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爬山优秀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爬山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字,认识一个新笔画:卧钩。
2、自主积累词语。
3、通过读课文,感受克服困难,登上山顶的快乐。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说说爬山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新课。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 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 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1) 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 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 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 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 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5、 划分结构段。
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四、 学习课文第一段
1、 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 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反馈学习情况: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 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 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围绕课文内容都可以)
五、 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 作业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新课。
二、 学习课文第二段。
1、 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 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 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 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 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 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似懂非懂)
7、 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 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 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因为在这次数学考试中我没有尽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却说已经尽力了,被爸爸识破了。)
10、 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 学习第三段(8、9)
1、 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下山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我听懂了父亲的话吗?
2、 反馈思考情况。
3、 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 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用心来体会,用脑去思考。)
四、 学习课文第四段
1、 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 学生质疑。
(1) 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 反馈学习情况。
4、 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5、 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五、 总结全文
1、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2、 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 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爬山优秀教案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要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
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
3、看插图,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美感来。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的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究竟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一边默读一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再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1、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触巴拉贴
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过程写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1)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茎(老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评议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对不对。
(3)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
(4)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电脑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茎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很”。
7。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板书)萎了
触着墙:(板书)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课文哪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这个意思?
三、总结
1、学生归纳2、3、4、5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
2、复习3、4、5这几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我们学习。
4、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有序地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附板书设计
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脚 枝状
嫩红
爬山虎的脚
触着墙——触 巴 拉 贴(牢固)
爬
没触着墙——(萎了)
爬山优秀教案3
学习内容:《爬山虎的脚》3、4、5自然段。
导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导学重点:
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导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具准备:
图片、彩色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求真,导入课题
1 游戏激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爬山虎的脚》的第一,第二自然段知道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在上新课前,我们来共同做个小游戏怎么样?
2 、导入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下面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版书:爬山虎)(来用红粉笔板书:"的脚")
(2)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3、展示目标。(随机)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过渡:我们都知道人的脚是长在身子下面,你们看课题就应该马上产生一个问题,什么问题?
探究一:爬山虎的脚长在哪?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3、4、5自然段。—————划出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句子或词语。
2、抽生交流。
3、直观理解:叶、叶柄、反面。
探究二: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儿的?
1、结合灯片自由朗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书上画出有关词语,句子。(读、划、填、画)
2、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提示。
3、学生汇报,师生评价。(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些自然段找到的,同时引导学生产出有没有不 同的意见。)
4、随机理解“蜗牛的触角?”老师特意给你们带来一只小蜗牛,你们想不想看?(出示图)(指名看图说出蜗牛的触角什么样)
5、请你选择恰当的颜色笔,将图“爬山虎”的脚画出来。
引导学生一边画一边说出原因,相机引导学生评议。
6、小结:注意从作者不同的方面观察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细心观察,从文句中“不几天”体会作者连续观察。
探究三: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自由读课文相关的语句,—————划出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抽生交流。(触、巴、弯、拉、贴)
3、小组演一演。(假设你就是一株爬山虎,你能不能结合着几个动词把爬山虎爬墙的一系列动作表演出来?给学生说清楚要求,用手臂表示一根细丝,握住拳头表示细丝的顶端,张开手表示小圆片。)
4、抽生黑板上表演。
5、再次结合图,理解“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句话。可不可以换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探究四:爬山虎的脚力气有多大?
1、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自己体会?
2、拓展阅读,谈收获。
爬山虎为什么能牢固地吸附在墙上的呢?
我便带着问题去观察了爬山虎。我细细观察,发现爬山虎茎上有很多细丝,每根细丝都像蜗牛那细细的触角。当这些触角附在墙面上的时候,每根细丝的顶端都变成了一个个小圆片,正是这吸盘一样的小圆片,牢牢地吸在墙上,使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一小段爬山虎拉了下来,那么一株爬山虎有多少个触角呢?于是,我就在爬山虎茎上四个不同的位置,各量出了一米长的茎干,开始仔细测算了触角的数量,四次测算的结果,一米长的茎干上有近25个触角!正是这么多的触角把枝叶牢牢地攀附在高墙上的。
那么,爬山虎的触角究竟能承受多大的接力呢?于是我又开始啊忙碌的测量,并做了一张自制的拉力表:
从测定表中,可知每个触角平承受约0。125的千克,由此,我们又可以推算出每米爬山虎茎干能承受的拉力是3千克左右。没有想到不起眼的爬山虎竟然有这么大 方魔力。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惊奇,赞美)
三、小结收获,感情朗读 。
1、谈谈自己有什么收获。(重视观察)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配乐。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
观察身边的一株植物,以《我发现 的秘密》写片段。
五、板书设计(略)
爬山优秀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生长部位。
2、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口语表达的能力,结合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具准备: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想:创设审美情景,感受祖国文字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设问激趣,整体感知
出示谜语
A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B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也是一种蔓生植物,它搭架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展开形象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看看叶圣陶爷爷是如何把爬山虎怎样爬墙的这一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二)理清条理,扶放结合
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结合以下四种学习方法自学:
1、整体感知:学生的自学(1)问答法(2)提问法(3)朗读法(4)画图法
2、理清条理:汇报学习情况,师给予适当地点拨。
3、课件出示:指导朗读,重视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三)结合课件,披文入情
直奔重点,播放课件,品味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1、把握整体:学生快速跳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深入部分:你认为这部分描写中那些语句写得好,好在哪儿?找出有关词句。
3、课件演示:动画感受,让语言的描述升华为形象的感性认识。
4、指导朗读:感受爬山虎如何爬墙,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指导学法,领悟爬山虎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1、总结学法:针对课堂上相关学法加于小结。
2、指导自学:这一段描写哪几种情况下的爬山虎的脚?找词句来分析,用学习上一部分的方法来学习这一部分。
3、汇报自学:理顺条理的基础上完成对黑板板书的补充。
4、教师小结:结合课件,指导体会作者的喜欢、愉快的心情。
(五)总结评价延伸课外
1、编儿歌或谜语
(1)生畅所欲言
A、小小叶儿多又多
B、爬山虎呀真厉害
C、是虎不是虎
春风吹来会跳舞
高楼大厦任你爬
有脚只会爬
几根细丝长茎上
不怕高来不怕累
紧贴墙上绿
使你疑是小蛟龙
勇往直前不退缩
离墙便枯死
2、展示生活中的其他蔓生植物
(1)生上台展示(通过简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培养表达能力)
(2)教师综合性评价。(结合观察方法、写作运用几方面来谈)
3、总结评价后布置作业
(1)按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方法展开想象写你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有关动物、植物为适应周围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相关的生理调节(沙漠中的骆驼、仙人掌;猫的脚垫等等)
(2)课堂所得,课后的采集编绘成小报或设置展览角组织学生浏览。(结合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教育)
爬山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article/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莫名其妙愣住意外
认真平和质朴
第一组写肖复兴。
第二组写叶圣陶。
(四)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sjbwz/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爬山优秀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
1.爬山优秀教案
8.爬山优秀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