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

2022-06-14 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范文(通用13篇),欢迎大家分享。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 篇1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教材第三册38—45页。

  本单元教学内容:角的认识、画角,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锐角和钝角,用三角尺拼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画直角、锐角和钝角,用三角尺拼角。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锐角、钝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单元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角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零散的关于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和经验,但对于抽象的角的概念、特征、角的大小变化规律的理解仍有一定的困难。教材单元主题图呈现了一个校园的情境图,先让学生感性、直观地看到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实物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比一比、剪一剪、摆一摆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认知规律。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锐角、钝角。

  3、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用三角尺拼出各种角。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用三角尺拼出各种角。

  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的内容分4小节进行教学:

  第一小节: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第二小节:直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第三小节: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第四小节:用三角尺拼角……1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第二学段进一步学习角和其他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的基础。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角,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板认识直角,会用直角符号把直角表示出来;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用直角符号把直角表示出来;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教法:

  情景导入、谈话。学法:讨论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三角板、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一)教师活动:

  谈话: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许多物体,他们的面的形状是不同的,像黑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2)游戏中魔方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3)红领巾的面呢?

  (4)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平面图形--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学生活动:

  生:长方形

  生:正方形

  生:三角形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情景图:同学们,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2)现在请你拿出三角板、钟面等物体,在小组中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他们的角在哪里。

  (3)教师正确指导指角的方法。

  (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并板书

  >

  (5)学生观察情景图。

  说情景,并在图中找角

  (6)学生小组中合作学习。

  (7)学生指角,感受角。(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角的特点和形状)

  (8)学生利用三角板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做角、感悟角的大小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想办法做一个角好吗?

  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小组内动手做角。(放轻音乐)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所做的角展示看。

  ∠∧∨>∟⊥

  四、组织练习,拓展延伸

  1、请你找出我们周围物体面上的一个角。(让学生走出座位自己找找生活中的角,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2、请你说出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明确角的特性)

  3、请你用学过的知识来做一个角。(动手做角,让学生更加懂得角的特性)

  4、自主练习2。

  5、请你数出下面图形共有几个角。

  学生边指边说

  生:顶点、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五、全课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1、学生谈收获。

  2、你们的收获真不少,其实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知识,希望你们课下多观察,将得到的收获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好吗?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通过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导入新课,将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之上,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认识角后,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积累活动经验。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身边时时处处都有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浙教版)第五册P1134135

  教材分析:

  根据教材的编排本节课是《角和直角》将为学生后继学习《射线和角》做基础。课本从红领巾、书本和五角星等实物上的角抽出角的图形,然后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试一试通过对角的动态变化,让学生形象的感知角的大小以及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叉开程度有关。直角是特殊的角,生活和生产中常常用到直角的知识,认识直角又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所以教材安排用三角尺量直角和画直角的内容,并将它作为本课时的重点。

  教材处理:

  经过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觉得这样的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远远不够,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接受和理解的过程。所以我尝试着想是否能够将本节课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角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为《直角的认识》。针对第一课时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大小有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用纸创造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和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角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

  教学过程:

  一、引入角,了解知识起点

  1、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会学什么?

  2、(这堂课要学习角)在生活中,你看到过、听到过角吗?

  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指指看角在哪里?

  3、拿出三角尺,指一指角,摸一摸,碰一碰有什么感觉?

  (尖尖的,有二条线组成┅┅)

  4、学生试着画角。

  5、展示所画的角并评价:你认为这些图形是角吗?(由学生分类,并说说理由)

  (转动画的角)问是不是角?并说说理由(因为形状没有变)

  (教师选出典型的角并画在黑板上)

  是不是角?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1、尖尖的一点给它起个名字?(引入顶点概念)直直的线叫什么?(边)

  谁来说说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顶点有什么特点?边呢?(直直的)

  2、闭上眼睛,把角记在脑中。

  3、判断,并说说理由。

  ()()()()()

  三、画角

  1、看原先的角,说说有什么想法?那怎样画角?

  介绍画角方法(师画,先画出尖尖的一点,再在这一点上画两条直直的线)标出顶点和边。

  2、生再次画角(画出两个不同大小的角,并写出顶点和边)

  四、创造角

  1、用圆片。

  ①这上面有角吗?你能想办法创造出一个角吗?

  ②合作操作,拿出圆片,以最快的速度创造出一个角,并说说用什么方法创造了角,指出顶点和边。

  (折、剪、先画再折,直接画)

  2、用长方形

  ①长方形有几个角?

  ②如果剪上刀那角的个数会有什么变化?

  生说,并合作操作。

  3、介绍剪法:

  五、活动角,感知角大小

  1、拉开一边,另一边也不动,形成一个角。

  2、玩一玩,同桌各拉一个角,比一比谁大?

  再拉,比一比谁的小?

  3、想一想角是怎样变大,变小的?(拉开变大,合拢变小)

  六、总结:

  1、铅笔盒上有角吗?

  (有角,只不过为了安全才让它的顶点变圆了)

  2、三角尺的角,红领巾的角,为什么摸上去感觉不一样?

  (材料不同)

  3、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我改变了知识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先说说自己认为的角并画自己心中的角的样子。注重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出发来展开进行教学,最后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判断题中也注重角的边的特点是直直的以及角的两条边可以是不一样长的,在现实的三角尺上就可以找到原形,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然后的再次画角以及创造角是学生对原有知识的飞跃。通过拉活动角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程度有关,整个过程都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而不是老师怎么样去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最后通过对话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角是可以有所改变的以及不同材料制作的角的感觉也会不一样。这样,就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让学生体会学有用的数学,数学的学习是有用的。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主动合作的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教具学具:

  三角尺、尺子、活动角、圆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林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这位新朋友他最害羞总是喜欢躲起来。你们猜猜看它是谁呀?(学生踊跃发言,激发学生兴趣)

  (2)同桌讨论、交流(3)师引导学生说出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体验

  1、今天林老师也想和你们一样,想找个害羞的这位新朋友,你们和老师一起找找看。(出示课本第38页主题图)

  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的早晨真热闹啊!

  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出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指名学生说,出角)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图中有这么多的角!现在咱们走近看看,剪刀、三角板、时钟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从主题图中让一名学生指出三个物体,并标出角。)

  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角就是这样的。(出现三个不同的角的图形。)大家看清楚了吗?

  2、刚才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许多角,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角呢?

  把你找到的角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举例)

  3、这张纸上有角吗?(师出示圆纸片)那你能不能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来?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纸片试一试。

  折好的同学把角举起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你是怎样折的?(指名说)谁折的角和他折的不一样?

  用手摸一摸我们折的角,有什么感觉?

  (师示范摸,学生摸,指名说)你摸的是哪个地方?

  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用尺子沿着边画,两条边画得不一样长。然后拿下折角。师边说边板书:顶点、边、边。)

  指出屏幕上角的顶点、边。

  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出示5个图形,说说不是角的理由)

  5、(老师拿出活动角)

  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玩一玩,好玩吗?(好玩)我们先做一个角,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些吗?再大一些。你能让角变小些吗?再小一些。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做了一个角,你能做一个比它大一些的角吗?(互相看看)你做的角真的比老师的大吗?(师生比较活动角的大小)

  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呢?(示大小不同的两个角)

  你为什么认为第一个角大呢?(指名回答)

  6、我们会折角,会比角,那你会画一个角吗?

  你能试着画一个角吗?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请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画角的:先确定角的顶点,再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这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的两条边。(师边说边示范画:先画顶点,再从顶点起向一个方向画一条边,最后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另一条边。)

  说说老师是怎样画角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请同学们按老师刚才的方法画一个角,画完后在小组里互相欣赏。

  谁愿意把你画的角给同学们欣赏一下。(展示学生画的角,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三、课堂小结

  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知识: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的大小和谁有关,我们是怎样画角的。再打开书第38―39页,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

  四、应用拓展

  想一想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五、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回家后找出“家中的一些角”,并指给爸爸妈妈看。

  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内容虽然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教小,加上生活经验不足,在教学中很难理解“角”这一抽象概念。经过一堂课的教学后,我想从两个方面对自己教案进行反思:

  一、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原有的经验知识水平。教学中,在学生认识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后,我设计了“(出示几个角)让学生指出顶点,边。”这一环节,目的是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角的各部分名称这一内容掌握得很好,

  二、教学中存在问题:我把“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有关系”这一点有的学生混淆,特别是差生不够明白,放在“认识活动角”的后面。通过教学实践后,有些无法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来证实。,把这一内容放到了画角的后面,让学生在画一小一大两个不同角的过程中自己暴露出问题(有学生通过增加边的长度来使角变大),然后由教师引导解决,从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有关系”这一样对于学生就更明白啦。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 篇5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四册内容

  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学生初步学会画角,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画角。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物角逐步抽象出几何角。

  教具准备:课件,三角板,活动角

  学具准备:小棒、三角板、练习纸、圆形纸片、三张长方形纸、绳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拼图游戏:请同学们拿出4根小棒,围成一个漂亮的图形。

  拿掉1根小棒,你能将它围成什么图形?

  再拿掉1根小棒,你还能将它们围成图形吗?让学生将两根小棒两头接住,拼成怎 样的图形。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操作过程中自觉参与学习,一步一步揭示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找角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周围或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哪些实物上面有角?比比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

  2、指角

  请学生说出自己所看到的角,并用手指给大家看。(学生在指角时可能会出现指角的错误方法,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

  适时练习:请学生拿出三角板,用正确的指角方法指出三角板中有几个角?

  3、认角

  我们在三角板中找到了角,请大家来用你的小手摸摸这个角,先来扎扎手,有什么感觉,再摸摸这两边又有什么感觉?(小组讨论,发现角的特点)

  我们来给尖尖的这一点起一个名字?叫做顶点。直直的两条边我们叫做角的边。

  板书: 边

  顶点 边

  请同学们指出三角板中其他两个角的顶点与边。

  师生共同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画角

  师:我们一起认识了角,你能给你所找到的角画张相吗?(学生活动:尝试画角。并且展示学生作品)

  课件展示正确的画角过程。学生再次画角后交流,并且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板书:

  边

  顶点

  边

  (学生第一次学习角的认识,要使学生初步认识这一概念,需要一个过程,教学从具体实物引入“角”,并通过玩“活动角”,让学生对“角”有了初步感知。)

  5、课堂练习。

  课件演示,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且请学生上台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角的基础上,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教师的“导”、“扶”、“放”与学生的“探”、“思”相结合,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大胆探索下,培养了创新意识和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最后一组练习,及时让学生掌握了新知。)

  6、折角

  1)小游戏:(教师出示一张圆形纸片)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办法用它来折个角吗?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

  提问:你所折成的这个图形有3个角吗?为什么?

  7、比角

  1)教师出示三种不同的角,比较角的大小?请学生想办法如何来比较?

  教师小结:将两个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比较,张开的大的这个角就比较大。

  2)课件出示不容易判断大小的红角与蓝角

  请学生比较哪个角大一些哪个角小一些?为什么?

  提问:你发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系吗?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

  3)小活动:

  A:请学生用纸条图钉做一个角,教师做一个边较长而角大小相等的角,请学生判断,哪个角大一些。

  B:请学生用活动角做一个比教师所做大的角。

  C:同桌做角,比较角的大小。

  (通过这一游戏,让学生再次将所学的新知理解、掌握、深化,并进一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三:练习:

  1、猜角:出示一组图。请学生在下面图形中找出有几个角?并且指出他们的顶点和边各在哪里?

  (通过练习,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也深化了新知,教学信息及时反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2、动手做一做: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他叫数学小灵通,他想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裁纸的游戏好吗?

  A:一张长方形的纸,用剪刀裁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学生活动)

  B:可是数学小灵通说,一张纸裁掉一个角,也可能有4个角。同学们你想知道是怎么裁的吗?试一试吧。

  C:小灵通说:也可能是3个、5个角,你知道是怎么裁的呢?

  3、活动:用准备的绳子,同桌合作做一个角。

  (通过开放性练习,让学生在猜测——求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这节课玩的高兴吗?我们认识了角,并且画、折、裁、做。你从中都学到了什么呢?

  案例评析:

  这节课是学生对角的初步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用手摸、用眼看、用手画、动手折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在活动中自觉接受新知。

  1、借助多媒体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借助实物、图形的外部特征及学生自己亲身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从图形中辨认出各种大小不同的角的表象,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精心设计趣味题,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教师在最后设计开放性试题,一题多解,有趣新颖。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好奇心被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迫切想得到答案,而当答案多解时,又产生了疑惑,进而又促使他们去思考。如此过程,达到了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良好效果.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通过实际“剪一剪,数一数”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能学会数角的方法。

  2、通过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3、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

  展学生的智力。

  教具、学具准备:

  吹塑纸或硬纸片所做的角的图形3个,长方形纸,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出示小黑板

  师: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师:你能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吗?

  (请一个同学上台来,边指图边说,师板书:顶点、边、边)。

  师:(指图)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答,师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这三个角中哪一个角最大?哪一个角最小?

  二、操作活动

  师:同学们对角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根据角的基本概念来做游戏,看谁会动脑!

  1、拼角游戏: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成4人小组,作好准备。

  (1)请拿出准备好的两个角;

  (2)象老师这样把它们拼起来(吹塑纸做成的模型在大黑板上示范:

  (3)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还是角)

  (4)找出它的顶点和边。

  (5)想一想,数一数:拼成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3个)

  (待生讨论出结果后,抽代表上台数给全班看)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操作、观察中我们发现:一个角加上一个角所拼成的图形中所得到的是3个角,而不是2个角。

  2、数角游戏:

  (1)请每组同学再拿出1个角,角老师这样拼在刚才拼的图形上。

  (2)小组讨论,图中共有多少个角?

  (1个角1个角地数,有3个;2个角拼在一起数有2个;3个角拼在一起数,有1个,一共有3+2+1=6个)

  (抽代表上台数给全班看)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

  教学过程

  一、联连看。

  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师语: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猜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对对碰。

  对碰一:联系实际,找角

  1、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师:你发现了什么?咱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2、抽同学汇报,表扬发现角的孩子。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和谐平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5、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三:小组合作,折角

  1、折角。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2、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3、还有不同折法的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对折出来不是角的要让学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4、说一说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对碰四:动手操作,做角

  1、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

  学生选择材料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

  师:你还能用什么做成角呢?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材料不同,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演示钉子板上的角,把刚才做的角变大些,变小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的大小作好准备。]

  3、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和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怎么样?(学生回答)

  (2)重叠法。

  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

  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

  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4、课件出示对碰主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操作、小组讨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对碰五:体验感悟,画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泡泡堂。

  1、辨认角。课件出示书上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并说出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2、数角。课件出示书上第2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前面建立起来的角的概念,使学生对角的特点、角的构成有了更深的认识。)

  3、比较角。课件出示书上第3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4、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5、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等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来发现角、画角、发明角。

  3、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发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角。

  2、从直观感知中笼统出角的图形和正确的画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在黑板上写上星级小组,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拿出一个五角星),喜欢这个吗?那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今天我们要开展星级小组的评比,看看哪个小组能获得今天的星级小组,有信心吗?(生:有)同学们都有信心,每个组加上一个五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下面张老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片,可要看仔细了。

  课件播放引入。

  师:屏幕上哪些图形我们已经学过了,它们分别叫什么?

  生1:这些图形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呢?(课件出示角)

  生回答:这个图形是角。

  师:看来同学们都知道它叫角,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师:看,我们的学校多么整洁、优美。新的一天开始,学校里早早就热闹起来了。认真观察,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同桌活动,边听边说)谁来把你们的发现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操场上有老师、老爷爷、小朋友。

  师:你发现了角吗?哪些地方有角,谁来指一指?(课件演示)

  生1:老师手中的三角板上有角。

  生2:老爷爷手中的剪刀上有角。

  生3:钟面上有角、小朋友们做操时两手之间形成了角、球场上有角……

  ……

  师:刚才第三组的同学发言特别积极,第一组和第四组的同学听得特别认识,给他们分别奖励一个一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还是一星级的不要灰心,因为还有机会。

  师:在我们的学校里有角,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在许多物体上面都有角。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 篇9

  预设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今天我带来了我们数学界的一位好朋友,它是谁?(三角板)你怎么跟这个好朋友打招呼?(握手)握手时你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有点疼…)让我来试试看,真的,它怎么会咬人?(角)原来是这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到吗?小朋友先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小朋友真棒,找到的角这么多。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老师也在一些物体上找到了角,那么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变成这样。(多媒体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出示例1图)

  (2)认识角:

  ①谁能说说角是什么样的吗?

  先让学生拿出三角形,摸任意一个角,感受一下角是怎样的,再自由发言,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②学生任意摸摸身边的角,边摸边说角的各部分名称,从而巩固角的各部分名称。

  ③小结:原来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边讲边板演)

  (3)判断角

  角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客人都是角家族的成员,瞧,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赶来参加宴会,小朋友,快帮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

  ()()

  3、动手实践,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纸,动动脑筋,看谁能用手中的纸折出一个角。(同桌交流)(投影学生折的角)

  (2)认识角的大小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可以“活动”的角,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拉一拉角的两边。

  ①思考:怎样才能拉出一个大一点的角?怎样又能拉出一个小一点的角?(个别学生演示)

  ②小结: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师引导:原来角是有大小之分的,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张开的口大,这个角就大,张开的口小,这个角就小,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③比大小:老师也做了两个角,(多媒体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度不同的角),你们觉得老师做的怎么样?猜一猜哪个角大?究竟是怎样呢?

  多媒体演示将两个角重合的过程,从而清楚地看出两个角同样大。

  ④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4、认真观察,体验画角。

  (1)观察画角,多媒体演示画角程序,先画一点,再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2)模仿画角,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用手在桌面画角。

  (3)动手画角,让每人动手画一个角。(展示学生作品,作出评价)

  五、知识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角,请同学们回去仔细观察一下,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明天跟老师或同学们分享一下,好吗?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师: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角的模型,要选择哪些学具,试着做一下。【生从学具袋中选两根带孔的小棒做成一个角】通过刚才做活动角,你发现,一个角由几部分组成?

  生1: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两根小棒就行了。

  生2:我也觉得是两部分。

  师:如果没有带孔的点连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生1:不能把两根小棒连起来。

  生2:不能组成一个角。

  生3:组成一个角,这个孔不能少。

  师:是的,通过刚才做活动角,发现角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们把两根小棒叫做角的“边”,这两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顶点”。说一说,你们做的活动角的顶点和边在哪?

  【设计意图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而这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做活动角,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角的三部分。】

  师: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教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判断角。教学准备:课件、大三角板、小三角板每生一副、自制活动角等。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圆形、半圆。学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圆形)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为什么不说是圆形呢?

  (预设:学生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有角。”)

  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1、找角

  师:其实还有很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观察校园生活情境图,你能找到角吗?(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角的具体位置。如果学生指不出角的正确位置,师说:“其实在我们数学里,规范的角是这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之闪烁物体的角,并抽象出角的图形。

  2、折角

  师:很好!同学们刚刚找到了很多的角。现在拿出老师课前交给你们的白纸,请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用他做成一个角,看谁最先做出来。

  学生动手折角

  3、观察角

  师:同学们都做得非常棒,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展示一下他们做的角。

  展示学生的角。选出典型的三个角锐角指教钝角。

  师:为了方便大家观察,我把这三位同学的角放大画在黑板上。选用学生的作品画出锐角、直角、钝角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想一想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4、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学生汇报发现的共同点(预设发现了尖尖的点,两条直直的线)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看到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教师边指边说,示范正确的指角方法。)

  师:所以我们说“一个角有xx个顶点和xx条边。”

  5、课堂练习(出示课件)

  (二)感悟角的大小

  1、出示活动角

  拿出教具,说出它的顶点和边。

  2、变一变

  师:老师要用它变出一个角,变角的时候你们要用心噢。

  师:好,我们先把角慢慢变大,用心观察,角变大了吗?

  师:再把角慢慢变小,再来一次,慢慢变大,慢慢变小。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把角变大的,怎样变小的?

  学生在老师引领下说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越大,角越大,张开越小,角越小。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同学看老师在黑板上画的角,看看他们谁大谁小?(先画一个锐角,再用红色粉笔延长)

  学生汇报两个角一样大。

  老师引领学生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比一比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比一比两个角的大小。(巩固刚学习的只是)

  (三)画角

  师:同学们已经对角有了初步认识,而且我们在生活中有那么多角,同学们想把他们画下来吗。

  师:好,现在先请同学们交流思考如何画,然后自己画一个角。学生尝试画角。然后全班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都探索精神,下面请观察老师是怎么画角的。出示课件画角,之后请同学们再画一个角。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出示课件)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结合板书回顾全课)

  2、老师请每个同学回家当一次老师,你们愿意吗?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考考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看看他们找的对不对,把你学到的知识将给他们听听。

  板书设计:

  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方法与过程: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情感与价值:让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学王国认识一位新朋友——角。说说你认识的角。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可能会回答在哪见到过角。可利用媒体出示些生活中的角。

  2、出主题图找角:师:“角”有时非常的淘气,常常藏在我们周围的事物中,这些角到底藏在哪儿呢?现在请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在图画中找,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课件上出示这些角)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

  师:老师也找到一些物品,这上面有角吗?谁来说给大家听?你能出来指一指角在哪吗?(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演示出学生指的角)

  (2)、师: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角是这样的!(板书:·)这个是角吗?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同桌交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1)小组讨论找出角的各部分:

  师:刚才大家找到的这些都是角,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答出这些角都是尖尖的,都有两条直的线,或者都有一个点,两条直的线)

  (2)归纳小结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把这个尖叫做角的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学生: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并全班齐读。)

  2)让学生感知角:

  师:请同学们举起你自己的三角板,给同桌指出其中一个角的顶点和边。摸一摸它的顶点,什么感觉?再摸一摸它的两条边,又有什么感觉?(学生汇报感觉:顶点是尖尖刺刺的,两条边很光滑很直的)

  3、学习用尺子画角。

  (1)师:同学们,你们会画角吗?那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漂亮的角呢?四人小组自己研究一下,想个方法画一个角,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师巡视,展示一两名学生自己画的角,简单说说画法)

  (2)师:哗!老师刚才看到很多同学都想到方法画出了一个角,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老师有一个又快又好的画法,你们想学吗?

  (课件演示画法,演示后让学生说一说,师示范画角,并说明画法:先画一个顶点,再用尺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个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师:你们能用这个方法再画一个角吗?(找学生板演)

  (3)师:(展示学生画的角)画得真好,你能标上它的各部分名称吗?(请学生板演各部分名称)

  4、动手操作,做角。

  (1)师:同学们画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个角,好不好?你们面前有两根小棒和一张纸,你们能用它们做出一个角吗?看谁做的最好!(学生展开活动,教师巡视)

  (2)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做出的角?(展示学生作品,注意让学生说出所做的角的各部分名称,指出用小棒做的角是可以活动的)

  5、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引导学生观察活动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变化:

  师:请同学们把用小棒做的活动角的两条边张开收小,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角的两条边张开时,角就变大,收小时,角就变小)

  (2)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其实角是有大有小的,老师这儿有一个角,你能用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教师和几名学生比较,指出让角变大就要让两条边张大)

  师:你能再做一个角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再和学生比较,指出让角变小就要让两条边收小)

  (3)(课件出示课本练习八第3题的两个角)师: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纷纷发表意见)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用重叠的方法验证一下,那我们在电脑上试一试,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电脑演示两个角重合的过程,学生发现两个角一样大)师:原来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大。

  (4)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角的两条边张开越大,角就越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P40页的1、2、题。

  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

  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找角、认识角、判断角等活动,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只跟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技能目标:以学生从实物中认识角、判断角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的角,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判断角。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只跟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课件、大三角板、小三角板每生一副、自制活动角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圆形、半圆。学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圆形)

  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为什么不说是圆形呢?

  (预设:学生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有角。”)

  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1、找角

  师:其实还有很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找到角吗?(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

  (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角的具体位置。如果学生指不出角的正确位置,师说:“其实在我们数学里,规范的角是这样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之闪烁物体的角,并抽象出角的图形。

  2、观察角

  师:我们给这些角脱去美丽的外衣,它们就是数学中的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想一想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同桌说说。

  (生汇报:都有一个尖,两条直直的边)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

  看到两条直直的,滑滑的地方叫做角的边。

  (教师边指边说,示范正确的指角方法。)

  学生模仿老师边指边说正确的指角方法。

  4、找一找角的顶点和边

  a、师指,全班说

  b、一生指,其余生说

  c、师说,一生指,其余生判断

  师:观察这些角,一个角有( )个顶点和( )条边。

  5、想像角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角的样子画在我们的脑海里。

  6、判断角

  师:我从数学王国里带来几个图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7、找生活中的角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很熟悉角了,那你能找出身边的角吗?谁能指一指?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噢。

  (预设:生:黑板,钟表指针,地板砖……)

  找部分学生指明并说出(可能指着角的顶点就说是角)

  老师纠正错误,让同学们做到边指边说,明确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小结:不管角的位置怎么样,只要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就是一个角。

  (二)感悟角的大小

  1、做一做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那你们想不想动手做一个角呢?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用你灵巧的手做一个角,做好后说出它的顶点和边。

  2、变一变

  师:现在我们要变角了,变角的时候我们要用心噢。

  好,我们先把角慢慢变大,用心观察,角变大了吗?

  再把角慢慢变小,再来一次,慢慢变大,慢慢变小。

  (所有学生操作)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把角变大的,怎样变小的?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越大,角越大,张开越小,角越小。

  3、比一比

  师:老师请同学甲上来,你能做一个比我的角大的角吗?做好后就不许变了,想想有什么办法能知道我们的角谁大,谁小呢?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方法:重叠法——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看另外一条边的位置来比较大小。)

  师:好,请注意观察老师手中的角,现在你觉得谁的角大呢?

  (师利用自制活动角演示,把角的两条边拉长。)

  (生说出甲生大,老师再次用重叠法比较一下。)

  再次把边拉长,让学生说出谁的角大,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以确认甲生的角大。

  师:请同学们继续想象,如果老师的角两条边张开大小不变,只拉长边的长短,你们说,老师的角有没变大?

  看来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是没关系的。

  小结:角的大小只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师:现在我们用学到的新知识来解决数学王国的问题吧。

  数一数每个图中共有几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结合板书回顾全课)

  2、老师请每个同学回家当一次老师,你们愿意吗?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考考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看看他们找的对不对,把你学到的知识将给他们听听。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相关文章: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02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03-30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1-28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8-29

角的初步的认识教案11-24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1-25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05-22

《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04-02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03-26

有关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