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下课十分钟教案

2021-07-20 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社会下课十分钟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生下课10分钟适合做的事情。

  2、模拟小学生下课10分钟的活动,尝试合理安排课间10分钟。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已参观过小学下课的前期经验;幼儿自备书包,小学学习用品若干;书籍、棋类、玩具和时钟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引出话题

  1、讨论:小学生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课与课之间可以休息几分钟?

  2、观看时间:知道时钟的长针走2大格,就是10分钟。

  二、下课10分钟该做什么

  1、在下课10分钟里,可以做哪些事情?

  2、哪些事可做可不做?哪些事必须做好?(幼儿根据操作材料选择)

  3、教师按幼儿的讨论总结:

  (1)必须做,如喝水、上厕所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本等。

  (2)可选择做,如看图书、下棋、聊天、到操场上去转一圈等。

  4、儿歌小结

  三、模拟小学生下课活动

  1、模拟下课,规定10分钟休息。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安排活动。

  3、按上课铃声准时回到座位上。

  四、交流

  1、教师检查幼儿是否准备好课本和文具。

  2、介绍自己在课间10分钟所做的事情,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

  总结:课间10分钟是很有限的,必须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和必要的休息,这样的10分钟才会过得有意义。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1)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较好地达到了《细则》的要求"教育内容要符合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同时要为幼儿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教育内容要与本班幼儿已有经验和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应是幼儿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课问十分钟"不仅是幼儿现在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又是他们即将上小学面临的一个比较难把握的问题,所以开展此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2)注重了"体验"的过程。只有当幼儿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发生变化时,学习才能称得上是主动的,只有幼儿自己建构的知识才能得到迁移并在实际中去运用。尤其是"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只有让他们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来亲自感受、体验,才能了解时间的长短,了解时间和活动的关系,了解时间对于我们合理安排活动的重要意义。

  (3)较好地体现了"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对于大班活动提出的"活动化的共同学习"这一要求。注重了自主性、连续性、共同学习。例如,通过让幼儿自己制订活动的计划,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计划去完成,并通过自己的体验来调整计划,很好地调动了他们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的清单,都想在课间十分钟内完成,有的想出来了却不会用标志表示等。

  这正是老师了解幼儿真实经验的好机会,老师根据幼儿出现的问题才能用更适当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提高能力,这样的过程才是对幼儿的发展有好处的,朱老师在此方面把握很好。

  我上了厕所、喝了水,还看了书,但没画画就上课了。我没上厕所,人多,后来就忘了。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小结模拟活动的情况,使其感受内容与时间的关系,发现调整计划的必要。

  2、集体总结:

  教师:你们认为"课间十分钟"必须要进行哪些活动?

  幼儿:上厕所、喝水、准备下一节课的书、休息。

  教师:你认为"课问十分钟"做什么内容的游戏合适?

  幼儿:与小朋友说说话、玩翻绳、玩折纸、跳绳……

  教师:怎么安排这些活动呢?

  幼儿:上厕所可以人少时去;应该先准备下次用的书;可以先喝水。

  教师利用图示,帮助幼儿梳理与提升经验,获得调整计划的依据与策略。

  3、本次活动是过程性的活动,而非结果性的活动。

  幼儿对于"时间"的体验是不能通过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时间"对于幼儿来说的确太抽象了,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教师不仅利用"课问十分钟"这个点,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加丰富的体验活动,例如,一分钟可以做什么?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来观察时间,什么时问开始的?什么时间结束的用了多长时间?让幼儿慢慢积累对于"时间"的经验。

【大班社会下课十分钟教案】相关文章:

1.下课十分钟大班教案

2.大班语言下课十分钟教案

3.《下课十分钟》教案

4.下课十分钟活动教案

5.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下课十分钟》

6.大班社会教案:《课间十分钟》

7.下课十分钟小学作文

8.下课十分钟的日记

上一篇:中班绘画活动路边的树教案 下一篇:大班主题活动大苹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