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1-07-30 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掌握本课会认字、会写字和词语。

  教学重点:弄清作者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

  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由、投入地读课文,尽力读懂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揭题:

  你们见过蜗牛吗?它长什么样儿?(生描述)就这样儿——「展示课件第一屏」(播放有关蜗牛的短片或图片供学生观看)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动物朋友——蜗牛。(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具体的动物形象最能打动孩子们,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学习体验,进而激起探究的兴趣。

  二、情感朗读,感悟:

  (一)请大家自由、投入地朗读这篇课文,通过文字和作者对话,和小蜗牛对话。

  1、师: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障碍?(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答惑)

  2、这篇文章的哪些段落特别吸引你?(三、四自然段)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读这些描写吧,去享受美好的文字带给你的精神盛宴。(生自主读文)

  (二)师:此时此刻,你一定想说些什么吧,把你心里的话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写完读给我们听听。

  【设计意图】:教师作为组织者、引领者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读中生疑,读中自悟,只有当该“出手时”再“出手”。

  三、回顾学法,识字:

  1、师:在学习《山雀》一课的生字时我们一起来回顾、总结了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展示课件第二屏】出示生字的学法

  2、好的学习方法就像是勇士手中得力的武器,可以所向披靡。那么,小勇士们还等什么呢?开始学生字。

  (1)同桌合作试讲。

  (2)学生依座位顺序讲生字,每人一个,其他同学可补充。

  (3)师重点讲解、范写“袋、继、熟”三字。

  (4)从这些生字和词语中自选三个以上即兴说几句话或编一个小故事——例如:口袋、继续、成熟

  【设计意图】:新增此环节将生字新词故事化,既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运用字词,又是对构思和表达能力的锻炼。

  四、学生练写生字,师巡视,及时指导。

  五、作业设计:

  (一)在作业本上写本课生字。

  (二)有感情地练读课文,预习课后题。

  六、板书设计:

  6蜗牛

  袋继熟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弄清作者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揭题,走进回忆:

  师:一段美好的生活,总会留下一个难忘的回忆。而在美好的童年里,在潮湿的墙根儿下和蜗牛亲密接触的`幸福和幸运可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如今,当蜗牛更多地被作为美味端上餐桌时,关于墙根儿下的抓蜗牛、看蜗牛的回忆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一起走进郑晓东的回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回忆总是绵远悠长的,就像一声声轻轻的叹息。这篇文章中处处弥漫着作者的情感,既有对蜗牛的敬佩赞叹,又有对逝去岁月的惆怅感慨,在开课之初以接近于作者风格的语言创设一种回忆的情感空间,可以引领学生自然置身文境。

  二、读文,品词析句:

  (一)师:文章中到处弥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请你轻轻地朗读课文的一、二、五自然段,读好后想想:你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

  1、我觉得作者有点儿难过,惆怅。

  2、我发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小青青唱儿歌。

  (师结合现实帮助学生理解“惆怅”的含义,同时引导他们感受作者自然的文笔,渗透“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二)1、回忆是美好的。在回忆中,作者对蜗牛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大家用心地默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寻找答案。

  (起初认为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开始敬佩它了。)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这两个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我”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了呢?标出相关的词、句、段,好好体会。

  【预设】:(1)“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A、生朗读,谈体会。

  B、藏在硬壳里的蜗牛当时会怎么想呢?(生想象、交流,体会蜗牛的胆小。)

  C、师指导朗读:是够胆小的。谁来读读这句,读出小家伙儿的胆怯。

  D、学生读句子。

  (2)“不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它便立即把头缩回去。”「展示课件第三屏」

  A、生汇报。

  B、师紧扣“探出”、“东张西望”、“巡视”、“慢慢”、“伸出”、“立即”、“缩”等词语,引导学生借助动作、想象的方式理解词语含义,从而体会到蜗牛的胆小。

  C、指导朗读、背诵。

  (3)师:如此胆小的蜗牛后来却得到了作者的佩服,原因何在呢?

  (生谈)(板书:不畏惧不退缩不放弃)

  A、师生合作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蜗牛的精神。

  B、生从文中寻找相应内容填表格——

  爬行的角度

  背上的负重

  爬行的方式

  摔下来的表现

  所用时间

  垂直平面

  “壳像一块大石头”

  挪动

  “没关系,我没摔坏。”

  几十分钟

  C、师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再联系自身负重爬山的体验体会蜗牛的勇敢、顽强。

  D、师生举例子(联系身边的、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中出现的具有顽强精神的人的事例),理解“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含义。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解读,超越文本感悟。

  三、总结,欣赏励志:

  师:儿时的观察、思考让作者写出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赞美蜗牛的回忆性文章,这段回忆又让我们认识并了解了可爱而顽强的蜗牛,作为锦上添花的礼物,下面我要把一首名叫《蜗牛》的歌送给大家。

  「展示课件第四屏」播放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并出示歌词

  「展示课件第五屏」“路在脚下,只要走,就有希望!”

  【设计意图】:学习即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四、作业设计:

  (一)采集课文中用得巧妙的词语补充在“词语花篮”里。

  (二)日记《我___蜗牛》。

  (三)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松鼠》和《喜爱音乐的白鲸》两篇文章,感受自然界动物的可爱。

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教案及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教学难点: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歌曲录音《蜗牛与黄鹂鸟》;《蜗牛童谣》、蜗牛爬墙录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发情趣。

  2、认识生字。

  3、熟读课文。

  4、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听:院子里,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动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念着“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

  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

  板书课题:蜗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蜗牛》。

  学生齐读课题。

  问:你喜欢蜗牛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

  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抽读字、词卡片。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对蜗牛有什么看法?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转变看法?)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

  3、师生研究难记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点。

  稍:与“梢”区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点。与“代”区分。

  畏:下面左边不要加撇。

  免:与“兔”区分。

  熟:与“热”区分。

  悉:注意读音是一声。在词里读轻声。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

  (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

  (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查找关于蜗牛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检查字词,理解课文,学习三、四自然段,理解词语,体会蜗牛的“胆小”,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

  2、听写字词。

  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

  板书:总是藏不肯出来

  〔此处设计意在以读带讲,培养学生倾听、评价别人的能力〕

  2、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

  “巡视”一番,直到发现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会立即把头缩回去。

  理解“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等词语。

  〔此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在品味过程中,通过想象、表演、比较等方式理解蜗牛的小心谨慎。〕

  3、板书: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

  4、总结:

  板书:出壳前、出壳、回壳。——胆小

  5、体会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样想?

  出示课件:

  嘿,真是个胆小鬼!

  齐读这一句。

  6、连读3、4自然段。

  板书设计

  蜗牛

  出壳前总是藏不肯出来

  出壳探、东张西望、直到、

  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胆小鬼

  回壳轻轻、立即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蜗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随着作者的观察,了解到蜗牛实在是胆小。下面我们再随着作者感受一下他的敬佩之情从何而来?

  二、研读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

  (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

  不耐烦——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

  6、小结:小小的蜗牛面对垂直向上的高墙,经过摔落的打击,却毫不退却,坚持到成功,怎能不让人敬佩?

  三、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1、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4、小结: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的生动、具体。

  四、资料交流:

  你们收集了哪些关于蜗牛的资料?

  展示资料:

  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蜗牛》

2.中班科学教案:蜗牛教案及教学反思

3.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蜗牛》

4.三年级语文《蜗牛》教学反思

5.中班语言教案:蜗牛画树教案及教学反思

6.蜗牛搬家教案及活动反思

7.小班语言变色蜗牛教案及反思

8.语文园地八教案及教学反思

9.小学语文《乌鸦和狐狸》教案及精选教学反思

上一篇:中班环保袋活动教案 下一篇: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