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式教案须慎行的论文

2021-02-17 教案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学校在备课工作上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与实验,积累了一些做法,有效地推进了课程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教案、共享、修改、个性化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学校在备课工作上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与实验,积累了一些做法,有效地推进了课程改革的进程。一些新的教案运行模式应运而生,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四种:

  第一种模式:把教学思路形成简要的教学步骤写在书上或教参上,有关重点内容就直接批注在课本上。称为批注式教案或零教案。

  第二种模式:分工协作写教案方式。称为资源共享式教案。

  第三种模式:学校推荐一套自认为比较理想的教案,教师以这套教案为蓝本,然后再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改在教学设计的“边”上。成为“舶来”式教案。

  第四种模式:教师自己设计的教案。称为个性化教案。

  第一种模式需要教师端正的态度做基础,要求教师要自觉地进行备课,需要“管”出来,学校或上级教育部门也难以进行监控;第二种模式能减轻教师的“过重负担”,体现了资源共享的原则,但不能完全突出教师的教学个性;第三种模式能减轻教师的负担,但备课针对性不够强,依赖性强,不利于教师成长;唯有第四种模式是值得提倡的。

  当然,这几种教案各有利弊,但有一点原则是必须把握住:学校和教师必须选择适合自己教案运行模式,才能有效促进教学,决不能照抄照搬或盲目效仿。在这里,我倡导规模较小的学校要坚持个性化的教案运行模式,其他几种教案模式的运行要慎重。

  一、决策从实际出发。

  教案记录着教师备课过程,记录着课堂教学思路、步骤,是备课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有的教案模式不能完全体现教师的备课过程,不利于学校调控、检查、了解教师是否进行真正的备课。

  资源共享式教案只适合规模比较大的学校,现在部分学校学生数急剧下降,平行班少,甚至只有一个,同学科的教师也大多是一名任课教师,有的还要跨科,跨年级,集体备课很难实施,资源难以整和、处理、加工,是不可能推行这种教案模式的。而规模大的学校要推行这种方式,也要有一定的人力、财力做基础。

  二、组织工作落实,避免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小学校由于教学领导少,不能完全深入到每个教研组,即使有领导,还有一个领导的组织、专业水平、指导能力的问题,而学科组长能否担当得起应有的责任,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同学科同年段教师少,任课教师之间的能力差距使能力稍强的教师逐渐失去积极性,只好以我为主;能力稍差的教师逐渐产生依赖性,索性拿来主义,资源之间产生了“抵消”,容易失去合作,所以只好“分田到户”。

  要处理好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个人备课是基础,集体备课是升华。要鼓励教师将个人备课中遇到的难题或疑惑敢于在集体备课中提出来,寻求帮助,得以解决。集体备课要避免无“备”而来,避免一个人唱“读角戏”,避免集体备课就是集体写教案的现象,避免只见文本不见人。

  三、体现备课的真实性。

  不能排除任课教师赞同这种教案运行方式理由是自我减负和应付领导检查的“嫌疑”。写教案确实是一个费心费力的工作,这样做毕竟使书写教案的任务减轻了许多,而二次备课部分的工作量大大减少,领导检查又不能说什么,领导也不能做到天天、堂堂去听一个人的`课,这可能成为教师乐此不疲的真正原因。何谓“集体备课”?是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或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相对统一定教学计划和方案。所谓“资源共享”,是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进行了个性化处理,充分发挥其他人或各种媒介的作用,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本班学生的实际,增删修补,适当调整,必须使“资源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

  四、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发展和张扬的过程,新课程改革主张教师要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模式大致相同,就不会有个性而言,在备课中注意培养教师的四种意识:合作意识、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反思意识。

  总之,集体备课要有交流,资源才能生成,才能实现共享,不要让资源共享式教案成为集体备课的代名词。教师先备课,后上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是底线,决不能突破。

【资源共享式教案须慎行的论文】相关文章: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论文简述04-07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整合论文04-25

《师德须以公德为基础》论文06-21

素质课堂须“三问”的论文04-17

于慎行阅读训练题与答案04-20

于慎行字无垢原文及翻译05-02

谨慎行善阅读答案04-01

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研究论文11-20

文言文阅读题:于慎行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