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教案

2021-04-06 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寻隐者不遇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寻隐者不遇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隐者的高洁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隐者的高洁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揭示课题

  1、讲贾岛《推敲》的故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3、寻,寻访。“隐者”是什么样的人?(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贤士。)遇,遇到,碰到。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4、你对贾岛还有哪些了解?

  二、 初读古诗

  1、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此诗就是一个例证。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

  读懂诗歌的大意。

  2、点名读。

  3、初读了古诗,你知道诗中涉及了哪些人物?

  三、精读古诗

  1、(出示插图)那么,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也是隐者的隐居之地。我们知道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诗中是为了突出隐士远离尘俗的高洁。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从哪可以看出来?

  4、理解“云深”,“不知处”,说说诗意。

  5、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他们说什么?请你试着填一填右边的方框。

  6、你怎么知道贾岛这样问?

  小结:通过童子的回答,能推测出贾岛在问什么。明明三番问答,贾岛采用了以答含问的手法,把诗精简为二十字。可见他在谋篇布局上的“推敲”。

  7、体会《寻隐者不遇》一诗所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

  8、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还贵在善于抒情。 让我们再细细品读这首诗,从中你还能读出诗人在问答中的情感变化。(点名读)

  “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板书(

  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再次失望)

  9、一般访友,问知其出去了,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体现了诗人对隐者什么样的情感?

  10、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

  1、贾岛的诗有像我们今天学习的这样很安静,置身世外寻访隐者的诗,也有豪情万丈的诗。

  2、教师相机出示诗

  (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3、总结:贾岛作诗爱推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一起来背一背《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古诗诗句相关图片、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出题目。

  1.教师讲述贾岛《推敲》的故事,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引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叫做《寻隐者不遇》。

  3.初步了解题目大意

  二、初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1.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朗诵古诗

  3.幼儿尝试跟着教师一起诵读古诗

  4.教师解释古诗大意

  我们已经一起朗诵过这首古诗,下面来听听这首古诗说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诗人在松树下问一童子,你师傅在哪,去干什么啦?童子认真的回答说,师傅采药去了。但我只知道,师傅在这座山里,具体在哪个地方,我也不知道。

  三、精读古诗,分段理解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古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教师小结:在一棵松树下面,诗人遇到了童子,他正在问童子一些事情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一句。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他是怎么回答诗人的?

  教师小结:童子说他的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二句。

  4.童子的师傅到底在哪里呢?古诗里的那一句说到了?

  教师小结:童子的师傅就在这座山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三句。

  5.最后诗人有没有找到童子的师傅呢?答案就在最后一句里。

  教师解释第四句古诗的意思:山上的云太浓了,看不清人到底在哪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四句。

  四、创设情境,表演古诗

  1.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古诗数遍

  2.请幼儿扮演诗人和童子表演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寻隐者不遇教案3

  一、教学目的:

  1、 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2、 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三、教学难点:

  如何把“话”变成“画”。(即:如何使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

  四、教学准备:

  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两张、录有古曲的音乐磁带一盘。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学法

  1、 指名请学生背诵课内、课外学过的古诗。

  2、 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相机小结,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好多古诗都描写了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从而正确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读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打出投影,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对照投影片审题、解题,搞清楚“话”和“画”的含义。)

  (二)指导学法

  1. 抓字眼、明诗意

  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播。)

  2. 提问题、想诗境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 逐词就诗句提出问题。

  例如:什么样的松树下面?谁问童子?怎么问?问什么?童子什么样?11

  (2) 就问题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帮助学生形成画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合理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和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图书等进行想象。)

  (3) 学生借助投影片,根据想象描述画面。

  3、 悟诗情、咏诗句

  (1) 根据你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当时是怎样的感情。

  (2) 把体会到的感情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 总结学法

  (再次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总结归纳学法。)

  (四) 迁移巩固学法

  在老师适当的点播下,运用学法学习古诗后三句 。

  1、 抓字眼、明诗意

  2、 提问题、想诗境

  (出示第二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学生填充内容、描述画面。)

  3、 悟诗情、咏诗句

  提问:诗人虽然没没能寻到隐者,但是他并不感到失望,想到隐者的生活那样有情趣,那样逍遥自在,怀才不遇的隐者此时会是什么心情呢?他会怎样做?童子可能会怎样做呢?

  (播放古曲,配乐咏诗,引学生进入到广阔而幽深的山中境界,从而体会诗人对隐者这种与世隔绝,甘与大自然为伍,自得其乐的采药生活羡慕和神往之情。)

  (五) 独立运用学法

  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六) 布置作业

  用把“话”变成“画”的方法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寻隐者不遇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1.《寻隐者不遇》教案

2.寻隐者不遇教案

3.中班寻隐者不遇教案

4.寻隐者不遇的诗意:改写《寻隐者不遇》

5.寻隐者不遇作文范文

6.改写《寻隐者不遇》范文

7.《寻隐者不遇》改写范文

8.古诗寻隐者不遇的教案

上一篇:幼儿园体育《投掷》教案 下一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