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2022-11-02 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4)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熊猫玩具、汽车玩具、小黑板、动物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0)播放多种动物叫声的音乐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同时问:“低估是怎样猜出来的?”

  (11)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是什么动物。

  (12)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熊猫玩具放在桌上,小组同学在各自的位置观察熊猫的形状。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

  (3)展示图画。请小组长把本小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家画的熊猫形状都不一样?

  (13)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再画一画所见到熊猫的形状。

  三、应用拓展

  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汽车玩具摆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汽车形状。教师同是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四、评价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放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后面

  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心理需求。

  第二、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第三、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

  第四、注意建立物体与视图间的联系。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工具:三个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故事。(电脑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情节)你们知道路旁的人为什么笑吗?

  生:盲人摸到的分别是大象的牙齿、耳朵、腿和尾巴。 (他们摸到的是大象的一个部分。 )

  师:对,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二、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师: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除了用摸,还有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看的方法。 生:可以用观察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生:我看到的是小汽车的车头。(该生拿起小汽车指着说)

  师:其余小组也是看到小汽车车头的同学请站起来。(生一一站起来)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生:我看到的是车门。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的情境,并给出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小刚他们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小刚在车的前面看到车头,是第一幅图;小红看到的是车的侧面,是第三幅图;小强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是第二幅图。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小红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于是她乘热气球飞上天空。(屏幕显示小红乘热气球飞上天空的情境和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她现在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的?

  生:小红是从上面观察小汽车的。

  师:她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请选择正确的图形。

  生:(独立思考后,全体学生举手示意)小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师:第二幅图中的大、小长方形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汽车实物)小长方形是车顶,大长方形是车的身子。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可以从下面观察小汽车。

  师:请拿起小汽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活动观察)

  生:我看到了车轮。 生:我看到了车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

  生: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面去观察。 生: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那么请你们来认一认(屏幕显示物体其中的一个侧面),这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一架飞机。

  师:同学们判断得真准确。你们看到的是飞机的什么面? 生:是飞机的前面。

  师:(将飞机转动一个角度)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后面。

  师:那你们知道飞机的左翼和右翼在哪里吗?请你们用小手来表示。 (生把左、右手举起来表示飞机的左翼和右翼)

  师:同学们都知道飞机的左右翼了,那你们来观察(继续转动飞机),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右面。

  师:对。那这是飞机的哪个面(继续转动飞机)? 生:(全体回答)这是飞机的左面。

  师:同学们都说对了。(屏幕显示另一个物体的侧面)这又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洗衣机。师:你们都同意吗? (全体学生点头示意)

  师:这又是什么物体呢?(屏幕里显示一个动物的背面图)生:这是一只鸭子。 生:是一只鹅。

  师:我们来认一认,这到底是什么动物。(把动物换个角度) 生:(观察后)原来是一只鸭子。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屏幕显示手提电脑的背面图)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生:这是沙发。 生:这是黑板。 ……

  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意见不太一致。你们能想出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吗? 生:(沉默一会儿)转转物体。

  师:就按你们说的方法。(转动物体,出现不同角度) 生:是手提电脑。

  师: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只看一个面。 生:要从不同位置去观察。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刚说的观察方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桌面上的茶壶,把看到的形状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分小组进行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演示给小组的其他同学看,教师巡视,组织、指导学生)

  师:有4个小朋友也在观察茶壶。(屏幕出现4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茶壶,并在旁边画有4幅不同形状的图形)他们看到的是哪幅图,请同学们边小组讨论边连线。

  生:戴头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生:短头发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图。

  生:穿绿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图。

  师: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从上面和下面观察。

  师: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 生:(分小组观察)从上面看到的是茶壶盖、茶壶嘴和壶把,从下面看到的是壶底。

  师: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出示一座小房子实物)请大家观察这座小房子,把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房子的形状画下来。

  (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绘画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展示学生画得好的作品)

  四、布置作业:随堂练习

  美丽的对称图形(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物体的特点。

  2、通过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观察、讨论、创作使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剪刀,蜡光纸。

  2、学生准备剪刀,蜡光纸,各种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同桌合一套),小树、衣服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蝴蝶、红心、书、树叶、剪刀、天平。

  2、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征吗?

  (2)教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或者上下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二、揭示课题:

  1、教师:这些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对称图形。同时出示课题:对称图形。

  2、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对称图形。

  三、认识对称图形:

  1、发现特征:

  (1)教师:松树图和衣服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你们是怎么想的?

  (2)学生交流,并及时揭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这两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对折来验证。

  B对折后发现折痕两侧的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并且完全重合。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概念,并由电脑显示: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3、举例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和物体:

  (1)教师: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对称的,你能举例说说吗?

  (2)进行交流,学生可能说到的有:人体表面、脸、衣服、鞋子、黑板的表面、讲台、课桌、窗、门、汽车、飞机等等。

  四、认识对称轴:

  1、教师提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看它对折后能不能完全重合)

  2、教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很重要的,因此人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3、找出对称轴:

  (1)指一指小树图和衣服图中的对称轴各是哪一条?

  (2)指出第一部分中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由电脑显示。

  五、判断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1、平面图形:

  (1)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平面图形,大家一起来找找“做一做”中的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对称的?

  (2)是对称图形的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2、练习:

  教师:我们每天都要接触数字0、1、2、3、4、5、6、7、8、9,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数字中哪些是轴对称的,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判断,然后再进行交流验证。

  六、创作轴对称图形:

  1、练习十五第3题

  你能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吗?

  2、即兴创作:

  教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轴对称的,刚才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了,我想大家肯定也希望自己能像设计师一样,用灵巧的双手来创造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来,是吗?

  (1)教师示范创作:将事先准备的彩纸拿出,对折后剪“雪人”。

  教师:大家可以像老师一样剪;更可以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作其它的作品。老师相信同学们的作品会比老师的更美、更漂亮。

  (2)教师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学生进行创作。

  (3)优秀作品展览。

  七、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大家创作的图形都有一个怎样的共同名称呢?你能说说对称图形都有怎样的共同特征吗?你还有什么要向大家说的吗?

  教师:轴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各方面的设计中。老师希望大家能在新年来临之际,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我们环境布置更美丽!

  八、布置作业:课后四人小组合作,创作对称图形

  镜像对称(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2、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镜像对称的性质:照镜子时,物体与像的上下、前后相对位置相同,左右相对位置正好对换。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工具:

  1、教师准备数字卡片,时钟,一面大镜子

  2、学生准备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舞蹈房上数学课,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不过,听完老师的一个故事以后,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到舞蹈房来上课。

  故事:从前,森林里住着一只大老虎,他可凶了,见着小动物就要吃他们。有一天,一头小羊在森林里迷路了,他走啊走啊,谁知道遇到了这只大老虎。老虎恶狠狠的对小羊说:“我要吃了你!” 这时,小羊急中生智,对老虎说:“老虎先生,您不能吃我,因为我正要到另一头老虎先生的家里去,他也要吃我。“老虎一听,气坏了:“什么?你带我去找他,我要给他点厉害瞧瞧!” 小羊把老虎带到了一条河边,指着河里的“老虎”说:“你看,他就在哪儿呢!”老虎一听,朝河里看去,果然有一只大老虎在“恶狠狠”的盯着他,老虎“啊呜”一声扑过去,掉进河里,被活活的淹死了。

  二、初步感受

  师:同学们,老虎看到的究竟是什么?生:是他自己的倒影。

  师: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就可以看见这种现象,看到“一模一样”的自己,你能举个例子吗?生:走在街上,橱窗里;镜子里;擦的很亮的家具里;河里;玻璃窗里……

  师:大家说的都对,现在请大家看前面的这一面大镜子,你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我看到了老师;……

  师:现在请注意看镜子里的老师,老师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老师”怎么样?

  生:也向前走一步。

  师:我向后退一步呢?生:镜子里的老师也向后退一步。

  师:现在我左手拿笔,右手拿纸,镜子里的老师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两种意见:①左手拿笔,右手拿纸

  ②右手拿笔,左手拿纸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那么好,我请出两个同学作为两种意见的代表,来玩一个游戏,一个做自己,另一个做镜子里的人。

  (游戏结束后)

  师:现在我们在来判断一下,镜子里的老师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左手拿纸,右手拿笔

  师:所以,镜子里面的和镜子外面的前后—(相同)左右—(相反)那么上下呢?(相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5题

  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反馈纠正

  2.看镜子说数字

  1) 上一个同学,看着镜子报数字:1,5,7,2,8,0,9,4,3,6

  2) 位数:23,45,25,87,47,16,90,57,58

  3.完成练习十五看镜子写数字

  4.看镜子写时间,反馈

  四、布置作业:

  玩镜面游戏;随堂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1、师:孩子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你们紧张吗?(紧张;不紧张),那请转过身去,举起你们的右手,向老师们打个招呼:(老师们好!)再举起你们的左手向老师们问好;(老师们好)举起你们的双手,高呼(欢迎你们!)。好,孩子们真乖!请转过身来,坐下。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有四个盲人,他们也想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子,让我们来听一听盲人摸象的故事吧。

  小朋友们,他们摸到的是几只大象吗?那为什么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呢?他们分别是从大象的那一面摸到的?

  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大象图),请同学们分别说出这是从大象的哪一个位置所看到的图形?

  (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2、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师:四个盲人因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把大象说成了萝卜,扇子、柱子和绳子。那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二、 观察物体,顺思导学

  1、 确定方位。

  师:下面我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位新成员——储钱罐,你们喜欢吗?那就请它们分别坐在你们位置的中央。下面请坐在储钱罐前面的小朋友向我挥挥手;请坐在储钱罐后面的小朋友挥挥手;左面的呢?右面的呢?(——意在让学生分清前后左右。)

  师:我知道了,你们就分别坐在储钱罐的前后左右。

  2、 观察储钱罐。

  (1) 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师: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了储钱罐的什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观察的结果也是这样吗?有补充吗?

  (2) 交换位置再观察

  师:刚才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可爱的储钱罐,现在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吗?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换换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学也换换位。准备好,轻轻地换。(学生起身换位。)

  师:现在你又在储钱罐的哪边?仔细观察,你看到的储钱罐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

  师:我想采访坐在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现在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和你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哪儿不一样呢?

  师:哦,从前面和后面看储钱罐是不一样的。请问储钱罐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你们可要仔细看了,你刚才看到的和现在看到的相同吗?

  学生汇报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一样,有的同学会说完全不一样

  出现矛盾冲突时,学生再次观察储钱罐左右两边,并在组内讨论。

  小结:从左边和右边观察储钱罐是不是一样呢?(学生齐声:不一样!)你们从细节观察并解决了问题,好样的!从储钱罐的前面和后面看是不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也是不一样的。

  从前后左右观察小猪

  师:咱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储钱罐的一个面,要是能看到储钱罐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过瘾呢!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里讨论后,试一试

  方案一:到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办法太麻烦。我们可以让储钱罐转一圈,我们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后左右了。

  学生尝试操作

  师:好的,每转一个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吗?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可以围着储钱罐转一圈,也可以让储钱罐转一圈,小组商量定下一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观察。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师:同学们从前后左右再次观察了储钱罐,你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学生汇报

  师: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 分层练习,应用促学

  1、 刚才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特别高兴。老师也给赵亮、王丽、江铃、丁一四位同学一个礼物,大家看。(课件展示茶壶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汇报交流)

  2.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①伸左手,伸右手,左手拉右耳,右手拉右耳

  ②老师和大家一起做。出左手,老师的怎么和大家不一样?老师做错了吗?那大家做错了?那为什么我们不一样?那你知道老师的右边是那边吗?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③那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那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我该怎么站呢?

  3、孩子们,你能说出你的位置前后左右的同学吗?你看到的又是同学的哪一面呢?(指名回答)

  师:孩子们真聪明!那现在翻开你们的课本第48页,做一做课堂活动吧。请认真观察,并连线。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展示)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观察物体)我们主要从哪些位置观察的?(前面、后面和侧面)还可以从其他的位置观察物体吗?(上面、下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一定不一样吗?(不一定)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使学生感受对称美、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教具学具:

  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说一说本单元学习了那些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分层练习

  1、练习十六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2、练习十六第2题。

  判断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练习十六第3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数学书,分别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然后再书上连线。

  4、练习十六第4题。

  观察老师准备的图片,分别看看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练习十五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做练习你学到了什么?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以后再观察物体的时候,要多从几个方向看一看。

  四、课堂检测

  再往桌面上摆一个立方体,让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看到的形状与上次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说出看到的具体形状?

  (2)分别把你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教师逐个检查。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

  三、练习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 。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 ,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 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抽象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在操作活动中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会直观比较角的大小。

  3、让学生认识直角,能在物体的表面找出直角。

  4、形成角的正确表象,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及抽象思维的发展,感悟抽象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仔细看大屏幕,根据照片来猜猜这是什么?( 出示冰箱照片)学生猜测。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学生相应的照片。

  再猜猜(出示捐款箱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要是看见哪个面的照片你就能猜出来呢?

  刚才同学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二、授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瞧!就是这只玩具小熊。小朋友们,喜欢这只小熊吗?它可爱吗? (出示试一试1) 小朋友想一想:男孩站在玩具小熊的哪一边?

  请大家头不要偏,手不要动,仔细观察玩具小熊,思考一个问题:仔细观察,站在女孩的位置上,又能看见玩具小熊的什么?

  请一位学生站起来向全班学生说说?

  结合学生发言,让学生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前面、侧面。

  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小熊,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结合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活动一:照片找位置。

  老师出示图片(试一试2)学生想一想:这张照片上,小猫、小猴分别看到的是大像的什么?

  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找到那个面,并连一连吧!

  活动二: 老师再出示试一试3(1)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想想淘气、兰兰、小红分别看到茶壶的哪个面?

  刚才他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都看到了茶壶的一个面。如果能让小朋友全面地看到茶壶的上下两个面,那才好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看到它的上下两个面吗?请大家开动你们聪明的脑袋想想吧!请看幻灯片试一试3中的(2)。

  大家发现了:要全面的观察物体可以围着它转,从四处看;也可以让它给我们转一圈来进行观察。 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同学们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三、拓展运用 激励创新

  老师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大家一起拼一拼。

  课件出示图片。

  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分别看到木箱的哪一面吗?

  请小朋友积极动脑,猜一猜吧!

  学生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篇8

  学习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第67、70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3.培养学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学习重难点:

  使学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

  学学生喜欢的玩具、小黑板等。

  学习过程

  一、用学学生喜爱的游戏入手,创设情境

  1。 播放有多种动物叫声的vcd,请学学生猜一猜都有动物(如孔雀、恐龙、狮子等),同时问:“你是怎样猜出这些可爱的动物的?”(学学生回答说是根据动物的声音。)

  2。 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又请学学生是什么动物?

  3。 根据学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

  4。 学生:我看见大象的长鼻子;我看见老鼠的尾巴;我看见骆驼的驼峰……

  老师:你们看见了动物的不同形状,有正面的、侧面的、后面的。那今天我们就玩一玩,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题)

  二、引导探索,体验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的物体形状

  1。 老师:请同学拿出汽车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互相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小组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学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

  2。 画学学生看到的汽车形状。老师:咱们来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汽车的形状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画出来。(小组活动)

  3。 展示图画。请每组小组长把本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老师:请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画,讲讲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为什么汽车有这么多不同形状?

  学生:因为我是从侧面看的;因为我是从正面看的;因为我是从后面看的……

  老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车形状也不同。

  4。 老师:请学学生交换位置,再观察,说说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学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让学学生回原位。)

  5。 请学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上,坐在现在的位置上观察玩具的形状并把它画出来。(全班交流,介绍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

  三、应用拓展

  1.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老师同时出示图片请学学生判断。

  2.连线游戏。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四、小结评价

  我们的学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我们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的学生活。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从三个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画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2、发展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初步学会欣赏数学美。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计算组合物体的组成个数。

  2、能画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根据组合物体的三个角度的平面图计算组合物体的组成个数。

  教学准备:

  若干个小正方体状的积木块。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大家知道吗?

  学生自主发言。

  一座山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令人心旷神怡。同样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建筑物,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下图中大家看到的三张水立方的照片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的。

  二、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

  师:构成这些组合图形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大家会怎样数呢?

  生:可以从前往后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数。

  师:嗯,大家的方法都很好,我们看这三个组合图形都是两层结构,那我们可以分层来数。

  生:第一个图形上层有1个,下层有4个,所以总共有1+4=5个。

  师:第二个图形有几个小正方体呢?

  生:上层有3个,下层有5个,总共有3+5=8个。

  生:哦,我知道了,第三个图形上层有1个,下层有5个,总共有1+5=6个。

  教学准备:老师先用积木块搭好结构,便于学生观察。

  师:首先,我们从正面看,你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生:我看到了上面有一个正方形,下面有三个正方形。

  师:能把你看到的图形画出来吗?

  学生自主画图,老师指导。

  师:现在,我们换个方位,从左面看,你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生:我看到左边有一个正方形,右边有两个正方形。

  师:请大家把你看到的图形画出来。

  师:从上面看,会看到怎样的图形呢?

  生:第一行有三个正方形,第二行有一个正方形。

  师:同学们可以动手画出你看到的图形。

  例3: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画下来。

  教学准备:老师先用积木块搭好结构,便于学生观察。

  教学安排:分三组学生分别完成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组合图形,然后分别画出所看到的图形,最后组与组之间交换评判。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手上有10个积木块。

  教学安排:同学们可以先试着对照从三个角度所看到的平面图,动手摆积木块,然后来验证从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图形是否符合题目。

  师: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我们可以猜测上层至少有1个,下层至少有4个。

  生: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我们可以知道后排至少有1个,前排有4个。

  师: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我们可以确定后排有2层,也就是2个小正方体,前排只有一层。

  生: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这个组合图形由6个小正方体组成。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手上有10个积木块。

  教学安排:同学们可以先试着对照从三个角度所看到的平面图,动手摆积木块,然后来验证从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图形是否符合题目。

  师:先跟大家介绍下,主视图就是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左视图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俯视图是从上面看到的图形。

  师:从主视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几何体有三层,左边至少有3个,右边至少有1个。

  生:从左视图中,可以知道这个几何体分两排,后排至少有3个,前排至少有1个。

  师:在俯视图中,我们可以确定这个几何体前排只有1个,后排有4个。

  生: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这个组合图形由5个小正方体组成。

  三、课堂总结从正面看→主视图;

  从左面看→左视图;

  从上面看→俯视图。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篇10

  一、学生整体学习数学情况分析

  1、由于现在的家长都比较重视学前教育,因此班中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特别是计算技能方面比较强。

  2、孩子们具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喜欢操作。

  性强的学习内容。特别喜欢声形并茂、具有动画效果的课堂学习。

  3、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孩子们都能主动参与小组学习中去,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4、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空间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座位安排便于个别化教学,和学生合作学习

  全班24人,以四人为一组,见图,其中☆表示发言积极的学生,思维灵活的学生,◇表示思维反应较快,学习良好水平的学生,●表示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表示学习有困难,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爱心和关注的孩子的座位。

  三、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分层教学目标:

  1、上限:通过学习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正确区分左右侧面。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力。

  2、下限: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教学难点: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六、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不同位置拍摄的玩具熊照片、吸铁石

  学具:教材、玩具小熊每组一只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小朋友,我们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你都认识了吗?如果老师给你看一下我们班其中一位同学的照片,你能不能一下就叫出他的名字来呢?

  2、咦!他是谁?猜一猜。不是说看一下就可以猜出他是谁了吗?怎么有这么多答案呀?要不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

  3、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样呢?好,接下来咱们就来揭开谜底,

  4、刚才小朋友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地看就叫做“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

  观察物体。

  学生活动:

  1、猜一猜回答,

  2、一起数,1、2、3。

  3、照片中的学生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

  多媒体运用:

  1、课件出示学生的背面照

  2、课件出示两张侧面照

  3、课件出示学生正面照

  【设计理念】: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运用多媒体逐一出示了班上某个小朋友的背面、侧面以及正面的照片。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胜新,让他们猜一猜,这个班上的同学是谁?在游戏似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尽管是同一个人,但因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二)小组活动,观察学具

  1、本位观察

  教师活动:

  ①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了一群小客人,就在1号同学的课桌里,快点把它请出来!是谁呀?让小熊面对着黑板坐坐好。今天这些小熊将和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欢迎它们加入我们小组!

  ②提问:下面请你轻轻地告诉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样子的呢?

  ③观察好了,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坐在小熊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④学生反馈,教师进行点拨

  学生活动:

  ①有礼貌的和小熊打招呼。

  ②和同桌说一说

  ③大胆地和全班同学交流,我坐在小熊的哪边,看到了什么?

  ④判断同学回答的对与错

  ⑤看到的都是小熊侧面的学生起立

  多媒体运用:

  按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小熊前、后、左、右各面的照片。

  个别化教学:

  ①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尝试回答

  ②请中等想、水平的学生发表意见,再请思维灵活的学生补充。

  【设计理念】让学生进行本位观察,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玩具。通过第一次观察尝试,想让学生学会仔细地观察,流利地表达,并向学生介绍正面、侧面和背面的知识。

  2、换位观察

  教师活动:

  ①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别观察到了小熊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下面大家想不想换个位置再来观察呢?

  ②听老师口令,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小组的下一个位子上去。

  ③提问:现在你观察到的又是小熊的哪个面?看到的样子和刚才一样吗?

  ④反馈提问:咦,怎么不一样呢?你们每个小组是不是原来的那个小熊呀?小熊没变,为什么你们看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其他同学认为呢?

  ⑤小结:是啊,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学生活动:

  学生起立,按顺时针方向走到下个位置

  和小组同学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思考回答:看到的结果为什么和刚才不一样

  个别化教学: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

  中,听听学困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指导。

  【设计理念】换位观察,要求学生按顺时针变换座位,再次对玩具进行观察。这次观察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看到玩具的哪个面,同时要思考,现在看到玩具的样子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为什么?因为有了转换位置的活动,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是因为改变了方向的缘故。这个环节是第一个环节的递进,让学生感知正确的、有序的观察方法。

  3、全面观察

  教师活动

  ①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你可以随意地观察小熊的每一个面,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分别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

  ②师:你们刚才是怎么观察的?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③师:我们请这组的四个小朋友一起来演示一下。说一说你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你们觉得这样能看清小熊的每个面吗?

  ④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师:转给我们看看。你们觉得他们组的方法怎么样?

  其他小组也把小熊转一圈,仔细观察你看到的每一个面。

  ⑤师:看清楚了吗?让小熊面朝黑板坐好。下面来做看物体找位置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

  老师这里有一些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小熊照片,我任意点一张,你认为我是站在小熊的哪边拍的,就快快站到小熊的哪边,我们来比比看谁的反应快,好不好!

  学生活动:

  ①小组活动、讨论

  ②学生回答:如,我转了一圈,观察了小熊的……

  我把小熊转一圈,也可以看到它的每个面。

  ③参与游戏:看物体找位置

  多媒体运用:

  课件出示不同位置拍的小熊的图片

  个别化教学:

  关注学困生活动、游戏时的表现,给予及时帮助。

  【设计理念】全面观察,让学生想办法如何能观察到玩具的前、后、左、右四个面?明确观察物体可以围着物体转一圈,也可以通过转动物体来看到不同的面。在这一系列的观察动中,我让学生体验一个从静态到动态,从片面到全面的观察方法。

  三、应用拓展,激励创新

  教师活动:

  ①书本练习:连一连

  ②观察恐龙。

  刚才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瞧,这三位小朋友在观察什么呢?想一想,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翻开书本67,把名字写在每幅图的下面。

  ③连线练习。观察汽车

  ④做一做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书本、铅笔盒等等,你有没有观察过呀?瞧!这几个小朋友把数学书叠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图形?(长方体)那么他们分别看到了这个长方体的哪个面呢?请来连一连!(翻开书本67)(反馈)

  ⑤观察查壶。

  看样子,小朋友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了,试试能不能帮这三个小朋友解决一下问题呢?这三个小朋友站在杯子的不同位置,他们看到的茶壶会一样吗?那他们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的呢?(思考一会儿再出示)

  (出示从前、后、左、右、上面看到的茶壶)是谁看到的?

  ⑥猜物品游戏。

  这几天,老师也去观察了一些东西,还把它们其中的一个面拍了下来,(出示)你能猜出这些分别是什么东西吗?

  师:刚才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为什么有的那么难认呢?(只看物体其中的一个面)

  师:那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师:小朋友都说得非常好,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学生活动:

  ①学生进行练习,并说明理由

  ②从猜一猜活动中得出: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多媒体运用:

  出示练习题

  个别化教学:

  学生独立练习时,教师巡视,给学困生及时帮助。

  1至4题,让学困生先回答并说明怎样想的,优秀生进行补充。

  【设计理念】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安排了四个层次。首先完成课本内容的连线,这是多方位的一种对应练习。其次设计了观察一个长方体的活动,把小组中同学的书本合放在一起,判断形状。第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位置与所见物体形状的关系,出示了同一茶壶不同方位的四幅图片,让学生猜测观察者是在茶壶的哪个方向观察的,由此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最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了一组猜物游戏,只看一个面,让学生来猜一猜是什么东西。通过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告诉学生,观察物体,须全面才能见其真面目。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教师活动

  1、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玩得开心吗?那么,你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指名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学生活动:

  1、各自总结自己的收获

  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观察物体的经验:我知道观察物体要全面;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观察的位置或者转动物体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结果;我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板书

  观察物体

  前 面 —— 正面

  后 面 —— 后面

  左 边 —— 侧

  右 边 —— 面

  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全面观察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3、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感知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动物,是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图像吧!下面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

  课件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这些动物不仅认识,还能抓住他们的特征,平时肯定看得特别仔细和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观察课——观察物体。(随机板书:观察物体)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观察家的。有信心吗?

  老师这里有一张给小鸭子照的照片,请全班同学认真观察照片,说一说你知道这些照片摄影师站在小鸭子的什么位置,照的是小鸭子的哪一面?

  质疑:刚才同学们都说地非常好,不过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都是照着同一只鸭子,可是每张照片都不一样呢?

  揭题:说得真好!要拍出精彩的照片,就得仔细观察物体,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学生喜欢感兴趣的猜一猜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什么是观察。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熊猫)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国宝熊猫)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

  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熊猫?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所以我们观察物体要全面有序。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4)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

  做”)

  2、巩固新知。

  1、说一说“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1题” )

  2、连一连(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3题)

  3、猜一猜(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2题)

  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 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瞧!解放军叔叔有时还借助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师: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前面) 侧面 后面

  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 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评析:通过观察从自己教室拍的两张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二、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 、给小熊“拍照”。

  (1) 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 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评析:以模拟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人人参与。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照片的样子并把这些照片“印”在自己的脑子里,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3) 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评析: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

  2、给小猫“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猫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评析:有了上面给小熊“拍照”的经历,学生不难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让学生在书上连一连,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让他们利用在上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想象并作出判断。]

  3、观察茶壶。

  (1)请组长拿出一把茶壶,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茶壶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评析: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后,通过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视图。]

  4、观察茶壶和茶杯

  (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茶杯,放在茶壶旁边。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

  (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评析:观察对象由单个物体发展到两个物体的组合,通过让学生实际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到的结果,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所看到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有所不同。]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在学生经历了三次观察物体的活动以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活动过程、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体验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评析:让学生根据大楼的照片想象大楼前、后、左、右的视图,由于在课堂里无法进行实际观察,学生需要综合应用在前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相关的旧知才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作支撑,这对一年级的的小朋友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里向学生提出这一任务,主要是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供一种机会。在学生展开想象并交流想象结果的基础上,再出示各种视图,一方面让学生作出选择和判断,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想象活动提供了反馈。]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总评:本课的设计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

  1、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设计者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活动作了精心设计。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2、立足于用好教材,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又能对教材有所突破,作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精细化的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篇1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三、教学准备

  课件、立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预设:

  生:方便全面观察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预设:

  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的现象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预设: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 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观察与想象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不可缺少的要素。通过全面、有序的观察活动,使学生对所观察的物体有了整体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的同时,培养了空间观念,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

  预设:

  (3)师: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4)学生动手操作

  (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的、、开放的、积极的活动过程。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并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辅助学生的观察和想象,明确结论科学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确定方法。

  (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2)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

  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设计意图】从更理性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总结提炼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知识本质的习惯和意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1)学生试连线

  (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

  2.提高练习:

  练一练

  【设计意图】通过连一连、找一找、想一想和猜一猜的活动,使学生认知得到巩固,为后续课程中进一步研究二维与三维图形打下基础。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视野,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四)提炼升华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

  预设:

  生: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

  预设:

  生: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4.问:请你结合这首诗,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凸显数学的应用。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追求美。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观察由三个简单的几何体拼搭而成的物体,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一样的。在教学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初步学会看直观图,想搭的物体,判断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

  教学准备

  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1、出示例题的图

  2、感知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3、教学“想一想”

  三、练习

  1、做P20-21的相应练习

  照样子,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拼搭搭。

  同桌一人搭一个。

  同桌说说从正面看两人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再说说从侧面和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体会:不同的物体,从一个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会相同。

  出示直观图。

  说说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各看到了怎样的形状?

  再说说从哪两个面看到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从哪一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先想一想,如果直接判断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拿出正方体搭一搭。

  课后感受

  三个物体的观察,有一点和上节课一样,就是看直观图比起看实物更难些。最后一个练习中看茶叶筒时,有较多的同学说看到的是圆。对圆柱的观察学习起来有一些困难。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5.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6.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从实际切入。

  激趣:小朋友们,你们照过相吗?哪位同学给别人照过相?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台照相机,谁想给大家拍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拍照。)

  谈话:你可真像个小摄影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拍的怎么样!(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

  提问:大家觉得拍的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这位同学的哪一面呢?(学生讨论、回答)

  生1:我最喜欢正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正面。

  生2:我最喜欢侧面的,站在她的旁边,拍的是她的正面。

  2.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设计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拍照活动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恐龙)这是什么?你们知道都有哪些恐龙?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恐龙是什么样子的?

  生1:背上有尖尖的刺,锋利的牙齿,白白的肚皮,手细细的,有尖尖的爪子。

  生2:眼睛是翘起来的,样子很凶猛。

  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恐龙,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侧面,它有粗壮的腿。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恐龙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3)全面观察: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恐龙?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说明:这是老师绕着恐龙一圈拍摄到的录像,我们来看一看吧!

  (4)情感交流:

  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恐龙说些什么?

  生1:那些小恐龙真可爱,我都想养一个。

  生2:恐龙的世界真漂亮,我都想去看一看。

  谈话: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恐龙了?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龙已经灭绝了,可是还有一些动物也快要灭绝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巩固新知。

  (1)摆一摆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铅笔盒……你观察过吗?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看一看,数学书都是什么样的?你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你能看到几个面?(学生操作,回答。)生1:我看到了侧面,我能看到3个面。

  生2:我看到了正面,我能看到2个面。

  (3)找一找

  实例:大家知道吗,开学以来,只要我们班级的桌椅坏了,总是有一位同学把它修好,可是却没有留下姓名。老师一直调查不出来。在星期六的时候,老师正好看到了这位同学和他的爸爸一起为班级修理课桌,老师悄悄的拍下了这些镜头。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

  小结:我们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为大家服务。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的探究的能力。

  重点:能结合具体的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法:发现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玩具熊猫、照片、学生带的各种玩具。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做个小游戏好吗?很简单,请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吗?请起立,向左转,挥挥你的右手,向右转,请用你的左手摸摸你的左耳朵。请一位同学和老师握一握手,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我的右手和你们的右手在一个方向上吗?(生答)请一位同学站在老师的右边,请另一位同学拉着我的左手,现在我们一起挥挥我们的右手,一起伸伸我们的左脚,现在请把手在你们的胸前击两下,请把左手拍拍后脑勺,好玩吗?课后两个同学之间可以相互玩一玩。

  (游戏既复习了方位,又让学生体会到站得角度不同,观察的物体不一样的,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的的状态)

  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玩具熊猫(主要复习熊猫的前、后、左、右)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熊猫(师转动),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熊猫是什么样子(藏起熊猫)请同学们在你们的小组内互相的介绍一下熊猫。(初步的感知观察方法,并学会与人交流)

  示范: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熊猫,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做示范从前面平视熊猫)请同学猜一猜老师看到了什么(生交流“眼睛、鼻子、嘴巴…..”只要抓住了某一特征就可以)同学们也很想看一看我们可爱的熊猫的前面(这时把熊猫转过来请同学们观察并全班交流)那么你们想想,这里有四幅照片哪一张是你们现在看到的呢?(生答)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观察熊猫的左边,也请一位同学来观察熊猫的右边(两位同学很快站好了),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这两位同学观察的熊猫是一样的吗?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大部分同学认为是一样的,这时只要给他们时间,很快他们就能找出不同(朝向不同)这时让学生快速的找出左、右两幅图片。

  师:把熊猫的后面朝向学生,请学生说说从后面我们可以看到熊猫的什么(生交流),并找出对应的图片。

  (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找到自己看到熊猫的图片,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观察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区分熊猫的左、右、侧面,使学生更好的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

  2、运用观察方法观察物体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玩具放在小组中间,并说说你们站在玩具的哪一面?看到了什么?(生小组交流)现在请同学们转动你的玩具,请再说一说你们站在玩具的哪一面?看到了什么?(生小组交流)

  师:哪一组愿意上来介绍你们的玩具吗?(此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全面观察物体,介绍物体)

  3、根据图片判断观察的角度不同(P57,做一做)

  出示四本数学书前、后、左、右四面的图片,请同学们判断观察者的角度,并请同学们说一说如何判断的?说完之后,请小组把四本书按照书上所示合在一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找出相应对应的面。

  三、巩固拓展小姐(以盲人摸象的故事进行拓展总结)。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就学会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占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第一个人摸到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生交流)其实把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02-25

观察物体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4-05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01-15

人教版数学教案观察物体09-04

小学数学教案:《观察物体》07-20

小学数学教案:《观察物体》07-20

《观察物体》小学数学教案04-06

观察物体的教案11-24

《观察物体》的教案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