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面积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面积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重迭、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用一用、想一想,从实际生活中形成面积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戏引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张纸,如果咱们要在这两张纸的面中进行涂色比赛,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那你想选哪张纸?为什么?
2、师小结:纸的面有大有小。
二、探究新知
(一)揭示面积的概念
1、出示实物,引导观察
(1)出示一本数学书和一个练习本,先用手摸一摸它们的封面,再比较一个它们的封面哪个大,哪个小。
(2)组织学生汇报比较的结果。
(3)你再摸一摸课桌的面和铅笔盒的面,它们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吗?
2、师小结:刚才通过我们的摸和看,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师板书
3、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现在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那我们以前还认识过一些封闭图形,比方说:“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出示课件)那这些图形有大小吗?(生汇报)
4、师小结:对,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5、揭示面积的概念。
物休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引导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你们每人小组都有两张不同颜色的彩纸,这两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生汇报)
2、师:对于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刚才大家有三种猜测,那么到底哪种猜测是正确的?你有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3、组织交流
师: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图形呢?不一样大的图形行吗?(生汇报)看来在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时,一定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4、引导动手操作,实际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来摆一摆,这两张纸的面积到底谁大谁小?(生汇报)
5、揭示面积单位:
(1)的确,为了方便,人们就统一用正方形做为面积单位,(板书:正方形)
可是,正方形有大有小,那究竟用边长是多长的正方形来做为面积单位呢?
(2)生汇报,师板书: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
(3)小结:同学们,这里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就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面积单位。
6、认识面积单位
(1)下面,我们就先认识平方厘米,好吗?
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找到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把你找到的1平方厘米都举起来看一看。
(2)同学们,看一看,再想一想,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3)认识平方分米:
你们能不能从学具袋中找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呢?找找吧,把你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同桌互相交换交换,看看,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平方分米有多在呢?好,睁开眼睛,你们能用手来比划比划吗?
(4)例举生活中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的实例。
(5)认识平方米
①现在我们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那1平方米,也就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会有多大呢?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吗?(老师出示1平方米的纸)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
②找四名同学上台1平方米。
③例举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米。
7、揭示课题,并板书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面积单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数学书76页第1题
2、数学书76页3—4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汇报)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只要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仔细观察,勤于思考,你会发现更多的数学奥妙!
板书设计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边长 面积
面积单位:正方形 1厘米 1平方厘米
1分米 1平方分米
1米1平方米
小学三年级面积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2页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
教具准备
皮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思考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4。(把例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直接测量课桌的长、宽,计算出面积,再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1)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测量结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3)学生讨论由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推理过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数里面有多少个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三、巩固反馈,掌握换算方法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请学生说一说推算过程。
3、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求平均每平方米收芹菜是多少千克?已知什么条件?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个条件在哪儿?
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学生把测量后所列算式写在黑板上。
小学三年级面积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操作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准备例2的三幅图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给学生提供剪刀、长方形纸条、透明方格纸和硬币等一些工具物品供学生选用。
学生每人准备一支蓝彩笔,一支红彩笔。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主动参与,探索新知,在概念对比中建构面积的意义。
1.规范摸的动作,初步明了大小的意义。
2.再次摸,体会大小。
3.总结板书,揭示面积的意义(板书课题:面积的意义)。
4.拓展面的意义,巩固面积概念。
5.自由列举,比比物体表面的面积。
6.闭眼摸物体,辨析周长和面积。
7.说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让学生判断是周长还是面积。
二、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研究。
1.由体到面,明确平面图形的面积。
2.画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的面积。
3.说一说校园平面图的建筑和各自面积的大小。
4.比较几个省的面积。
5.小组研究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
6.制造矛盾,让学生解决,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7.练习数方格的方法。
三、及时总结,升华认识,形成经验。
通过今天的学习,当你碰到一些物体时,会注意观察它的什么?
四、联想对比,拓展思维,形成空间观念。
小学三年级面积教案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习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举起收集的树叶,说说它们的名称。
生:桑树叶、梧桐树叶、银杏树叶。
师:看到这些树叶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树叶真是千姿百态。是五颜六色的。我想知道怎样计算树叶的面积。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计算树叶的面积,好吗?
[评:让学生了解课前所收集的树叶的名称,激发学习的兴趣,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二、探究发现
1、计算长方形面积。
师:出示一个没有数据的长方形,能说出它的面积吗?能想办法吗?
生:量出长、宽。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知道它的面积。
师:(屏幕显示),把长方形放在方格纸上,数一数长方形中有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评:求长方形的面积是学生已有的经验,这一环节的设计能有效激活学生用数方格方法求图形面积的经验,促使学生把这一方法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2、计算三角形面积。
师:屏幕显示一个三角形,你能说出它的面积吗?学生互相讨论,汇报。
生:像长方形一样把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数一数。把三角形分开拼成一个正方形。
师:你想得真好!把图形分开来,再移动变成正方形。数一数有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生:9个这样的面积单位。先数整格的,再数半格的,两个半格可以合成一个整格。
师:同样是在方格纸上数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数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生:长方形都是整格的,三角形有半格的。三角形中两个半格可以合成一个整格。
[评:求三角形的面积,学生不仅提出了数方格的办法,而且在方格的启发下,大胆想像,指出了先分割,再拼合的方法。这样做便于学生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
师:(屏幕出示地图、树叶、钥匙等实物图,再抽象出平面图形。)与三角形和长方形比,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由弯弯曲曲的线围成的。它们都是不规则图形。
师:你们认为像这样的不规则图形应该怎样计算它们的面积呢?请同学们以树叶为例,小组讨论。
汇报:生:把它看作一个长方形来计算面积。
师:怎么看?
生:把弯弯曲曲的线看成是直的,和长方形很像。
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它的面积。
师:如果把树叶放在方格纸中,这个不规则图形和刚才看到的三角形比,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三角形中的半格正好是整格的一半,而树叶有的占半格多,有的比半格少。
师:那么怎样用数方格的办法来算出它的面积呢?
生:半格多的算一格,不够半格的算半格。
生:我不同意,应该把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师:这时,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积是准确的吗?到底哪种方法更接近呢?为什么?
生:半格多的算一格,不够半格算半格,计算出的面积就会比实际面积大得多,还是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比较好。
[评:从全是整格一有的正好半格一有的比毒半格多,有的比半格少,教师抓住不同图形的特征,精心为学生创设了矛盾不断激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猜想、争论,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了非常可贵的估算意识。]
请学生上台汇报计算方法,用自己发现的方法计算树叶的面积。
生:先把整格的框出来,然后把半格的编号并标出来。
生:不满半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把弯曲的部分都画成半格,再数。
生:整格的分别标上数据,在两个半格中间标上一个数据。
[评: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想法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获取成功的快乐。学生在计算时创造了分类计数等有效的方法,展示的过程给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提供了条件。]
三、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物体的表面是不规则图形?
生:手的表面。还有很多树叶的表面是不规则图形。身体的正面。
师:先估一估,再计算你手中的树叶的面积。说说是怎样估的?
生:用刚才的树叶比较。
生:让树叶跟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比。
师:把估出的面积记在心里,再算一算树叶的面积,看谁估的面积和计算的面积最接近。
学生汇报计算的方法。
生:我的树叶两半是一样的,我只要算出一半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
[评:教师随时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大胆估算,采用多种估算方法。在计算时学生提出了利用树叶的对称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难能可贵!应该给予更多鼓励!]
四、拓展延伸
1、学生相互合作,选择手、地图和钥匙中的一种计算出面积。
2、小结。这节数学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把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写下来。
3、回家再找一些不规则图形算出它的面积,好吗?
[评: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估计并计算手掌、钥匙、地图的面积,及时巩固新学习的方法,学生的体验是丰富而深刻的。鼓励学生把最感兴趣的地方写出来,是很好的总结和反思,值得提倡。]
[总评]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本节课很好地实践了这一理念。除此之外,还有必要提出三点: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为本课安排的内容容量很少:先介绍用数方格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然后估计两片树叶的面积,最后尝试计算自己手掌的面积。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间和余地,在尊重教材、理解教材主要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做了补充。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合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活动,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策略。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只要得到一个近似值即可,因而更多的时候估算就能解决问题了。据此,教师注意适时提出估算的要求,引导学生在计算时主动地估算,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估算的意识。更可贵的是,学生交流估算的方法时创造性地提出了找参照物类比、利用面积单位去估计等有效的方法,估算的策略得到了发展。
3、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有效地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学生提出分割、拼合的方法把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树叶的面积,学生提出化曲为直、分类计数的方法;估计树叶的面积学生运用了类比的方法;有的学生发现了树叶的对称性,利用了对称特点简化计算过程。正因为融入了数学思想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浓厚的数学情趣,学生在活动中思维得到磨砺,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优化,学习的经验得到充实,成功、自信的体验得到强化。
【小学三年级面积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6.小学元旦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