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

2021-06-10 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五年级《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五年级《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2、能力目标:能找出文中体现作者趣味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快乐,自由,以及对我的爱,引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向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体会作者的快乐,自由。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阅读课文,课题为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从老师的板书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要隔开一些?

  3、(在课题中加上两个括号)这是什么意思?(要在学习之后填写两个词语)

  [设计意图]在课题中加上两个括号,引发学生思考,老师为什么要加上括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期待,在无形中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这是一位怎样的祖父,和这是一座怎么样的园子?为接下来的研读设置了强劲的“引力场”。

  二、整体感知园子的美丽,生机勃勃。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过渡: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祖父的园子里的昆虫可多了,有(出示词语幻灯片)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园子里还长着许多的农作物呢,有倭瓜,黄瓜,玉米,谷穗,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农活,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祖父的园子真是丰富多彩呀!

  1、感受园子的生机,及其美丽。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说到昆虫多,作者可得意了,你看在课文的开头就在炫耀她的园子呢?谁来读一读。

  (2)园子美吗?从哪感觉到了?

  (3)喜欢这座园子吗?作者比你更你更喜欢呢?齐读,读出作者的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中词语的分类,帮助学生记忆课文内容,同时抓住文中作者对昆虫的描写,通过学生的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感知园子的美丽和生机勃勃。

  三、感受小女孩的快乐,自由的园子。

  (1)过渡:在这座园子里,我特别喜欢这个小女孩,她的淘气,她的可爱,我都喜欢。如果现在这个小女孩在我身边的话,我特别想在她的脸上揪上一下,那老师为什么想揪她一下呢?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小女孩调皮,淘气的句子,用序号标出来,并找出关键词,做上批注。

  (3)交流,朗读:

  a)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的调皮?又是怎样的瞎闹?)

  b)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就是了。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从哪时可以看出小女孩的淘气?怎样乱钩?)

  c)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边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d)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小女孩的淘气呢?怎样乱闹呢?抓住“拼尽力气,往天空一扬,大喊”这些词来指导朗读,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到小女孩此时的快乐的心情。)

  e)我玩累,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设计意图]没有读书根基的深入哪有交流果实的丰美。对于小学生而言,朗读不仅仅是手段,它本身就应当是重要的学习目标!当学生能够把心放进去读,读出自己的想象世界,并在自己的表情上显露出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与表达还有什么不能理解把握的呢?

  (4)研读祖父教我识谷穗的段落。

  ①读读6至12小节,思考祖父是怎样教育小孙女的?

  ②你看见祖父的笑了吗?从祖父的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一位慈爱的祖父,只有心中充满了爱的祖父才会笑得这么温和,这么开心。

  ③小结:在慈爱的祖父的园子里,我感到无比的快乐,自由。所以这是一个快乐,自由的园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祖父的三次笑中,体会到这是一个慈爱的祖父,正因为有个慈的爱的祖父才会有这么快乐的童年,是慈爱的祖父给了我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完成课题中的两个括号填空。

  四、感悟花鸟草虫的快乐,自由的园子。

  1、过渡:在祖父的园子里,不仅我是快乐的自由的,就边园子里的花朵,蜜蜂,蝴蝶,榆树都是快乐的,自由的,你感受到了吗?

  2、学生再读课,享受花鸟草虫的快乐,自由。

  请你们把自己当成园子的一只蝴蝶,一朵花,或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自由。

  出示:

  我就变成那倭瓜啦!我愿意_____就_____,

  我就变成那黄瓜啦!我愿意_____就_____,

  我就变成那玉米啦!我愿意_____就_____,

  我就变成那蝴蝶啦!我愿意_____就_____,

  我就变成那___,我愿意_____就_____。

  3、讨论:作者写的自己的快乐自由,为什么还要写其它景物的快乐,自由呢?(借景抒情)

  4、和老师合作读十七小节,前三句话,(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问学生这里仅仅是写花,鸟,虫子的快乐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作者借花,鸟,虫子的快乐来抒发自己的快乐,让学生体会借景抒情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5、那你现在再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借景抒情?

  [设计意图]领悟借景抒情的写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一环节,将领悟借景抒情的写法与理解内容融为一体,没有进行机械的分割,对内容的深刻理解必然依赖对语言的欣赏,而语言的欣赏又自然地在内容深刻把握的语场下展开了。

  五、描述我心中快乐,自由的园子。

  1、过渡:感受了作者的快乐,自由,你是不是也渴望有这样一座理想的园子呢?

  2、让我们在心中建立起这样一座理想的园子吧!请你先闭上眼睛,想想你的园子里有些什么?

  3、学生描述心中快乐,自由的园子。

  4、总结:你们的园子也一定会这样美,这样快乐,这样自由,希望这座理想的园子会一直陪伴着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去构建心中园子,锻炼学生的动笔说话能力,同时将课文中的自由,快乐的心情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慈爱的)祖父(快乐自由的)园子

  大笑瞎闹

  笑够了乱钩

  还在笑乱闹

  [设计意图]在这份板书中,看不到多余的部分,非常简洁,又能突出重点,体现了文路,教路,学路的统一。

  小学语文五年级《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读读记记“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3、让学生自主地如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萧红”的图文资料简介

  2、引入课题

  二、检查预习

  认读词语分析这些词语

  三、研读课文

  (一)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园子的,快点儿找找看是哪几自然段?

  1、自由读这些自然段,思考:在作者童年的眼里,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你可以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呢?请你写一两个认为恰当的词语,有的词语可能就藏在这几段话的字里行间。从哪些段落体会到的?读相关语句,说感受。

  预设: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a、在我的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b、园子里有些什么颜色?

  c、她会怎样向别人介绍这个园子?带着怎样的语气,怎样的心情?

  (2)“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a、去掉“是”读读看,比较比较。“是”起到了什么作用?

  (3)“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A、在我的眼中,这还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B、你从哪儿感受到这份自由?(愿意……就……愿意……就……)

  C、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

  出示课件

  D、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比一比谁的更自由。

  2、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体会到这是一个师引读()的园子根据板书引读

  (二)学习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段落

  1、我的童年生活就是在这样的园子里生活着,请同学们自由读4—15自然段,你觉得哪个镜头给你印象最深?

  2、在园子里,我是那么自由,那么快乐,这园子简直就是(“我”的乐园)

  3、介绍萧红的童年其实很孤单寂寞……相机出示文字介绍(相机出示文字介绍)

  4、当我做这些事的时候,祖父是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4—15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5、因此萧红一直怀念这个园子,那么,这个园子在萧红的心中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吗?(爱、温暖)所以萧红在书中这样写道(出示)

  (三)升华

  1、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

  2、在《呼兰河传》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小学语文五年级《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捕捉文章重点信息;运用摘录法、圈划法,归纳、提炼文本重点信息,学会长文短读。

  2、借助视像化、体验式朗读,感受萧红文字的独特魅力,体会侧面描写、借景抒情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体味萧红文字独特的“阳光味道”,激发进一步阅读萧红文字的兴趣与热情。

  3、通过“眼中园——心中园——梦中园”的全新解读,建构自由明亮的儿童精神家园。

  【预设流程】

  板块一:浏览课文,鸟瞰园子

  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通过速读、默读进行学习。

  2、借助脚注,弄明白课文的来龙去脉;补充:《呼兰河传》是萧红的自传体小说;一般来说,自传体小说中的“我”指作者本人。

  3、速读课文,寻找文中对园子直接描写的段落,并从这些段落中,找出关键词语,概括这是怎样的园子。

  板块二:眼中之园,样样都有

  1、交流第一段。这一段你圈出了哪几个字,来概括这个园子?

  2、这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呢?(学生圈划园子里的事物,交流)

  3、课文开门见山就说“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可是读完整个第一段,不见作者对一朵花的具体描写。花在哪儿呢?(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从哪里读懂了这是个“大花园”。)

  4、引导关注“满身带着金粉”、“满身绒毛”、“胖乎乎”、“园滚滚”、“小毛球”,思考作者这样细致的描写,和“花园”有什么关系?(感受侧面描写的精妙)

  板块三:心中之园,一切自由

  1、这园子,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继续交流。

  2、交流17自然段,摘录关键词词语,概括这个园子。

  3、圈出自由之物。

  4。、视像化朗读,感受园子里万事万物的自由(阅读策略之二)。

  5、引导学生发现反复的写法;通过对比品读,研究“就”字所传递的率性、自由的味道。

  6、这园子里,仅仅是这些事物是自由的吗?仿段练习。(练写——交流)

  ()了,就像()似的。

  ()愿意()就()。

  7、深入思考:这园子里的花、鸟、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能告诉萧红自由吗?(不会)那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为了表达萧红心中的自由)

  8、回读前文,想一想,萧红在这个园子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做哪些事情?最能表现她的自由的你认为是哪一件事情?(自学——讨论——交流,师生提炼: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绑蚂蚱、浇水、睡觉……)

  9、是啊,真因为有了这样一位慈爱的爷爷,萧红在园子里才这样自由自在。(师生引读祖孙形影不离地生活在园子里的句子。)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仿句:祖父(),我()

  10、小结,回应:作者写园子里一切事物的自由自在,其实是写自己心中的自由自在啊!这园子,是眼中“样样都有”的花园,也是心中“一切自由”的乐园啊!(板书:眼中园:样样都有;心中园:一切自由)

  11、拓展阅读《我和祖父的另一个世界》,感受萧红的童年生命的自由。

  板块四:梦中之园:光芒四射

  1、确实,这是一个无比自由的园子。让我们也一起到这个园子里去好好地玩玩吧。这里,一切都是自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生对话:

  想栽花,就()

  想种菜,就()

  想睡觉,就()

  2、疯够了,玩累了,让我们美美地躺在树阴下睡一觉吧!(模拟进入梦境)。

  3、学生描述虚拟梦境。

  4、介绍萧红身世:18岁的时候,祖父永远地离开人世;19岁,萧红被迫离家出走;直到1942年,萧红因为医生的误诊,死于香港……整整12年啊,萧红都没能再看一眼她魂牵梦绕的园子。她只能,在梦里,一次次又一次地与这园子里的一切重逢——(屏幕出现重点段提示语,学生尝试背诵:花开了……。鸟飞了……,……)

  5、其实,萧红记忆中的这院子里的一切事物,不仅仅是自由的,更是无比地明亮的。屏幕呈现16自然段——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的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小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6、齐读后追问:那为什么在作者的记忆里,这园子总是那么明亮,那么光芒四射?(完善板书:梦中园:光芒四射)

  7、师补充:在萧红的文学作品中,不止一次地写到太阳。而且,萧红笔下的太阳,总是那么明亮、温暖,那么光芒四射。(屏幕阅读《小学生萧红读本》中,关于太阳的几处描写。)

  8、总结升华:太阳带给人光亮、温暖,萧红的很多文字,也因为太阳而明亮。萧红的人生是不幸的,但有了祖父这一轮明亮的太阳,她的文字和人生就有了光亮。

  拥有太阳,生命就有了自由和光亮!

  (完善板书,画一个大圆,将所有内容都括进去)

  小学语文五年级《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4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祖父的园子就像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自由的家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文章用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所以在设计中力求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视野阅读课文,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设计言说的主题,选择言说的方式,营造富于童趣的对话情境。使师生都融入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实的收获,在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进而引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与祖父在园中自由、快乐地劳作玩耍的情景。

  教学难点: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及感悟园子对作者的精神意义。

  [教学准备]:女作家肖红的资料及相关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近萧红的回忆

  1、师述: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介绍萧红以及《呼兰河传》。

  2、《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出示课题)。

  (设计说明: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关注,一位作家为何一生对一个普通的园子念念不忘,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自读,走进祖父的乐园。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同时思考:你对祖父的园子有什么了解?(自由、快乐……)

  2、检查自读:说说对园子的了解过程中解决以下问题,

  (1)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如蜂子、倭瓜、谎花、铲地。

  (2)难读顺的句子: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设计说明:通过初读,对文章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对园子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一些方言土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解与点拨。)

  三、品读,感受祖父的爱园。

  我的快乐、自由:

  1、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轻声读课文。

  (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水……)

  2、写了一天里,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祖父栽花,我也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就铲地;祖父浇水,我也浇水……这样写说明什么?(我跟祖父亲密无间……)

  3、祖父劳动,我也在劳动吗?快速默读,用了哪些词写我在劳动。关键词画下来。再用心体会,在我的表现当中,体会到什么?同样是铲地,浇水,我的祖父有什么不同?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1)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2)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

  (3)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怎样铲地的呢?引导学生抓住“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平淡的两个词,用心读一读,想一想,理解“我”铲地有趣的样子,一边往前“爬”一边“乱勾”。

  (设计说明:学生阅读的兴奋点在“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平淡,细细琢磨,却活化了人物形象。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4)水瓢浇菜。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读书联想起了自己的经历,读书读出了自己。

  (5)第11节。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4、祖父是怎样对待我这个小淘气的呢?是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再默读3—12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

  (1)我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很宠爱我。

  (2)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很耐心,很形象。

  (3)祖父笑了。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还在笑,笑声中,他仿佛在说什么呢?(课件呈现课文插图)他仿佛在说:____。请你看看图上祖父的笑容,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

  祖父的笑是疼爱,是呵护,是宽容,当我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时,祖父是慈爱的笑;当我把水扬向天空,祖父还是那样慈爱的笑,祖父的笑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设计说明:祖父的“笑”是耐人寻味的,祖父“笑”的含义在文中是一处空白,引导学生想像,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祖父的爱鲜活、具体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因为有祖父的爱,才有我的自由”。)

  景物的快乐、自由:

  过渡: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课文除了写自己的生活,还写了景物。用了两段话。看看这些动物、植物在祖父的园子里生活得怎么样?(连景物都是快乐、自由的!)

  1、代表园子里的动物、植物说说你的快乐、自由。

  (1)自由地,认真地读这两个自然段,把自己当成园子中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等,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先写一写。(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写。)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成为园子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从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视野阅读课文,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营造富于童趣的说话、写话情境。孩子们很快就能融入文本。)

  (2)说说景物的快乐、自由。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课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等修辞如,学生以玉米的身份讲述园子里的快乐:

  我是一棵长在爷爷园子里的玉米。园子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太阳在园子里特别大,天空在园子里特别高。花开了,好象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好象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好象在说话似的。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在这样的园子里生长,我感到快乐、自由。

  (设计意图:这种让学生转换角色说说动、植物的快乐的语言训练,绝不同于三言两语,一句半句的回答,这是一个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内化的过程,能够增强学生运用课文语言的自觉性,并且促使他们在阅读中更加积极地内化课文语言的自觉性。)

  (3)感情朗读中体会景物的快乐、自由。

  2、题目是祖父的园子,想写出自己的快乐,为什么课文里用这么多的笔墨写动物、植物的快乐?

  交流:

  (1)因为我的心是快乐的、自由的,所以身边的一切都是快乐的自由的,也是借这里的自由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2)指导写作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写作方法,这个方法叫做——借物抒情。

  (设计意图:老师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道知其所以然。)

  3、作者有一个怎样的童年生活?(快乐、自由……)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爱,祖父给了我一个童年的爱园!

  四、延读,领悟祖父的家园。

  (引:作者因为有祖父的爱,所以拥有了一个快乐、自由的园子,拥有了一个金色的童年!所以开头这句话是这样写的。读一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1、有没有发现作者写得很特别?呼兰河小城里边就住着他的祖父?

  引出:在我眼里只有祖父。因为祖父给她幸福的童年,给了她家的温暖!作者萧红,从小父亲不喜欢她,妈妈去世了,后妈更不喜欢她。再读第一句!

  2、你觉得当她写下“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时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带着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对亲人的深深的怀念再读第一句!

  3、所以课题起《祖父的园子》,作者把深深的感情都寄托在这园子里!这个一个乐园;这是一个爱园;这是一个家园!再一次读第一句!

  (设计意图:通过三次反复地递进式朗读,读懂作者开门见山的写法,读懂了作者对童年的眷恋,对祖父的怀念,隐约地看到那抹淡淡的哀愁。)

  4、如果你一天,两天,如果一直在园子里,会有什么感受?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吧,肯定会给你与此时不一样的感受!因为这是一本值得一辈子去读的书……

  (设计意图:课了情未了,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引发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板书设计:《祖父的园子》

  乐园

  幸

  快乐童爱园年自由

  福

  家园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是女作家萧红写的篇优美的散文,文笔挥洒自如。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课文中的语言富有孩子气,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真实地再现出来了,学生读来感觉亲切,感觉这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只是用真情实感去表现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所以会打动读者。

  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在充分地自主地读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一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由于本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理解起来很容易。

  最后,再细细品读课文,对学生的引由浅入深的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深入,而又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带来负担和痛苦。做到起于学生实际,通过点拨、引导、启发,使学生达到另一高度。比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中》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的自由。我首先问,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体会我和祖父关系的亲密。再问:祖父在劳动,我也真的在劳动吗?从一些词句中,你看出了什么?从而感受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再说说形成这一切的原因。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引导让紧贴学生的原有水平,再稍加点拨,学生就过去了,没有任何跳跃和生涩的感觉,只是很自然的像泉水一样淙淙流淌着。

  小学语文五年级《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体会“我”的率情、率性、率真,感悟因为有了祖父的宽容和爱,才有了“我”的自由与快乐,有了这个童年的乐园,有了这个无法忘却的“精神家园”。

  2、学习揣摩作者鲜活的,独具个性的语言和境由心生,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导入

  1、听写一组词语:

  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2、校对、批改。

  3、读词语,正音。

  4、从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干农活。)

  5、引读第三自然段:

  课文说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我也一天都在园子里,祖父栽花,我就──;祖父拔草,我就──;……祖父干农活,我也──,我真的是在干农活吗?

  二、感受自由、快乐

  1、从干农活体会我在玩:

  ⑴祖父干农活时,我其实是在干什么?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用我们的童心去触摸作者小时侯的那颗心。找找答案,有重要的句子请画下来,关键的词语请圈出来。

  ⑵学生汇报交流,随机点拨,加强朗读指导:

  主要抓住3、4、12自然段进行朗读理解,尤其读好12自然段。在评价中渗透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①第12段的教学:

  a、我是怎么浇菜的?读读课文,找找我浇菜的动作。

  b、“一把抢过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这一扬,顿时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一大瓢的水冲下来,园子里的你好像刚刚从淋浴房里走出来一样,像只落汤鸡,但是你的心里呢?

  c、把你内心的率性自由快乐给读出来。练读,个别读。

  是啊,我看到你的发梢还滴着水,可你一边看着祖父一边傻傻的大笑着呢!这哪是在干农活啊,分明是拼尽了力气在玩呢!

  d、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淘气的瞎闹,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节,也把我们的记忆带到了童年那段自由快乐的时间。

  ②第3段的教学:

  a、你是从哪些词上看出来的?

  “反而被我踢飞了。”简直是在帮倒忙啊!

  ③第4段的教学:

  找关键词,练读。

  ⑶引读这三段:

  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多么让人羡慕,又多么容易勾起我们对童年的回忆啊。

  2、从其他地方看我在玩(重点集中在11段):

  ⑴除了从干农活看出我在园子里玩,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我在玩?

  ⑵指名读11自然段:

  读到这儿,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吗?

  (小猫钓鱼,猴子下山。)

  ⑶若是你在爸爸妈妈干活时瞎闹乱耍,你的父母会有什么态度?

  祖父又是什么态度?读读5~10自然段。

  有一个字代表了祖父的态度──笑。从这一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⑷这是一段幸福时光的真实记录。现在,你能感受到在这属于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我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童年生活吗?

  ⑸作者在园子里跟着祖父干农活、玩闹,其实她过的是这样一种生活──读板书词语

  ⑹小结升华:

  同学们,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可以给你一个天堂,在这个园子里,祖父用他的慈爱、宽容,给了我一个天堂。在这个天堂里,我的瞎闹、乱闹也曾带给祖父多少的欢笑和快乐啊,这园子也是我用率真可爱给祖父创造的一个天堂!所以,作者称这是──齐读课题。其实,这个园子更是我和祖父的──天堂!

  三、体会表达方法

  这是我和祖父的园子。课文写了这个园子里我和祖父的快乐,课文也写到了园子里的动物,植物,园子里的那片天,那就在课文的第2和第13自然段。用心读读第2和第13自然段,思考:

  为什么要写这两段话?

  1、学生交流。

  2、重点学习第13自然段,指名读,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3、这些庄稼、农作物在园子里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读句子:“愿意……就……”

  4、发现一个特殊的句式:“愿意……就……”你能用上这个句式来说说作者在这个园子里所做的一切吗?(我愿意在草地上躺下就躺下,我愿意抢个水瓢来下雨就抢个水瓢来下雨,我愿意让狗尾草长着就让狗尾草长着,……)是啊,愿意──就──,愿意──就──,我愿意去做作业就去做作业,愿意打电脑就打电脑,我若愿意把我的心放飞到天空,也没有人管,自由吗?向往吗?那是一种怎么样自由的生活啊!再读句子“倭瓜愿意……又高又远。”

  5、小结:

  心中是幸福的,看到的就是──;心中是自由的,看到的就是──

  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这种写法就是──借景抒情。

  四、总结拓展

  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我们读到一个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快乐的心情,不过,在老师读完作者萧红的原著《呼兰河传》后,对这篇文章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现在老师没法告诉你们,请大家课后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用心去感受一下。有些文章是要用一辈子去读的呢!

【小学语文五年级《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相关文章:

1.语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范文

2.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范文

3.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4.《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

5.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

6.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范文(精选5篇)

7.关于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8.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

上一篇:幼儿园防洪防汛安全教案 下一篇:中班安全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