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2024-05-18 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小蝌蚪找妈妈》,理解并记住歌词内容.

  2、体验游戏的快乐及表演的乐趣,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活动重点:

  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小蝌蚪的图片

  2、歌曲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老师这儿有个谜语,猜猜是什么小动物?“圆圆脑袋黑油油,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转圈游”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2、师:对了,是小蝌蚪.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长什么样呢?(展示真实小蝌蚪的图片)幼儿讲述的过程中老师丰富歌词.

  二、熟悉歌词引出图谱.

  1、师:小蝌蚪的'头是怎么样的啊?

  对了,圆圆的脑袋,是什么颜色的?

  圆圆脑袋,黑油油(师出示图谱,幼儿集体念一次)

  2、师:小蝌蚪还有什么啊?

  对了,小蝌蚪还有细细的尾巴,它的小尾巴啊在小河里扭呀扭.

  细细尾巴,扭呀扭

  3、师:小蝌蚪在小河里面干什么呢?

  它在小河里面转圈游,转呀转,游啊游.

  4、师:小小蝌蚪,游游游,他在干嘛啊?

  小小蝌蚪,游游游,它是在找妈妈,它说妈妈妈妈,在哪头?小朋友一起说.

  5、师:我们一起看着图谱念一遍歌词

  《小蝌蚪找妈妈》

  小小蝌蚪,游游游,圆圆脑袋,黑油油,

  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转圈游,

  转呀转,游呀游,

  小小蝌蚪,游游游,妈妈妈妈,在哪头?

  三、学唱歌曲.

  1、师:老师把“小蝌蚪找妈妈”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清唱一遍.你听到了什么?咂咂咂这个词要学一学

  3、老师弹奏并演唱第二遍,可以边听着音乐边打节拍.(边拍手)

  4、第三遍继续熟悉歌词与乐曲.老师领唱:我们一边看图谱,一边唱,会唱的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唱.

  5、幼儿演唱2-3遍,鼓励幼儿唱的时候创编一下动作.

  四、创编动作.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在小椅子跳得真漂亮,我们在中间来跳一跳,起立,站到当中,我们边听音乐,自己边想动作,一起来当当小蝌蚪.

  2、师:我看到···做的很好看,请她来跳一跳.然后,大家一起来学一学.(请个两三个小朋友)

  3、师:我们再来听音乐边唱边跳一跳?

  4、游戏:小蝌蚪在水里干什么呀?它要找谁呀?(妈妈)我们来做小蝌蚪一起来在水里游一游,去找一找妈妈在那里,找到妈妈要说什么?(妈妈找到了)!(幼儿和老师一起做小蝌蚪,另外一位老师扮青蛙妈妈)游戏二次.小结:今天我们玩了一个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棒,表扬一下自己吧.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2

  活动目标

  (1)掌握用棉签画小蝌蚪的方法.

  (2)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3)让幼儿关爱小动物.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怎样正确使用棉签画画

  难点:掌握用棉签画小蝌蚪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一幅大的池塘背景画、幼儿每人一幅A4纸的池塘背景画、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小蝌蚪的头饰、青蛙妈妈的头饰一个、棉签若干、黑色水粉颜料、调色盘若干、篮子和手纸若干、钢琴、鱼缸和几只小蝌蚪.

  (2)经验准备:幼儿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小蝌蚪

  (1)师:孩子们,今天李老师跟小朋友一起猜个谜语“大脑袋,长尾巴,从头到尾黑黝黝,游来游去找妈妈.(打一小动物).(谜底:小蝌蚪)

  幼:孩子们一起说的:“小蝌蚪”.

  (孩子们很喜欢猜谜语,他们喜欢这种文字游戏,感觉很神秘,平时在休息的时候,我就让孩子们经常猜谜语,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综合反应能力,开发智力,他们很开心这个时间段.在谜语导入过程中,我故意把语气放慢,边说边做相应的动作,动作可以夸张可爱些,小班孩子们看的、听的很认真,加上以往的谜语游戏训练,孩子们应该都能猜到是什么动物--小蝌蚪.用谜语导入,为了增加课上的趣味性,挺高孩子们的兴趣.)

  (2)师:那你们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

  幼:听过

  师:到最后小蝌蚪找到它们的妈妈了吗?

  幼:找到了.

  师:那谁是小蝌蚪的妈妈?

  幼:青蛙.

  (在课前经验准备的时候,有一部份孩子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但有一部分没有听过,我就让所有的孩子一起欣赏了这个动画片,也让家长在家给孩子讲了讲这个故事,让孩子们在课前有对蝌蚪和青蛙的初步了解,不至于在上课时感到陌生.因为小班的上课时间是十五分钟,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更好的完成活动目标,就需要把故事的内容在课前准备好,起初本以为孩子们应该都听过这个故事,没想到一部分孩子真没听过.应该组织家园联系,让家长每晚给孩子将一个睡前小故事,同时可以让孩子慢慢复述故事,从小班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二、了解小蝌蚪身体特点

  (3)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李老师把谁请到我们小三班了?(从纸箱里面拿出鱼缸,里面有很多条小蝌蚪.)

  幼:孩子们兴奋的都站起来了,特别高兴,都在喊:“小蝌蚪、小蝌蚪、小蝌蚪,有几个小孩下坐到前面一起来看.

  师:我环绕每个桌子和座位,让孩子们仔细观看蝌蚪长什么样子.

  幼:有的说小蝌蚪是黑色的、有的说小蝌蚪长着圆圆的大脑袋、小蝌蚪后面有尾巴、小蝌蚪长的不像青蛙、小蝌蚪的尾巴是弯弯的等等.

  师:老师跟着孩子一起总结小蝌蚪有一个大大圆圆的脑袋,脑袋后面还长着一条细细,弯弯曲曲的尾巴,小蝌蚪的身体是黑色的.老师一边总结一边在黑板上用彩笔做示范,画出一个小蝌蚪,加深孩子对蝌蚪的印象.

  师:好了,孩子们,小蝌蚪累了,说要回去休息一下,我们一起小声的和他们说再见,不要吵到他们休息好吗?

  幼:孩子们逐渐小声的和小蝌蚪们不舍得说“再见”了.

  (课前准备时,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没见过活的小蝌蚪,他们也很希望能见到,于是我找来了活的生物,这样更能提起他们的兴趣,观察的更仔细,当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以至于课堂都有些混乱了,有的孩子还下坐看,其余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于都到前面来拥挤了,当时有些慌张,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老师提的要求孩子们也听不进去了,但是回头一想,这说明孩子们对蝌蚪的兴趣很高,很喜欢它们,于是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以静制动,很难过的说:“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们都在前面拥挤,大声说话,吓到它们了,这时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让孩子们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吓到小蝌蚪,老师保证轮流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看清它们,这个方法还真挺管用,每个孩子都安静的回到座位,这是我提出了要求:“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孩子们看的很认真,回答问题的'时候,孩子们都很积极踊跃的回答,并且回答的都很棒)

  (4)用棉签画小蝌蚪

  师:小蝌蚪生活在哪里?

  幼:水里面.

  师:好,小朋友请看这里,这是一个池塘,里面有几条小蝌蚪,看看还有什么?

  (出示一幅老师画好的池塘背景图)

  幼:有荷叶、有荷花、有小蝌蚪.

  师:小蝌蚪喜欢群体生活,但是池塘里面只有几只小蝌蚪,我们一起把它们的其他同伴画出来,好不好?

  幼:好好

  师:但是今天我们不用笔,而是用它来画(出示棉签),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棉签

  师:平时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棉签?

  幼:打针前用、掏耳朵用等等.

  师:不错,我们都会在打针前用棉签消毒皮肤,还有如果小朋友用棉签掏耳朵可要小心,必须爸爸妈妈在的情况下才可以用,否则自己掏耳朵会有危险的.

  但是今天李老师要用棉签来画小蝌蚪,怎么用棉签画画呢?首先,棉签你们看是没有颜色的,我们把棉签蘸一下黑色颜料,看,棉签变成黑色的了,在池塘里画出小蝌蚪圆圆大大的黑脑袋,之后在后面画出一条细细弯弯曲曲的长尾巴,看,小蝌蚪游出来了,有的向右游、有的向左游、有的向下游、有的向上游,什么方向游的小蝌蚪都有.谁想到前面来试一试?

  幼:王浠滨,冯泳琪

  (当我在前面讲解怎样用棉签画小蝌蚪时,冯泳琪小朋友因为好奇,不自觉的走到前面来了,于是我说:“谁想到前面来试一试?”就让王浠滨,冯泳琪来前面画一画.两个小朋友特别爱画,画完一个还想画.)

  师:如果小朋友不小心把手弄上了颜色,可以用篮子里面的手纸擦擦手,然后再放进篮子里面.如果小手很干净,就不用手纸擦了.还有如果画完一个蝌蚪后,棉签没了颜色,再到调色盘中蘸蘸颜料继续画小蝌蚪,小朋友要注意不要把棉签碰到自己的身上和其他小朋友的身上,画完后把棉签一定要放进调色盘中,不能乱扔.好了,孩子们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师:每位小朋友发纸、调色盘、篮子.

  (在上美术课前,一定要在课上把要求提好,在课前要预想很多问题可能发生,比如有的会用棉签掏耳朵,所以要告诉棉签不能随便使用会有危险的、在孩子用棉签画画时,就会用完随意扔到地上,所以要提出要求,不要随意乱丢乱放,要放回到调色盘中、幼儿可能在用棉签画画时,不小心蹭到手上和脸上,或衣物等其它地方,这时就需要用到手纸,不要随意乱摸.要在行为和卫生习惯提出要求,养成好习惯.孩子们画的兴趣很浓,课堂纪律特别好,都在认真地用棉签画画,体验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带来的绘画乐趣,每个孩子画的都特别好.)

  活动展示:

  把孩子们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

  (让孩子们讲述自己画的小蝌蚪,由于年龄小,小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很好,只有王浠滨说的较完整:“这是蝌蚪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它们一起出去寻找其它的小蝌蚪了.”最后,我让孩子们彼此看一看其它小朋友画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互相欣赏.)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一起和小蝌蚪去找妈妈好不好?

  幼:好,好.

  师:唱歌曲《小蝌蚪找妈妈》

  (给每个孩子发一个小蝌蚪的头饰,戴在头上,老师戴青蛙妈妈的头饰,把老师围在中间,一起唱跳《小蝌蚪找妈妈》的歌曲.由于教师空间比较狭窄,跳的比较拥挤,但是孩子们唱的跳的还是特别开心.)

  教学反思

  1、教师自我评价:

  ①优点:在上好一节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活动准备,包括了物质准备,我做了40个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模仿蝌蚪的乐趣、画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体验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要做好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老师也要有经验准备,做好预设问题,熟记教案,把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预想到,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方案.孩子们上课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厚,尤其是让两个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画蝌蚪,两个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没有用过棉签画画,所以很好奇,兴趣很高.美术活动,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确,画画要求,卫生要求,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想到,对幼儿要提出要求.

  ②缺点:在课前预设问题时,没有想到再拿出活的蝌蚪时,孩子们那么的兴奋,课前准备时,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没见过活的小蝌蚪,他们也很希望能见到,于是我找来了活的生物,这样更能提起他们的兴趣,观察的更仔细,当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以至于课堂都有些混乱了,有的孩子还下坐看,其余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于都到前面来拥挤了,当时有些慌张,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老师提的要求孩子们也听不进去了,但是回头一想,这说明孩子们对蝌蚪的兴趣很高,很喜欢它们.于是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以静制动,很难过的说:“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们都在前面拥挤,大声说话,吓到它们了,这时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让孩子们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吓到小蝌蚪,老师保证轮流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看清它们,这个方法还真挺管用,每个孩子都安静的回到座位,这是我提出了要求:“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孩子们看的很认真,回答问题的时候,孩子们都很积极踊跃的回答,并且回答的都很棒.由于班级面积比较小,加上课的尾声比较急,最后的歌表演有些仓促了.

  2、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挺满意,预设的活动目标都完成了.就是课后怕时间紧张,歌表演《小蝌蚪找妈妈》唱的太仓促了.

  3、课上有出乎意料的事发生,在课前预设问题时,没有想到在拿出活的蝌蚪时,孩子们那么的兴奋,课前准备时,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没见过活的小蝌蚪,他们也很希望能见到,于是我找来了活的生物,这样更能提起他们的兴趣,观察的更仔细,当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以至于课堂都有些混乱了,有的孩子还下坐看,其余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于都到前面来拥挤了,当时有些慌张,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老师提的要求孩子们也听不进去了,但是回头一想,这说明孩子们对蝌蚪的兴趣很高,很喜欢它们,于是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以静制动,很难过的说:“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们都在前面拥挤,大声说话,吓到它们了,这时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让孩子们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吓到小蝌蚪,老师保证轮流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看清它们,这个方法还真挺管用,每个孩子都安静的回到座位上了.

  4、如果再重新上一次这节课,我会让孩子们尝试用手指画蝌蚪,体验不同的乐趣.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3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当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生词

  教学难点

  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当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 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左边是“ ”.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 ”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 ”,下边是“ ”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 ”也不是“ ”,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四、总结课堂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4

  教学设想: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蕴含了从小要学会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图文结合.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我注意了下面几点:

  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在学完每幅画之后,让学生表演有关内容,这样激发课堂氛围,加深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大胆运用心灵换位新教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教学内容:

  新课标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17课,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2、引导学生理解迎、追、跟的动作.

  教具准备:多煤体课件、自制头饰

  教学过程:

  一、引用谜语,激趣导入.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后是庄稼的好朋友.(小蝌蚪)

  2、引出课题:今天啊,小蝌蚪的妈妈不见了,我们一起来帮它们找妈妈,好吗?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放第一自然段录音.(出示第一幅图)

  (1)、师:咦,小蝌蚪在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的游来游去)(提问法)

  (2)、师:小蝌蚪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引导观察)

  (3)、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

  2、操作出现第二幅图

  (1)、引导学生观察,此时的小蝌蚪和原来的小蝌蚪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长出两条后腿).

  (2)、小蝌蚪遇到了谁?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读,分角色读)

  (3)、指名上台表演.(理解迎上去,指导朗读小蝌蚪问的话.)

  (4)、提问:从鲤鱼妈妈的口中,小蝌蚪了解到妈妈有什么特点?(反馈:四条腿,宽嘴巴)

  (5)、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

  3、点击第三幅图.

  (1)、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长出了两条前腿).放课文第三段录音.

  (2)、这次,它们又遇到了谁?(乌龟).它们是怎么样做的?(追上去喊妈妈)

  (3)、区别迎和追的动作.

  (4)、小蝌蚪为什么会叫乌龟妈妈?(联系前面的内容,学生反馈).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不是)那乌龟是怎么对小蝌蚪说的?(指名读一读).引导学生想象:听了乌龟的话,小蝌蚪心里会怎样想?

  (5)、分角色朗读.指名上台表演.

  (6)、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妈妈,它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了(激趣法)

  4、操作出现第四幅图.

  (1)、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什么样了?(根据投影回答)(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它们又遇到了谁?(根据投影回答)(青蛙)那它是什么样子的?(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提问法)

  (2)、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妈妈说了什么?(听课文第四段录音)

  (3)、那小蝌蚪现在高兴吗?为什么高兴?

  (4)、分角色朗读.指名上台表演.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2)、通过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小蝌蚪的形体裁变化,(尾巴不见了)(也就是终于长成了青蛙).

  三、图片演示,巩固提高.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了,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的过程.

  四、总结全文,评价体验.

  1、师: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还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2、我们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总结(自由发挥).

  五、拓展延伸,灵活运用.

  下课后,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是庄稼的好朋友,再跟老师、同学、爸爸、妈妈说一说,好吗?

  六、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长出两条→长出两条→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后腿 前腿

  (迎) (追) (游) 跟

  鲤鱼 乌龟 青蛙 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采用连环画形式,通过文学语言与多幅连环画面互相依附、互相补充、密切配合来塑造形象,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妈妈一起捉害虫,情节生动,富有童趣.再加上采用的是连环画的形式,所以学生应该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小蝌蚪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所以教学本课时,有条件的可以事先组织学生观察蝌蚪和青蛙,把朗读课文和观察生活结合起来,效果更好.学生虽然熟悉小蝌蚪,但对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却未必了解.而且,有可能对一些问题感到困惑,比如:小蝌蚪的尾巴是怎么不见的?小蝌蚪为什么和她妈妈长得不一样等等.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读书。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建议】

  本课分为三大教学板块:

  一、识字、写字

  1、借助图画猜一猜.自己看图、尝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猜一猜,实在猜不出来的,做个记号。

  2、借助小组学一学.小组里面一起想办法认识生字.互相读,互相听.

  3、借助课文记一记.在读课文时随机识记生字.

  ⑴ 在展示小蝌蚪的图片时,通过观察蝌蚪的颜色记住灰.

  ⑵ 通过创设情境表演,辨别、记住迎和追.

  ⑶ 观察青蛙的图片或实物,识记顶、披、鼓.

  4、结合语言环境写一写.

  二、朗读感悟

  1、读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3、观察青蛙的图片,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通过做动作等形式帮助理解.

  4、观察小蝌蚪的图片,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读出喜爱的语气.

  5、看图观察:小蝴斟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6、找出相应的段落重点细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采用表演的形式,自编自演,在情境对话中进行朗读的指导:小蝌蚪有礼貌、有些关切、有些着急,鲤鱼亲切、热情,乌龟认真、和气.

  三、实践活动

  1、实地观察小蝌蚪和青蛙,或在家长的帮助下,抓几只小蝌蚪养一阵子,观察青蛙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2、通过上网、看书、请教等各种形式,查找关于青蛙是益虫、小蝌蚪尾巴消失之谜、蝌蚪的生活习性等资料,课间交流.

  3、语言的积累活动.

  ⑴ 读一读,说一说.

  碧绿的衣裳 碧绿的( ) 雪白的肚皮 雪白的.( )

  长长的尾巴 长长的( ) 大大的脑袋 大大的( )

  ⑵ 说出表示颜色的词.

  ⑶ 读读说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 )已经( ).

  【本课设计特点】

  1、读中感悟:

  整堂课,始终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开展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主动地去读,读懂意思;兴致勃勃地去读,读出情感.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质疑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始终是积极的.

  2、演中理解:

  一年级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过程的表演,学生不但了解了青蛙的变化过程,而且对语言文字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兴趣盎然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实践中积累:

  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发大量的教学资源,解除学生的困惑,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6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朗读表演,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 具: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昨天看到一张“寻人启示”,你们愿意帮忙找一找吗?

  出示启示内容,揭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学生汇报,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2、质疑,提出本段中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迎上去”指名表演.

  4、分角色朗读.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四自然段.用笔标出能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的有关句子.

  2、指名说说青蛙的外部特征.

  3、请学生为青蛙画一张像.并将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4、分角色表演.

  四、再读全文,思考:学完本篇课文你还了解了哪些知识?

  1、课件演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指名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幅图片按顺序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五、课外延伸,培养探索精神.

  1、学生汇报课外搜集的资料:其它小动物的成长过程.

  2、结束语: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探索钻研,像帮助小蝌蚪那样解决更多的难题.◆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7

  一、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是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的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课文内容比较简短,先写了小蝌蚪的样子,然后通过鲤鱼妈妈、乌龟的介绍等一步一步的写出了青蛙的特点及其与小蝌蚪的区别.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教学这篇课文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确定了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

  1、教学要求:

  (1)、观察插图,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朗读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二、说教法学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是直观性,针对课文内容,根据直观性原则,我采用演示法教学,边讲读课文边在黑板上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图画,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训练学生读的能力和写的能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讲读法,充分发挥不同形式读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理清作者思路,突破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演示法教学,把小蝌蚪变化的句子用幻灯机展示出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印象,起到巩固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我抓住低年级小朋友好奇的特点,先创设一个场景:给大家带来几位朋友--小蝌蚪,可是它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大家一起帮它找妈妈,从而引出课题.这样,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读课文:首先,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让大家思考: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课文第一段具体描写了小蝌蚪的样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小蝌蚪的特点认真去读,加深印象.

  第二段第五段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通过鲤鱼、乌龟的回答,了解青蛙是什么样子,以及蝌蚪和青蛙的区别.在教学时,我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找妈妈时的心情.小蝌蚪找妈妈时遇到鲤鱼、乌龟、青蛙时用的三个词语不同,都含有“游”,但表示蝌蚪游的方向和位置不一样,让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如何准确使用词语.随着事情的'发展,小蝌蚪也在不断的变化,它了解的妈妈的特点也越来越多,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而它自己这时候也已经变成了青蛙.一边让学生朗读课文一边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样子,学生在朗读和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和青蛙的特点,懂得了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和表演,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回顾,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

  4、提出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从书本知识转化到社会知识,让学生保护青蛙、爱护益虫,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8

  活动目标:

  1、欣赏童话故事,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2、了解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生长过程和各种动物的基本特征.

  3、学习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表演故事的基本情节,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学习包书;

  各种"妈妈们"的头饰、小青蛙的头饰;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教师边出示画面边配乐朗读全文,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指导幼儿复述人物对话,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表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

  3、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可边拿手中的小图画书边讨论):

  (1)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对话时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2)动物妈妈们的'外形特征各有哪些不同?

  (3)小青蛙的生长变化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可让幼儿边找材料边求得答案.)

  (4)最后请各组派一人来分别回答这些问题.

  4、引导幼儿自由组合成几个表演组,自己创设场景表演故事情节,教师当"妈妈"的角色,参与表演,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表演.

  5、让幼儿自己选择故事某个情节的画面作画.展示幼儿的画,让幼儿画好的作品与其他人分享.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语言活动,讲了一则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内容简单,容易让幼儿理解,易懂,采用的是鼓励,引导学习方式.

  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基本上理解了故事内容,并很积极的回答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对故事的兴趣也很高,在回答问题时老师不光让举手的幼儿回答,还向没有举手,表达能力不太好的幼儿提出了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只要说对一半也进行了鼓励.

  如果让我再一次上的话,我会加关于故事的动画片,光盘上只讲了故事 ,没有画面.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9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追”三个字,会写“么、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4、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让我们随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图文结合,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读一读,用笔画出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2、引读.

  3、是啊,小蝌蚪游得多快活啊,你能不能快活地读一读这段.指导朗读.

  三、读文感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于是,它们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是怎么找的?它遇到了谁?请小朋友快速地朗读第二至六自然段,找一找.

  1、学生自读、汇报.

  2、品读第二段

  多媒体出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小蝌蚪的外形变化.

  教学“迎”字,看多媒体动画,理解“迎上去”

  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

  表演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4、自读第四、五段.说说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

  5、出示青蛙的话,用“已经”说话.

  四、总结全文

  1、多媒体展示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六、拓展

  续编课文:小青蛙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0

  活动设计背景:

  结合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为了让孩子对妈妈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手指压印作画,以及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示各种动态的小蝌蚪.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爱好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对事物的细致观察

  2、掌握曲线添加的方法

  3、对蝌蚪各种动态的表达

  活动准备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PPT、黑色颜料、黑色水彩笔、抹布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老师:“呱呱呱、宝贝们听一听,是谁在讲话呀?”(课件里呈现青蛙妈妈)

  老师:“原来是青蛙妈妈呀!可是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不开心的样子,我们一起来问问它是怎么回事吧!”(青蛙妈妈的声音“唉,听说我的宝贝在到处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原来青蛙妈妈担心它的宝贝找不到它,那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紧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课件里呈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乐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课件里小蝌蚪是往不同方向游动的.

  5、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多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

  (二)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示,把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老师这里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资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我们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假如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3、老师:“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试试吧.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

  (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

  (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四周环境的整洁.

  (3)请作完画的'幼儿把资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

  4、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用PPT的形式,将故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以及青蛙的模样,青蛙与其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观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1

  【教材分析】

  活动一:语言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经典故事.其生动、有趣的内容深受幼儿的喜爱,但故事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及动物妈妈们给予小蝌蚪的帮助和安慰,幼儿并没有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中班幼儿能基本完整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可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帮助幼儿挖掘故事背后深层的教育价值,激发幼儿在讲述模仿小蝌蚪在一次次的寻找妈妈过程中,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基础,进入表演情境,真切地感受和体验故事中的关爱之情.

  【活动目标】

  1、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学习观察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小蝌蚪寻找妈妈时的急切心情.

  3、喜欢阅读活动,体验动物妈妈们帮助小蝌蚪的关爱之情.

  【活动准备】

  课件、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2)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

  2、欣赏故事,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对话.

  (1)播放课件,理解小蝌蚪与动物妈妈们之间的角色对话.

  提问:小蝌蚪都遇到了谁?它们说了什么?

  小蝌蚪是怎样问鸭妈妈的?用了哪几个好听的词?

  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又说了什么话呢?

  (2)总结提升:小青蛙的特征、动物妈妈们的出场顺序.

  3、幼儿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大胆模仿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对话,感受找到妈妈后的愉悦之情.

  (1)师幼互动讲述,理解、熟悉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角色对话.

  (2)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声音表现与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话的情节,感受找不到妈妈时的急切,以及找到妈妈后的喜悦之情.

  提问:小蝌蚪找不到妈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说话的语气应该怎样?动物妈妈们看到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又会用怎样的语气和小蝌蚪讲话?它们找到最后妈妈了吗?心情是怎样的?

  (3)小结:因为小蝌蚪尊敬动物妈妈、讲话有礼貌,所以最后开心的找到了青蛙妈妈.

  4、鼓励幼儿尝试选择角色进行对话、交流,体验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快乐.

  提问:小蝌蚪长成小青蛙后,每天做什么?

  如果你是小蝌蚪,还会和小伙伴一起做什么呢?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2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由大班和中班幼儿组成,幼儿们来班前不懂任何汉语话,也没有任何语言环境,在这种情景下仅有在班里能与汉语言接触,所以我在班里让幼儿们多听,多说.

  活动目标

  1、经过多种形式的看图讲述,激发幼儿大胆说汉语的兴趣.

  2、经过多便讲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本事.

  3、经过看图讲述,引导幼儿理解并记住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大胆说汉语的兴趣,记住,理解故事资料,发展口语表的本事.

  难点:记住故事资料.

  活动准备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图片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教学光盘,DVD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课文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蝌蚪吗?他的妈妈是谁?今日呀有一群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我们一起看看是怎样回事.

  (二)基本环节

  教师出示图片一,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上头的资料,

  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其它图片让幼儿大胆的说.

  教师完整的,慢速把故事讲一遍,放光盘再听一遍.

  教师根据故事资料向幼儿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于鼓励.

  教师请全体幼儿跟读故事.

  教师指图,请全体幼儿饰演小蝌蚪,其他主角由教师担任,一边看图,一边讲述,第二次替换主角.

  (一)结束环节

  请幼儿先自由结合看图讲述,然后交换主角再讲述.

  (二)延伸环节

  请幼儿自由结合,边表演边讲述.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语言活动,讲了一则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资料简单,容易让幼儿理解,易懂,采用的是鼓励,引导学习方式.

  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基本上理解了故事资料,并很进取的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的.表达了自我的想法,对故事的兴趣也很高,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不光让举手的幼儿回答,还向没有举手,表达本事不太好的幼儿提出了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只要说对一半也进行了鼓励.

  如果让我再一次上的话,我会加关于故事的动画片,光盘上只讲了故事,没有画面.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3

  教学目标:

  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读生字,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它们想找自己的妈妈,但又不知道妈妈是谁?它在哪?我们跟他们一起去找好吗?

  (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从图入手指导总观全图

  问:小蝌蚪长什么样?我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三、读全文,理解一、二自然段

  (1)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

  ①问:哪一自然段写小蝌蚪的样子?

  ②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

  问:小蝌蚪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尾巴.)

  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问: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三句话)说说每句话什么意思?重点指导三个问题,要求先谈问题:

  a.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看图观察小蝌蚪长后腿的位置?

  b.它见到了什么,问了什么话?(见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c.它是怎样得到回答的?(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师小结:学习这段我们分三步:

  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

  ②想每句话什么意思?

  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

  四、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三个学生分别读三、四、五自然段

  (1)问:三、四、五自然段哪两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叙述方法基本相同?(三、四自然段)

  (2)师扶着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导学生分步骤学习.

  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

  ②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

  ④再读全段.

  (3)放手让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把第二个问题改为①它们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②小蝌蚪和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问:小蝌蚪在看见鲤鱼、乌龟、青蛙妈妈时怎么做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它们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迎上去:有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发现自己.这与我们问路一样.追上去:小蝌蚪和乌龟前进方向相同,表现它们找妈妈的心情.这也是急中出错的原因.游过去:真实地表达出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因为这次肯定不会错了,于是就高高兴兴地游过去.

  三、讲读第五自然段

  问:第五自然段有几句话?

  1第一句话什么意思?出示幻灯,显示小蝌蚪整个的'变化过程.

  2第二句什么意思?从青蛙天天捉害虫你想到了什么?

  四、小结:同学们看图,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随着不断了解妈妈的特征,自己的身体也在变化,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它多高兴呀!

  五、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读一读

  观察它们的位置,想想该怎么写.

  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辅导.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4

  活动目标:

  1.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多次倾听教师演唱,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通过“小蝌蚪找妈妈”游戏,能随音乐节奏大胆演唱并尝试进行歌表演.

  3.在歌唱活动中,感受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难点:能随音乐节奏大胆演唱.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激发幼儿帮助寻找青蛙妈妈的兴趣.

  指导语:池塘边有只小蝌蚪在找妈妈,我就是那一只刚出生的小蝌蚪,我谁都不认识.我看到谁都叫嗯嗯,嗯嗯你好,嗯嗯你好,你们看见我的妈妈了吗?我决定唱着歌找妈妈去.

  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游戏,幼儿逐遍倾听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次.

  指导语:你看见我的妈妈了吗?我去那边找找吧!

  教师范唱歌曲第二次.

  指导语:你看见我的妈妈了吗?我的妈妈到底在哪里呢?

  提问:我歌曲里唱在哪里找妈妈吖?(池塘边)那我再去池塘里找找我的妈妈.

  教师范唱歌曲第三次.

  指导语:你有没有看见我的妈妈,你是我的`妈妈吗?

  教师范唱歌曲第四次.

  指导语:嗯嗯你好,你一定是我的妈妈.

  提问:要找妈妈的时候我是怎么唱的?(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吖?),你们

  能帮我一起唱这一句吗?看我的妈妈能不能听见.

  单独练习一次.

  教师范唱歌曲第五次.(指导语:妈妈还没有听到我的声音,一定是我的声音太小了.

  提问:你们可以和我一起唱歌找妈妈吗?

  小结:你们的歌声真好听!

  三、通过多媒体课件,玩“选荷叶”游戏,幼儿学唱歌曲.

  四、1.出示PPT池塘,幼儿学唱歌曲第一次.

  指导语:我的妈妈到底住在什么地方?(池塘),那我要去池塘找妈妈了(出示池塘ppt),我的妈妈可能躲在荷叶里面,我们要一起唱歌这个荷叶才会打开哦!

  提问:我要找一个会唱歌的小朋友帮我选选看我的妈妈到底藏在哪片荷叶后面?听一听你们的歌声.

  选取一名幼儿上来选荷叶,教师小结并说明“选荷叶”游戏规则.

  2.幼儿学唱歌曲第二次.

  指导语:接下来我又要来请会唱歌的小朋友来选荷叶了哦!

  3.幼儿学唱歌曲第三次.

  指导语:这一次我来听一听哪一位小朋友声音特别好听,能用歌声吸引更多动物听到来帮助我.我要来这边听一听哦!(教师走到另外一遍,激发幼儿歌唱兴趣)

  4.幼儿学唱歌曲第四次.

  指导语:虽然两次都没找到妈妈,但是我不会放弃的,这一次你们和我一起、努力,用好听的声音加上好看的动作、表情一起来帮助我找妈妈好吗?

  通过逐遍学唱,教师引导幼儿演唱时关注歌词、速度、情绪及动作表情.

  四、创设“池塘”情境,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并进行歌表演.

  1.引导幼儿反思,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检查意识.

  2.散点表演歌曲一次.

  指导语:现在我们一起变成小蝌蚪到池塘游游泳!可以边唱边游吗?

  3.幼儿自选角色进行歌表演.

  表演游戏规则:待会我们一起来扮演小动物边唱歌边加上动作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金鱼是小蝌蚪的妈妈吗?那小蝌蚪问他他要说什么?(不是,你们的妈妈在那边)

  3.教师小结.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5

  【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或多媒体课件,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揭示新课,板课题:小蝌蚪找妈妈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

  1、标出不认识的字.

  2、读准字音.

  四、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

  五、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

  1、指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理解“甩着”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⑴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比较后,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分角色读.

  ⑵ 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板书:四条腿 宽嘴巴.

  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⑴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⑵ 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⑶ 分角色读.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

  二、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自读第4、5自然段.

  讨论交流: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

  3、课件出示青蛙妈妈的话,结合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用“已经”说话.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画出小蝌蚪最后变化的词句.

  教师板书:尾巴消失 捉害虫.

  5、小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是青蛙生长变化的过程.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读一读.

  2、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想想该怎么写?

  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辅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书写情况.

  五、演一演

  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评出表演得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六、拓展学习(作业)

  1、课后进一步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2、通过查找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一种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以后在班上交流.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精品教案06-12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9-30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3-09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8-04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3-04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9-27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03-06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02-02

《小蝌蚪找妈妈》大班教案03-16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