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案

2021-06-13 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教学重点:

  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整理学过的面积公式,完成下表。

  (二)需要注意的地方

  1.弄清图形,选择公式。

  2.找对应的底和高。

  3.注意单位换算。

  4.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别忘了除以2。

  5.解决问题时,弄清面积与其他数量的关系。

  6.看青组合图形是由哪几个简单图形组成的,找简单的解决方法。

  7.已知面积,求底或高可以用方程解。

  (三)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四)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分割法或添补法(转化):分解成简单图形。

  (分割法)

  小明家打算装修,要给客厅(如下图)铺上瓷砖,求客厅面积是多少?

  方法一:把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

  长方形。

  43+37

  =12+21

  =33(cm2)

  方法二: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6+33

  =24+9

  =33(cm2)

  第三种方法:分割成两个梯形。

  (3+7)32+(3+6)42

  =15+18

  =33

  第四种方法: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76-33

  =42-9

  =33(cm2)

  归纳:方法一、二、三是分割法;方法四是添补法

  第二课时(完成练习)

  四、作业

  复习本单元知识点及错题

北京教案 篇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喜庆。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重点:

  感受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及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今年的春节你们是怎么过的?(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走进他童年时代的北京,看看那个时代的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

  2、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回答)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精读课文,了解风俗。

  1、再次读课文中印象深的有关段落。同位交流,为什么印象深?

  2、汇报,师生共同交流。

  腊八:

  1)怎样描写腊八粥,腊八蒜的?

  2)这样写说明什么?

  除夕:

  1)印象是什么?从哪儿能看出真热闹?

  2)除夕有什么风俗?

  3)指导朗读。

  正月初一:

  1)除夕是热闹的,喜庆的,而正月初一与除夕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2)解释截然不同.

  3)了解正月初一的风俗习惯。

  正月十五:

  1)认真读11、12自然段,从中体会到什么?

  2)具体说说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3)说说我们这儿的元宵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4)指导朗读。

  3、除了这些日子,作者还提到了哪些日子的活动?(出示童谣)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详略得当的写法。

  2、阅读链接《过年》,与本文比较,突出写法。

  3、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讲究的是火爆,热闹,祥和,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课后写下来。

  教学反思:

  要想使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教师自己必须有兴趣。我正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上这节课的。我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我的学生,大家学得很投入。不足之处是我没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学生读的质量不高。

北京教案 篇3

  1.在复习课上,应注意学生纠错的习题安排。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总有一些常犯的错误,因此,在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恰如其分安排一些学生重点练习的题目,包括学生已经做过的练习。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做了题后,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有些题目需要经常地练习,才能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

  2.按单元编制一些有针对性的,由基本到变式、较复杂的,层次不一的练习题,让学生边复习边练习。每次练习之后,我都要认真整理,分析卷面情况,找出有较多人次的错题,统计出错误情况,成绩好的,有进步的,不及格的,问题大的各是哪些人,然后进行有实效地讲评。讲评课上,热情表扬好的有进步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错题要引导学生分析订正。个别太差的当面指导。当全班同学的错题都分别改过之后还不算完,要紧的是过几天,再仿照错误量大的题目出几道练习题叫学生复练,如果成绩还不好,还要重点讲解。这样才能使一次练习,起到补缺和提高的效果。

  3.复习中注意因材施教。复习中对那些学习优秀、富有精力的学生,为他们准备一些深度、广度大的题目练习,或给他们任务搜集某些资料,分类编成题目;或叫他们当小先生,辅导个别较差的某个同学。

  4.建立合理地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实施起来,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京教案 篇4

  一、活动背景:

  国庆前夕,我们班的幼儿在玩“公共汽车”这个游戏时,“司机”总喜欢把车开到北京,而“乘客”们也特别喜欢乘车去北京。但是我发现他们对于北京的认识非常局限,他们只知道北京天安门,还不知道北京离我们很远,但对于北京一些其他的标志性事物,对于北京在我们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却一知半解。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认识我们的首都,我设计了“游北京”这一活动,以旅游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北京的天安门、故宫、长城、颐和园,幼儿既轻松愉快地获得了知识,又接受了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

  二、活动目标:

  1、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首都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土特产。

  3、了解乘飞机的注意事项。

  三、活动准备:

  1、在地面画飞机的轮廓,将小椅子模仿机舱摆放。

  2、签证处、登机口标志牌各一块,小印章2枚,机票若干。

  3、故宫的模型、用大积木搭建的长城、有关天安门知识的录像、颐和园的图片若干、自制照相机若干,北京的土特产若干。

  4、幼儿会唱《小飞机》的歌曲。

  四、活动过程:

  1、谈话:讲讲自己的旅游经过。(去过什么地方,用的什么交通方式,印象最深的事物。)

  师:“你去过什么地方旅游?是怎么去的?在旅游时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事情?

  幼A:“我去过太仓,是和妈妈乘汽车去的,妈妈还带我去吃了肯德基。”

  幼B:“我坐火车和妈妈一起去了安徽的奶奶家。奶奶家有很多很多的山,我很喜欢。”

  幼C:“我去过上海旅游,也是乘汽车去的,上海有东方明珠塔,很高很高。”

  (评析:在讨论的时候,幼儿都显得很兴奋,都想把自己旅游的经过告诉大家,在这里我让孩子们畅所欲言。)

  2、老师今天带小朋友去旅行,老师做导游,小朋友做游客。

  导游向游客讲明乘坐飞机的注意事项:发机票――签证――上飞机。

  (1)发机票时,让幼儿看清机票上的标志航班和飞机模型的一样。并提醒幼儿机票的颜色不一样,上机后要按颜色入座。

  (2)签证时要到签证处去盖章,并在上飞机时让导游检查一下。

  (3)上飞机后,按机票的颜色入座,导游作简单介绍旅行路线,飞机起飞前请小朋友模拟系好安全带.

  (评析:飞机票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过来有几个幼儿还相互比较起来。)

  3、飞机起飞

  小朋友和老师在“机舱”里唱起了《小飞机》的歌,空姐(幼儿扮演)为乘客(幼儿扮演)提供服务。

  (评析:歌声延续了情绪高涨的过程,在歌声中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个环节。)

  4、飞机到达北京后,幼儿有秩序地下“飞机”,参观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土特产。

  (1)参观故宫。

  在导游的带领下,游客来到“故宫”。使幼儿了解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宫殿建筑群,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房屋,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

  (评析:幼儿一看见故宫的模型,就发出了惊叹。当听到介绍这只是故宫的一小部分时,幼儿就更惊讶了。在他们看来,这些房子已经很多了,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的故宫该有多大呀。通过模型这一直观的教具,幼儿更能了解故宫的伟大。)

  (2)认识天安门。

  观看有关天安门的录像。

  知道天安门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是我们中国的象征。

  (评析:幼儿对天安门比较熟悉,因此一看到录像中天安门的画面,就叫了起来:“这是天安门,我知道的。”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了起来。)

  (3)“爬长城”

  幼儿爬用大积木搭建的“长城”,在游戏中了解到长城是我们中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知道长城是建造在山上的,很不好爬,弯弯曲曲的,很长很长。

  (评析:这一环节是最受幼儿喜欢的,有几个孩子还没等开始呢,就已经开始爬了。)

  (4)游颐和园

  通过有关介绍颐和园情况的图片,了解并认识颐和园,知道它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一座园林,里面的风景非常美丽。

  (评析:看图片使幼儿的情绪安静了许多,与上一个爬长城的环节动静结合。)

  (5)留影纪念

  幼儿用自制的照相机相互照相留念,可自由选择景点。(也可要求老师为幼儿照相。)

  (评析:幼儿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有的还邀请我一起拍,他们已经融入了活动中。)

  (6)逛“土特产超市”

  导游带领游客来到超市,介绍北京的土特产:北京烤鸭、茯苓夹饼、果脯……然后幼儿自由购买。

  (评析:琳琅满目的商品令幼儿充满了好奇,他们拿着钱到处买东西。在这里,多了游戏的活跃,少了呆板的说教。)

  5、回家

  (1)旅行结束后,幼儿先在北京机场签证后乘“飞机”回家,提醒幼儿乘“飞机”的注意事项。

  (2)在“飞机”上请幼儿相互讨论旅行的感受,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点。

  (评析:在交流旅游感受时,幼儿显的很活跃,他们急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喜悦,言语中流露出自豪。在热烈的交流中,幼儿的言语能力得到了锻炼,对于北京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延伸活动:

  1、幼儿回家后查阅有关北京的资料,反馈给班里,大家相互交流。

  2、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玩游戏。

  语言区:幼儿介绍自己去北京旅行的感受,并介绍北京的名胜和土特产。(通过照片讲述)

  科学区:幼儿在中国地图上寻找北京。

  表演区:在“飞机”上进行乘飞机的表演。

  五、活动评价:

  1、活动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以乘飞机去北京旅游这一形式贯穿始终。在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旅游中愉快地获取知识,特别是乘飞机这一环节,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

  2、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参观故宫、游颐和园、认识天安门、爬长城、留影纪念、逛土特产超市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幼儿对北京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这过程中,没有刻板的说教,而是把爱国之情有机地渗透到每一环节中去,让幼儿自己去感受北京的壮丽、中国人民的伟大,以及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3、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之中,积极主动地活动,师生情感融洽。

【【推荐】北京教案汇总4篇】相关文章:

1.【推荐】北京教案模板汇总7篇

2.【推荐】北京教案四篇

3.有关北京教案汇总九篇

4.《北京》教案

5.《北京》教案

6.《北京》教案

7.《北京》教案

8.实用的北京教案汇总7篇

上一篇:中班音乐教案 下一篇:大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