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教案

2023-03-07 教案

《荷叶母亲》教案1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风筝》写手足之间童年的故事;《羚羊木雕》写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散步》写三代人的和谐美满;《世说新语》两则是写少年儿童成长中的聪明机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及《纸船》则是表现母爱的两篇诗歌;所以在教学时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文章描述了一朵在雷雨之夜的盛开的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作者站在屋檐下,不由的担心那一朵刚刚展开花瓣的红莲。正当作者“无法可想”之时,红莲旁的大荷叶“倾侧了,正好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的手呵护着儿女一般……

  在教学中,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诗歌,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

  ⒈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⒉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的麻岭风景区,正在进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同时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对夫妇却失去了生命,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父母之爱。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荷叶 母亲》一起去感受那风雨中的母爱。(板书课题,作者)

  (过渡:让我们先走进作者)

  二、走进作者

  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

  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

  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过渡:这是一首散文诗,那就让我们在朗读中慢慢品味文章,请先听课文录音)

  三、听读

  1 听录音,注意停顿和语气、语调的处理

  2 学生自由朗读,(提示: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问老师)

  3 个别读,(推荐学生读)

《荷叶母亲》教案2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有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你们能说说这条短信的故事吗?

  师生共叙:5.12汶川大地震中,在都江堰一处坍陷的民宅上,一位已经死亡了的母亲保持着双膝跪地、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自己身体的姿势。她的身下有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孩子安然无恙。已经死亡了的母亲的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位伟大的妈妈,和所有的妈妈一样,不但用血汗培养孩子、而且用生命保护着自己的孩子。这位伟大的妈妈伟大无私的母爱,让所有在场的战士和医生等救援人员泪流满面。大家说说,是什么力量让母亲当时会有如此坚韧的毅力呢?这故事说明母爱是伟大无比的,是的,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再次感受作者所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

  二、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等。

  三、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荷叶母亲 莲花 送莲(眼前) 写景

  赏莲(回忆)

  荷叶 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眼前)

  ①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

  ②雷雨越下越大时的红莲

  ③被荷叶覆盖时的红莲

  母亲 由景入情,深情赞美母亲 抒情

  (写作特色:生动形象,情景交融)

  1、文中写了莲花、荷叶、母亲,说说文章最主要要赞美的是哪一个呢?(明确:母亲)

  2、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对赞美母亲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

  小结: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四、问题探究

  1、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提问学生,教师点拨)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2、为什么4―6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

  (提问学生,教师点拨)

  作者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飘散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这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

  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3、文章本是写母亲,但又写了荷叶。试说说写了荷叶和不写荷叶对表现母亲形象的影响。

  (明确:写了荷叶,把母亲的形象置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让母亲的美好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4、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

  五、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也表达我们自己对父爱、母爱或师爱的赞美之情。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进行情景感染)

  六、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朗诵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

  七、结课:

  同学们,《荷叶母亲》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融入了母亲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句关爱的叮咛;临睡前掩紧的被角。用心爱着孩子是母亲生命的习惯。母亲就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湾,当风雨袭来时,她们都会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在母爱的伞下,一切暴风雨都是脆弱的水珠。母亲一切的辛劳与无私付出,都是为了让子女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这就是母爱的伟大。相信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张永远为我们遮蔽的“荷叶”。我也相信当未来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人生辽阔的蓝天的时候,一定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最后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文章结尾处作者深情赞美母爱的句子――(师生共同朗诵)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下课。

《荷叶母亲》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听读释题,以题目为切入口整体感知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品读感悟,品味散文诗的语言,掌握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扩读悟情,体会诗歌中饱含的温馨的浓浓的母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读,让学生“读入”(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

  2、教学难点

  通过读,让学生“读出”(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 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1.母女图导入:(老师解说)

   今天上课,我想向大家介绍这样一个小孩和这样一位母亲!

  有一个小孩,当她满月的时候,“穿着水红绸子的衣服,戴着大红帽子,被抱到厅堂前”,她的母亲看着她“丰满红润的面庞”,觉得自己“非常骄傲”。(点击鼠标)

  有一个小孩,“有一次病得重极了”,她的母亲“不敢轻易的离开床前一步”。(点击鼠标)

  有一个小孩,喜欢“坐在母亲的膝上,倚在她的胸前,听她心脉和缓的跳动”,她的母亲喜欢和她“述说

  幼年的事”。

  有一次

  ,这个小孩“仰着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她的母亲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你知道这个小孩是谁吗?

  这个小孩就是著名的女作家冰心。

  从刚才的图片和老师的介绍,你觉得冰心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冰心的文章《荷叶 母亲》!

  2.听读释题:

  我想给大家读读这篇课文,朗读之前请你们给我一些温馨提示,告诉我哪些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

  我读的时候,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想想课文题目怎样理解!

  (听老师朗读课文)

  荷叶

  母亲

  怎样理解?这样吧,你们心有所思地读读看,读三次,要求一次比一次读得慢,慢慢地读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你怎么理解?

  能不能根据课文的具体语句来理解呢?

  3.品读感悟:

  (1)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冰心想到把母亲比作荷叶呢?

  (老师出示图片)你说的是这样一幅画面,是吗?

  一齐读一读从“一回头忽然看见”开始到“水珠”,思考为这幅画取一个题目!

  学生回答

  你觉得这两段中的哪些字词能体现“爱” 或者“护”字所蕴含的情感呢?

  大家想一想在朗读的时候要突出这些关键词,要怎么读呢?

  读重:倾侧 勇敢慈怜(提示:都读重音吗?)

  读轻:慢慢的

  读缓:散尽了 流转无力

  读急:忽然

  老师总结:我们朗读时就是通过轻、重、缓、急的变化来表达我们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时既要有轻、重、缓、急的变化也要注意文章整体的美感,语调语速的变化要尽量自然。)

  (2)这一朵红莲正是在这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如果没有了荷叶的荫蔽,红莲会怎样呢?

  是啊,如果没有荷叶的庇

  护,红莲可能会像文中写到的那朵白莲一样凋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

  描写白莲的句子。

  自评——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你要突出的是哪几个字;

  他评——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来试试吧!)

  (要读的慢些,把雨打莲花落时作者的惋惜、烦闷之情读出来。)

  (板书:烦闷)

  (3)这段最后一句描写红莲开了,作者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启发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惊喜——还是,却;满,亭亭提示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隐隐的担心、不适意

  总结:惊喜中又有隐隐的担心,担心红莲会像白莲一般凋谢!

  (板书:不适意)

  (4)看来与白莲相比,那一朵红莲是幸运的!其实仔细看来,它们都处于同样的环境之中,都遭受了风雨的侵袭。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风雨的语句。

  (学生先找后读,先读第一句,再读第二句

  A.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B. 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这大自然的风雨,打谢了那朵白莲,让作者心情烦闷,担心红莲,所以它也是作者心中的雨点,大家想想,这“心中的雨点”还比喻什么?

  4.扩读悟情:

   (1)是啊,我们的人生也会遇到许多风雨,当作者遇到人生的风雨时,母亲就如那张勇敢慈怜的荷叶一般呵护着她,不仅仅是因为看到荷叶护莲的一幕,更是因为母亲的关爱,作者心中的烦闷不见了,不适意消失了,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完成板书)

  你觉得在生活中你会是风雨中的那一朵红莲,还是那一朵白莲呢?

  (2)那请你说说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这个场景让你联想到生活中妈妈的什么动作?(课堂动作)

  (3)当我们联想到妈妈在生活中对我们的种种爱护,似乎就更能体会作者的情感了,当作者看到风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想到母亲,深深地受了感动,文章最后两段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当人们想要表达强烈的感情时,怎么办?

  (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两段,学生畅所欲言,适时表扬,加上小建议:反复)

  5.齐读最后两段。

   最后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朗读全篇课文!

  6. 课后作业:

  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回家让我们听冰心奶奶的话,去做这样一件事:

  “攀住妈妈,左右亲她的脸”,

  等她坐下,你就“坐在她的膝上,倚在她的胸前”,

  “听着她心脉和缓的跳动”,

  你说:“妈妈!‘请你将我小时候的事情,说给我听!’”

  等妈妈说完了,你就给她朗诵《荷叶 母亲》!

《荷叶母亲》教案4

  教材分析:

  《诗两首》是七年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篇自读课文,都抒发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读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本课的生字词由学生在家独立完成。文章内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关键语句多角度感悟文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言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文章有自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放磁带《烛光里的妈妈》激情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心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生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生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生3:世界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

  师:是的,一次回眸,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来了解作者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1)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2)抓住要点概括作者对莲的情感态度。(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

  2、再读课文(男女交叉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各种方式)。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三、朗读感悟,感知作者情感

  师: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生1: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

  生2: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文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看出。

  师:这两位同学能通过自己的感悟,走进作者的心里表现很好。

  四、在基本成诵的基础上,感受写作特色,激发情感体验

  生1:荷叶是母亲的形象。

  生2:红莲是子女的形象。

  生3:风雨是生活中的困难。

  师: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

  (学生试写,老师指导)

  生1:母亲的伞,我是伞下的孩子。

  生2: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生3: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生4: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

  五、拓展延伸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思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本诗以花映人,抒发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比喻新颖,语言清丽,感人至深。

  六、作业:

  1完成练习研讨与练习一、二;

  2、在名著导读《繁星》、《春水》选择一首诗进行赏析。

  《荷叶母亲》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二、故事背景

  《荷叶·母亲》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往事》是冰心1922年7月相继写成的。作者用了一个副标题“生命历史中的几页画图”,准确地概括了这组散文诗的内容。冰心曾说:“《往事》是放大的《繁星》和《春水》。”《往事》内容丰富多彩,在艺术表现上,从细处落笔,撷取生活中的片段,在美的意境中,引发出诗的情思,在精美流畅的言辞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获取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园地

  三、理解词义

  慈怜:慈爱怜惜。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烦闷:(心情)不畅快。

  荫蔽:遮蔽。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一③段):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④一⑦段):描绘雨中荷叶保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五、问题解疑

  1、第②③段写莲,先平淡地叙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平平淡淡地铺叙,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去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作铺垫。

  2、红莲是本文描写的重点,此处为什么要写白莲?

  这是对比,把红莲与白莲进行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保护,被雨点打谢了,而红莲却能够在荷叶的.庇护下迎接风雨,这样对比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照顾,写出了母爱的伟大。

  3、“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攲斜”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三步分析法作答。“攲斜”是“倾侧,歪斜”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风雨中红莲的样子,为下文写荷叶在风雨中对红莲的庇护埋下伏笔。

  4、怎样理解“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

  “我不宁的心绪”是因为红莲遭受雨打而“左右攲斜”,现在由于荷叶的遮蔽,红莲安然无恙,“我不宁的心绪”自然就散尽了。这句话,表明“我”内心已被荷叶对红莲的勇敢呵护所触动,涌起对荷叶的爱恋,对精心呵护子女的母亲的爱恋。

  5、第⑤⑦段中,作者为什么反复写雨势之大?

  强调雨势之大,更反衬出荷叶对莲的荫蔽之情有多重要,同时突出荷花的无助和荷叶的勇敢慈怜,表达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6、怎样理解结尾句的含义和作用?

  “心中的雨点”象征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结尾句直抒胸臆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荷叶母亲》教学反思

  荷叶,莲花的叶子。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书写心中的感触,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文章语言清新自然,隽永淡雅,显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前教课,我都是采用解题、了解作者、梳理情节、划分段落、归纳中心等传统教学模式,讲得多,分析细,结果往往是老师累、学生烦、效果很差。

  在讲授《荷叶母亲》这节课时,我决心把课堂交给学生,按照“朗读——探究——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篇课文的文质之美,探究诗文的构思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

  新课程强调学生要“读”,朗读、诵读、默读、精读……总之要多读。在课堂上,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运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借助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受到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表现力,又提高审美情趣。

  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出荷叶对红莲的荫蔽也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庇护,从而清楚地认识借物抒情的写法。在课堂上学生动脑还动手,运用同类写法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抒发对母亲的爱。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要求尽最大可能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这堂课之后,我自己觉的轻松,学生也学的愉快。我深切地感悟到,做为教育者,要跟上时代步伐,转变教学观念,使教与学成为一种生命的活力。

《荷叶母亲》教案5

  学习目标:

  1、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品读,鉴赏诗歌隽永淡雅的语言;

  3、通过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4、通过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学会感恩母爱。

  重难点:

  重点:朗读训练和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难点: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课前准备:

  学习前一天发放导学案,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案”,其中有作者作品简介、重点字词、朗读练习,质疑问难四项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引课题:

  配乐播放“繁星”、“春水”的精美图片,教师语言导入:20世纪,中国文坛翩然走过一位女作家。她的文字清新隽永,如文学夜空颗颗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辉;她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风过后,荡起阵阵爱的涟漪。她就是作家冰心女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散文诗代表作《荷叶母亲》。

  二、读“荷”,说印象:

  1、1、2小组用小黑板交流展示预习学案上的作家作品简介和重点字词。

  2、第3小组选代表进行范读,其他小组听读,一方面准备从字音、节奏、重音、感情方面进行点评。一方面关注诗歌最触动你心灵的内容。

  3、学生点评朗读,教师补充:本文适宜用缓慢的语速,轻柔而饱含深情的语调来读。

  4、谈谈触动你心灵的地方。教师给予准确而有针对性的肯定和鼓励。

  三、品“荷”,赏语言:

  1、同学们,你们和作者一样,都被5—7段中展现的画面感动了,请你和着优美的旋律自由的、动情的大声朗读,让美好的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中。

  2、小组合作探究:以6人小组为单位对5—7段进行品位和赏析,提示:(1)、为画面拟写小标题、(2)、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合作探究。每组一个主要发言人,一个记录员,其他同学补充。

  3、小组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板书:荷叶护红莲,母亲爱孩子。)荷叶是脆弱的,但是当它要保护红莲时却显示出巨大的勇气和力量。这不由得让冰心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和母亲无私无畏的爱。母爱的伟大,战胜了暴雨。在母爱的保护伞下,一切暴风雨都仿佛是流转无力的水珠。播放汶川大地震中感人视频,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我爱你!汶川大地震正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母爱的故事却永远不会淡化。正如高尔基说“母亲,是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4、让我们再次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齐读5—8段,回味这温馨感人的'画面)。

  四、悟“荷”,感诗情

  1、看资料,悟诗情。此时,面对幸福的红莲,勇敢慈怜的荷叶,作者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的母亲。引入冰心母亲在生命垂危之时,还不忘关心自己女儿的冷暖这一感人资料。于是乎,作者在文中不由得发出了深情的呼喊,请大家大声朗读出来并体会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教师明确:这里作者用了借物喻人写法。(心中的雨点)就如那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生命有很多不幸,但是母爱,能将这些轻轻抹去!母亲是保护我们走过坎坷磨难的人。

  2、让我们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背诵第9段,20秒后竞赛。

  五、拓展仿写,表达爱

  1、讲述母爱故事:

  有人说:天下的母亲有着不一样的面容,但唯有母爱,是完全一样的。同学们,我们享受母爱十余载,你们的母亲是如何保护、关爱你们的呢?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讲述自己的母爱故事。

  2、写作练习:让我们摘下两颗星星,点亮母亲的双眼;让我们掬起一捧月华,抚平母亲脸上的皱纹;拿起你手中的笔,诉说对母亲的爱。请你模仿本文,不妨用这样的句式仿写:母亲啊,你是,我是,除了你,谁是我_____________

  (母亲啊,你是大海,我是小舟,除了你,谁是我避风的港湾?)

  (母亲啊,你是大树,我是小鸟,除了你,谁是我栖息的家园?)

  (母亲啊,你是阳光,我是小草,除了你,谁是我生命的源泉?)

  这些句子连起来就是一首诗,诗歌的名字就是:母爱。

  六、结束语:

  小时候,冰心曾经天真的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爱我?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轻轻的说:傻孩子,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是啊,因为爱,所以爱。母爱就是这样的无私,母爱是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上学时整齐的书包,临睡前掩紧的被角。最后,我提议,我们全体起立,大声说:妈妈,我爱您,谢谢您!

  七、布置作业:

  1、将课堂上写的小诗,扩展完善后整理在作业本上。

  2、课外阅读《繁星》《春水》中描写母爱的小诗并摘抄赏析。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护

  荷叶→红莲

  借物喻人

  爱

  母亲→我

《荷叶母亲》教案6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

  2、赏析课文;

  3、用比喻 的修辞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父母的赞美之情;

  4、感受伟大的母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在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组描写自然、歌颂自然的优美诗文。在这组课文中,作者以其慧眼发现自然之美,以其饱满的热情、细腻的笔触描绘赞美自然之美。在他们的笔下,(课件出示){我们看到了春的慈爱、温暖、明净、祥和;看到了济南冬天的慈爱、温暖、明净、祥和;看到了夏的紧张、热烈;还看到了秋天的农家小院、满载而归的小渔船、丰收的欢畅。}是呀,其实,大自然不仅给予我们美的享受,只要我们也能像那些作家一们用心去感受、体 悟大自然的生命与灵性,我们会发现它还带给人一份亲切、澄澈、单纯、深邃;给予我们人生思考与启示。比如:(课件出示){当你看到滴水穿石,你会想到 我们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当你看到大地能承载万物,你会想到 我们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当你看到 ;你会想到 。}

  2、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幅自然之景(多媒体展示)荷叶图

  问:看到此图你会联想到什么?(学生自由说)你们知道著名爱心作家冰心先生看到此景联想到了什么吗? 预设(不知道,如果知道,加以表 扬并就让该生说说对冰心的相关知识:哦,你说对了,那老师猜想你也一定对冰心奶奶有了解了。能说说吗)

  3、 师生交流了解作家冰心(问:关于冰心你有了解吗?)

  (课件出示)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 很长时间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很多,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歌颂自然、歌 颂母爱,歌 颂一切美好的东西,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冰心的这种致纯致美的爱更加发扬光大,让它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二、 初读课文 把文读通读流利 整体感知

  3、指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认真听,听后评价读得怎样?你们觉得该以一种怎样的语调来朗读这篇诗情画意的散文诗呢?

  4、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件出示)

  1、荷叶何以让作者联想到母亲?这种写法叫什么?

  (荷叶保护红莲)(触景生情、寄情于物、借物喻人)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的情感?找出关句子

  句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情感:赞颂母亲、歌咏母爱

  三、 品读课文 体悟作者情感变化

  导语:冰心奶奶是只看到荷叶就想起母亲的吗?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走近文本,走进作者。思考:(课件出示)

  1、品析第一次

  作者是什么样的情形下看到红莲的?(指名读句)体味“繁杂、烦闷”也不知是心烦感觉到天都很讨厌呢还是真的连天公也不作美,乌云密布,阴沉沉的,闹人心烦,令作者如此郁闷。但也并不是真的天意要弄人呀!你看,昨天还是菡萏的红莲,今晨却都已开满了呢!大自然是那么地善解人意,通晓人情哪!此乃真是物着人情呀。作者看到这些情景心情有些好转吗?在这里, 我们似乎听到作者心底的 一声呼唤请听:

  母亲啊 !

  请顿时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2、品析第二次看莲(小组读句)

  重点体味“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作者想 下阶去吗?想下去干什么呢?作者无法可想,她又无法想像什么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像意境,明白作者有心相帮助,却没办法可想,由 此更不敢去想红莲的不幸遭遇、悲凉结局)想到这些人生的.坎坎坷坷、风风雨,我们似乎又听到了作者心底的一种声音,请听: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而莲呢?你能这首诗中加一句进去吗?是呀,莲此时此刻肯定也正有这样的心愿呢,荷叶妈妈又怎能听不到呢?请看:(让学生们齐读写作者第三次看莲的句子)

  3、品析第三次看莲:面对人生的风雨,母亲是什么样的?而那些所谓的暴风雨在母亲的这把大伞下又能怎样呢?作者被什么感动了?

  四、 小结课堂

  同学们,《荷叶 母亲》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温馨感人 ,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 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融入了母亲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句关爱的叮咛;临睡前掩紧的被角。用心爱着孩子是母亲生命的习惯。母亲就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湾,当风雨袭来时,她们都会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在母爱的伞下,一切暴风雨都是脆弱的水珠。母亲一切的辛劳与无私付出,都是为了让子女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这就是母爱的伟大。相信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张永远为我们遮蔽 的“荷叶”。我也相信当未来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人生辽阔的蓝天的 时候,一定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荷叶母亲》教案7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热爱的写法。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一组荷叶、荷花的图片。

  2.大家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

  3.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热爱的写法。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三、作者简介。(多媒体出示)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往事》《超人》《寄小读者》等。

  四、检查预习。(多媒体出示)

  1.读准字音。

  并蒂 姊妹 菡萏 徘徊 敧斜 荫蔽

  2.解释词语。

  菡萏 欹斜 荫蔽 慈怜 并蒂莲

  五、听读感知。(配乐朗读)

  出示听读要求:

  1.这篇课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哪一自然段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指名回答,多媒体出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最后一自然段。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学生齐读。

  六、研读感悟。(合作探究)

  1.课文哪些自然段是描写红莲的?分别描写怎样的红莲?

  指名回答。

  (师板书:初雨红莲、雨中红莲、叶下红莲)

  2.请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时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

  学生讨论、交流。

  (师板书:烦闷、不适意、不宁、散尽、感动)

  3.师生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课文中的有关语句。(重点研讨:不宁、散尽)

  ①作者的心情为什么烦闷?为什么不适意?

  ②作者心情不宁的原因是什么?

  ③作者不宁的心情为什么会散尽?

  ④当作者看到叶下红莲在雨中再也不摇动时,又有什么感受?

  ⑤多媒体再次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讨论交流:

  A.“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B.你是怎么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的?

  C.作者借荷叶来抒情有什么好处?

  ⑥师小结后,再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4.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作者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在一起赏莲的情景呢?请大家自由读,并说说自己读后的理解。

  ②引导学生感受母爱,并再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③指导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七、课堂总结。

  本文是一篇以花喻人,托荷赞母的散文。通过写大雨中荷叶遮盖荷花,联想到母亲爱护儿女,以抒发对母亲和母爱的赞美之情。(板书:母爱)

  同学们,其实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就在那点滴的小事里,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这伟大的母爱吧!(多媒体出示一组赞美母亲的图片。)

  八、拓展延伸。

  1.学生欣赏图片并谈感受。

  2.小结: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份伟大的母爱。母爱是温暖的,母爱是无私的,最后,让我们来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多媒体出示: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学生齐读。

  九、布置作业。

  1.这首散文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2.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3.背诵全文。

《荷叶母亲》教案8

  案例说明

  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美文需要美读。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语文课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是艺术,文学也是艺术,艺术是相通的,本堂课借助音乐的力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美美的朗读,体会到诗情画意之美。

  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体会感人至深的亲情;

  2、借用音乐,提高散文诗的朗读能力。

  案例描述

  一、导入:《母亲》音乐渲染,出示歌词,拨动学生情感,创设情境。

  (阎维文演唱得非常动情,歌词里写的生活细节:拿新书包。打花雨伞。擦泪花等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歌词如诗行排列,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诗与歌的联姻。)

  师:这首歌歌颂了什么?从古到今,歌颂母爱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

  (学生举例:《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游子吟》)

  出示画面诗句“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首诗句来自哪本著作?

  (本诗句与本课题的内涵是一致的,与中心句:“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读,不够动情,尚未入情。)

  二、简介《繁星春水》及作者。(多媒体出示,突出“母爱,童真,自然”)

  三、出示课题《荷叶母亲》

  集体朗读,整体感知: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学生几乎能找出来,指点朗读,感情还是不够投入,文章的主旨很容易把握。)

  师:请欣赏老师拍的荷叶图,去年我去厦门旅游时在南普陀寺院前拍的,请问:“寺院前种为何种荷花?以歌颂母爱的圣洁为题有何用意?”

  (学生答:纯洁、高洁、圣洁。最后认为圣洁最恰当。体会作者以《荷叶母亲》为题来歌颂母爱的圣洁。)

  四、配乐朗诵:

  师:诗歌,如诗如歌,当诗歌配上乐曲进行朗读感觉会怎样?

  1、配乐《胡桃夹子》,学生自读

  师:配上这样的乐曲,行吗?

  生:不行,此乐曲欢快,节奏感强,较深沉,很抒情。

  (由于经常进行配乐朗诵,学生乐感有所增强,因此把握比较好。)

  师: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

  (学生找得很准,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2、再次配乐:《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学生集体读。

  (学生感觉说可以,配上此乐曲后,与第一次朗读形入情入境、传情达意地朗读,我们真真切切感受着语言艺术之美,与第一次朗读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自我评价也不错,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重音、停顿均较明显。如最后一段学生很自然把声音上扬,读得很动情。趁此让学生评价几处读得很不错的语句,说说为何这样读。学生几乎都能说出来。)

  五、自主阅读,小组合作:

  用铅笔圈点勾画作者四次看红莲的心情、环境,红莲的表现,分别用〈〉、()、[]表示,并通过小组合作: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读给组内听,教师进行指导。

  六、动情的朗读最后一节,与之前朗读形成对比,释疑“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人生的挫折、困难)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再次出示课前《母亲》歌词,产生共鸣。

  (本环节学生的回答不够积极,很多学生眼神较困惑,教师设计思考题“是我们得到的母爱太多还是我们缺少一份感恩心?”各别学生悄悄地说;“感恩不够。”课堂上沉默了半分中,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沉默中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为下文的再次朗读蓄势。)

  七、请个别学生(学生推荐)进行配乐朗读。

  (本环节设计以欣赏为主,学生多评价优点,以激发学生的配乐朗读兴趣为主。学生读得动情,学生听得入迷)

  八、拓展延伸:《纸船》

  (《纸船》与《荷叶母亲》同一主题,写法上相似,有助于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落实。)

  案例反思

  朗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只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堂才是焕发生命的课堂。但是,怎样读得有效,一直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亦难。让我们如何做到更加精到的引领和指点,将语言文字的魅力传达给孩子们,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配乐朗诵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朗读,情感是第一位的。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音乐生活中无所不在,贝多芬说:“音乐最能爆发人类的精神。”音乐本身是一种情感艺术,只要选择恰当,音乐就可以为诗歌朗读插上翅膀。

  配乐朗诵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是一种很好的朗读方法。学生只有投入文章中,情感才能激发。音乐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将音乐运用于课堂,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前,音乐创设了情境。音乐能带给人们良好愉悦的心境,激发想象力,陶冶情操。课堂也因艺术的介入,而变得更为互动、活跃、高效。上课初配乐朗读,两种乐曲对比中,让学生揣摩到作者的情感,把握朗读基调。学生的配乐朗读再加上美丽的画面,如本课课件选择的荷叶画面色彩较淡雅,整体画面字体以荷花颜色为主,与文本语言风格和谐。让学生能感到诗情画意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朗读美文的兴趣。

  要使配乐朗诵出彩,课前要精选乐曲,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使曲中的情感和文中的情感相似。教《秋天》配上《秋日私语》,教《济南的冬天》配上《安妮的仙境》,如选择的两首对比乐曲,一首选择儿童歌剧《胡桃夹子》,让学生较易把握,因为我们仅是借助音乐的翅膀,一首选择《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它传达的那种深沉的爱与文本较吻合,两者和谐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如果能为文本量身定做一首曲子那是多么好!

  当然“乘着音乐的翅膀”,让学生美美的朗读,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如在休息时间经常无意识地放一些经典名曲,在早自修经常进行配乐朗诵欣赏。但它不愧是诗歌阅读教学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荷叶母亲》教案9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

  ⒈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⒉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泰戈尔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表达对母亲的深情,而《荷叶母亲》又是如何来体现的呢?

  二、字词积累。

  并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瑞:吉祥的。

  菡萏(hàndàn):荷花。

  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欹(qī):倾斜。

  荫蔽:遮蔽。

  花瑞:花开的好预兆。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

  适意:舒适。

  亭亭:①形容高耸;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

  遮拦:zhē遮挡,阻挡。

  三、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散文集《寄小读者》。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四、关于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

  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五、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握大意。(听读结束,找学生来概括大意)

  这篇散文借景写人,托物寄情,以花喻人,激起自然地赞颂母亲的爱、母女的情。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的时候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无私的母爱,将永远保护我们,伴我们一生。

  2、理清结构层次

  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写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3、本文用什么方法引出对家庭往事的回忆?

  用触景生情的方法,引出家庭往事的回忆。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

  六、探究品读

  1、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提及九年前祖父和我的赏莲呢?

  2、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3、课文中写作者的情绪变化有什么作用?结尾“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有什么作用?

  4、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5、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6、“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深受感动,是因为什么?

  分组讨论,展示,老师明确:

  1、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提及九年前祖父和我的赏莲呢?

  (1)因为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我”是雨打风吹下的荷花,而母亲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既充满了爱意,有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温馨感人。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2)红莲是全文着力描写的重点。课文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

  (3)在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之前,作者先将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写出,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2、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3、课文中写作者的情绪变化有什么作用?结尾“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有什么作用?

  课文中作者的情绪从“烦闷”到“不适意”,从“不适意”到“不宁的`心绪散尽”,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感情。

  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却是无形的,涉及的面广,内容纷繁,除了母亲,还有谁能荫蔽?这就把母爱推向了高潮。

  4、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的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

  5、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两朵莲花,二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6、“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深受感动,是因为什么?

  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无畏地为红莲遮蔽.作者被感动了。感叹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七、拓展训练:

  (一)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那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吗?

  1、明明想“感谢春光”,却“终于沉默”。为什么不说呢?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他认识到几句感谢的话是不足以报答“春光的爱”的,沉默中包含着更深的感激与敬意。

  2、最后的一句话隐含着对母亲的特别的感激之情,它的后面可以补充上一句话揭示出这种感激之情,发挥你的想象补充上。

  我就是那朵小小的花。

  3、这首诗和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表达的思想很接近,你能默写出那句诗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1、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拟人。

  2、诗中用发展、贡献、牺牲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这首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事物也在运动变化

  B.诗中表现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愿望和理想

  C.“芽儿”“花儿”“果儿”其实是作者的化身

  D.这首诗共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

  (三)

  1、文字游戏:请你试一试,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联想。

  房子→(主人),(主人)→(客人),(喝水)→(喝水),(喝水)→茶

  月亮→(太阳),(太阳)→(大地),(大地)→(花园),(花园)→花

  2、仿照示例。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1)冬天像个慈善的老人,给小麦盖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过娇弱的童年。

  (2)老师的话像一把开心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锁,重新扬起了我自信的帆。

  (3)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掉进了冰窖里,从头到脚都凉透了。

  八、布置作业:《导学练》。

《荷叶母亲》教案10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情感朗读,甚至背诵课文。

  2. 带领学生感受作者的童心,品味文中自然景物美的描写。

  3. 体验诗歌中母爱和自然之爱的伟大。

  4. 带领学生感受什么是冰心“爱的哲学”。

  教学重点、难点:

  1. 感受作者笔下的童心、自然和母爱三个主题。

  2. 理解冰心“爱的哲学”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情感体验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感导入:

  这是一个雨后的早晨,天仍是阴沉沉的,空气中还透着些许没有散尽的暑气。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女子正微微倚在窗边守望庭院中那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此时她的内心泛起了层层涟漪!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这首散文小诗《荷叶母亲》清新明丽的语言,一起走进冰心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朗读指导: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圈画出诗中生字词。

  2.板书、正音:

  蒂dì 瑞ruì 梗gěng 菡萏hàndàn 攲jī 荫yìn

  3. 全班同学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一读诗中美好的情谊。(提问学生读的好吗?)

  过渡:朗读诗歌就要学会“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恰当的停顿,抑扬顿挫地读。

  三、感受诗中的“童心”、“自然”和“母爱”。

  (一)感受“童心”

  1.请问写这首诗时,冰心几岁? 明确:23岁

  2.二、三两个自然段中提到“八年之久”“九年前”,那么请问九年前她几岁?明确:14岁,所以说九年前的她还只是一个孩子。

  3.时隔多年,她为何要回忆儿时的那段往事?(请一位女生朗读二三两段)

  明确:(1)父亲朋友送的莲花勾起了作者对故乡园院里莲花的回忆;(2)想起了祖父和祖父“笑”着说的话:“花瑞”(花瑞人祥,说明这段回忆是美好的、幸福的、吉祥的)——虽然此时的冰心已经长大,但她依然少女怀莲,童心未泯;(3)为下面写莲巧设铺垫。

  板书:童心

  (二)感受自然之美

  1.如今多年后,诗人再见莲花,请问这时诗人笔下的莲花美吗?美、不美。

  请同学们听教师朗诵这首诗,划出诗中描写莲花的语句,品一品诗中美好的语言,美在哪里?又不美在哪里?

  明确:白莲:(美)花瓣散落的姿态之美、色彩之美(不美)谢了、零落了

  ※过渡:白莲如此,红莲亦如此。

《荷叶母亲》教案11

  荷叶母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熟读背诵这首诗歌。

  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朗读训练及诗歌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

  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会冰心老人的深情之作《荷叶 母亲》中的慈母之爱。(板书课题)

  二、授新

  1、学生介绍冰心情况,教师补充: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时期第一批现代女作家。创作风格被称为“爱的哲学”:母爱、童心和自然。代表诗集《繁星》《春水》。

  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并蒂、花瑞、菡萏、敧斜、慈怜、荫蔽

  3、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

  (2)教师提醒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做朗读技巧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

  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

  (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画面;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

  (2)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教师板书)

  (3)作者三次描写红莲,每次对红莲的描写都不一样,她的情绪也各不相同,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作者的情绪随着花的处境而变化?(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去。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教师板书)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博大无边,“心中的雨”指人生的风雨坎坷,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坎坷磨难的人。)

  三、小结

  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具体形象而感情真挚。

  四、练习

  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母爱的光辉下,请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的。

  2、有感情的背诵比赛,评出优胜者。

  五、作业

  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荷叶 母亲

  冰心

  三看红莲:雨前红莲、雨打红莲、 叶覆红莲

  三种情绪: 烦闷、 不适意、 不宁心绪散尽

《荷叶母亲》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是灵魂的真谛。母爱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

  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为我们做出了回答。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二、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汉译外国文学作品。她1923年于燕京大学文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曾于1921年参加由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倩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既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又兼备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

  三、预习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

  并蒂(dì)瑞(ruī)菡萏(hàn)(dàn)徘徊(pái)(huái)欹(qī)

  (2)解释下列词语

  菡萏:荷花。

  欹斜:倾斜,歪斜。

  并蒂: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亭亭:形容人或花木美好。

  四、朗读课文,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1、“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文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2、作者在风雨中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一写看红莲。心情:烦闷。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亭亭。“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红莲首次登场。

  二写看红莲。心情:不适意,徘徊。环境: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

  三写看红莲。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

  由荷叶保护荷花自然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联想丰富,文章结尾升华主题。)

  3、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4、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五、结束赠言:

  1、母亲的记忆是无暇的,她像一本渊博的日记,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

  2、母亲的目光永远是高尚的,不容置疑,目光中,透露出慈祥。

  3、母亲是绿叶,我们是鲜花,母亲用自己无穷的力量为我们遮挡住心中的雨点。

  4、没有母亲,生命将是一团漆黑;没有母亲,社会将失去温暖。

  5、母亲,伟大而高尚,她历经世间的苦难喜乐,她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就像那奔流向前的河。河,宽广而海涵,她恩赐给大地营养物质,她容纳百川并富足四方。就像那贤惠又勤劳的母亲。

  6、岁月如流,日月如梭。母亲就是一条河,河是伟大的母亲,淌过痛苦之河的母亲们终会见彩虹。让我们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终成德才兼备的儿女,回去孝敬生我养我的母亲、回去报效家乡,报效祖国。让我们伟大的母亲,家乡,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六、巩固性练习:

  1、发挥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七、教师反思

《荷叶母亲》教案13

  教材内容:七年级人教版新教材第五单元,第24课,第2篇散文诗,原为《纸船》,今更新为《荷叶母亲》

  教材分析:

  《诗两首》是七年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篇自读课文,都抒发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读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本课的生字词由学生在家独立完成。内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关键语句多角度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言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有自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激情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心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生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生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生3:世界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

  师:是的,一次回眸,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来了解作者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1)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2)抓住要点概括作者对莲的情感态度。(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

  2、再读课文(男女交叉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各种方式)。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三、朗读感悟,感知作者情感

  师: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生1: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

  生2: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文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看出。

  师:这两位同学能通过自己的感悟,走进作者的心里表现很好。

  四、在基本成诵的基础上,感受写作特色,激发情感体验

  生1:荷叶是母亲的形象。

  生2:红莲是子女的形象。

  生3:风雨是生活中的困难。

  师: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

  (学生试写,老师指导)

  生1:母亲的伞,我是伞下的孩子。

  生2: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生3: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生4: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

  五、拓展延伸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思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本诗以花映人,抒发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比喻新颖,语言清丽,感人至深。

  六、作业:

  1完成练习研讨与练习一、二;

  2、在名著导读《繁星》、《春水》选择一首诗进行赏析。

《荷叶母亲》教案14

  教学目的

  ⒈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

  ⒈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⒉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互动流程

  一、情景导入。

  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世上只有妈妈好

  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投进了妈妈的怀抱

  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投进了妈妈的怀抱

  幸福享不了

  没有妈妈最苦恼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离开妈妈的怀抱

  幸福哪里找

  没有妈妈最苦恼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离开妈妈的怀抱

  幸福哪里找

  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泰戈尔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表达对母亲的深情,而《荷叶母亲》又是如何来体现的呢?

  二、字词积累。

  并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瑞:吉祥的。

  菡萏(hàndàn):荷花。

  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欹(qī):倾斜。

  荫蔽:遮蔽。

  三、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女作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

  四、感知阁。

  ⒈把握文章大意。

  明确: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⒉理清结构层次。

  明确: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五、品读轩。

  ⒈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⒉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明确:两朵莲花,二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⒊“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明确:“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六、探究乐园。

  ⒈“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深受感动,是因为什么?

  明确: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无畏地为红莲遮蔽.作者被感动了。感叹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⒉“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一句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明确: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曲终见题旨,结尾宕开一笔,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而“心中的雨点”涉及的面很广,内容纷繁,谁来荫蔽,这就把母爱推向高潮。

  七、课堂回眸。

  这篇文章所描给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这种对母亲爱恋的情感,在冰心的另一首《母亲》诗中,收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而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愿有一天当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祖国辽阔的蓝天时,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八、综合实践。

  比较阅读《纸船》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

  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注: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8月19日抵日本神户,21日游览了横滨。从写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是诗人于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的。

  明确:可以从主题、创作背景、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出发作比较。

  巩固性练习</p>

  ⒈《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繁星》、《春水》等。

  ⒉文字游戏:请你试一试,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联想。

  房子→(主人),(主人)→(客人),(喝水)→(喝水),(喝水)→茶

  月亮→(太阳),(太阳)→(大地),(大地)→(花园),(花园)→花

  ⒊仿照示例。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1)冬天像个慈善的老人,给小麦盖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过娇弱的童年。

  (2)老师的话像一把开心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锁,重新扬起了我自信的帆。

  (3)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掉进了冰窖里,从头到脚都凉透了。

  提升练习

  荷叶母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8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9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院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适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⒋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深受感动,是因为什么?

  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无畏地为红莲遮蔽.作者被感动了。感叹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⒌作者由此发出感叹:“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是什么意思?

  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⒍读这篇文章,你是否也想起你得到的母爱?写下来。

  略。

《荷叶母亲》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感动

  2、感受母爱

  3、以物喻人

  教学流程:

  课间播放《幸福拍手歌》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学生发言)

  师:那你们认为怎样的人才是幸福的呢?(学生发言)

  师:感谢于同学们这一份份真实的告白。其实老师觉得,幸福并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幸福其实很简单。我认为一个容易被感动又能使别人感动的人,她也是幸福的人。因此,我认为著名的作家冰心,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她的文章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让人倍觉人生的温馨。

  PPT:巴金说:我们喜欢她,跟着她爱星星,爱大海,我这个孤寂的孩子在她的作品里找到温暖,找到失去的母爱。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冰心寻找一份感动,也做一个幸福的人。

  二、整体感知,寻找感动

  1、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作者感动于一个怎样的画面?

  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为红莲遮拦了风雨。(显示图片)

  2、那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引导学生寻找段落6、7)

  三、品析语言,感受感动

  1、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两段文字,你认为该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题目才合适呢?说说理由。

  (参考:荷叶护莲图、荷叶遮莲图、荷叶爱莲图)

  师:老师觉得这个“遮”字似乎平淡了些,有没有比“遮”字更有感情的?

  学生说理由时,追问:你觉得这两段中的哪些词句能体现这个“护”字所蕴含的感情呢?

  2、品析重点字词:慢慢的,倾侧,覆盖,勇敢慈怜(结合朗诵指导)

  3、有感情地齐读6、7自然段。

  师: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弦。同学们也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荫蔽,那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回答——花瓣凋零、枯萎)

  师:对啊,同学们想象中的红莲就好像文中写到的那朵谢了的白莲。就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白莲的句子。同学们认为这几个句子应该怎么读呢?

  师:至于那朵白莲,作者并未交代是怎么谢的,你能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作一下猜想吗?简述猜想依据。

  师:请以“夜雨中的白莲,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向白莲倾诉一下你的感慨。

  师:看来与白莲相比,那一朵红莲是幸福的!其实仔细看来,它们都处于同样的环境之下,都遭受了风雨的侵袭。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风雨的语句。

  (学生寻找风雨语句,指出红莲的状态和我的心情。)

  四、提炼主旨,升华感动

  在大自然的风雨中,那一朵白莲早早凋谢了,而这一朵红莲因有了荷叶的荫蔽必将开得愈加灿烂。同学们,联系你们的生活实践,说说这场暴风雨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人生的风雨——挫折、困难

  师:是啊,我们的人生也会遇到许多风雨,那么你会是风雨中的那一朵红莲还是那一朵白莲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红莲——因为有母亲的时刻关怀和安慰。)

  师:是啊,如果我们是那一朵红莲,那母亲就是那一片为我荫蔽人生风雨的荷叶!作者感动于这一幅画面,更感动于这一份伟大的.母爱。由此,作者道出了发自肺腑的感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满怀感情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五、回归生活,抒写感动

  在作者冰心的笔下,我们寻找到了一份母爱带来的感动。其实,感动是无处不在的。楼下的树悄然绽放了一树的芬芳,夜晚月亮撒下淡青色的光,都可能会令我们感动。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流泻下心中的那一份感动。

  请同学们仿造例句,抒写你心中对母爱的感动。(写后读一读)

  六、拓展延伸,探寻感动

  冰心简介(原名,作品)

  同学们一定会问,冰心何以能写出那么多关于爱关于母爱的文章,是不是她的背后就有一位充满爱的母亲,一位像荷叶般勇敢慈怜的母亲?确实如此,冰心的母亲就是一位荷叶母亲。(出示文章,择有关章节介绍冰心母亲,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作品,关注作家作品与生活的联系。)

  总结:感动,无处不在。学会感动,是生活所需。老师始终认为一个容易被母亲感动又能使母亲感动的人,便是一个幸福的人。而我们没有理由不做这样的人。愿同学们都能成为幸福的人!

《荷叶母亲》教案16

  学习目标

  1.学习用意象表达感情及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金色花

  一、新课导入

  曾有一部电影,平凡简单却轰动一时;曾有一首歌曲,歌词浅显却传唱至今。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下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是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曲。世上对我们好的人当然不只是妈妈,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亲与孩子的文章,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嗅(xiù):闻(气味)。

  匿笑(nì):偷偷地笑。匿,隐藏。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mù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2.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印度人虔敬地把他奉作“诗祖”。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3.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诗文朗诵

  深情诵读课文,以点名诵读和小组赛读的形式诵读,并说说朗读时应怎样注意人物的语气、感情。

  【交流点拨】示例: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二)整体感知

  1.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

  请用“当妈妈时,我就”的句式来说一说。

  示例:当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交流点拨】当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当妈妈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的孩子,一位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交流点拨】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交流点拨】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4.说说你对“‘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几句话的理解。

  【交流点拨】“你到哪里去了”,使得妈妈的着急之情跃然纸上;“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顽皮、自以为得意的样子。

  四、板书设计

  金色花

  泰戈尔

  妈妈(勤劳美丽、爱孩孩子(活泼机灵、爱妈妈、聪明、子、圣洁、笃信宗教)神奇)

  做祷告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沁入妈妈的心脾)

  读书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

  去牛棚时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五、拓展延伸

  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满怀爱意,在贺卡或明信片上写一段话给你的爸爸或妈妈,用“假如我变成了”作为这段话的开头,表达你们对爸爸或妈妈的爱。

  【交流】示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使她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准备的甘甜的水,使她变得容光焕发!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

  一、新课导入

  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下面的这首歌曲。(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为了子女“黑发泛起了霜花”“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一首千古绝唱道出了母爱的真谛。母爱是线,不停编织着我们的梦想;母爱如灯,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前程;母爱似水,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然而,读了冰心的《荷叶母亲》,我们又能悟出母爱是什么呢?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并蒂:两朵及以上的花并排长在同一根茎上。

  菡萏(hàndàn):荷花。

  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欹斜(qī):倾斜,歪斜。荫蔽:遮蔽。

  2.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出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小说散文集《往事》。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闭上眼睛,静心去听,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分小组进行,互读互听,共同提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抽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同学做点评)

  (二)整体感知

  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交流点拨】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图画中包含了红莲、荷叶;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因此,要读出感情,语速要稍慢,读出温馨和深情。

  (三)深层探究

  1.作者看了几次红莲?其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交流点拨】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时的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

  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散漂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着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

  【小结】将情绪寄托于具体的景物。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

  【交流点拨】象征着在母亲的保护伞下,一切的困难阻碍只不过是如此脆弱的水珠而已。

  3.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提及九年前祖父和我的赏莲呢?

  【交流点拨】(1)因为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我”是风吹雨打下的红莲,而母亲是替红莲抵挡风雨的荷叶。写红莲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既充满了爱意,又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温馨感人。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激之情。

  (2)红莲是全文着力描写的对象。课文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

  (3)在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之前,作者先从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写起,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4.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红莲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的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却是无形的。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

  5.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试着从写景、意境、感情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交流点拨】文章美在三处:一是场景美,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二是意境美,作者被美景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三是情感美,母亲是纯洁的,总是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母亲是无私的,她将永远荫蔽着你,伴随你一生。

  四、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冰心

  三看红莲:雨前红莲、雨打红莲、叶覆红莲借物喻人

  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心绪散尽赞颂母爱

  五、拓展延伸

  仿写句子。

  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

  【交流】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纷,留下温暖舒适。

《荷叶母亲》教案17

  一、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 过程和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二、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借朗读传情,活现作品情感。朗读形式多样,个体大声朗读,学生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听读磁带等。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是灵魂的真谛。母爱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

  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为我们做出了回答。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二.作者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汉译外国文学作品。她1923年于燕京大学文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曾于1921年参加由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倩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既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又兼备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

  三、字词积累。

  并蒂 瑞 菡萏(hàndàn)徘徊(páihuái)欹(qī)斜 荫蔽:遮蔽。

  四、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理清结构层次。

  1、老师示范朗读,学生圈点勾画,把握文章大意。

  明确: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2、理清结构层次。

  明确: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五、探究乐园: 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1,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2,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明确: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课后习题第二题第二小题]

  明确: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文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4,作者在风雨中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明确:

  一写看红莲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红莲首次登场。

  二写看红莲

  心情:不适意,徘徊

  环境: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

  三写看红莲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心 情:不宁的心绪散尽 感动

  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

  由荷叶保护荷花自然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联想丰富,文章结尾升华主题。

  5,“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深受感动,是因为什么? [教学重点]

  明确: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无畏地为红莲遮蔽.作者被感动了。感叹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六、课堂回眸。

  这篇文章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细读文章,就会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愿有一天当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祖国辽阔的蓝天时,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七、结束赠言:

  1、母亲的记忆是无暇的,她像一本渊博的日记,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

  2、母亲的目光永远是高尚的,不容置疑,目光中,透露出慈祥。

  3、母亲是绿叶,我们是鲜花,母亲用自己无穷的力量为我们遮挡住心中的雨点。

  4、没有母亲,生命将是一团漆黑;没有母亲,社会将失去温暖。

  5、母亲,伟大而高尚,她历经世间的苦难喜乐,她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就像那奔流向前的河。河,宽广而海涵,她恩赐给大地营养物质,她容纳百川并富足四方。就像那贤惠又勤劳的母亲。

  6、岁月如流,日月如梭。母亲就是一条河,河是伟大的母亲,淌过痛苦之河的母亲们终会见彩虹。让我们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终成德才兼备的儿女,回去孝敬生我养我的母亲、回去报效家乡,报效祖国。让我们伟大的母亲,家乡,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八、巩固性练习:

  1, 发挥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a 例如:母亲啊!您是_________,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1) 冬天像个慈善的老人,给小麦盖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过娇弱的童年。

  (2) 老师的话像一把开心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锁,重新扬起了我自信的帆。

  (3) 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掉进了冰窟窿里,从头到脚都凉透了。

  2, 同学们,让我们摘下两颗星星,点亮母亲的眼睛;掬起一捧月华,抚平母亲脸上的皱纹;拿起手中的笔,诉说对母亲的爱……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文章,600字左右.

  九、附板书:

  荷叶母亲

  冰心(散文)

  寄寓

  荷 叶―――――― ―――母 亲

  (无畏 遮蔽) 联想 (无私 爱护)

  红 莲―――――――――我

  象征

  心中的雨――――――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

《荷叶母亲》教案18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本篇即是一篇歌颂伟大母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使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从而促进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本课的生字词由学生课前独立预习,课上老师统一展示。这篇文章内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关键语句多角度感悟文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 体会本诗的写作特色

《荷叶母亲》教案19

  从容说课: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一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所以在教学时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

  荷叶,莲花的叶子。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书写心中的感触,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文章借雨中看红莲——初雨时的亭亭,大雨中的左右倚斜,荷叶母亲保护下的不动摇;这生动的场景让作者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达到讴歌母爱这一主题,自然而贴切!……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得出人生感悟;文章语言清新自然,隽永淡雅,显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正是我们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蓝本。 教学目的:

  1、积累词汇,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鉴赏文本并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述的能力。

  3、把握文章大意,品味文中的精美语言,体味思想感情理解诗句。 重点难点:

  1、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难点:培养学生鉴赏文本并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述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是灵魂的真谛。母爱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

  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为我们做出了回答。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二、检查预习。

  三个小组的代表分别展示预习成果。

  三、合作探究。

  1、品味语言。

  提示: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规范的语言就是语文的术语。比如说,这个结尾是全篇文章的高潮,“高潮”两个字就是术语。比如说老师常常讲的“开门见山”、“篇末点题”、“过渡”、“照应”、“描写”、“抒情”,都是语文的“术语”。 示范:在《荷叶母亲》这篇课文里面,二三两段从全文的脉络来讲,从全文的构思来讲,是“插叙”,这个“插叙”就是术语。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因为莲花,所以作者展开了联想,“八年之前”、“九年之前”就是“联想”,“联想”

  1 二字也是“术语”。 (1)、和同组的同学交流心得,每组确定发言人。 (2)、各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3)、小结:这一篇课文,整体的构思是以物喻人。手法是借物抒情。在写作的过程上,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色。这个“喻”字也可以写成“融情入景”。还有一个是你们没有说到的,就是一个很新的术语。“一线串珠”,是线索。这篇文章有什么线索呢?很明显的,红莲就是线索,它贯穿全文。如果再深入一点,作者的心情也是一条线索,贯穿在文章的主要部分。然后,从结构上看就好看了,开门见山,卒章显旨。“卒章显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文章最后把主题给点出来。

  2、3两段是巧妙的穿插,那么生动的照应,同学们都已经分析到了。用语文的术语读文章,是一种习惯。见到任何文章,都要这样去想,这样去看。

  2、美读悟情

  从课文前面的段落选句子,组合起来,放在这一段话的前面,形成一篇很短很短的美文,然后自己读一读。

  摘录提示:以“雨中的红莲”为主,积累句子,那么白莲的内容就不需要进入里面来;句与句之间,尽量地联系得紧一点,这样不至于突然地跳动。再看一看。 朗读提示:读冰心的文章,一个基本的.语调是温婉的调子要有水一样的柔情

  3、妙点揣摩

  说一说最后一段好在哪里?妙在何处?

  小结:最直观的就是“比喻之美”。然后从句式来看,也是很精美的。“抒情之美”,那是不用说的了。“点题之美”,正是它的作用。然后借用我们刚才有位同学的发言,“升华之美”,最后四个字,我给大家讲细一下,“虚实之美”,什么是“虚”呢?有些事物,我们看不见,我们摸不着,它是虚的,比如说气味,比如说母爱,我们能够感受到,但看不到,我们摸不到,这就是虚的。作者用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这一个很实实在在的事物来比喻伟大的母爱,把母爱这个事物实实在在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就是“虚实之美”。

  四、拓展延伸

  感悟母爱,请以具体的形象作喻,来完成下列句子。

  母亲,如果我是____,您就是____,__

  _

  _。

  母亲,如果我是____,您就是____,___

  _。

  母亲啊,你是流水,我是鱼儿,当干旱来临时,除了你,谁还能为我提供一个安定的家。 母亲啊,你是避风港,我是小船,狂风暴雨来临时,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大海中的依靠。 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冷风中的温暖。 母亲啊,你是土壤,我是芽儿,天上的风雨来了,除了你,谁能让我健康地成长。 母亲啊,你是锋刺,我是玫瑰,身边的危险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软弱无助时的坚强

《荷叶母亲》教案20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金色花》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引入新课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二十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戈拉》《小沙子》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的散文诗,可以说影响了中国一代文学先驱他的散文诗如“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般地打动并启发着中国新一代的女诗人,女散文家——冰心她写的颇有影响的《寄小读者》,便是最好的例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金色花》

  二、激情诵读,注意生字和词意,感悟亲情朗读课文。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匿(nì)笑祷告(dǎo)花瓣(bàn)衍(yǎn)

  2、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3、小组间朗读比赛:看哪组读的最好,人物的感情表达的最贴切?

  请其他小组根据刚才的朗读和自己的理解,点评小组朗读,并说明理由。

  如:感情基调的喜悦、温馨、深情,从中我读出了妈妈的……或孩子的……,或我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妈妈、孩子。

  诗中写的是怎样一个孩子,怎样一个母亲?

  (诗中的母亲是一个充满深深的爱、是一个教徒、爱好文学的人,孩子是顽皮的、活泼可爱的。)

  4、朗读一下你最喜欢的词或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重点句子示例:

  (1)“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

  (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3)“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调皮,撒娇)

  三、深入研读,合作探究

  刚才我们师生用我们自己的声音演绎了这首优美的诗歌。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

  讨论:

  1、“我”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文中的孩子,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

  因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圣洁而美丽,变成金色花就是意味着自己给予母亲的爱是圣洁而美丽的,正可以表达自己回报母爱的心愿。

  这种写作方法叫借物抒情:物和情之间有某种类似(精神)如:诗人可借梅、莲、松、竹等表达特定的情感。诗言志、歌咏言,就是这个道理。好处是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通俗化、具体化,特别是表达情感类的题材,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常用的表现手法。这种写作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形象化,读来意味悠长,那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借助某种具体可感的形象,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来表达某种情感,使我们的文章更有韵味。

  2、一天之中,“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诗人借金色花构成三次嬉戏画面来表现母子情深的

  妈妈我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3、我变成金色花后,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只是悄悄地让妈妈感到温馨,就是瞒着妈妈。

  4、把握全诗主要内容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并用一句话来概括。

  本文作者借金色花,通过金色花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对母亲的爱

  四、小结

  本文作者借金色花,通过金色花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对母亲的爱,借景抒情,把母子间的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板书:

  散香气

  金色花投身影母子情深

  捉迷藏

  ①借用具体的形象②以生活图景③来抒发对母亲的爱。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荷叶母亲》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

  1、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义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响起,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找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母亲是困顿中的一股甘泉,当你精疲力竭时,为你送去能量。母亲的力量是伟大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

  二、介绍作者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三、解读课文

  (一)读“荷”(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聆听名家朗读,掌握朗读技巧,感受文章情感,提高朗读水平。

  2、再读课文,各小组选出“最美”的声音展示给大家。选手从文中选一段自己喜欢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其他人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选手要拿出比拼的精神,一决胜负,评选我们班最美的声音——“一八好声音”。(从节奏、情感、字音、停顿等方面点评)

  3、朗读完了课文,我们一起梳理一下课文内容:

  (两缸莲花)→(回忆中的红莲)→

  (二)品“荷”(品物中话语感至爱亲情)

  1、可见本文主要描写的事物是:“红莲”。作者一共几次写到红莲?每一次看红莲时自然环境和红莲的情景是怎样的?作者的心情如何?

  红莲转危为安,作者的心情也由烦闷变为感动,可见作者的心情和红莲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2、作者说“深深的受了感动”,仅仅是因为看到了什么而感动,还是因为联想到了什么而感动呢?哪句话是作者联想到的内容?

  生:首先看到在狂风暴雨中,是荷叶用它那脆弱的身躯为红莲挡住了风雨的侵袭。由这幅情景联想到母亲对儿女的呵护,荷叶保护红莲就像母亲保护儿女一样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赏析:心中的雨点,即人生路上的困苦、坎坷、挫折。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荷叶对红莲的保护就像母亲保护儿女那样,不惜一切,甚至生命,突出了母爱的伟大,表达最着和对母爱的赞美之情。告诉我们,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的人,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避雨的人。

  荷叶对莲的这份情谊、爱护不正是我们一出生就在享受的母爱吗?

  作者通过这些荷叶来写母亲,借助这雨中的荷叶保护红莲的情景彰显母爱的伟大,赞颂母爱,从而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种借助描写客观事物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法叫“借物抒情”。

  (三)赏“荷”(养审美情趣提审美能力)

  5、作者借助圣洁美丽的景物赞美了世上至善至美的亲情,美丽的景和感人的情是通过优美的语言传达给我们的,你认为哪句话写的.美?找出来赏析一下。(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比比看哪一组同学能用你的一双慧眼在文中发现更多的美点)

  【展示】如:①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飘在水面上。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花瓣漂浮的情态。)

  ②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今晨却开满了,亭亭的在绿叶中间立着。(“开满”和“亭亭”写出花开的很精神抖擞的样子,富有生命力)

  ③那朵红莲,被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繁密”写出雨下得急,“欹斜”写出红莲不堪风雨侵袭楚楚可怜的样子。)

  ④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取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运用拟人的写法,写出荷叶为保护红莲而显示的勇敢坚强精神,也让人感到,在荷叶的保护下,红莲安全了。)作者借景抒情,景因情真而更美,情因景美而更真。

  (四)赞“荷”(懂得感恩学会抒情)

  1、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一副上联,大家凭借对课文的理解,齐心协力对出下联?上联:荷叶护红莲抗风抗雨勇敢慈怜

  下联:母亲爱儿女受苦受难无私奉献

  2、作者借赞美荷叶来赞美母亲,赞颂母爱,这是冰心作品的三大主题之一,我们通过他的一首小诗再次感受冰心作品中的母爱,体会借物抒情的妙处。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繁星》

  四、小结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赶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相信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张为我们遮蔽风雨的荷叶——我们的母亲。让我们在平淡的生活中,留心感受、回报这份至真至纯的母爱。

【《荷叶母亲》教案】相关文章:

《荷叶母亲》教案12-06

《荷叶母亲》教案12-06

荷叶·母亲教案06-12

荷叶母亲教案12-16

《荷叶·母亲》教案03-07

《荷叶 母亲》教案设计06-11

《荷叶母亲》教案(精选14篇)01-10

《荷叶·母亲》最新教案06-29

课文《荷叶母亲》教案范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