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鸡婆婆找假牙》教案及反思

2021-01-09 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鸡婆婆找假牙》教案及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牙齿对说话、发音准确的作用。

  2、通过表演、讨论学习故事,并能简单复述。

  3、感受故事人物形象和情节创造的幽默感。

  活动准备:

  故事:《鸡婆婆找假牙》录音、鸡婆婆头饰、动物杯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情景表演《鸡婆婆找假牙》的故事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好,知道我是谁吗?(幼儿回答)对了,我就是大老远来看你们的鸡婆 婆,你们想我吗?本来是给大家说相声的,可是遇到了一些......大家仔细看哦,到底鸡婆婆我今天都发生了什么?

  二、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了解牙齿对说话很重要

  1、问一问,说一说

  提问:a、鸡婆婆说的话你们都听得懂吗?

  b、为什么动物们听不清楚鸡婆婆说了什么?

  c、牙齿掉下来后有什么影响?

  d、请快要掉牙的小朋友讲讲自己吃东西时的感觉。

  2、忆一忆,想一想

  提问:a、小朋友们家中有没有人装了假牙的?

  b、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装了假牙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要是不装会怎么样?

  总结:牙齿除了帮助我们咀嚼食物外,还可以帮助我们说话说得更清晰。如果掉了牙,会不漂亮,说话别人也可能听不懂,吃东西时不方便,所以要爱护好自己的牙齿。

  3、完整倾听故事《鸡婆婆找假牙》

  师:提出倾听要求(小朋友可要认真听哦,听完后要请大家来表演。)

  4、指导幼儿使用杯偶以及动作表情的掌握

  三、演一演《鸡婆婆找假牙》

  师:听了这个故事,大家都觉得非常有趣,那么哪些小朋友愿意上台演一演呢?

  反思:

  通过语言 《鸡婆婆找假牙》 这节活动孩子们明白了牙齿的另外一个功能,知道牙齿对说话发音准确的作用。在这节活动中我以第一人称的身份扮演故事中的'鸡婆婆,运用夸张的表情动作让幼儿知道鸡婆婆的假牙掉后说话不清楚的感觉,孩子们当即就愣住了,然后就跟着学起那些较为难得话来。对于牙齿对说话发音准确的作用已开始为孩子们了解。 接着我有进行了一些追问,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回忆:当你掉牙时有什么感觉?(讲话不清楚,不好吃东西等)最后请孩子们再想一想:家中有没有人是装了假牙的?爷爷奶奶要是不装假牙,会有哪些不方便?通过一步步引导、巩固,孩子已有的经验,最后孩子们知道了牙齿除了帮助我们咀嚼食物外,还可以帮助我们说话说得更清楚。如果嘴里缺了牙,会不漂亮、说话别人也可能听不懂、吃东西时不方便,所以更要好好的爱护我们的牙齿。 在表演时由于之前交代不是很清楚所以表演的比较混乱。这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每个环节之间有这必然联系,而这联系如果不交代清楚,

【大班语言《鸡婆婆找假牙》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1.大班语言活动:鸡婆婆找假牙

2.《鸡婆婆找假牙》教案

3.大班语言优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小鸭》

4.小班语言找尾巴教案及反思

5.大班语言改错教案及反思

6.大班语言春晓教案及反思

7.大班语言诗歌教案及反思

8.大班语言白云教案及反思

上一篇:大班语言:《鸟窝里的树》说课 下一篇:大班语言:桃树下的小白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