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的教案

2021-04-21 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剪纸的教案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剪纸的教案1

  教材简解: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十二篇课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一。

  设计理念:

  “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写出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联系课文认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剪纸技艺的高超,感悟剪纸中饱含的浓浓“祖孙情”.

  3.初步感受文章民俗语言的特点;领悟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以及剪纸技艺之“神”,体会祖孙情深。

  教学难点:

  通过让学生与文本接触,整体感知全文,为下一节课体会“祖孙情”打下基础。

  教具准备:

  多媒体、剪纸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多媒体展示剪纸作品,欣赏剪纸作品,激发学生兴趣。板书:剪纸

  2.说说这些剪纸作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何感受?

  3多媒体展示“姥姥剪纸图”,提问:谁在剪纸?(姥姥)板书:姥姥

  4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①写出生字词,指名齐读。

  小屯择菜喂猪刁难啃食

  捂着岂知庄稼驮着薅草

  心灵手巧广结善缘清清爽爽

  ②强调个别字读音,如:择(zhai)菜、刁难(nan)、 薅(hao)草,齐读。

  2、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文章中的姥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点名回答(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姥姥给我们留下了心灵手巧、心地善良、技艺高超的印象)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姥姥的特点。】

  三、走进文本,了解姥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初读课文时姥姥给我们留下了心灵手巧、心地善良、技艺高超的印象,下面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走近姥姥,看看作者是怎么展现自己的姥姥特点的?让我们一起到东北大平原上那个充满喜气的小村庄去看看吧!

  1.出示农家生活图,配喜庆的“咱们屯里的人”音乐,指名说感受。

  2.走进这个小村子,你发现了什么?(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这说明了什么?板书:心灵手巧

  3.好一个祥和的小村庄,大家的生活因姥姥的剪纸而更加精彩、有活力!齐读第一段。

  【设计思路:通过走进村子、了解村子,进而体会姥姥的心灵手巧,她的剪纸已经无处不在,可谓深入人心。】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姥姥技艺之“神”.

  过渡:课文开篇就将这个到处贴着姥姥剪纸的小村庄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姥姥技艺之“神”.

  出示自读要求:

  1.圈画出二、三自然段中能体现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并简短的写下自己的体会和发现。

  2.学生默读静思,圈画批注。

  3.交流收获,感受姥姥的剪纸技艺之“神”。

  4.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出示。

  A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①引导学生通过”普普通通“感受材料的平常;通过”翻来折去“感受姥姥剪纸方法的简单。

  ②反衬出”无所不能“”要什么就有什么了“,对比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③点出这是正面描写。

  ④朗读。

  是呀,普普通通的剪刀,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却能变成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剪纸,这充分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多媒体突出点红两个”普普通通“ ”无所不能“)

  B.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 ”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①指名读这段话。

  ②这是乡亲们这么夸赞姥姥的,从侧面描写了姥姥的剪纸作品十分逼真、深入人心。

  ③姥姥的剪纸活灵活现,请同学们仿照赞叹的句子续说几句,指名回答(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____像____,剪____像____,剪个____,剪个____.)

  ④点出这是侧面描写,此时你想到了什么成语来夸夸姥姥呢?(出神入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神乎其神、鬼斧神工、炉火纯青、惟妙惟肖……)板书: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出神入化。【设计思路: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知道要想写一个人的特点,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描写,同时让学生仿说句子,让他们打心眼里对姥姥的剪纸技艺产生敬佩之情】。

  5指导朗读

  姥姥的剪纸技艺如此之”神“,真让人佩服,让我们带着佩服与赞叹之情,再次读读这段话,去感受一下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6.出不第三自然段中描写姥姥广结善缘的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撩“”擦“以及语言来感受姥姥是个怎样的人。

  7.可见姥姥干脆利落,剪纸针对人们的不同需求,更可见姥姥会剪得东西多,也是体现了她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

  8.姥姥不仅会剪纸,她还和其他普通的农村老人一样会干很多活。引读:

  看人乐颠颠的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9.从这儿,你感受到姥姥的什么品质?(勤劳、善良)板书:勤劳、善良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心地善良和剪纸技艺之”神“,特别是第二自然段从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五、引入下文,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剪纸不仅扮靓了村庄,也填充了”我“儿时的记忆。姥姥的剪纸承载着浓浓的祖孙情,仿佛一根丝线拽着长大的我,即使远在他乡,也时常梦归故里。这份浓浓的祖孙情,我们下节课再去感悟吧!【设计思路:这一设计,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能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探究没有学完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再次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2.回忆你与姥姥的故事,体会你与姥姥之间的亲情。

  3.通读文章,找画出姥姥剪纸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姥姥的剪纸

  心灵手巧 活灵活现

  勤劳善良 栩栩如生

  技艺高超 出神入化

  剪纸的教案2

  一、 活动内容:剪纸创编故事——《我和福娃的故事》

  二、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剪纸的形式创编故事,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创造性讲述。

  2、 尝试剪出人物的不同姿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三、 准备活动:福娃运动的照片 彩色复印纸 剪刀 胶棒 废旧纸筐

  四、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学会有顺序的观察福娃的动态。

  五、 活动过程

  1、 出示福娃运动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福娃在干什么?它们在做这些运动时心情是什么样的?

  2、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

  (1) 你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运动时是什么感觉?

  (2) 你和小朋友在一起运动时是什么感觉?

  3、 教师引导幼儿想一想:

  你如果和福娃在一起做什么运动最快乐?

  4、 请幼儿用剪纸的形式编出《我和福娃的故事》。

  5、 把幼儿的作品放在展板上供小朋友欣赏。

  6、 请2~3个小朋友给全班小朋友讲《我和福娃的故事》

  7、 小朋友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副作品。

  剪纸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出作者有声有色的童年,读出作者有声有色的心境和梦境,读出自己有声有色的童年。

  2、品味文本语言,锤炼语感,感受姥姥剪纸艺术的神奇和浓浓的祖孙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走进作者有声有色的童年,走进作者有声有色的心境和梦境,体会到姥姥的剪纸将拴住我的一生以及作者对童年、姥姥的依恋之情。

  教学方法:

  通过文本情境的创设、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象体验、批注等方法感知文本。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实录:

  一、走进自己有声有色的童年世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生:童年。

  师:是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叫《童年》。(板书:童年)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当你听到这首歌曲,看到童年这两个字,你会想起什么呢?

  生:我想起了小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划船。

  生: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因为我小时候是奶奶把我带大的。

  生: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给我讲故事。

  生:我想起了和爸爸一起去河里游泳。

  ……

  二、走进作者有声有色的童年世界。

  师:童年生活是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作者名叫笑源,他的童年是和姥姥一起度过的,他的姥姥有一手剪纸的绝活,所以,伴随他童年生活的是——一齐读课题。

  生:姥姥的剪纸。

  师:姥姥的剪纸,能读得再亲切一些吗?

  生:姥姥的剪纸。

  师:剪纸是我国的一门传统艺术。想欣赏一下姥姥的剪纸吗?

  生:想!

  师:(点击课件)

  师:笑源伴随着姥姥的这些剪纸慢慢长大,后来他上了小学、中学、大学,离姥姥越来越远,但他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常常想起姥姥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们一起看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一齐读。(点击课件)

  生:(齐)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师:为什么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呢?我会梦见什么呢?(点击课件出示)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就梦见了 ,梦见了 ,梦见了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1至12小节,想想看笑源会梦见什么,他的梦中有什么。

  生:浏览课文并思考。

  师:我们交流一下,谁来说?

  生:我会梦见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

  师:是呀,这是我看惯也记牢了的,怎么会忘记呢?

  生:我会梦见大平原托着的小屯。

  师:这小屯对作者而言这么重要吗?

  生:这小屯是他的家乡,这儿留下了他童年的欢乐。

  师:是呀,这小屯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曾经多少次梦回故园寻找童年的欢乐!

  生:我会梦见人们对姥姥的啧啧赞叹。

  师:这句话在课文的第二小节,(点击课件),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一小节,边读边体会,哪些词语、哪些句子应该读好?

  生:我认为“普普通通”一词应该读好,从这个词可以看出姥姥剪纸的工具和材料是非常简单的,

  生:我补充一句,这个词更能看出姥姥剪纸的平中见奇。

  生:我认为“无所不能”应该读好,这个词说明姥姥什么都能剪。

  师:只要生活中有的姥姥都能剪,体会的真好,谁还想说?

  生:我认为人们对姥姥赞叹的一句应该读好。

  师:你来读一读。

  生: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如果把这句话读成一个字那是什么字?

  生:神。

  师:(板书:神)谁来再读这句话,读出一个“神”字。

  生: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姥姥剪的母鸡真的会下蛋吗?公鸡真的会打鸣吗?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谁用夸张的语气读好这句话。

  生: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个自然段,读出一个“神”字。

  生:(齐)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我会梦见姥姥的剪纸,会梦见姥姥神奇的剪纸艺术。我还会梦见什么呢?

  生:我会梦见姥姥剪喜鹊登枝这件事。

  师:我怎样让姥姥剪喜鹊登枝呢?

  生:我死死的捂着姥姥的眼睛让姥姥剪喜鹊登枝。

  师:小孙子死死地捂着姥姥的眼睛让姥姥剪喜鹊登枝,这是多么温馨、多么有趣的一幕啊,我们一起来品味品味。谁来读一读课文第四小节。

  生: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师:能把姥姥的双眼捂得再紧一些吗?你再读读这句话。

  生: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师:注意这里有一个语气词,嗬,后面是感叹号,表达什么意思?

  生:惊叹!

  生:赞叹!

  生:佩服!

  师:我们一起读这句话,读出我的惊叹!赞叹!佩服!

  生:(齐)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师:我服了,可还耍赖。你耍过赖吗?能把耍赖的感觉读到这句话中吗?如果我就是文中的姥姥,你冲着我耍赖。

  生: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师:他强调的是“看了”,谁再来冲着我耍赖。

  生: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师:他强调的是“偷着”,你们一起冲着我耍赖。

  生:(齐)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师:(接读)“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同学们,你们从姥姥剪喜鹊登枝这件事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了姥姥的剪纸技艺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地步!

  生:我看出了姥姥的剪纸技艺是因为熟能生巧。

  生:我看出了姥姥对我的疼爱,这是一位慈祥的姥姥!

  师:我会梦见捂着姥姥的眼睛让姥姥剪喜鹊登枝。在作者的童年记忆中还有一些剪纸是无论何时也不会忘记的,是哪些剪纸呢?

  生:老牛和小兔。

  师:(点击课件)我们一起来看课文中描写老牛和小兔的文字,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你能读出什么?看出什么?

  生:(轻声读)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师:你读出了什么?看出什么?

  生:我看出兔子很快乐,老牛很辛劳。

  生:我看出兔子就是我,老牛就是姥姥。

  生:我体会到姥姥对我的爱。

  师:这是一些多么奇妙的文字呀!它让我们读出了一种爱,品出了一片情,这就叫舐犊情深!老师在读这些文字的时候,读着读着,竟然想到了自己童年生活的一些画面,竟然在这段文字中找到了童年的自己。你们来试试看,请闭上眼睛。(范读这些句子)睁开眼睛,你想到了哪些画面?你找到童年的自己了吗?

  生:我想起了我的妈妈,她整天操劳却不让我做任何事情,只让我一心学习!

  师:你体会到了妈妈的辛劳和为你的付出,难能可贵!

  生:我觉得我就是文中快乐的小兔子,有爸爸妈妈的呵护和关爱,我很幸福!

  生:我想起了爸爸每天接送我上学还要上班真得很辛苦!

  生:我想起了小时候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快乐时光,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师:同学们,你们说姥姥仅仅是在剪纸吗?不是,她是在用剪纸向我传递着爱,传递着浓浓的祖孙情啊!你们说笑源的童年生活怎么样?

  生:很幸福!

  生:很快乐!

  生:很甜蜜!

  师:是呀,是姥姥用剪刀为我剪出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童年。(板书:有声有色)

  三、走进作者有声有色的心境和梦境

  师: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可是人总要长大,我再也不可能回到童年,不可能永远待在姥姥的身边。(音乐响起,范读)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请同学们看姥姥给我寄来的这一幅剪纸,一齐读一读。

  生: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师: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

  生:牵挂!

  生:期待!

  生:无言的爱!

  ……

  师:当作者看着这一幅姥姥寄来的剪纸,你的内心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充盈着什么呢?

  生:对姥姥的思念!

  生:对姥姥的感激!

  生:甜蜜和温馨!

  生: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味!

  生:内心充满着力量!

  师:(点击课件)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谁来读一下。

  生: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请注意这个红颜色的“拴”字,(板书:拴)姥姥用什么拴住我?

  生:剪纸。

  生:爱!

  师:栓了我多久?

  生:一个夏天。

  生:整个童年。

  生:我的一生。

  师:(点击课件)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写下自己的体会。

  生:写体会。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阅读体会。

  生: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就会想到姥姥对我的呵护和期待,想起童年的快乐时光,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都不会忘记,姥姥的剪纸将拴住我一辈子。

  生:现在我长大了,姥姥的剪纸虽然拴不住我的肉体,但却永远拴住我的心,无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姥姥对我的牵挂!

  生:只要想起姥姥的剪纸,我就会想起美好的童年生活,想起姥姥的勤劳、善良和对我的爱,我的心境和梦境就会变得有声有色,就会充满着力量,这是值得我一辈子珍藏的财富!

  ……

  师:是呀,姥姥的剪纸将伴随作者一生,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将伴随着作者的一生,姥姥的爱将伴随着作者的一生!姥姥的牵挂和期待将伴随着作者的一生姥姥的剪刀剪出的是我有声有色的人生,让“我”的人生永远有声有色!(板书:人生)

  剪纸的教案4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很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抓住这个主线,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我们知道,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所以,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我感觉到自己的眼角润湿了,亲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学生。我听到教室一片静默。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能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又能感悟祖孙俩之间的浓浓亲情,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

  一、读题

  1、读题

  2、再读,想像姥姥的剪纸作品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意味深长

  3、再读,想像这样身心入境地剪着纸的姥姥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舐犊情深

  过渡:这些都是初步印象,再走进课文,你会觉得这些剪纸更加栩栩如生、令人赞叹;姥姥更加真实熟悉,仿佛就在身边。

  二、学习1——6

  自读,圈画批注,思考:是个怎样的姥姥

  交流:

  1、心灵手巧

  (1)第二小节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反衬技艺高超)

  神了(夸张,以他人之口衬托技艺高超)

  理解“深入人心”(不是一个人这么说,也不是只有现在这么说)

  小结:简直就是艺术作品,姥姥是一个了不起的民间艺术家!

  (2)第五至七小节

  摸黑 都能 剪纸

  刁难:为难,出难题

  无可挑剔:仿佛看到了什么?

  (剪得好;我仔细地看,找不出瑕疵)

  耍赖

  联系上下文理解“熟能生巧”

  小结:技艺真的高超,神乎其神了!

  再分角色读对话,还体会到什么?

  点化:这样的感觉,你是不是很熟悉?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也曾发生在你的身边?

  2、勤劳善良

  (1)左邻右舍

  (2)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3)“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什么用场?往哪儿贴?’”这个细节让你想到了什么?

  (很忙,忙什么?点化:这样的老人家你是否觉得很熟悉?她是不是就在你的身边?)

  (直爽,热情)

  (为别人着想,认真负责)

  (水平高,仿佛有仓库)

  ……

  再读读

  三、学习7——11

  读到这里,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都跃然纸上,而字里行间流露着的哝哝的情谊更让我们动容。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窗花,剪得最多的是什么?自己读7——11,剪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剪?

  交流

  朗读

  谈体会:舐犊情深

  四、学习12——13

  1、引读12

  从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中读懂了什么?

  (对兔子的希望和爱)

  (老牛敦厚淳朴,就像姥姥一样)

  (俯首甘为孺子牛)

  引读

  反复读

  2、过渡:是啊,从小……姥姥的剪纸已经成为我心中的一个梦境

  然而,我上学了,越走越远,但……

  期待些什么?

  除了期待,你还读除了什么?

  姥姥把所有的心血和爱全部倾注在了剪纸里。就算你远离家乡、远离姥姥,你忘记得掉吗?假如你在外地求学,收到了姥姥寄来的剪纸,你会想对姥姥说点什么?写一两句在空白处

  相机朗读,小结,读最后两句话

  五、总结

  文中的姥姥和姥姥的剪纸以及祖孙之间浓农的情意我想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其实,文章学到这里,有没有令你想到了些什么呢?也许我们的姥姥、奶奶、爷爷并没有这么一手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但是,他也有一个和姥姥一样的永恒的动作,也许只是端着一碗热躺向你走来,也许只是在灯下缝一颗纽扣,也许是将鸡腿小心翼翼地藏起来,夹到你的碗里,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捕捉、记忆和感恩。

  剪纸的教案5

  设计思路:最近幼儿园正在进行“冬”的艺术主题活动,其中剪雪花的活动,对中班幼儿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于是,该活动被取消。可孩子是十分感兴趣的,当他们见到剪出来的雪花时,脸上充满了新奇,发出赞叹:“好漂亮啊!”发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实在不想就这么错过,转念一想,把剪雪花改简单点,就剪窗花吧。只要通过折叠,再随意剪一些图形、线条,出来的效果也很漂亮,同样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以及达到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手工剪纸很容易被上成灌输式的活动,如何避免这个误区,我和我的指导老师想了很多办法。经过多次思考,我设计了中班剪纸活动《美丽的窗花》。

  剪纸窗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在喜庆的节日里剪贴,既装点了我们的环境,又给我们的生活营造了浓浓的热闹喜庆的氛围。然而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接触、了解这门艺术了。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通过这类活动,我们不仅可以引导幼儿发现美、感受美,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他们表现美,创造美,并由对美的追求,引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萌发出一种美化生活的积极欲望。其中既包含了对审美情趣的培养,又囊括了对表现、创造美的技能的习得。

  教案设计:

  一、活动目标:

  1.欣赏剪纸窗花,了解剪纸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感受窗花的色彩美、图案美、对称美。

  2.尝试剪出各种线条和图形来制作窗花,体验剪窗花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各色正方形蜡光纸、彩纸(附两张大正方形纸)

  2、剪刀

  3、步骤示意图

  4、剪纸视频 、幻灯片

  5、喜庆的背景音乐

  6、窗花范例(剪比较少的图案的范例)

  7、投影仪

  环境准备:挂好几幅窗花作品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视频,感受贴窗花的喜庆气氛。

  (1)师:马上新的一年就要到了, 你们是怎么过新年的呢?会做些什么事呢?

  (2)师:你们的新年过得真开心。有些人在过新年的时候,还会做一些很特别的事情,会是什么事情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3)(观看贴窗花视频)师:新年到了,敲锣打鼓放鞭炮,真是热闹啊!咦,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把它贴在了哪里?贴在窗户上你感觉怎么样?

  (4)幼儿讨论后,教师进行小结:窗花——装饰环境、渲染喜庆的气氛、辞旧迎新,暗示对美好生活的理想,是我们中国民间特有的艺术。

  (二)欣赏ppt,感受剪纸窗花的颜色美、图案美、对称美。

  师:这些窗花真漂亮。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美丽的窗花,你们想看吗?

  师:请你仔细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发现:

  1、颜色很丰富、漂亮

  2、图案很多

  3、两边(左边右边)的图案、花纹是一摸一样的,叫做对称(两边对称,四边对称)

  4、形状也不一样:圆形、方形、花瓣形等

  (三)教师示范剪窗花

  (1)师:那么美的窗花,你知道是怎么剪出来的呢?

  (2)师:你能看懂这些图吗?(出示示意图)谁愿意来试一试?(基本方法:折叠→剪图案→打开)(虚线表示折)(幼儿尝试折,教师辅助)

  (3)师示范折(用故事情境把剪的方法起来):今天,小剪刀要去旅行了,它爬上了高山,沿着弯弯的小路走着(剪弯弯的线),它又来到了平平的大路上,走呀走呀,“哎呀,小剪刀,小心,前面要没路了。”于是,小剪刀只好回头了,左绕又绕,小剪刀可真调皮,终于走出来了(纸可以转方向)。走了那么远的路,小剪刀的肚子饿了,“咔嚓”它咬了一口,咬了个三角形出来,“咔嚓”又是一口,咬了个圆形,左一口,右一口,它吃好多好多,肚子才会饱呢。玩得真累啊,该回家休息了……

  (4) (打开)一幅美丽的窗花就剪好了。

  四、幼儿操作(播放剪背景音乐)

  师:你们想来试一试吗?想和小剪刀一起去旅行吗?

  (1)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注意观察幼儿的折法是否正确,提醒幼儿边角对整齐,可以看示意图进行折

  (2)引导幼儿从开口处开始剪,不能把中间剪断

  (3)多剪弯线条、图形等,剪的过程中不要打开看

  (4)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孩子

  (5) 提醒幼儿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五、活动讲评

  师:谁来介绍介绍你的作品,你是怎么剪的?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漂亮?(从对称、图案。颜色等方面说一说自己的剪纸作品。)

  六、延伸活动:欣赏更多的窗花,多种对称的窗花

  (1)还有许许多多的美丽的窗花,回家后,也可以自己再来剪一剪,上网找一找、看一看,去欣赏欣赏我们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过年时,你就可以剪一剪贴在你家的窗户上,打扮你的家

  (2) 自主性游戏中可以再来探索更多的剪纸方法,剪出更多的漂亮的窗花

【剪纸的教案范文(精选5篇)】相关文章:

1.剪纸教案范文(精选5篇)

2.剪纸的精选范文

3.剪纸大班教案范文

4.剪纸教学教案范文

5.精选剪纸教案三篇

6.剪纸教案范文8篇

7.多变的剪纸教案

8.姥姥的剪纸教案

上一篇:最新开学第一课的教案 下一篇:小班语言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