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影响教案

2024-11-13 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解决问题》影响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决问题》影响教案 1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2页。本节课是综合运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对不同的促销方式有更深入的认识。通过两种不同优惠方式的对比,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折扣的计算方法,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二)核心能力

  通过分析、对比两种不同的优惠方式,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折扣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解决购物中的折扣问题,进一步巩固折扣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并正确计算不同优惠形式的折扣。

  2.通过自行探索,分析对比,选择合理可行的方案,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学习重点

  理解购物中多种优惠形式,并能正确计算出优惠后的金额。

  (五)学习难点

  能根据结果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并做出正确选择。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解决问题》名师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调查双十一期间,电商或者实体商场的一些促销方式。

  【设计意图:打折销售,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并不感到陌生。通过课前实际调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搜集、提取、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同时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全天成交额超过1682亿元。你知道商家有哪些促销活动吗?

  师:有时,同一品牌在两个商场活动不同,需要我们通过对比选择其中更为划算的。红红妈妈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选择更合理。

  【设计意图:对于商场的促销,学生并不陌生,从生活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就在身边,具有现实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考查目标1】

  2.问题探究

  出示例5: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①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②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1)阅读与理解

  学生自主读题,理解题意。

  师:这两个商场的活动各是什么?请说说你对这两个活动的理解。

  重点分析以下问题:

  A.打五折销售什么意思?

  B.“满100元减50元”又是什么意思?

  预设: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2)分析与解答

  师:想想按两个商场的活动,在A、B两个商场买各付多少钱?哪个更省钱?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汇报

  在A商场买的实际花费:230×50%=115(元)?

  在B商场买的实际花费:230-50×2=230-100=130(元)

  115<130

  (3)回顾与反思

  师:满100元减50元,也是打五折,怎么优惠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在什么情况下,这两种促销方式的结果是一样的?在什么情况下两种促销方式的结果相差的不多?在什么情况下两种促销方式的结果会相差很多呢?

  小组里讨论后,交流汇报。

  引导小结:打五折就是无论标价是多少,实际售价都是原价的50%,满100元的是50%,不满100元的也能按它的50%计算。而“100元减50元”就只能是原价中满了100元的部分能优惠50元,能打五折,而不满100元的部分就没有折扣了。如果商品的售价刚好是整百元的时候,两种优惠结果是一样的。总价比整百元多一点点,两种促销方式的结果相差的不多;总价比整百元少一点点,两种促销方式的结果会相差很多。

  师:不计算,你知道哪个商场更省钱吗?为什么?

  师:在B商场买这条裙子,相当于打了几折?

  130÷230×100%≈56.5%

  小结:在商场促销活动时,通过对比、思考来选择更省钱的方案。数学在我们生活中还是大有用处的。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在之前百分数应用上进行的,在分析解答时侧重对不同优惠形式的理解。在明确“满100元减50元”的含义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行去完成,在此基础上,在回顾反思环节,提出问题,让小组讨论交流,进行分析、对比,选择合理可行的方案,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目标1、2】

  巩固练习

  (1)“五一”黄金周,甲商场以“打八折”的形式促销,乙商场以“满100元送20元购物券”的形式促销。爸爸买200元的裤子,在( )商场购物划算一些。

  ? A.甲? B.乙? C.甲、乙都一样

  (2)A、B两家商店销售的某种商品定价相同,A商场“九折”优惠,B商场“买10件送1件”促销。若小明要买22件这种商品,去哪家商店更便宜?( )

  A. 相同 B.A商场 C.B商场

  (3)苏果超市和华联超市以同样的价格卖同一种品牌的洗发液。为了促销,两家超市打出优惠广告(如下图所示)。到哪家超市买比较便宜?说明理由。

  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小结: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数学知识,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计算,最终选择最佳方案。

  (三)课时作业

  1.一件衣服标价500元。滨江商厦:一律八折。友谊新天地:购物不足200元不予优惠;购物超过200元,超过部分七折优惠,去哪个商场买省钱?

  答案:滨江商厦:500×80%=400(元)

  友谊新天地:200+(500-200)×70%=410(元)

  400<410

  答:去滨江商厦买省钱。

  解析:本题是分段收费的问题,学生需要明白超过200元的部分才打七折,同时不要忘记加上前边的200元。在这里可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思想。【考查目标1、2】

  2.一种饮料,大瓶装每瓶1200ml,10元一瓶;罐装每罐200ml,2元一罐。现有三家商店出售这种饮料,并推出了不同的促销方式。

  甲商店:买一大瓶,送一罐。

  乙商店:一律九折。

  丙商店:满30元即享受八折优惠。

  问:①你喜欢到哪一家商店购买?说说你的想法。

  ②你们班共有多少学生?如果给每位同学配备200ml饮料,共需多少饮料?

  ③这些饮料,上哪一家商店购买可以使所花费的钱最少?请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购买方案。

  答案不唯一。

  解析:本题帮助学生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灵活的应用,同时考查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选择合理可行的方案。【考查目标1、2】

  《解决问题》影响教案 2

  课题十一: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P33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你能帮助小强的妈妈,王阿姨,解决她们遇到的'问题吗?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例题创设为实际情景)。

  二、组织学生辩论,以辩明理。

  1、出示例12

  ①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现的三种答案,6.25个、6个、7个)。

  ②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

  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数取整数,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因此瓶数应比计算结果多1个。

  2、再来看看王阿姨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

  ①先独立思考。

  ②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盒数取整数,16.66…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丝带不够包装第17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

  3、生谈感受。

  师小结:看来,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多一点,有时要少一点。

  4、生质疑。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P33“做一做”

  如何处理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处理?

  2、P356、7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解决问题》影响教案 3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解决问题》影响教案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00页例2,“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第11、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连除解决问题能正确求解。

  教学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来解答。

  教具准备: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两个课时的教学,现在学生已初步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为了让学生区分连乘与连除,结合教材特意设计了这一节连除。(具体设计意图负载各个环节后)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口算。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老师带来了一些口算练习,你来?

  出示:5×3×2= 60÷3÷4= 7×7+1= 21÷3+9=

  (2)简单的解决问题。

  出示:有30人参加团体操表演,平均分成5行, ?

  师:能补充问题吗?

  引导学生总结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齐读)

  【设计意图】口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两步的口算题给本节课的两部计算埋下伏笔。“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把问题的提出留给学生,让学生做到真正的学习主人。

  二、新授例题

  1、找信息 搜集数学信息

  师: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团体操表演队的60位同学正在紧张的排练着。我们来看看团体操的队形,左边的这些同学围成了一个大圈,右边的这些同学也围成了(一个大圈),我们来看看左边的这一个大圈,这几个同学围成了一个小圈,这一个大圈里有几个小圈(5 个),右边的大圈里有几个小圈(也是5个),那么从这一幅图里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说数学、做数学、创数学”是我校数学研究课题“数学阅读”的主旨,通过指导学生仔细认真的阅读主题图,以便保证学生收集的完整性、也是教会学生看图的基本方法,同时让学生知道了数学离不开阅读。

  2、提问题 完善解决问题

  师:整理题目,出示“这场团体操有60人表演,平均分成了2个大圈,每个大圈平均分成了5个小圈, ?”

  师:你能补充问题吗?

  生: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学生默读)

  【设计意图】课堂的学习,不应该是一个圆满的句号,而是给学生一个充满遐想的`省略号,应留给学生一片未曾开发的滩涂。就像前面说的“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说思路 理清解题思路

  师: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先要求什么(思考)

  方法总结:要求每个小圈的人数,可以先求每个大圈的人数,再用1个大圈的人数除以5就得到了,每个小圈的人数?

  师:谁还能说一说这一题的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说数学”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会说数学,也就是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在教师总结后让学生互相说,既是给养学生成功的体验,也体现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列算式 尝试解决问题

  师:你能列式解答吗。

  【设计意图】会说不一定会写,让学生在草稿本上把他的想法写下来,也是为了检查学生将解题思路转变成数学符号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5、说意义 掌握解题步骤

  师:“60÷2=30(人)”表示什么?

  师:是的,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先求一个大圈多少人,再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同学们,今天我们解决问题用的什么计算方法(除法),几步计算呢?(两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运用除法两部计算”解决问题。(板书课题),在解决问题里,我们先要观察图,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再通过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问题,也就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解决问题要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同时也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足部完善自己的表达,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完善板书。

  6、写综合算式。 类比分步计算

  师:刚才我们是用分步计算的方法,你能写出这个两步计算的综合算式吗?

  师:综合算式和他一样的向老师招招手,好吗?

  【设计意图】掌握综合算式的一般计算法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上节课学生已经初步获得了用综合算式来解题的经验,在这里直接放手让学生列综合算式,同时也是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巩固练习。

  100页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0页的做一做,然后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达出来。

  师:完成了的同学请用你的正确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了。要解决这一题必须先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你找到了吗?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模仿练习题,老师不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独立解答,部分学生完成后并不着急讲解,等待更多的学生完成再讲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四、课堂训练。

  1、第104页的第11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104页的第11题。

  师:青蛙和啄木鸟都是消灭害虫的能手,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的保护他们。能做到吗?

  生:能。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减除类型的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连除、减除类型解决问题的理解,同是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第104页的第12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104页的第12题。

  师:做好的认真思考,我做的对不对?我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题意在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会一种方法后,并不急于评讲,而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他们的信心,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

  师: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学生的学习必须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过程,把课堂小结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乐学、爱学。

  《解决问题》影响教案 5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让学生从多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多角度能用两步连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描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谢老师非常高兴能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来学习数学。在上课之前,老师问了本校的其他老师说我们班的同学上课特别积极,老师特想在这节课上看到大家的风采。看谁的耳朵最会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发言,看谁的脑筋动得最快并且能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一个方阵

  师:前段时间育才小学正在举行运动会,瞧,他们排着整齐的方阵过来了。(播放:运动会情境)如果老师用手中的这副图上的一个圆表示其中的一个人(贴图),那你从这一个方阵中(板:一个方阵)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横着排的有5人。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横着排的叫做行。板:行

  师:那有几行?每行几人?板:每行有5人,有4行。

  生2:竖着排的有4人。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竖着排的叫做列。板:列

  师:那有几列?每列几人?板:每列有4人,有5列。

  生:一个方阵有20人。

  师:很棒,你还看出了一个方阵的人数。

  2、提出问题

  师:紧接着又走来了一个相同的方阵,看着这两个方阵,现在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2个方阵一共有几人?

  3、探究方法

  师: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安静独立地思考,把算式写到本子上;写好后,思考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巡视一圈,同时听取和指导完善学生说的过程。

  4、汇报交流

  (1)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说算式师板,再说思路)

  生1:54=20(人)

  202=40(人)

  师:那你的这个算式是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生:先求一个方阵的人数,就是54=20(人),再求2个方阵的人数,就是202=40(人)。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

  师:谁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再来说一说?(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2)师:除了这种方法,谁有不同的算法或思路?

  生1:25=10(人)

  104=40(人)

  师:那你的这个思路是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生:先求合并后一个行的`人数,就是25=10(人),再求4个这样一行的人数,就是104=40(人)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第一步先求哪部分?

  师:谁能根据这幅图把刚才这名同学的思路再说一次?(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3)师:还有另一种方法吗?

  生1:42=8(人)

  85=40(人)

  师:42=8(人),表示你先求哪部分?(生:先求合并后一个列的人数)师移动方阵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第一步先求哪部分?

  生:先求合并后一个列的人数,就是42=8(人),再求5个这样一行的人数,就是85=40(人)

  师:谁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再来说一说?(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预设】:若学生出不来第三种方法,则师出示。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小朋友的方法,42=8,85=40你能说一说吗?他表示的42先求哪部分,再求?

  师:你能上来指一指吗?你可真聪明!

  (4)师:那我们能把这2条算式,写成一条综合算式吗?

  生1:452=40(人),生2:254=40(人),生3:245=40(人)

  5、对比提升

  (1)师: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我们得出了这样3种方法。(课件出示3种方法)。

  (2)观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预设:答案相同,都用乘法计算(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连乘解决问题)

  不同点预设:方法不一样。方法怎么不一样?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小结:真了不起!,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师:学习了方法,就来解决具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鸡蛋问题。(不同策略,解决问题)

  师:这么多鸡蛋会有多少个呢?(课件出示堆成一堆的鸡蛋)。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这里有信息吗?你能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张图片的内容吗?独立解题。

  (2)师:如果用一个正方体换掉鸡蛋,你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个正方体的问题吗?

  生1:从上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45=20(个),203=60(个)

  生2:从侧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34=12(个),125=60(个)

  生3:从前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35=15(个),154=60(个)

  (同步媒体演示,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小结:真棒!同一个问题,不仅能自己收集信息,还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在数学中有很多题目是类似的,只要你掌握其中最本质的方法,其实我们的数学就这么简单。

  2、面包问题(选择信息,解决问题)

  40个队,每队有20位运动员;每人要3个面包,2瓶矿泉水,共要多少个面包呢?

  (1)40202=1600

  (2)40203=2400

  (3)32040=1600

  师:怎样改一改其他两个也是正确的。

  小结:在解决问题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非常重要。

  3、游泳问题(隐含信息,解决问题)

  师:在信息中,你觉得那个是需要特别提醒其他同学的?

  小结:我很佩服大家,不但能用乘法解决问题,还能灵活的找出题中隐含的信息。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老师也非常高兴与同学们一起还学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先求一部分,再求整体。

  《解决问题》影响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对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掌握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能用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提高学生对应用问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点:

  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判断。

  2、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一:找到题中不变的量;

  二:根据不变的量写出关系式;

  三:判断成什么比例;

  四:列出比例式;

  五:解比例。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5: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20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a.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① 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 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b. 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根据比例的意义,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汇报:

  解:设要捆元。

  30=2018

  = 36030

  =12

  答:要捆12包。

  五、应用反馈

  课件出示:

  1. 教材60页做一做第2题。(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总价一定)

  2. 课件上的练习题。

  指名扮演,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巩固新知,训练解题能力。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解决问题》影响教案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归一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并学会检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理解归一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难点:理解归一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问题,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解决,请看

  1.一支笔2元钱,买5支要用多少钱?

  生:2×5=10(元)

  2.一个文具盒8元,56元能买几个文具盒?

  生:56÷8=7(元)

  3.妈妈买了3个碗,用了18元。

  师:你能提一个问题并解答吗?

  生:一个碗要多少钱?答:18÷3=6(元)

  师:这些都是同学们前面学过的`数学知识,大家都懂得如何进行解答,今天老师还要带大家继续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板书:乘除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师:全班齐读这道题。

  师:从题目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生:买3个碗用了18元,买了8个同样的碗

  这道题的关键词是什么?(同样)同样的碗是什么意思?

  师: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都知道吗?不知道怎么办?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好,看来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探究结果了,哪一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一下?

  学生可能会这样汇报:要求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一个碗多少钱。根据3个碗用了18元可以求出一个碗多少钱。所以,先求出一个碗多少钱:

  18÷3=6(元)

  再算8个碗多少钱:

  8×6=48(元)。

  教师一边小结一边板书。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通过小组合作就把我们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题目吧。

  2.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成员听一听。

  ②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了3个碗18元,问题是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先求出1个碗多少钱:

  18÷3=6(元)

  再算出一个碗6元,30元可以买几个:

  30÷6=5(个)

  师: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小探究家啊!看来大家都已经掌握了今天的知识了,下面请同学们来试一试解决这道题吧。

  3.试一试

  小林读一本故事书,3天读了24页。

  ①照这种速度,7天可以读多少页?

  ②照这种速度,全书64页,几天可以读完?

  三、巩固练习

  1. 同学们大扫除,3名同学擦12块玻璃。

  (1)照这样计算,6名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

  (2)教室共有36块玻璃,一共需要几名同学?

  2. 豆腐坊用5千克黄豆做出20千克豆腐,照这样计算,用18千克黄豆可以做出多少千克豆腐?

  (1)先求一千克黄豆可以做出多少千克豆腐?

  算式是:

  (2)再算出18千克黄豆可以做出多少千克豆腐?

  算式是:

  3. 8箱蜜蜂可以酿48千克蜂蜜。你能提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乘除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先求出一个碗多少钱:18÷3=6(元) 18÷3=6(元)

  再算8个碗多少钱:8×6=48(元)。 30÷6=5(个)

  综合算式为:18÷3×8 30÷(18÷3)

  =6×8 =30÷6

  =48(元) =5(个)

  答: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48元。 答:30元可以买5个同样的碗。

  《解决问题》影响教案 8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1

  二、教学课题

  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连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三、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学生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关于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解决问题,《课标》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由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教学设计上,注重紧密联系实际,展示实际生活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教学中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问。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五一节就要到了,五一的前一天是什么日子?4月30日,我校将举行春季运动会,我们的体育老师正在为运动会做准备,现在他们要解决一个问题:(出示题目例1)

  (二)学习新课

  例1:运动会开幕式上准备安排3个方阵表演,每个方阵8行,每行10人,一共需要多少人?

  1、小组交流,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组长做好纪录。

  2、小组汇报,派代表到前面讲解,其他补充,师板演。这是体育老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帮他解决了,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运动会就要到了,运动员也在加紧训练,我班的体育健将罗毅肯定还是一举夺魁!为什么呢?这是它的秘密:(出示例2)

  例2:我班体育健将罗毅坚持锻炼身体,他每天绕操场跑2圈,跑道每圈400米,他一星期跑多少米?

  1、独立试做

  2、同桌交流

  3、汇报交流,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4、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你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学生会提出:他一个月能跑多少米?

  他一年能跑多少米?等等。)

  (三)总结出示课题

  观察以上两题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示课题:用连乘解决问题

  其实生活中有好多这样的问题,在我们学校、在我们教室找找看吧!

  (四)尝试解决身边的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

  1、我们教室南边有()个窗户,我校教学前楼一共有()层,每层有()个教室,学校打算更换南边的`窗帘,需要算一下:一共有多少个窗户?

  引导学生找条件,独立完成,汇报交流!回家找一找,有没有用连乘解决的问题?

  2、引导学生自己编用连乘解决的问题

  3、小明在回家的路上就找到了一道用连乘解决的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题目)

  小明家离学校500米,他上学每天走2个来回,一星期走了多少米?

  六、看书质疑,布置作业。

  略

  七、小结:

  引导学生谈收获、体会。

  八、课后反思:

  “解决问题”是思维训练较强的课型,这样的课上起来可能会比较沉闷。可是抱着尝试的态度,我还是按照教学进度,精心准备了这节课。在备课过程中我一直思索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事、身边的人中挖掘教学资源,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学生的思维轨迹,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学习中提高各种能力。在备课时尽管做了充分准备,但是还是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1、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如在练习时,可以放手让学生编题,当放手的力度还是不够大胆。

  2、应该安排看书质疑的环节,不能完全抛开课本。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会学的有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使学生学用用的数学。

  《解决问题》影响教案 9

  教学目标:

  1、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应用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应用题以及理解乘除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教学重点:

  理解乘除法应用题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应用题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法:

  观察法、举例法、实践法

  学法:

  探究法、合作交流、练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5分)

  1、口算。(大屏幕出示口算题)

  5×716÷421÷79×8

  28÷430÷5 72÷89×9

  64÷83×948÷64×7

  2、列式计算: (1)5个4相加是多少?(2)64是8的多少倍?

  (3)48里面有几个8? (4)6乘9积是多少?

  3、谈话引入:星期天,妈妈带着文文来到了乐乐玩具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1分)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稍

  复杂的实际应用问题。

  三、自学指导(10分)

  1、问题情景。大屏幕出示例3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合作研讨题意。

  (1)让学生分组研讨,在组内互相说一说“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2)各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说一说图意和题意。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了解看是否还有同学不理解题意,对不理解题意的地方进行补充讲解。

  3、自主尝试解答。

  (1)让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尝试进行解

  答。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启发学生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让学生交流汇报各自的解答算式,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结合学生说的思考过程,教师板书出:

  56÷8=7(个)

  教师小结:一个地球仪是8元,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也就是在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因为56里面有7个8,所以能买7个地球仪。

  四、质疑探究(5分)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交流,指名发言。

  五、当堂训练(19分)

  (a)强化练习

  1、出示做一做

  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谁会列式解决?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出示练习九第二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板演)

  (b)堂清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九第1、3、4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56÷8=7(个)

  口答:56元可以买7个地球仪。

  《解决问题》影响教案 10

  教材分析

  例5是“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主要讨论乘、加两级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教材将简便方法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方法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测发现,学生大多可以自主设计两种以上的算法,包括“把各月看成相同天数列式计算”的方法;部分同学具有初步的策略选择意识。这表明学生有进行新学习的基础和优化算法的需要。

  教材的例5较完整地展现了该类问题的思考、解决过程,甚至给出了两种算法,压缩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空间,也不全面。我们考虑,把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引入本课以丰富学习材料,扩大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把“练习八”中的2、7两题作为学生应用简算知识、强化简算意识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关于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知识。

  2、能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其中,对中上学生要求灵活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对中下学生只要掌握一两种即可,个别能模仿即可。

  3、在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尝试与交流,体会不同的简便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预设过程

  一、研究南极科考日程的计算

  1、材料: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雪龙号”从2005年11月18日出发,到2006年3月28日返港,经过了多少天?

  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及数周数的方法。

  3、月历表:供学生研究问题时使用。

  通过讨论,明确第22次南极科考的起止时间。

  自主探索“这次南极科考一共用了多少天”的.简便方法。

  准确解释自己的“研究成果”。

  4、参与对多种方法的评价,优选出“自己的”最简方法。

  二、研究学期天数的计算

  1、材料:阳光小学上个学期于2006年9月1日开学,计划于2007年1月31日放寒假。由于遭遇暴风雪,提前至1月29日放假。他们上个学期有多少天?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

  三、研究一周费用的计算

  1、材料:课本P46第二题。

  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

  四、研究菜地面积的计算

  1、材料:课本P47第七题。

  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和组合图形(菜地)的分割、旋转、拼接。

  五、回顾总结

  1、能通过对月历表的观察,策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向大家交流。

  2、能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列式计算”、“把各月看成相同天数列式计算”、“按周列式计算”等方法。

  3、能按自己的尺度优选出最简方法。

  《解决问题》影响教案 11

  教学目标:

  1、掌握两步计算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步骤。

  2、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师揭示课题并板书:解决问题

  二、基本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

  ⑴比17多25的数是多少?

  ⑵比75少15的数是多少?

  ⑶第一个数是720,它比第二个数多80,第二个数是多少?

  ⑷35里面有几个7?

  ⑸6个100是多少?

  2、白兔有8只,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3倍。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学生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师再指名回答。

  ⑴黑兔有多少只?

  ⑵黑兔和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⑶黑兔比白兔多多少只?

  ⑷白兔比黑兔少多少只?

  4、你能解决提出的这些问题吗?

  5、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指名全班交流,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6、观察小结: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的题是一步计算,有两步计算。如果一步不能计算,那么要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第7、8题。(师指导生看懂8题的表格图)

  四、发展练习:P73思考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

  • 相关推荐

【《解决问题》影响教案】相关文章:

《解决问题(2)》教案09-15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09-21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05-26

数学《解决问题》教案02-24

数学《解决问题》教案09-19

《解决问题》精品教案08-27

解决问题的优秀教案10-10

数学估算解决问题教案01-25

《解决问题》教案15篇03-03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02-11