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词语:功成名就,迫不及待,始料未及,不假思索,座右铭,完尔。
2.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懂得走向生活,广交朋友,能给人的生活带来快乐。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点拨、引导法。
(二)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结合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二)解决办法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读、想、画、写、议,理解课文内容,对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可适当予以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可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谈感想。对于含义较深的句子,教师可适当予以点拨,使其深化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可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回答。他究竟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总统夫人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2.从文中找出“我”提出的问题及总统夫人的回答。
“我”提出的问题是:“请问夫人,在您会晤过的人中,您觉得哪一位最有趣?”
总统夫人的回答是:“戴维?科宁斯”,“我一定会选中你:戴维?科宁斯。”
(三)自主探究
可让学生参照阅读提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罗斯福夫人为什么要那样回答?她的话在科宁斯身上起了怎样的作用?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四)合作交流
可先组内交流,然后集体研讨。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题目“走向生活”的真正含义,深化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五).总结
1.结合自身谈学习感受。
2.参加实践活动。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写出你的座右铭。
附:板书设计
走向生活 → 广交朋友 → 增添快乐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语文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会认“戴”等13个生字,会写“兄”等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既要敢于挑战权威,又要谦虚谨慎。
4.培养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感情朗读
三、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戴嵩的《三牛图》和《归牧图》。
3.学生搜集我国画动物的著名画家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欣赏作品,导入课题:
出示挂图:《斗牛图》和《归牧图》同学们,老师让大家欣赏两幅名画,一幅叫“三牛图”,一幅叫“归牧图”。看了这两幅画,你想说什么呢?(学生交流)这两幅名画是我国唐朝一位叫戴嵩的画家画的。
(板书:戴嵩)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讲他和牧童的故事。
板书课题:21、画家和牧童(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生字的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二、合作交流
1、认读生字词语
小老师领读、指读、开火车读、挑战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结合正音互相评价。
整体感知课文,读了课文,你能简单说说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吗?
3.学生交流。
三、品读感悟
1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来读读课文,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出了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也是一个虚心的画家呢?请你画出来。
2.学生独立读文,画出有关语句。
3.四人小组交流,派出代表在全班发言。
4.学生交流,朗读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
a.朗读感悟戴嵩是一个虚心的画家。学生交流后,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读出戴嵩和蔼的语气)
“多谢你的指教。”(读出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语气,并用动作表演来理解“拱手”这个词语)分角色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
b.朗读感悟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学生交流后,随机指导朗读感悟。读好下面两个句子,并引导用此句式说话。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分角色读好下面的内容。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同时引导学生积累称赞、夸赞、赞扬、绝妙等词语)齐读全文,总结课文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结课文:戴嵩虚心地接受了牧童的意见,从此,他更加注意观察牛的生活习性,在他画笔下的牛,更加栩栩如生了。(再次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让学生欣赏)自读“我知道”,并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四、巩固延伸
1、美读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家和牧童》这个故事,深深地为大画家戴嵩的虚心好学所感动。现在,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A.师范读课文。
B.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2、巩固生字,积累语言: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去掉拼音),用各种方式检查学生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分组读、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等。
(2)、指导写字:
A.认读要写的12个字,并用这些字组成词语。
B.观察字形特点,指导书写
“商”的同字框里不是“古”;“抹”右边上横长,下横短;“批”右边的两个“匕”,大小不同。范写“钱”“购”
C.学生书写。(注意写字姿势,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
3、展示、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
A.小组内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
B.派代表在班内交流。
4、拓展延伸:
收集中外名人虚心好学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5、课外作业:
A.把课文朗读给家人、邻居、小朋友听,并记录他们的评语。
B.阅读“我知道”,搜集名画家的故事或图片,与同学交流。
板书:
21画家和牧童
戴嵩斗牛图牧童
虚心接受大胆挑战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阅读兴趣摆到重要位置,并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和享受。另外,基于“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理论的引领指导,本课阅读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其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设计特色]
通过多次角色转换在研究性阅读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其深深入境、自然悟情。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4①,并能进行较好地角色朗读及表演。
2、认识一个偏旁“登字头”,学会3个生字“苍、登、善”。
3、能从小青蛙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悟其心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启动情感,揭题入文。
1、教师引入:“带来一个很好听的童话故事。”
(揭题出示“青蛙看海”并范读)
2、有兴趣来读读这个题吗?
(1)指名读;(2)齐读。
二、初步感知,质疑探究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若有疑问,听完提出。
2、学生纷纷质疑。
(部分简单的问题,如“善跑”、“苍鹰”等通过师生、生生间交流、探讨、补充非常快速地完成;对于一些重要的、与课文内涵联系紧密的,如“长期”、“凉气”等则慎重贴于黑板,启发学生在学课文时再作进一步的深思。)
3、小结:小朋友现在是越来越会提问了!别急,呆会儿我们还可以一边学,一边提;一边提呢再一边自己来解决,好吗?(好!)其实我们从小啊就应该做一个善思考与爱发问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来越聪明,才能有所创造!
三、充分诵读,巧破疑难。
(一)、导读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一段。
2、学生自由提新问题。
3、众说纷纭,巧解“长期”。
4、角色转换:你就是这只青蛙(点图述),你啊在这个湖边已经生活了很久很久了,你会怎么想?(指名说)
5、多种促读手段指导读好第一段第一句(突出“呆得最久,最想看海”的感觉)
6、看,就在此时(贴图)谁飞来了?(苍鹰大哥)
对它说什么呢?(男女生分读)
7、师述:有希望!
(二)、导读第二自然段
1、小青蛙抬头一看,看到了什么?(贴山图——指名说)
2、角色转换:你就是这只蹲在湖边的青蛙(动作),看到这么高的山,心里感觉?
(对个别感觉可再具体地问下为什么,促使学生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感悟)
3、书上的小青蛙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2)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4、师引思:都说自己会害怕、担心,那书上的这只小青蛙是开心呢,难过呢,还是害怕?(众生发表意见)
5、指导读好第二段:(1)指名读;(2)齐读。
6、学生自由提新问题。
7、巧解“吸了口凉气”:
(1)指名2人上台试吸;
(2)师范吸,问:有何不同?感觉?
(3)师转换句序范演读§2:“青蛙吸了口凉气……”
(4)齐演读——指名一生上台演。
(三)、导读第三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1、角色转换:你是苍鹰,你怎么说?
2、书上的苍鹰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苍鹰的口气)
(2)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指名——齐)
3、师引思:苍鹰有无帮助青蛙(没有)猜青蛙心理?为什么?(指名说)
4、师顺势解疑,引入(出示“青蛙很失望”)
(1)指名读;(2)齐读。
5、角色转换,引申思虑:你会失望、难过吗?
6、总结:凡事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就像今天我们学课文,还不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解决的;没解决的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想办法,好吗?
四、角色朗读,自然转化。
1、分工(青蛙、苍鹰):自愿加入。
2、采访:准备用怎样的口气来读?
3、正式分角色朗读。
五、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1、出示所写生字:苍、登、善(读准字音)。
2、指名口头扩词。
3(1)认识新偏旁“登字头”,并自学其笔顺——师板写生书空
(2)自学难字“善”的笔顺。
4、书上田字格中描红,描好观察:怎样写才能写得漂亮?
5、当小老师大堂交流。
6、习字册上练习书写。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写景文,作者把视角投向了华灯高照、络绎不绝的长安街,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环行路上的立交桥,繁华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古老的故宫、美丽的角楼,运用优美的文字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灯光绚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全文六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灯光夜景写的,文质间美。
【设计理念】
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一种训练,是同学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当前,在语文教学中,一般都重视了读,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读“挤”不进去的现象:同学读的面不够广,量不够大,质不够高。突出读的兴趣,注重读的体验,加强读的积累,使同学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几内蕴的意味绵长,从而促进同学的阅读意识,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景,激发同学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借助画面,情境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北京风光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放课件)
这是北京的什么地方?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
2、北京不但白昼美丽,到了夜晚更美了。(放课件)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3、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篇专门写北京夜景美的课文,《北京亮起来了》,北京的夜景到底有多美,让我们通过认真读好课文来感受吧!
二、识字学词,初读感悟
1、生自读: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对照课后生字,在文中画出生字词。同桌互查。
2、同学们刚才读得可认真了,谁愿意来当小老师把课文中出现的这些生字词带同学读一读?
夜幕降临 银光闪闪 光彩夺目 五光十色 络绎不绝 华灯高照
长安街 勾画 喷泉 王府井 紫禁城 一束束 一幢幢 繁华 辉煌
3、我们已经和这些生字词成了好朋友,他们可以带我们顺利地游览北京的夜景了。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都给我们介绍了北京哪些地方的夜景?
(放课件,理清思路)
三、反复诵读,理解体味
1、过渡:
这么多地方,你认为哪地方夜景最美,深深地吸引了你,用自身最喜欢的方式读。争取把课文读的有感情,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
2、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3、同学们刚才学得可真认真,现在我们一处一处仔细地游览,感受北京夜景的美丽。谁愿意先来读自身最喜欢的那局部?为什么喜欢?
师:你见过夏日夜晚的天空中的银河是什么样吗?
长安街,天安门城楼,广场四周的景色真让人流连忘返。我们沿着这条银河似的大街去逛逛古老的商业街(紫禁城),看看那里是什么样。
王府井、西单是北京最古老的商业街,有700多年的历史,如今是什么样呢?(焕然一新)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读的可真美呀!我也非常想读一读这一段,愿意听吗?
(逐段学习,相机指导朗读,出示相应画面)
4、我们游览了北京的几处景点,被北京美丽的夜景深深陶醉,你们觉得夜幕下的北京城是什么样的?
5、北京美丽的夜景数不胜数,我们再欣赏一组图片。你对夜晚的北京有一种什么感受?
6、如此美丽的夜景,我们不由赞叹:北京,多么辉煌,多么亮丽!
7、你们想不想再一次读一读这篇课文,再一次感受一下北京美丽的夜景?那就大声地读吧。
目的:为同学创设情境,边读边赏,解决难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实践活动
我是一名小导游:
同学们,刚才我们游览了北京,感受到了北京夜晚的迷人景色,今晚有一批游人要去北京观光,我们借此机会,展示一下自身,让他们对北京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愿意为他们当回小导游吗?想一想,怎么介绍才干把迷人的夜景传达给他们?
目的:展示自我,感受语言内蕴。
五、课外实践
我最棒:
北京的夜晚实在太美了,她不愧是我们祖国的首都,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祖国处处都象北京一样发生着巨大变化,我们的家乡—安庆也在天天变化着。
1、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家长介绍北京的夜景。
2、利用假日游览安庆,欣赏安庆夜景,并画一画,写一写。
目的:拓宽思路,加强语言的积累。
【板书】
北 京 亮 起 来 了
↓
灯的海洋 光的世界
辉煌 亮丽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学生收集,口头交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的运用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引导学生收集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常见的、最新鲜的和最活泼的语言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言的规范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生收集、口头交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教学用具:
洗衣粉包装袋、“美乐多”瓶、胡豆简介、广告语、警示语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让你去背诵圆周率,你们会背吗?可是,有一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就会背。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样学会背诵的吗?
故事:很久以前,有位教书先生,整天不物正业,就喜欢到山上去找庙里的和尚喝酒。他每次临行前都给学生留下一道作业:背诵圆周率。开始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苦不堪言。后来,一位聪明的学生想出妙法,把圆周率的内容与眼前的情景联系起来,编了一段顺口溜:
山颠一寺一壶酒(3。14159)
尔乐哭煞吾(26535)
把酒吃(897)
酒杀尔(932)
杀不死(384)
乐尔乐(626)
先生一回来,大家都会背诵了。
由此,可见语文学得好,对数学也大有帮助的。不单如此,在生活当中,处处可见语文的影子。
二、收集,观察生活中的语文。
例如,电视、广告、校园横幅、对联。包括家里的一些食品的简介等等都体现了语文知识。
广告:某石灰广告——白手起家
某化装品广告——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耐克——一切皆有可能。
对联:
苏轼和佛印的谑联:苏轼见一条狗在河边啃骨头,遂出: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从容把写有苏轼诗句的扇子往河上一扔,曰:水流东坡诗(尸)。
生活用品的名字和广告、食品简介和姓名等:
名字:自己家人对自己的期望。
飘柔、立白、美乐多、雪碧等熟悉的生活用品的'名称和它们的广告语。
横幅:学校挂的、街道写的等等
但是,在现实中,这些广告语或者是横幅或者简介语等也有出错的时候,字词用得不当,词语用得不好,句子不通顺,这都关乎语文的知识问题。例如我曾见到有人将“公厕”写成“公则”;有一则重庆出的胡豆简介有一段写到:
本品是以优质蚕豆、芝麻、川白糖、液体、葡萄糖、植物油、辣椒、甜酱、精盐等多种天然香料精制而成,具有酥、脆、香、甜、辣、咸鲜诸味融为一体,入口化渣,怪味无穷。
让学生修改这则简介。
三、交流介绍收集到的生活用的语文现象。
你们收集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你们能举其他的在生活当中遇到的语文现象吗?你可以说说你对这些现象的感悟和体验。或者,你能说说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可以的。大家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说一说。
四、布置作文。
范文讲解,写得好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看到别人这么写,自己想一想自己该怎么写继续收集资料,以“生活处处有语文”为题,写一篇至少500字的作文。要求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记叙墨子在楚国即将大举进攻宋国之际,用巧妙、崐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借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崐妄动,最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
教学重点:
1、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2、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学生讲述《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2、从此故事中引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二、学习课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1、生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2、师生讨论,明确: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崐屈词穷;第三回合是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崐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师生分角色朗读第一回合,讨论:
⑴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
⑵而墨子分析公输造云梯攻宋一事得出的最终结论又是什么?
⑶这场辩论的结果如何?
⑷公输真的“服”了吗?你能揣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
4、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回合,讨论:
⑴墨子给楚王讲故事,有什么目的?
⑵楚王是如何评价故事中人的?
⑶墨子又是如何以楚攻宋一事来作类比的?
⑷楚王真的决定不攻打宋国了吗?揣测楚王此时的心理活动。
5、生自读第三回合,讨论:
⑴在模拟攻守前,楚王怎样看待楚攻宋的结果?
⑵而模拟攻守的结果又是什么?
⑶公输真的就此罢休了吗?
⑷墨子又是怎样让楚王彻底折服的呢?
6、教师总结:
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文章由此而具有曲折有致的情节美。
三。把握墨子的形象。
1、墨子能够在辩论中取胜,他运用了什么技巧?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评述此种技巧。
3、这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
——拥有过人的辩才。
4、在辩论过程中,墨子面对公输,面对强国君主,甚至有崐杀身之险时,他有什么反应?
——“沉静”、“从从容容”、“镇静”。(以上几词出自鲁迅先生以此故事改写的小说《非攻》)
5、这又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
——拥有过人的胆识。
6、教师总结:
墨子是一位具有过人辩才与过人胆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崐章由此而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美。
四。课堂小结:
对付强大的敌人,不仅要从道义上战胜他们,还要用实力来震慑他们,这就需要我们具有过人的辩才与胆识。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收录在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非攻》。
2、积累几种文言句式:
⑴排比句式:……不可谓……不可谓……
舍其……而欲窃之
犹……之与……也
⑵判断句式:以……为……
板书设计:
公输
吾义固不杀人——义不杀少而杀众
道义胜(辩才过人)
必为有窃疾也——为与此同类
必取宋——攻械尽,而守圉有余
实力胜(胆识过人)
欲杀之——虽杀臣,不能绝也
《公输》教案
教学目的
1、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
2、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解说:诵读应作为学日本文的主要教学手段。可以范读、领读、跟读,可以默读、朗读,可以自读、齐读、分角色读。做到读熟读懂。)
2、质疑法。
(解说: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自学的能力。)3讨论法。
(解说: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积极参与并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合情合理的结论。)4。练习法。
(解说:傅全文重要知识点设计成不同形式的习题,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媒体设计
1、利用录音机,将范读磁带放给学生听,帮助学生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2、利用投影仪,将预先准备的习题或问题显示出来,提供给学生练习或思考。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是否听人讲过战斗的故事呢?是否在影视节目中见过大大小小的战争场面呢?是否体会到某些不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沉重的灾难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大家又是否相信一个人会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可以阻止一场不义战争的发生呢?历史上的确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公输》就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板书:“公输’)。(解说:连续提问,唤起学生对有关战争信息的回忆和思考,转而引导学生思维在奔课文主题,诱发学习兴趣。)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语音障碍。
一边播放范读磁带,一边挂出提前准备好的上面有下列语句的小黑板。指导学生揣摩语气语意(句后括号中的内容供参考)。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而为?”(疑问语气,有恭敬请教之意。)于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
借子杀之。”(祈使语气,有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子墨子曰:“请献十金。”(祈使语气,有进一步激恼对方之意。)公输盘曰:“‘吾义因不杀人。(陈述语气,有羞恼、义正辞严之意。)予合子曰:“然,胡不已乎?”(疑问语气,有质问、责备、催促之意。)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美。”
(陈述语气,既有断然拒绝,又有狡猾推托之意。)公输盘曰:“诺。”(陈述语气,有无可奈何之意。)
(2)引导学生进行一番探讨之后,要求学生一边自行默读课文,一边揣摩对话的语气、语意。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纠正,力求该准。
(解说:阅读由人物对话组成的文章,必须认真揣摩语气、语意,做到理解到位、朗读到位,这样才有助于理解人物的语气神态,甚至心理变化人物性格和文章内容。)
(3)内容与形式总理。
通过朗读、揣摩、思考,同学们已经大致明白了文章的意思。此时,教师可一边提问,一边组织讨论,一边提示、点拨。
问题①: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的是谁?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墨子和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阻止楚国攻打来国。
问题②:请抓住一个“见”字,讨论全文由几部分组成。
讨论、明确并形成如下板书。
(板书图)(解说:明确文章的主人公、主要内容、情节结构,便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环节,理清文章思路,形成整体印象。)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首先要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而后注意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特点,理解墨子反侵略的思想。师生共同活动,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1研读第五一12段。
问题①: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点拨: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问题②: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点拨: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问题③: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点拨: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
问题④: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了他的“义”?
点拨: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来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来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同时批评攻来的不仁,因为来本无罪。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问题⑤:“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
点拨: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责任。
问题6:“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来的计划了吗?
点拨: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来的“不义”。他没有取消攻来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问题③: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点拨:没有善罢甘休。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从此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解说:设置以上7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文意,了解墨子步步紧逼,公输节节退守,最终服输的过程。)(2)研读第13~16段。
问题①: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点拨:‘今有人于此…邻有糟糠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
之类的话来。
问题②: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点拨:通过对比和类比。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来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来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来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问题③: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来的计划?
点拨: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解说:设计以上3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
3、课堂训练。
(l)抄写生字看谁记得快,然后默写生字一遍,看谁不出错。
(2)完成课后练习一。
(解说:增加识字量,巩固基础知识。)
4、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前两个情节的内容,欣赏了墨子巧妙的语言艺术。在这两场智斗过程中,墨子令公输盘“服”,令楚王称‘售”。但是,楚王仍然要“必取来”,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下文,想想墨子是以怎样的方式彻底“打败”了楚国君臣,取得了这场斗争的全面胜利。
(解说:梳理前两个情节的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必要的铺垫。)
第二课时
1、继续研读第17~22段。
问题①: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
结果怎样呢?
点拨:公输盘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战术与墨子进行较量,公输盘“九设”机变,墨子‘优距”,结果是“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国有余”。
问题②:“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
点拨:说明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
问题③:“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
点拨: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机。
问题④: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
点拨: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针锋相对问题⑤: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
点拨:“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问题6: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为什么?
点拨:是的。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这就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器攻取来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计划。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达到了止楚攻来的目的。
问题7: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锋利巧妙的言辞?
点拨:不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由于有实力作后盾,墨子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2、欣赏品味。
本文是一篇以记言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均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来和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是步步深入的。起初墨子和公输盘辩论,谴责攻来“不义”,后来和楚王辩论,把攻来与患了“窃疾”相提并论,就更深入地揭露了攻来的侵略实质。后来由辩论转到了攻守之术的实际较量,直到打破敌人的一切幻想,就比原来更深入了一步,就在这对矛盾不断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越来越鲜明,令人感到真实生动。
(2)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人们满以为见面后墨子一定会劝阻公输盘攻宋,但墨子却邀请公输盘去杀人,出人意料地制造了一个悬念。见到楚王也是如此,人们以为墨子会劝说楚王,但墨子却聊起了偷窃病。又是一处悬念。当人们读到“公输盘服”和楚王称“善”的时候,一定会想到问题解决了,但这两处各自均是波澜又起,悬念再生,令人不读不快。这种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3)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第一部分中的5个连续的”……不可谓……”在语势上像连发的炮弹一样有力,在内容上从不同角度对公输盘进行斥责,令其难以招架,无可推脱。
3、课堂训练。
(1)完成课后练习四。
(2)解释下列字词在各句中的意思。
子公输子之意(先生)愿借子杀之(您)说公输盘不说(高兴)清说之(解释)见见公输盘(拜见)胡不见我于王(引见)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来(这样)然臣之弟子禽滑厘……(可是)
(解说: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辨析通假字的能力。训练(2)是为了让学生区别同一字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会义。)(3)完成课后练习三。
(解说:培养学生理解、掌握并翻译特殊文言句式的能力。)
(4)完成课后练习二。
(解说: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段落大意的能力。)
(5)阅读第1段,回答问题。
①本段只两句话,各叙述了什么内容?
点拨:首句叙述墨子赴楚的原因,第2句叙述墨子赴楚的过程。
②本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点拨:用语简洁而含义丰富。
尤其第2句,仅用4个动词‘“闻”“起”“行”“至”组成的3个短句就将“十日十夜”的长途跋涉交待得一清二楚,而且给人留下了十分广阔的联想空间,笔力实为不凡。
③联系全文思考,本段为什么略写?
点拨:文章各部分的详略应税主题的需要而定。本文是表现墨子怎样以自己大智大勇的精神止楚攻来的。所以不能过多地渲染楚国的准备情况和墨子赴楚的详细经过,否则不仅会使行文显得雍肿,而且容易冲淡主题。
(解说:设计此题,一方面提示学生本段是全文很重要的铺垫,另一方面从语言和文章剪裁上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4、课堂小结。(解说:这则板书首先抓住文中的3个“见”字提率3部分内容,接着以双方斗智斗技中的关键词句显示各段主要内容,而后归纳各段要点,最后显示结局并评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便于学生借助板书,很快地回忆全文内容,形成整体印象。)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感受夏日艳丽色彩的强烈气氛。
2)体会描绘夏日有趣事物的无限快乐。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喜欢用的,或自己有的绘画工具。
老师——课件(图片资料),水彩颜料,画画的刷子,画板,素描纸2张,剪刀一把,胶水一只,道具太阳一只
教学过程:
1)用道具太阳引入新课。
2)展示图片,引导小朋友观察、记忆、理解夏日艳丽的色彩。感受夏日色彩带来的快乐气氛。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色彩,可以在我的颜料盒里找到吗,把它涂到老师的画纸上吧。当然,看到了其他的什么都可以画画。让小朋友看到的色彩面积宽的就图宽一点,看到的面积小就图小一点。看到什么形状就涂成什么形状。
师问:这些色彩来自那里,老师把色块补画成具体的事物。其他的让学生自己来画。
3)从夏日的场景研究引到夏日的活动研究。老师把其中的一幅场景画添上人物活动。然后继续展示图片,引导小朋友注意观察。同时让小朋友回忆自己或周围的有趣的活动瞬间及有趣的其他事物。
让小朋友画画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可以画在已有的场景中,也可单独成画。老师以补充或剪贴的方式帮助完成作品。
4)老师把以上的画稿剪贴拼成一幅幅完整的画面,且加以修改,展示。
5)激励小朋友自己完成一幅夏天的有趣的画,让他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老师帮助解决技术困难。展示、讲评、交流。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学会9个字,认识7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国家尊严时的凛然正气。
教学重、难点:
明白楚王为难晏子的原因,领略他的聪明才智,并初步了解剧本的特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资料导入:
1、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晏子的资料,谁来和我们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资料。
3、今天我们来看看晏子出使到楚国时发生了什么?
二、学生自读课文:
1、思考:这篇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有哪些不同?
2、画出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怎样侮辱,和晏子怎样反驳的相关语句。
三、学习课文第一幕:
1、同学们发现这篇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了吗?
2、小结:这篇课文的形式很特别,是剧本。剧本首先要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根据事情的发展把故事分成几幕;有场景的介绍;故事的发展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推进;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剧本的一、二幕布。
3、同学们读了课文,你们觉得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楚王的傲慢无礼,目空一切。
5、练习分角色朗读。
6、楚王为什么要为难晏子?
四、学习课文第二幕:
1、过渡:楚王想好了要让晏子好好出丑,他如愿了吗?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言。
2、通过朗读课文,同学们觉得晏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3、全班交流,领略晏子的沉着和论辩的机智。
4、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拓展延伸:
在小组里演一演这两幕
语文教案 篇10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2、正确、流利地读文,理清课文层次,理解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幻想与现实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在童话世界里,通过与同龄人小女孩交流,加深体验,并把感受写在旁批处。
2、和同学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了解沙皇统治下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穷苦人受苦受难的根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的同情和怜悯之心。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生活的美好,珍惜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产生的合理想象,感受不同时代的同龄人命运的悲惨引导学生区别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珍惜社会主义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教学手段】
多媒体、安徒生资料及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并指导书写。
2、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总结学习方法。
3、熟读课文,理清层次初步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苦。
二教学手段
《安徒生童话全集》及有关资料图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
1、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安徒生童话全集一书)那么你们了解安徒生吗?说说对他的了解。
2、提供丹麦时代背景,学生简介安徒生。
3、安徒生所写的这些童话中,你们都读过哪些篇呢?
4、学生介绍自己所读过的安徒生作品。
过渡: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安徒生最出色的童话作品之一《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交流、探讨学法
1、今天老师要用这一篇课文检查一下你们学习语文的水平,那么老师问问你们初读课文都应该做些什么?
2、通过与学生探讨得出:
1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
2借助工具书,学会预习;
3读课文时画出生字新词,选择一种适当的方法理解它们,然后把有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正确;
4学不懂的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5把自己读书的体会在旁批处写一写;
小结:以上都是学习课文的好方法,请同学们按照你们所说的开始初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谈收获
1、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并加以点拨生字的音、形、意。
区别字形:僵——疆;熄——息;蜡——腊;烛——浊;
1正音解词:“唉”在本课读“ài”表示伤感和惋惜;而“āi”音表示答应之意。
2指名范读,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看,指导正确书写。
2、交流阅读中的收获。
1指导朗读难读的句子出示课件:
“她用小手搓着又红又肿的脚,一会儿,小手也冻僵了。真冷啊,要是点燃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暖暖身子呀。”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一个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卖火柴,最后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3课文写作顺序:
(故事的发展顺序,先写了小女孩买火柴,再写小女孩擦火柴,最后写小女孩冻死在墙角的事。)
3、交流阅读中存在的共同疑点。
为什么在大年夜,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
过渡:我们都有着同样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读1-9自然段,想一想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四)学习1-9自然段
1、围绕“为什么在大年夜,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交流讨论。
1 “这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正在下雪,天气冷得可怕”。
2 “她的衣服又旧又破,脚上穿着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口袋里装着许多盒火柴”。
3 “雪花落在她金黄色的头发上,看上去是那么美丽,可谁也没有注意到她”。
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复习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目标:以读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创设情境,换位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容忍和谅解才是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教学的难点在于对课文内在人文因素的把握,即: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1。复习词语,全班齐读
松鼠山顶山脚幸福但是愿意取下折纸船扎风筝抓风筝受不了乐坏了漂啊漂飘啊飘
二、初读了解课文
1、课文写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观看课文动画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刚才我们读了课文,睡能告诉老师,小松鼠和小熊分别住在哪里?(课件展示家的位置)
2、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读读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谁能告诉老师,他们两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是什么让他们成为好朋友的?
(2)生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3)请生个人读,检查生读书情况,再请生评价
(4)重点学习第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心情
3、哪里写了松鼠和小熊的心情?“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教师通过课文插图,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小熊和小松鼠的表情,语气,动作。
4、请学生上讲台表演,再要求全班学生把乐坏了表情表演出来
5、用高兴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6、学习第六自然段
(1)区别“飘”和“漂”
(2)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的家门口
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不同,这个“漂”是三点水,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另一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
7、学习小组学习第7—11自然段,体会情感
(1)小熊和小松鼠吵架了,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2)他们分别做了什么?
(3)谁先提出和好的?
四、总结全文
语文教案 篇12
设计意义:
《植树》看图写话是语文S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百花园二里的内容。如果我们把这次写话运用一般的训练模式(先看图再写话),那么学生很难进入植树的这种活动情境,也很难激发学生写话的激情。因为对于城里的学生来说,图中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他们没有亲身植树的感受,而是凭借图画上的情境去想像,去捕捉别人的植树感受。这样学生在写话时便是空洞无语,无真情实感,尽管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把无生命图片写得较生动,这也是学生凭空造假。我们为了让儿童去感受生活馈赠,发觉生活中的真善美,积累情愫,建立起一个丰富的信息资源库,让学生有话可写,摆脱昔日畏惧写话的心里障碍,从生活中触发创作灵感,特开展一次3·12植树活动。在此基础上,并运用现代技术媒体将学生的劳动场景录制下来并从不同的角度再现活动中的某一场景,实现动态教学效果,使学生加深对某一场景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其教学模式为:走进生活借助媒体快乐写话。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此设计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打开学生情感的大门,进行快乐写话。此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实践性。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生活,感悟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儿童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积累写话素材。
2.能力目标:看图写话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次看图写话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与书面语表达能力的根本。
3.认知目标: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知识迁移,从而积累写话语言经验和语言表述能力。
教学过程
一、体验生活触发情感
1.3月12日带领学生在学校植树造林的基地上进行植树活动。
2.在植树活动中教师有组织的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分工合作(打水组、扛树苗组、浇水组、挖坑植树组等)。
3.在活动时,我有意地请学校摄影教师把所有的活动场景摄下来,并制成课件。
[3月12日是植树节,这样的日子进行植树有其特殊意义,学生既受到了教育又获得了写作素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才能触发其真情实感,才能消除学生写话的素材屏障。科学的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把写话的难点制成电视特殊镜头(课件),再现学生生活是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唤起学生写话灵感的法宝。]
二、整体感知建立表象
1.播放植树活动过程中的实况录像,让学生在音乐与图像中再现自己的劳动场面。
2.提问:这是什么季节?图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教师板书:植树)
[任何一幅图都有它的主题(中心),在儿童刚涉入看图写话的大门时,教师必须引导儿童抓主题入手,只有当孩子抓住了主题,他们才能围绕主题去进行观察,在观察时学生在动听的音乐中、鲜明的画面前,情感的思维被激发。]
三、知识迁移积累语素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录像,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如描写春天的词语,表示高兴的词语,劳动场面的词语等。)
[这一环节主要是给学生一个知识迁移的途径,从而唤醒学生过去学过的词语,这样就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为以后的写话设下铺垫。]
四、仔细观察拓展思维
1.分步出示五幅投影片:先投影天气晴朗、春暖花开的图片,意在指导学生在文章的开始要交代植树的时间、地点、并进行适当的景物描写;接着分步加投植树挖坑的图片、培土的图片、浇水的图片。并问:你们在植树过程中是怎样做的呢?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后投影植树后孩子们同小树比高的图片,并问:看到自己亲手植的树,你们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
2.合作探讨(四人一组)植树的过程。
3.分别请小组代表上台发言。
[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创造的眼睛,没有细致的观察,便谈不上对万物的深刻认识和抽象概括。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利用现代技术媒体独有的优势,把图中的事物从大到小、从远到近、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有计划、有目的地分解投影,或根据画面补充相应的投影片,让学生有效突出、突破教学中重难点,并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观察、实践逐渐掌握观察的法则:细致性、顺序性、整体性、层次性和独特性。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充分的运用了知识的迁移性,为他们学习中排除了一个又一个语言思维上的障碍。学就是为了用,这是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最终目的。今天,我们培养的是素质人才,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人才,是实用型人才,而不是昔日的书呆子型的学生,而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践中的种种困难,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另外,在学生观察清楚画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像,因为只有丰富的想像,才能描写得生动形象;只有根据画面进行扩展,才能使画中的人物活起来。]
五、整体感悟,体验成功
你能按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顺序将这幅图说完整吗?在说话时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同学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学生先自己说,接着小组互说,最后指名说。)
[通过这种四要素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既能让学生对图的整体感知,又能培养学生说完整句子的能力,当然在说的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的发挥想像,只要符合图意都可说,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求异性。这样的训练就能真正地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成功的快乐]
六、写作实践(写话),运用语言
请同学们用一句或几句话把刚才说的这几幅植树情景图写下来,你是怎样说的就怎样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也可以请同学或老师帮助。
[写是看与说的最终目标,学生在看与说的基础上很容易也很乐意把说的写下来,因为他们具有了写话的生活素材与语言要素,(即有话可写),这种写是一种情感的真实表达,他们也不会横眉冷对作业本,俯首苦思咬笔头。]
七、品读作品,信息反馈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话读给自己听也可读给同桌或老师听,把读不通的句子改正过来,然后教师选择2至3篇优秀作品进行诵读。
[读是一种最快最好的信息反馈,读可分为自读、互读、小组读等,学生通过读能品悟自己的作品,又能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这是学生自改习作的最佳途径,这也是学生认识的又一次升华。这一环节教师的诵读就是对学生劳动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学生作品一次最佳评价。其实学生的习作就是由实践(阅读实践与生活实践)到认识(悟、构思)再到实践(习作实践)再认识(读、改)的循环过程。]
相关链接:
我国植树节的来历:树木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越来越重视植树造林。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统计,规定植树节、造林日、绿化周(月)的已多达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也是开展植树节较早的国家之一。
1912年,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临时大总统后,积极倡导植树造林。他说: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就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他不仅倡导植树,而且身体力行。有一次,他回故里广东省中山县里,特地将从檀香山带去的树籽亲手种在故居旁,长大后苍劲挺拔,为人乐道。在孙中山先生执政的19l5年7月31日,中华民国政府做出决定,将每年的清明节定的我国的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因病逝世。直到1979年,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正式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
植树节的意义:植树节的意义不是在于每个人都要在植树节这天去种一棵树,而是通过植树节的又一次来临,使我们大家更加的关注绿化、环保的问题。众所周知:地球正在沙化,沙漠的覆盖面积正在逐年的增加可我们似乎觉得这些离我们还很远,但是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在默默无闻地为这片大地播种着绿色,他们有的被称为英雄、有的被称为当代愚公,有的甚至是外国友人他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植树是全人类的大事,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伟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10-03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22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11-10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8-06
语文影子教案07-16
语文拼音教案01-14
《语文天地》教案01-05
语文《望月》教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