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之不同标准》教案

2020-12-29 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类与整理之不同标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

  教材28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七4-8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有大人和孩子、有男有女)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讨论。

  说出自己是按什么分类的,又是怎样记录分类结果的?

  汇报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按大人和小孩分:大人8人,小孩 4人。

  按性别男和女分:男 6人,女 6人。

  可以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统计表中。突出统计表的简洁性。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体会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完成做一做: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请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2.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3.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学生自选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出来。

  4.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5.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引导学生理解象形统计图或简单统计表中数据所表达的意思:

  ①说说图中呈现的是什么统计结果。

  ②问学生:小乌龟这一项上涂了3个圆圈,表示什么?是学生真正理解象形统计图的含义。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学生自选标准进行分类整理,从而认识和理解了简单的统计表,并学会了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最终学生感受到了: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体会到了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

【《分类与整理之不同标准》教案】相关文章:

1.《分类与整理》教案

2.分类与整理教案

3.整理与分类的教案

4.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之不同标准》的教案

5.《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6.《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7.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之单一标准》优秀教案

8.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之单一标准》优秀教案

上一篇: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下一篇:《爱心花朵》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