。
当放到第二遍时,教师说:“小朋友们来和老师一起演唱好吗?”学生跑到教室的中间与教师一起,边喝边根据歌词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师:“我们根据头饰来分角色表演好吗?”
生:“好!”
教师按头饰分组:“这是猴子山,那是狮子山,那是鸟语林,其余的小动物在中间。下面,让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
放音乐,学生按自己扮演的小动物分组演唱。教师和学生一起表演,并站在学生中间,及时为学生提醒歌词。
[评析:教师通过前面的一系列的铺垫,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歌曲,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四、按旋律填唱歌词
师:“小朋友们喜欢这首歌儿吗?”
生:“喜欢!”
师:“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编的'歌词,配上这美妙的旋律,在小组里共同编一首歌曲呢?”
生:“能。”
师:“那我们比比哪个小组的小朋友合作得最好,编得最认真,好吗?”
教师放《在动物园里》的音乐,学生分小组热烈地讨论练习,教师到各小组内巡视指导。
汇报表演。
师:“小朋友们,老师前面音符树上的小音符你们喜欢吗?待会儿,哪个小组的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那么你们小组的每一个小朋友就可以主动到前面的音符树上摘一个小音符,来表扬一下自己。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愿意把你们编的歌曲来表演给大家欣赏?”
两个小组分别到地毯中间来表演,教师和其他的学生为他们按旋律拍节奏。每一个到前面来表演的学生表演之后,主动到前面教师布置的“音符树”上摘取一个小音符作为自己的奖励。
师:“刚才小朋友们不仅在小组里编得认真,而且表演得也很好。由于时间关系,就不能挨个小组来表演啦,剩下的小组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好吗?”
其他小组共同表演后,也每人摘取小音符作为奖励。
[评析:教师再次跳出教材,让学生进行了再创作,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使其在创作中进一步不露痕迹地巩固了本课的音乐旋律。同时教师以音乐特有的小音符作了奖励,让学生自己奖励自己,在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为以后学习音符作了感观的铺垫。]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小朋友们在动物园里玩得开心吗?”教师出示课题《在动物园里》。
师:“那我们在动物园里一起都做了些什么呀?”
生1:“我们参观了动物园。”
生2:“我们还唱歌啦。”
生3:“我们还看到了那么多的小动物。”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棒,我们每个人都成了小小的词作家了。把你们今天编的歌曲表演给你的老师、朋友和父母听,好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师生互相致再见,学生随着《在动物园里》的音乐走出教室。
【《在动物园里》教学实录与评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